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楼远离电动扶梯的角落里,一个小书架乏人问津——这个不到一米的书架上,寥寥几本宠物类书籍显得非常单薄,就在旁边,几个两三米长的大书架,陈列着琳琅满目的经济养殖类书籍,一派热销景象。
养宠物是要花钱的,这与经济养殖类书籍教人赚钱不同,而书籍多寡及畅销与否,也侧面反映了人们对待动物的态度——在许多人看来,看书学会赚钱确实比花钱买个玩物重要。
去年9月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广州市登记犬只超过5万只。而据有关部门和民间组织调查,广州共有10万只犬。广州目前只对养犬出台了管理条例,对猫、鸟、鱼等其他宠物没有明文法规管理,数量亦无从统计。
2009年7月1日实施的《广州市养犬管理条例》相比之前的《广州市养犬管理规定》,大幅降低登记费、年审费、申请人户口限制等入门门槛,对养犬管理规范得更细致,也是为了满足广大市民对宠物的需求。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和城市化进程加快,为了减缓工作压力,为冰冷的“石屎森林”增添一抹温情,宠物作为大众化的新事物涌入中国,尤其是城市家庭。狗、猫在中国虽已存在了几千上万年,但在过去,它们具有更多的功能性——看家护院、狩猎牧羊、杜绝鼠患。宠物,这个新的身份带来人与动物关系的转变。
近十年前,葛优主演的《卡拉是条狗》让我们记住了一个平头百姓养狗的故事,但很少人记得那条名叫卡拉的小狗,让人回味的依旧是主人公的那句话——只有在卡拉面前,我才觉得自己有点人样……
从某方面说,宠物文化即是人的文化,如何对待宠物,亦体现人的素质甚至思想。宠物给人类带来欢乐,或心灵慰藉,或聊以解闷,我们没理由不善待它们。
当今,人们对宠物的观念变化,在年轻一代身上尤为明显。提及宠物,他们不说“它”,而是“他/她”,形容动物性别,不用“公/母”,而是“男/女”。在新生代主人心里,宠物不是低人一等的动物,是平等对待的朋友、家人、伴侣。
爱,亦有道。有人说,中国人养宠物的方式和教育孩子一样——不是娇纵溺爱,就是简单粗暴,主要原因是社会环境和个人知识水平的进步跟不上宠物激增的速度。
反观外国人养宠物的方式,更趋理性——养宠物不是一时冲动,把它领进家门,意味着对它负责,无论在生理上还是心理上。这种责任感是西方学校在早期教育中灌输给孩子的概念。每种宠物,不同品种有独特的性情和需求,适合彼此才是最好的选择。语言的天然障碍,人与宠物无法直接沟通。书籍,成为人类了解宠物、与之沟通的桥梁。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