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虎网讯几年前,河南信阳曾发生虫子叮咬致人死亡的意外,此后“蜱虫”进入了公众视线。时下正是暑期,虫子很多,记者从江苏省人民医院了解到,这两周内接诊三例被蜱虫咬伤的患者,其中一位抢救无效死亡。如果不慎被蜱虫咬伤,该如何处理日前,一位被蜱虫叮咬的市民用土方法将虫成功驱除。那么这种方法究竟可不可行
江南时报记者徐昇实习生张蓉
被蜱虫咬了医院没辙
回家用“香烟头”解决了
前几天,西祠一位网友发帖称,自己在家里照网上的办法,竟然挑出了皮肤里的蜱虫。
看着越钻越深的小虫子,该网友只得亲自上阵将小虫子挑了出来。据他介绍,他采用了两套方法,一是用酒精涂,但没什么反应;后来直接用香烟头慢慢把虫子烫死,再用一根消过毒的缝衣针将其挑了出来。该网友心惊胆战了好几天,发现自己并没有出现网上所说的发烧的症状,心里这才渐渐平静下来。
“网友的急救方法大致是可行的,但是要注意两点,一是被蜱虫叮咬千万不可用手强拔,以免蜱虫的头部钻入人体皮肤,留在人体内;二是避免让蜱虫的体液流出来。”
南京市疾控中心急传科洪主任告诉记者,如果发现蜱虫附着在身体上,不能立即用镊子等工具将其除去,因为蜱虫身体上可能含有传染性病原体,在受到刺激后,蜱虫会越发往体内钻,并加大剂量地释放蜱虫唾液,所以直接用工具将蜱虫摘除,或是用手指将其捏碎的方法都是不正确的。
医生提醒被咬后别慌
直接用香烟头烫有危险
“如果市民单纯被蜱虫咬伤,没有必要恐慌,要及时观察自己有无发病症状。如果出现发热等症状,一定要到医院就诊,切记一定要把被蜱虫叮咬的事告诉医生。”洪主任说,该网友用酒精涂和给缝衣针消毒是正确的,但直接用香烟头烫死虫子不太对,可能会刺激虫子往人身上钻,用头部钻入皮肤。
洪主任说,“蜱虫病”是几年前才进入人们视野的。从症状上看,称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俗称“蜱虫病”,是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我国中部地区发现的由一种新型布尼亚病毒引起的新发传染病,是一种自然疫原性疾病,蜱可能为其传播媒介。前几年,像蜱虫、恙虫等叮咬后很少见的疾病,很容易被一些并不了解的医生误诊为普通感冒发烧,这就会耽误患者的治疗。
此外,蜱在气温较高的月份活动较为频繁。值得注意的是,在树林、灌木和落叶堆积的地方,会有较多的蜱出现。因此外出进入丘陵、山地、森林等地区生活、生产的居民和劳动者以及赴该类地区户外活动的旅游者还是要多加注意。市民到野外时要尽量穿上长袖长裤,最好是穿浅色干燥衣服,或者涂上驱蚊液,可有效防止被蜱虫叮咬。
省人民医院两周内接诊三例
发病率低别太担心
“我们收治的病人大多都是自己将蜱虫去除的,蜱虫咬人现象在农村比较常见,他们有一套自行处理蜱虫的方法。”江苏省人民医院感染科李主任告诉记者,被蜱虫叮咬后,并不是都会发病的,关键要看虫子体内有没有携带新型布尼亚病毒,有没有通过血液传播到被叮咬者体内。
“这种病的发病率较低,没有必要太过担心。宜兴、溧阳、盱眙、六合等丘陵地区会经常发生蜱虫叮咬情况,但南京市内几乎是没有的。”李主任说,最近两周以来,该院收治了三例从外地来宁就诊的蜱虫叮咬的病人,其中两例在及时治疗后已没有问题,还有一位60多岁的病人,因为送过来时就已出现了中枢神经受损的情况,最后抢救无效死亡了。“蜱虫病一般对于年纪较大的老人和基础病症较多的人来说危险会更大一点,但都有一定的偶然性。”
李主任提醒,这个病关键是不能耽搁。被蜱虫叮咬后,不要用硬拽的方法将其取出,最好是等它吸完血,一般它会自行退去。“蜱虫叮咬后比较难取出,它的头部有倒勾,若强行将其拽出,会让倒勾残留体内,再处理起来就比较麻烦。”
[链接]
蜱虫是什么虫
蜱是节肢动物,身体椭圆形,头胸部和腹部合在一起,有四对角。有的吸植物的汁,对农作物害处很大;有的吸人、畜的血,能传染脑炎、回归热、恙虫病等。蜱是寄生在脊椎动物体表的暂时性寄生虫,是一些人兽共患病的传播媒介和宿主。
蜱虫平常状态下只有芝麻粒儿大小,但在吸了血之后有红豆那么大甚至更大。有的种类平常约有绿豆黄豆大小,在吸血之后会变成指甲盖大小。蜱在对人或动物叮刺吸血的时候,并不会有疼痛的感觉,但会造成局部充血、水肿、急性炎症反应,还会引起森林脑炎等疾病。目前全世界已发现有大约800多种蜱虫,而中国有100多种。2006年安徽省首次发现该病,随后在山东、河南、湖北、北京等地也有该病病例报告。
[友情提醒]
宠物身上也常有蜱虫
遛狗人要注意了,在东郊草坪等地,甚至小区草坪遛狗时请小心,蜱虫易叮咬爱犬,从而带至家中。如果携带宠物去有蜱地区出行,返回时应仔细检查宠物体表是否有蜱类附着。
在多个宠物论坛上,也有不少狗主人开帖说发现了自家狗身上发现了这种虫子并询问解决方案。不少狗主人说,狗狗都是带出去在草丛中玩耍后沾染上的。一家宠物店的医生告诉记者,有专门的药剂可以杀死这种蜱虫。通常来说,这种喷洒需要进行多次,全部杀灭之后还要滴上有预防效果的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