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实施儿童计划免疫和扩大免疫规是卫生事业成效最为显著、影响最为广泛的工作。上世纪60年代初,我国消灭了天花,较全球根除天花早了10多年。2000年,中国实现了无脊髓灰质炎目标。2006年,我国5岁以下儿童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从1992年的9.7%降至0.96%。2012年,我国实现了消除新生儿破伤风的目标,全国麻疹、百日咳、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乙型脑炎等发病率较1978年下降99%以上,连续7年无白喉病例报告.
我省已连续21年维持无脊髓灰质炎状态,连续19年无白喉确诊病例,疫苗针对传染病发病降至历史最低。
1、什么是疫苗?
疫苗就是指为了预防、控制传染病的发生、流行,用于人体预防接种的疫苗类预防性生物制品。生物制品是指用微生物或其毒素、酶、人或动物的血清、细胞等制备的供预防、诊断和治疗用的制剂。预防接种用的生物制品包括疫苗、菌苗和类毒素。其中,由病菌制成的为菌苗;由病毒、立克次体、螺旋体制成的为疫苗,有时也统称为疫苗。
2、为什么接种疫苗能预防疾病
科学研究表明,当细菌或病毒侵入人体时,身体就会产生一种抵抗这种细菌或病毒的物质,这种物质叫做抗体。不同的细菌或病毒会产生不同的抗体,称为特异性抗体。病愈后,这种特异性抗体仍然存留在体内,如再有相应的细菌或病毒侵入体内,这种特异性抗体就能保护身体不受这些细菌或病毒的伤害。
预防接种就是人为地将经减毒或灭活等工艺处理的少量细菌或病毒及其代谢产物接种给人,使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或细胞免疫反应,从而产生针对该种病原体的抵抗能力。
3、一类疫苗和二类疫苗是如何区分的?
目前,我国将疫苗分为两类,一类疫苗和二类疫苗。
一类疫苗就是指政府免费向公民提供,公民应当依照政府的规定受种的疫苗,包括国家免疫规划确定的疫苗,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在执行国家免疫规划时增加的疫苗,以及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其卫生主管部门组织的应急接种或者群体性预防接种所使用的疫苗。
一类疫苗:陕西省目前免疫规划使用疫苗包括儿童用11种免费疫苗(乙肝重组酵母,卡介苗,脊灰减毒活疫苗,无细胞百白破,白破,麻风减毒活疫苗,麻风腮减毒活疫苗,A群流脑多糖疫苗,A+C流脑多糖疫苗,乙脑减毒活疫苗,甲肝减毒活疫苗)和成人用出血热疫苗。
二类疫苗是指由公民自费,并且自愿受种的其他疫苗,如水痘疫苗、流感疫苗、b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疫苗、肺炎球菌疫苗、轮状病毒疫苗、伤寒Vi多糖疫苗、细菌性痢疾疫苗等。
4、在什么地方接种疫苗?
预防接种单位由地方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当地行政区划、考虑地理、人口、交通等因素而设立。对于设立的预防接种单位具体的要求,譬如,预防接种单位必须具有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件,有经过县级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组织的预防接种专业培训并考核合格的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护士或者乡村医生;具有符合疫苗储存、运输管理规范的冷藏设施、设备和冷藏保管制度。
预防接种单位和接种人员实施预防接种必须经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认证才具有预防接种资质。
预防接种单位都有较为醒目的引导标志。儿童家长或监护人,尤其是流动儿童的家长或监护人应采取居住地就近接种的原则,可向当地疾控机构进行咨询。
5、接种前需要了解什么?
儿童家长或监护人应带孩子到当地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有资质的预防接种门诊进行预防接种。
在接种前应向接种人员如实提供受种者的健康状况和有无接种禁忌症,譬如,家长或监护人应特别注意孩子儿童有无急性疾病、过敏体质、免疫功能不全、神经系统疾患等情形,以便接种人员判断是否可以接种。
接种人员要向儿童家长告知疫苗的作用、接种禁忌症、接种剂量、接种途径和接种反应和注意事项等信息,取得儿童家长或监护人知情同意签字后,方可实施接种。
接种完成后,儿童还应留观30分钟才能离开。如发现接种后出现可疑情况,应立即咨询接种工作人员,必要时就医,以便得到及时正确处理。
6、哪些情况下儿童不适宜接种疫苗?
下面列出了不适宜接种或暂缓接种疫苗的主要情形。
过敏体质:个别儿童有过敏体质,容易被家长忽视,有过敏体质的儿童接种疫苗后偶可引起过敏反应,造成发生不良反应的后果。所谓过敏体质,是指儿童反复接触某种物质,容易发生机体过敏反应,出现相应症状,其中以过敏性皮疹最为常见。如果发现过去接种某种疫苗曾发生过敏反应,则应停止接种。
免疫功能不全:一般认为,儿童免疫功能不全,不仅预防接种后效果较健康人差,而且容易引起不良反应,特别是接种活疫苗时。比较严重的免疫功能不全包括免疫缺陷(例如无/低丙种球蛋白血症)、白血病、淋巴瘤、恶性肿瘤等等。如果儿童容易反复发生细菌或病毒感染,感染后常常伴有发热、皮疹及淋巴结肿大等症状,应怀疑存在免疫功能不全的可能性,接种疫苗时需特别小心。
神经系统疾患:有神经系统疾患的人接种某些疫苗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因此已明确患有神经系统疾患的儿童,例如患有癫痫、脑病、癔症、脑炎后遗症、抽搐或惊厥等疾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谨慎接种疫苗。
7、什么是疫苗接种反应?
接种疫苗后,应在预防接种单位观察30分钟。
疫苗对于人体毕竟是异物,在诱导人体免疫系统产生对特定疾病的保护力的同时,由于疫苗的生物学特性和人体的个体差异(健康状况、过敏性体质、免疫功能不全、精神因素等),有少数接种者会发生不良反应,其中绝大多数可自愈或仅需一般处理,如局部红肿、疼痛、硬结等局部症状,或有发热、乏力等症状,不会引起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仅有很少部分人可能出现异常反应,但发生率极低。
部分儿童在接种疫苗后会出现一些反应,如低热、局部红肿,同时可能伴有全身不适,如倦怠、食欲不振、乏力等症状。上述症状一般持续1~2天即可消失,不需要任何处理。小孩接种疫苗后出现上述反应,应该适当休息,多喝开水,注意保暖,防止继发其他疾病。如果发生严重反应者,应及时就医。同时,要告知接种人员以便对接种异常反应开展调查。
对于疫苗接种异常反应的诊断和鉴定,应由县级药监和卫生部门组织成立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诊断专家组,负责辖区内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调查诊断。
8、我省免疫规划用疫苗如何保存和运输?
陕西省目前免疫规划使用疫苗包括儿童用11种免费疫苗(乙肝重组酵母,卡介苗,脊灰减毒活疫苗,无细胞百白破,白破,麻风减毒活疫苗,麻风腮减毒活疫苗,A群流脑多糖疫苗,A+C流脑多糖疫苗,乙脑减毒活疫苗,甲肝减毒活疫苗)和成人用出血热疫苗,属于一类疫苗。陕西省疾控中心对一类疫苗的采购、运输和储存有着严格的要求。
群众免费接种的一类疫苗均由省级通过政府统一招标采购,通过冷链设备逐级运送到接种点以保证疫苗的有效性。疫苗由疫苗生产企业通过冷藏车直接运送至全省各市疾控中心冷库,再由疾控中心冷库根据各县疫苗需求用冷藏车送至各县疾控中心冷库,各县疾控中心根据各乡镇每月疫苗接种需求在接种前运送至各乡镇,保存在各乡镇冰箱用于儿童接种用,村级接种点用疫苗由村医用冷藏背包在接种前一天有乡卫生院运送至村级疫苗专用冰箱作短期保存。疫苗运存途中温度为2—8℃,运输途中有温度监测和记录,保存在冷库和冰箱的疫苗均有温度监测和记录。省级为各市、县疾控中心保存疫苗的冷库均配备了发电设备以备临时停电时保证冷库持续供电。上级疾控中心和卫生行政部门定期对疫苗冷链保存情况进行督导和检查,同时各级疾控中心和疫苗使用单位接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疫苗管理的监管。
9、流动儿童如何接种疫苗?
我国对流动儿童的预防接种实行属地化(即现居住地)管理,流动儿童与本地儿童享受同样的预防接种服务。如果有≤6周岁的孩子从其他县或省迁入,可直接携带原居住地卫生部门颁发的预防接种证到现居住地所在接种单位接种疫苗。如之前未办理预防接种证或预防接种证遗失,可在现居住地接种单位补办预防接种证。
10、国产疫苗和进口疫苗有何不同?如何选择?
我国上市后的所有疫苗都是经过国家严格检验合格后投入使用,国产疫苗和进口疫苗的安全性和保护效果均得到证实。接种何种疫苗,家长可自行选择。
11、青霉素过敏者能接种疫苗吗?
青霉素过敏和接种疫苗没有必然联系。只有当疫苗中含有青霉素成分,才不能接种。如果没有这种成分,是可以接种的。但过敏性体质的儿童在接种前,其监护人需认真阅读说明书,并咨询临床医生,谨慎接种。
12、提早接种了某一种疫苗,是否会对孩子身体有伤害?
提前接种疫苗一般不会对身体有害,但有可能影响疫苗的免疫效果。为了获得更好的保护效果,最好按照规定的免疫程序接种疫苗。
13、目前我国儿童免费接种的疫苗有哪些?
国家扩大免疫规划疫苗免疫程序包括了由政府出资购买免费接种的一类疫苗。儿童自出生后至1周岁,几乎每个月都要接种疫苗,为了帮助家长记忆,下面是按照儿童出生月龄排列的免费接种疫苗种类:
出生月龄
疫苗种类
可预防的疾病
出生时
乙肝疫苗第1剂
乙肝
卡介苗1剂
结核病
1月
乙肝疫苗第2剂
2月
脊灰减毒活疫苗第1剂
脊灰
3月
脊灰减毒活疫苗第2剂
百白破联合疫苗第1剂
百日咳、白喉、破伤风
4月
脊灰减毒活疫苗第3剂
百白破联合疫苗第2剂
5月
百白破联合疫苗第3剂
6月
乙肝疫苗第3剂
8月
麻风联合疫苗1剂
或麻疹疫苗1剂
麻疹、风疹
乙脑减毒活疫苗第1剂,
或乙脑灭活疫苗
第1、2剂(2剂间隔7~10天)
乙脑
6~18月
A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
第1、2剂(2剂间隔≥3个月)
A群流脑
18~24月
百白破联合疫苗第4剂
麻腮风联合疫苗1剂
或麻腮联合疫苗1剂
或麻疹疫苗第2剂
百日咳、白喉、破伤风麻疹、流行性腮腺炎、风疹
18月
甲肝减毒活疫苗1剂,
或甲肝灭活疫苗第1剂
甲肝
2岁
乙脑减毒活疫苗第2剂,
或乙脑灭活疫苗第3剂
2岁~2岁半
甲肝灭活疫苗第2剂
3岁
A群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第1剂
A群流脑、C群流脑
4岁
脊灰减毒活疫苗第4剂
6岁
白破联合疫苗1剂
白喉、破伤风
A群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第2剂
乙脑灭活疫苗第4剂
14、为什么一定要按免疫程序进行预防接种?
不同的疫苗,有不同的免疫程序,这是根据临床试验和多年科学实践为依据而制定的。如乙肝疫苗、百日咳-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脊灰疫苗等至少需要完成3剂接种才能使儿童产生足够的免疫力。随着儿童的长大,体内原有通过接种疫苗获得的免疫力也会逐渐下降。因此,有些疫苗还要进行加强免疫。
15、接种疫苗后是不是就一定不得传染病了?
预防接种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但成功率并非是100%,多数疫苗的保护率>80%。由于受种者个体的特殊原因,如免疫应答能力低下等因素,可导致接种后免疫失败。但大量的研究证明,即使接种疫苗后发病,相对于不接种疫苗者,其患病后的临床表现要轻很多。
16、为什么有些疫苗需要加强免疫?
17、为什么接种疫苗后要留观至少30分钟?
接种疫苗以后,由于个体原因,极少数人可能会发生过敏反应。监测数据表明,过敏性休克大多发生在接种后30分钟内,发生过敏性休克后,如果不在医务人员监护范围之内就容易发生生命危险,所以接种现场必须配有医生和急救药品,主要是防止发生意外。如果监护人怀疑自己的孩子接种疫苗发生了不良反应,就应该及时向接种人员或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咨询或报告。
18、两种疫苗是否可以同时接种?
如需同时接种两种疫苗,应在不同部位接种,并严格按照免疫程序要求进行接种。两种注射减毒活疫苗如未同时接种,应间隔≥4周再接种。
19、患过流腮是否还需要接种麻腮风联合疫苗?
麻腮风联合疫苗可预防麻疹、流腮、风疹三种疾病。患过流腮后,接种麻腮风联合疫苗仍可以预防另外两种传染病。也可以选择接种麻风联合疫苗或麻疹疫苗和风疹疫苗。
20、为什么脊灰减毒活疫苗糖丸不能带回家服用?
疫苗需要由有资质的预防接种单位和预防接种人员提供预防接种服务。需要严格按照规定的温度冷冻储存疫苗。接种时须用凉开水溶化后喂服,这样才能保证疫苗的效果。接种后需在现场留观至少30分钟。因此不能带回家服用。
21、脊灰减毒活疫苗与其他的灭活疫苗是否可同时接种
脊灰减毒活疫苗与其他的灭活疫苗和减毒活疫苗可以同时接种,但要在不同部位接种。
22、服用脊灰减毒活疫苗后曾出现过全身皮疹,是否可以再服用疫苗?
一般来说,脊灰减毒活疫苗极少有这种不良反应,出现这种情况往往是其他原因所致。因此,建议先查找出现皮疹的原因,同时咨询接种医生后再决定是否接种。
23、孩子在外地服了第1剂脊灰减毒活疫苗糖丸,回到长期居住地如何继续服糖丸?
24、多次服用脊灰减毒活疫苗是否对身体有害?
按照国家扩大免疫规划疫苗免疫程序,适龄儿童只要按程序服够剂数即可。但在补充免疫活动时,可不论接种史,所有无禁忌证的适龄儿童一律接种1剂或2剂疫苗,这样做就是为了避免漏掉一部分易感儿童,同时建立群体免疫屏障。脊灰减毒活疫苗是安全的生物制品,多次服用不会对身体有害。
25、患过出疹性疾病的人是否不需要接种麻疹疫苗?
不一定。有很多种疾病都会有出疹症状。如果实验室诊断为麻疹,则不需要再接种麻疹疫苗。如果确诊为风疹或其他出疹性疾病,还是要接种麻疹疫苗的。
26、周围的人没有患麻疹,为什么还要给孩子接种麻疹疫苗呢?
周围的人没有患麻疹,并不代表麻疹病毒不存在。麻疹是通过呼吸道传播的,若孩子未接种过麻疹疫苗,未获得过免疫保护,很有可能被感染,尤其是在公共场所、医院、超市、商店等人群聚集的地方。因此,按时接种麻疹疫苗,才能起到最好的预防效果。
27、为何卡介苗要在出生时接种?
接种卡介苗后能使机体对结核杆菌产生特异性的免疫力,可阻止结核杆菌在人体内的繁殖和播散,因此它对预防结核性脑膜炎和粟粒性结核有较好的作用。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在结核病高、中等流行地区,新生儿应尽早接种卡介苗。我国的免疫程序是新生儿出生时接种1剂卡介苗。
28、新生儿为什么要在出生后24小时内及时接种乙肝疫苗?
母亲是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儿童是乙肝疫苗接种的重点人群,他们比一般儿童感染乙肝的几率要高很多。这些儿童在完成乙肝疫苗全程接种后的1个月,就可以采集静脉血检测乙肝病毒感染指标,了解是否被乙肝病毒感染以及疫苗免疫是否成功,如果乙肝病毒表面抗体<10mIU/ml(毫国际单位/毫升),则需要进行再次免疫,一般可采用3剂接种。
父亲是乙肝患者,儿童出生后也应尽早接种乙肝疫苗,按程序完成3剂全程接种。由于乙肝疫苗的保护持久性好,目前全球所有国家都不推荐加强免疫。但对于家庭成员中有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家庭成员来说,如果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滴度<10mIU/ml,可再次接种。
30、孩子4岁,全程接种过乙肝疫苗,但今年检查抗体阴性,是否需再接种?
曾经接种过乙肝疫苗,发现抗体阴性,可能对乙肝疫苗低、无应答。这种情况可再接种1~3剂10μg乙肝疫苗。
31、家长应如何为孩子选择接种二类疫苗
家长在选择接种二类疫苗时可以根据感染疾病的风险,家庭经济承受能力,孩子的身体情况等做出决定。家长在选择前,还应了解各种疫苗的特性、适应证及禁忌证。
如孩子机体抵抗力较低,平时极易患病,在流感流行季节前,应选择接种流感疫苗。
32、曾经患过甲肝的人还需要再接种甲肝疫苗吗?
如果既往患过甲肝,痊愈后能产生足够的保护性抗体,不需要再接种甲肝疫苗。
33、提早接种了甲肝疫苗,是否会对孩子身体有伤害?
早于起始接种年龄的儿童接种了甲肝疫苗不会对身体有害,但由于体内存在母传甲肝抗体,可能会影响甲肝疫苗的免疫效力。
34、甲肝疫苗成人能接种吗?到哪里接种?
可以。甲肝疫苗有儿童剂型和成人剂型两种。各地预防接种单位均可以接种甲肝疫苗。
35、儿童接种过甲肝和乙肝疫苗,还会患这两种病吗?
一般情况下,如果按免疫程序接种了甲肝疫苗、乙肝疫苗,得这两种疾病的风险会大大下降,但不能完全排除患病的可能。如果在接种前2周已经感染了甲肝病毒,接种甲肝疫苗后有可能出现甲肝症状,但症状会较为轻微。
36、接种人用狂犬病疫苗能少接种两剂吗?
为确保免疫接种的效果,应按照国家卫生计生委下发的《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规范》(2009版)规定的免疫程序,全程接种,不能减少剂次。目前,我国正式生产文号的人用狂犬病疫苗有4针和5针两种剂型。具体接种几剂次,应根据暴露和身体的具体情况,由狂犬病暴露处置门诊医生决定。
37、孩子脸上有疑似猫抓伤,是否应该给孩子接种狂犬病疫苗?
如不能排除是猫抓伤,从预防角度出发,建议按暴露后免疫程序接种人用狂犬病疫苗和抗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具体的免疫程序和注意事项应咨询预防接种单位和预防接种医生。
38、b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疫苗是否可以和轮状病毒疫苗同一天接种?
b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疫苗可以和轮状病毒疫苗在同一天进行接种,同时接种不会降低免疫效果,也不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39、孩子是否有必要接种b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疫苗?
b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疫苗(Hib疫苗)属于二类疫苗,是自愿、自费接种的。它是用于预防由b型流感嗜血杆菌感染引起的一系列疾病如:脑膜炎、肺炎、咽喉炎、败血症等。在应用疫苗前,b型流感嗜血杆菌脑膜炎的病死率约为2%~5%。而且15%~30%的病例会留有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后遗症。如果家庭经济状况允许,为孩子接种b型嗜血流感杆菌结合疫苗还是有必要的。
40、儿童入托前为什么要接种水痘疫苗?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极强,极易在人群聚集的地方传播。托儿所是儿童集中活动的单位,一旦有一人发病,就会传染其他的儿童。所以孩子在入托前应接种1剂水痘疫苗。
41、水痘疫苗适用人群有哪些?
主要适用于1岁或1岁以上的易感人群。水痘疫苗尚未纳入国家免疫规划,不是儿童免费接种的疫苗。但是,水痘极易在群体中引起暴发,我国每年患水痘的儿童多达数十万。建议适龄儿童在经济能力允许的情况下,接种水痘疫苗。
流感疫苗的适宜人群包括:≥60岁老年人,抵抗力较弱的人群,医院的医护人员,幼儿园学龄前儿童、小学、中学、大学的青少年,公交、商业、银行等公共服务人员,在人员相对集中、且通风条件欠佳环境中工作的人员。
43、孕妇能接种风疹和乙肝疫苗吗?
怀孕后不能接种风疹疫苗。除非被犬、猫等动物咬伤后必须接种狂犬病疫苗外,通常不推荐孕妇接种其他疫苗。如需接种疫苗,应先进行慎重评估。
44、入托入学儿童为什么要查验预防接种证?
我省教育厅和省卫计委联合下发文件,要求孩子在入托入前查验预防接种证,目的是对于在入托入学前未完成疫苗全程免疫或疫苗漏种的儿童得到一次补种机会,保证每一个孩子获得疫苗预防传染病的免疫保护。托幼机构和小学是儿童比较集中的地方,在这种场所如果儿童群体没有充足的群体性免疫保护,一旦有传染源传入,很容易造成暴发或流行。所以,保证这些儿童群体获得免疫保护,是教育部门和卫生部门的共同职责。
地址:中国·西安·建东街3号邮编:710054传真:(029)82211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