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宠物报名上课,还是上千元的“狗德班”,圈子内许多饲主的讨论令家住天津市南开区的陈女士动了心。家中一岁多的柴犬夜里吠叫、闹腾“拆家”令她头疼不已,如何予以纠正成了她的心头病。
“但有人说送去上课就是体罚,听说还有培训机构造成了宠物死亡的。”此前国内一家知名训犬机构就被曝出在训练过程中对宠物踹脸、勒脖、抡摔。种种不确定性,使陈女士产生了疑虑。
记者在各类平台搜索训犬服务发现,从大包大揽的日常规范培训,到握手互动、指定地点排便等专项训练,各类服务应有尽有。但其收费动辄数千甚至上万元,单项训练的价格往往也在千元以上。
记者联系数家店铺,负责人告诉记者,只要将宠物送来,一个训练周期以后基本就能矫正不良习惯。“如果有需要,还能够定制服务,听指令握手、躺下之类的都可以另外加项目。”对于训导师资质,店家都声称其拥有专业机构颁发的证书,但各家出示的证书颁布机构却并不一致,令人难以辨别。
中国畜牧业协会发布的《2021年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饲养犬猫的人群数量达到6844万人,较2020年增加8.7%,从市场规模上看,犬市场规模达1430亿元,同比增长21.2%。庞大的市场催生了宠物训导服务业。
宠物行为科普作家周威告诉记者,宠物训导起源于军用犬或专业用途的工作犬训练,之后随着宠物行业的兴起,逐渐向社会家庭延展。“训练早期往往以任务为导向,比如强调训练宠物完成某一个具体的动作,具有比较强的目标性,伴随而来的也是初期比较广泛的压力训练,基本不考虑动物自身的感受。”周威表示,一些训练机构采取打骂或者其他手段,可能与其训练理念有关。“随着动物福利观念不断深入人心,宠物训导的手段也在逐渐优化。”
行业门槛为何形同虚设
向客户提供线上咨询和视频服务,有需求的可以上门接宠物,带到宠物学校进行驻训,天津一家宠物学校的宠物训导师罗永亮表示,宠物训导的需求越发火爆。“每天都有宠物主人咨询,有时候场地排满了,后续还得排期。”
如今,罗永亮的工作与生活都早已与“毛孩子”分不开,在宠物行业待了多年的他认为,宠物训导需求的井喷,背后是年轻一代消费能力与饲养质量的提高。
但喷涌的行业前景势必导致泥沙俱下,鱼目混珠的人也不在少数。“看到能赚钱,不论之前做什么的都想插一脚,有些自营宠物店所谓的训导师连正规证件和专业学习经历都没有。”罗永亮说。
据《2021年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宠物训练行业线下业态回暖,宠物训练的渗透率大幅反弹,较2020年增长了116%,训犬占据了市场90%以上的份额。
但数据持续向好的背后,是宠物训导师的身份处于一个相对尴尬的地位。目前我国对于宠物训导师,没有统一认证的国家标准,谁更“专业”难以用一把尺子度量。
科学养宠还需多方合力
统一职业技术标准,给行业划定准线。业内人士认为,尽管市场需求处于上升态势,但整体宠物训导行业的绝对体量还并不大,相对分散的行业分布和人员需求,将提高管理部门统一考核认证的成本。
罗永亮建议,一方面主管部门应当出台相应的职业技术标准和考核内容,加强技术认定的可操作性;另一方面具体的考核执行可以交由协会或社会机构承担,“怎么考、考什么、考成什么样算合格,这些都弄清楚了,可以钻的空子也就小了。”
提升养犬人规范意识,鼓励饲养者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周威认为,训犬最终还是要与饲主自身的教育相结合。“宠物最佳的训练场景其实是它日常生活的环境,生活中许多矛盾如小区内随地便溺、叫声扰邻等实质上也是由于养犬人自身不注意引发的。”
专家建议,可以通过购买领养时订立合同等方式,明确养犬人应当承担的义务。也可以加快宠物鼻纹等信息的录入与数据联网,通过加强对遗弃宠物的监测管理,倒逼饲主履行相应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