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31日,第二届国际检验检测技术与装备博览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隆重召开(以下简称检博会)。本届博览会以“高端技术,服务民生”为主题,以“质检、科技、国际”为特色,秉着“搭建国际平台,服务检测市场”的宗旨,为科技服务水平提升、检验检测行业和谐发展、科技成果交流与合作、检验检测仪器拓展市
这张图像是由美国宇航局“海洋”卫星拍摄的。图像中可见3月11日日本强震之后仙台附近地区冒出的滚滚浓烟。图像拍摄于3月12日,使用MODIS设备获取。这张图像由“大地”卫星拍摄,显示日本东北部地区沿海发生严重洪涝灾害。图像同样拍摄于3月12日,使用MODIS设备获取。这张图像显示日本仙
记者从自然资源部了解到,自然资源部海啸预警中心发布海啸警报解除通报。今天7时58分台湾海域发生地震,震源深度为12千米。自然资源部海啸预警中心监测显示,地震在震源附近引发局地海啸,并对我国台湾岛沿岸局部区域造成灾害性影响。根据监测数据分析,目前,本次海啸灾害过程基本结束,自然资源部海啸预警中心
彻底关大桥正在实施的滚石防护工程崩塌滚石灾害是西部高山峡谷地区常见的一种地质灾害,它的发生具有随机性和不确定性的特点,特别是5·12汶川特大地震诱发了大规模的崩塌滚石灾害,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堵断交通干线,威胁行车安全,成为灾后恢复重建过程中的难点,也成为学术界
近年来,海啸给受灾国家带来了巨大损失,严重威胁海岸带安全。我国大陆沿海是否发生过海啸,过去的研究一直缺乏明确认识。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孙立广-谢周清教授研究小组,对广东省南澳岛的海岸沉积剖面进行研究,揭示了该岛一千年前遭受南海海啸袭击的历史,证实我国历史上曾发生过海啸冲击大陆海岸带的事件。
今年1月至7月,自然资源部启动调整海洋灾害应急响应12次,发布海洋灾害警报106期,成功预测15次海洋灾害过程。面对气候变暖趋势加剧及极端天气事件频发,特别是今年汛期以来强降雨、台风、地震及海啸等多重自然灾害的侵袭,海洋灾害预报预警显得尤为重要。一条预警信息是如何快速产生的?日前,记者走访了国家海洋
□中国工程院院士卢耀如这次日本大地震诱发海啸,给日本造成很大灾难,但因为电讯、交通的瘫痪,对重灾区的情况还没有全面了解,所以目前对地震造成灾害的损失情况,尚不能给出最后定论。但可以肯定,这次大地震对日本造成的损失是惨痛的。作为一衣带水的我国,从这次日本大地震中,也应从中吸
5月12日是我国第16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今年的主题是“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着力提升基层防灾避险能力”。近日,由自然资源部北海局主办,自然资源部北海预报减灾中心和青岛市海洋发展局联合承办的“5.12防灾减灾日”主题宣传活动在青岛小麦岛公园举行。志愿者讲解生态灾害科普知识廖洋摄现场,志愿者向
防城港核电站核岛及周边的施工现场施工人员在绑扎钢筋原子核所蕴藏的神奇能量既能为人类服务,也能形成巨大的破坏力,从核电被人类利用的第一天开始,争议就没停止过。那么,防城港核电站是如何选址规划的?采用的是什么核电技术?能给我们的社会发展带来怎样的变化?在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面前,会
我国石油石化领域目前约有3.5万座储罐,总罐容约3.5亿立方米。一旦损毁,这些储罐就可能发生泄漏、着火和爆炸。3月16日,在青岛举行的2023石油化工数字化(储运)罐区高峰论坛暨第五届全国石油化工罐区测量控制与安全管理技术交流大会上,中国大连海事大学教授王建平建议,可以利用多功能液货接卸系统(UTS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君石表示,最近一项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显示,我国平均6个半人中就有1人次罹患食源性疾病。“食源性疾病已成为我国头号食品安全问题,面向全体社会公众的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工作十分紧迫。”陈君石4月14日在由中国科协召集的《食品安全宣传大纲》编制工作启动仪式上说。按照世界卫
2011年是石油战事多发的一年。3月,爆发了由“北约”直接军事干预的利比亚战争,法、英、意等几个欧洲国家不惜投入巨额军费而积极参与,重要原因是保护英国BP、法国道达尔、意大利埃尼等石油巨头在利比亚的利益和保障本国的石油供应。7月,南苏丹独立,美欧等在苏丹问题上对中国无理
记者从近日在京举行的第六届全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术会议上了解到,仅2008~2012年,全国平均每年发生地质灾害2万起,因灾死亡近百人,直接经济损失达60多亿元。“5年来的地质灾情很严重。”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副司长陶庆法在会上表示,当前地质灾害防控的重点任务可以概括为“深入查、全面防、重点
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今天(4月8日)发布2018年度全国海洋灾害预测结果。据预测,2018年我国沿海灾害性台风风暴潮发生次数较2017年有所上升,影响我国近海的赤潮次数较多年平均值偏少。在灾害性风暴潮方面,预计2018年我国沿海灾害性台风风暴潮发生次数较2017年有所上升,为4次~5次,主要
分析测试百科网讯2020年9月22-23日,“第九届中国食品与农产品安全检测技术与质量控制国际论坛(简称CFAS2020)”在江苏南京召开。大会第二日围绕农兽药残留检测、快速检测、重金属及元素检测等食品安全话题展开交流。快速检测技术专题论坛邀请了暨南大学石磊教授、国家饲料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9月9日,中国传统节日中秋佳节前夕,国家航天局、国家原子能机构联合在北京发布嫦娥五号最新科学成果。国家原子能机构副主任董保同在发布活动上宣布,中国科学家首次在月球上发现的新矿物,被命名为“嫦娥石”。该矿物是人类在月球上发现的第六种新矿物,我国成为继美国、苏联后,世界上第三个在月球发现新矿物的国家。
据中央电视台报道,由国土资源部、水利部会同发改委、财政部等十部委联合编制的中国首部地面沉降防治规划已获得国务院批复。在全国范围内防治地面沉降已被提上议事日程。《2011年—2020年全国地面沉降防治规划》指出,目前全国遭受地面沉降灾害的城市超过50个,分布于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
中科院专家与国家海洋局北海监测中心科技人员密切合作,日前发现连续四年在河北秦皇岛沿海一带出现的“微微型藻赤潮”应更贴切地命名为“褐潮”,其原因种为抑食金球藻。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于仁成介绍,从2009年开始在河北秦皇岛沿岸海域出现的“褐潮”,其影响范围已扩展至山东荣成一带海域。此前,人
据自然资源部地质勘查管理司消息,2021年,全国共发生地质灾害4772起,成功预报地质灾害905起,避免直接经济损失13.5亿元。预测2022年地质灾害总体趋势接近常年或略偏低。2021年总体灾情2021年,全国共发生地质灾害4772起,造成80人死亡、11人失踪,直接经济损失32亿元。从灾情
16日从中国气象局获悉,未来三天,冷空气将吹袭中国中东部地区,受其影响,多地降温逾12℃,中国气象局启动重大气象灾害(寒潮)Ⅳ级应急响应。16日晨,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寒潮蓝色预警,预计16日08时至18日20时,冷空气将影响中国中东部地区,受其影响,中东部大部分地区气温将下降6~10℃,其中
8月27日至28日,环太平洋大学联盟第六届多种灾害研讨会(the6thAPRUResearchSymposiumonMulti-HazardsaroundthePacificRim)在北京大学守仁国际会议中心召开。本次研讨会由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
日本本州西岸近海海域1月1日发生7.4级地震已引发局地海啸,目前监测到81厘米的海啸波。中国自然资源部海啸预警中心专家孙立宁1日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表示,与2011年日本“3·11”9.0级地震相比,这次地震引发的海啸影响范围和破坏性都要小得多,也不会对中国沿海造成影响。中国自然资源部海
编者按:奋进的中国再度点燃激情与梦想的圣火,世界翘首以待的北京冬奥会将于2022年2月4日开幕。“水立方”变身“冰立方”、“百米级、分钟级”精准气象预报、国家速滑馆世界跨度最大的单层双向正交马鞍形索网屋面、5G信号覆盖所有场馆、8K比赛画面实时传输……科技冬奥是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主要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