在民国时期,雄踞西北一方的是赫赫有名的"四马"势力,而其中被称为宁夏"土皇帝"的马鸿逵长期盘踞宁夏,以家族式统治对宁夏人民进行了残酷的剥削。那么,被称为"乱世枭雄"的马鸿逵是怎样登上民国舞台的呢当他的军队兵败如山倒的时候,他又逃往了什么地方呢
马鸿逵生于甘肃河州"三大户"之一的马家,其父马福祥,晚清三朝为官,幼时的马鸿逵,就曾随老爹入军旅,进宫护驾,尿到皇宫大院,爬上皇后的"龙床"上玩。
家里的长辈们都在清政府当差,但是马鸿逵受先进教育和思想的影响,非常鄙夷清政府的懦弱无能。
长大后,他在学堂学习期间接受了先进的教育,见识到了清政府的懦弱,这让他对清政府愈发不满,不仅不愿意子承父业效忠清廷,还直接高举反清的大旗,多次参加反清活动,还加入了同盟会。
于是很快,高调的马鸿逵就遭到了清政府的镇压,被抓到了大牢里,多亏了父亲马福祥四处活动才将他捞出来。
马鸿逵出狱后,他的父亲怕他再惹是生非,一气之下就把他扔进甘肃陆军进修。
之后,马鸿逵身上的傲骨再也没了踪影,他竟然直接变成了一个投机取巧,左右逢源的官场"老油条"。
1916年袁世凯死后,黎元洪、段祺瑞大下"勋章雨",马鸿逵活动了个西北授勋使的头衔,抬着总统大像,到处受勋。到宁夏时,马福祥果率全家及全城文武官吏,出城迎接。
1919年,段祺瑞上台后,27岁的马鸿逵升任第五混成旅旅长。这时候,马旅长已经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戏迷了,而且,听戏的时候不闲着,一边听一边看,碰到唱得好长得也好的就娶回家当老婆。
1924年9月15日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马鸿逵所在部队被改编为国民军,在经过冯玉祥同意后,马鸿逵继任师长,并将绥远让给冯玉祥部驻防。后又奉命驻防金积、灵武一带,在此整兵经武,扩充兵源,董福祥之孙董恭带一个团投马鸿逵,接着李凤藻、李成荫等相继率部往投,马鸿逵实力大增。
1926年冯玉祥五原誓师、响应北伐后,马鸿逵投靠冯玉祥,所部成为冯玉祥国民联军第四路军。1929年,马鸿逵再次叛冯投蒋,成为蒋介石麾下将领。在蒋介石麾下,马鸿逵先后参加了中原大战,围剿红军革命根据地等战争。
1931年,马福祥知道自己时日无多,于是向国民政府保举马鸿宾为甘肃省主席、马鸿逵为宁夏省主席,以缓和二人矛盾。谁知马鸿逵仍然不满,因为当时甘肃乃是西北大省,面积数倍于宁夏,因此时常向旁人埋怨父亲不公。马福祥去世后,马鸿逵继承了父亲的在甘肃宁夏绥远的势力,成为了西北四马之一,纵横当地的"宁夏王"。。深得蒋信赖的马鸿逵毫无顾忌,开始对堂兄进行打击报复,不仅限制甘军驻地,还凭借关系克扣堂兄军饷,最终还是马家长辈出面调解,二人关系才渐渐缓和下来。
1933年,在马鸿逵的极力讨好之下,国民政府任命他为宁夏省主席,开始正面独掌宁夏地区军政大权。不久之后,马鸿逵被国民政府授予陆军上将军衔,那时宁夏地区发展甚为落后,交通不便,生产极不发达。国民政府认为宁夏地区根本不需要中央政府的大力管控,于是将宁夏官员任免的人事大权悉数交给马鸿逵。
马鸿逵担任宁夏主席后,表面上装出一副励精图治的样子,喊出了"实行三民主义"、"消灭烟毒土匪"两大口号,可实际上他的信条只有一句话,"有兵就有权,有权就有钱。"
如此一来马鸿逵自然在宁夏干不了好事,成了典型的聚敛财物、欺侮民众的恶劣军阀。
1,展丈量土地,清查田亩的工作。目的很简单,更高效率收取税赋,加重人民负担。
2,实施严密的保甲制度,不许人民结社革命。
3,"三丁抽一"、"五丁抽二"大量征兵,抓壮丁的行为,并不能建立起属于人民的子弟兵,只能让百姓白白送死。
在当时仅有70万人的宁夏,马家军的人数就达到了七万,这是一个恐怖的数字。同样随着马鸿逵就任主席后颁布的《惩贪污振纲纪之训令》,很大一部分反对他的官员被《训令》当成了"贪官"并处死,原有的职务也被马鸿逵的人所取代。
就这样,一手遮天的马鸿逵统治了宁夏17年。
据说马鸿逵在宁夏办公,每天早上他都坐在办公室的太师椅上,凡是要汇报工作的官员依次进入,都站着向马鸿逵汇报、请示,马鸿逵则根据自己喜好发布命令。
人们把马鸿逵的这种做法戏称为"上朝",马鸿逵把整个宁夏视为囊中之物,百姓对其是敢怒不敢言。
马鸿逵把搜刮的钱财都用在个人享乐上,他先后娶了6个老婆。
他的6个老婆各有千秋,其中四姨太刘慕侠是唱戏的,五姨太邹德一是个大学生,六姨太赵兰香也是唱戏的。
1949年8月兰州解放后,马鸿逵以阎锡山虽失败但仍当上行政院长为例来刚刚高调宣布要和解放军打到底,结果转身就借口行政院长阎锡山召唤,要坐飞机到重庆去。说是商量公务,其实就是逃跑。马鸿逵自知打不过解放军,早已把家产细软运到了台湾,这次去重庆,还带上了大儿子马敦厚,留下相对沉稳的次子马敦静(与马鸿宾之子马惇靖同音)当总司令官。
西北全线溃败,老蒋怒不可遏,对于逃到台湾的马鸿逵意见很大,而从前与马鸿逵共事的几个同僚现在也处处针对马鸿逵。马鸿逵失信于老蒋,很快就被停止调查。他的黄金也被老蒋和不少国军将领虎视眈眈地盯着,这让他更加惶恐不安,每天想的就是怎么逃走。
1950年,经历过一年多的准备,马鸿逵先是派四姨太刘慕侠去香港"治病",然后又以病危之名前往香港探视。最终在飞虎队陈纳德的帮助下,在澳门办好了一家老小前往美国的护照。
1953年,马鸿逵在香港待了有一年多,为了彻底逃离蒋介石的政权,花了大价钱移民到了美国旧金山。
到美国去,对马鸿逵而言是万般无奈的举动,他根本不想背井离乡,但是国内根本没有他的容身之处,大陆就不用说了,他这样作恶多端的人,解放军不会放过,就连台湾也不愿意收留他,除了出国,马鸿逵别无他法。
在国外他的家庭也遭受了很大程度的分崩离析,1956年他的五姨太向他提出了离婚,无可奈何,他只能答应。
1960年,马鸿逵卖掉了位于旧金山的豪宅,带着赵兰香在洛杉矶的郊外办起了小农场。马鸿逵本以为会在这里默默地走完余生,却没有想到还有一个更大的打击等着他。他的儿子和孙子又因为财产的问题把自己告到了美国的法院,这些都让马鸿逵特别的生气,当时他已经不是一呼百应的大哥,也就只能忍着,没过多久他就积郁成疾。
在美国吃尽苦头后,马鸿逵撑不住了,他迫切地想要回到祖国。于是,他向中国提出申请说:"求求祖国让我回到宁夏吧。"
然而,令他没想到的是,一向欢迎所有游子归家的中国竟然严词拒绝了他。
他常常对家人说:"死后想要埋在祖国的土地上。"回头想想,马鸿逵又只能掩面而泣,对人说,恐怕此生回不了祖国了。
1969年年末,马鸿逵心脏病住院,出院后没多久,就感觉身体已经到了极限。
1970年1月14日,78岁的马鸿逵在洛杉矶病逝,这天据说飘着小雨,临终时,嘴里还含糊不清地重复着:"我要回去....我要回去...."
他的晚年终究没有回到祖国的土地上,心中无比思念家乡,或许是思念当年独揽政权的风光时刻,又或许是家乡的饮食风俗。这份思乡的情绪随着生命的终止在美国的土地上飘零散去。
在马鸿逵病逝后,台湾地区的"治丧委员会"还曾拨款30万台币给马鸿逵的夫人用作后事操办。
最终,马鸿逵被安葬在了台北的一处回民墓地。
但刻苦的罪行当被永远铭记,不是为了记住仇恨而当是警醒后人不要再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