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养猫,有科研,也有生活,这样的工科女博士你见过吗?走进光谷人才企业——武汉慧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慧观生物”)的办公区,你会发现这里不仅有高科技的仪器设备,还有公司联合创始人赵方养着的可爱小猫。
赵方是山东济宁人,博士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光学工程专业,师从华科光电学院费鹏教授。2022年9月,赵方同另一联合创始人赵宇轩博士于光谷成立慧观生物,费鹏教授担任公司首席科学家。
公司团队专注于先进细胞影像技术的开发,以自主创新的光场调控技术和类脑式AI图像算法作为核心技术,致力于为市场提供高端影像学仪器与服务。赵方直言:“我们自主创新的的核心技术处于国际领先地位,轴向分辨率比目前国际同类技术最先进的还要高两到三倍。”
就在今年,慧观生物凭借“智能光片显微镜:下一代生物医学检测仪”项目,一举摘得2024中国光谷3551国际创业大赛全球总决赛一等奖。
赵方团队也是费鹏教授科研团队第一支出来创业的队伍。赵方说:“国家层面鼓励年轻的科研工作者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武汉市包括东湖高新区的创业扶持政策都很好,加之有导师团队提供强大技术支持,恰逢技术成熟之际,我们便选择落地光谷来转化技术。”
赵方与费鹏教授
“新技术可以发论文,可能对科研工作者来说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但是让技术转化为产品,让仪器变得有用又好用,是一件有挑战的事情。”
传统的显微镜大部分只能做到2D成像,只能看到一个平面,公司团队基于新型光片显微镜的核心技术,实现快速清晰地3D成像,更立体地为医生提供医学影像,解决了病理研究等领域的成像难题,大大增加了诊断的准确率。
MacroView超高通量宏观光片显微镜
举例来说,通常在评估患者肿瘤发展情况及制定后续治疗方案时,需要通过病理切片检测,由医生肉眼观察每一张切片上的病理组织图像,以识别肿瘤存在与否及其恶性程度。
而赵方公司团队的3D成像技术,可以把整个切下来的组织形成一个完整的3D影像。“所有好的细胞坏的细胞,一目了然。通过算法帮医生做一个前期判断,有效地避免漏诊、误诊。”
凭借独特的多级无衍射调控的光片显微技术,慧观生物生成了最薄450nm“光刀”,用它对细胞进行“虚拟切片”,能实现目前国际最高层析成像精度。
其应用场景不仅局限于病理组织,在诸如药物研发、毒理评估、病理诊断等,均能提供权威的检测分析。“比如在血液疾病的CAR-T研究中,能实现全过程观察CAR-T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情况。”
团队首创的超景深斜光片探测技术,更是打破了成像倍率范围的限制,实现多场景、跨尺度的高速三维成像。该技术可为大规模细胞成像、类器官药物筛选、全器官高通量三维成像等重要场景提供颠覆性工具,极大提高生命科学和生物医学的研究效率。
SmartView全场景通用智能光片显微镜
在三维图像数据分析领域,慧观生物独创类脑式AI图像算法,可实现海量数据的高效、精准增强与定量分析。“硬-软结合”,助力武汉同济医院血液科开展的CAR-T细胞治疗疗效预测研究新进被国际顶级期刊NatureCommunications接收,有望为临床难治易复发的肿瘤用药提供指导。目前,慧观生物正在与武汉同济医院病理科合作开展临床试验。
赵方表示:“公司也在布局PCT(专利合作条约)的一些国际专利。目前发布的第一代仪器很多零部件已经做到了国产化,第二代仪器正在更新中,未来希望能拓展到海外市场,为国内外顶尖高校、医院及科研机构提供全面的仪器与检测服务。”
费鹏教授表示,慧观生物以多模态-跨尺度生物医学影像技术立足,推出的产品不仅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高精度和速度,还能广泛兼容生命科学研究和医学诊断,推动地方生物医学产业发展,提升湖北省在生物医学成像领域的整体实力,为全国的科研工作者提供一个高水平的实验平台。
成立不到两年,慧观生物已与奥巴达成战略合作。慧观核心技术产品仅几个月即获得订单。2024年,慧观联合武汉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成立智能细胞影像学研究所。如今,慧观生物的技术已经从实验室走向市场,服务于广大医生与患者,成为推动医疗科技发展的重要力量。
目前,慧观生物已成功组建起一支人员规模超30人的高素质研发团队,其中专业技术支持团队占比超过70%,并在持续不断地扩充新鲜血液。
近日,慧观生物完成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由武汉市倚锋灼华创业投资合伙企业、广东铁信资本有限公司共同投资。倚锋灼华基金负责人张超表示:“我们坚定看好慧观生物有望成长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优秀项目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