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除了国内艺术家的个展与群展之外,外国艺术家和大师的作品也频频走进中国,如“莫奈与印象派大师展”、“成为安迪·沃霍尔”等等不同阶段与风格的艺术展。据统计,在2021年的1318个展览里,有216个展览为纯粹的国际艺术展览,包括国际艺术家个展及群展,占比为16.39%。
一位在国内某知名艺术机构内负责展览策划与国际联络的策展人表示,在目下的中国,展览更多是一种偏向娱乐的消费性行为,在此基础上兼顾艺术普及的功能,他说:“因为好看而去看个展览、拍个照片,这是最大的诉求。”
在小红书上搜索“展览”,打卡网红展览似乎已经成了社交标配。因此,“颜值”“出片”成为展陈时一个很重要的考虑因素,比如在设计时会使用流行的视觉设计元素、光影技术、高饱和色彩等。
“洛克菲勒艺术基金收藏展:西方艺术大师”展览现场
在这样的背景下,大师热、网红展自然也是最受欢迎的热点展览了,而艺术家的知名度、展览质量与展陈设计三点,也成为公众是否愿意花钱购票去看展览关键因素。
从内容上看,在引进的国外展览中,近现代艺术持续升温,比如印象派等在国内有较高辨识度的艺术流派热度较高。但展览也需要考虑商业运营,要让阳春白雪的艺术更接地气,就必然要考虑观众的审美与喜好。
有业内人士指出,在中国出现的国外艺术家展览是在2018年后蓬勃发展起来的,尤其集中在上海和北京这样的大型城市,其中不仅有大师展,还有动漫类、摄影类和一些潮牌的网红展等等。
2022年,虽然新冠疫情的影响还未散去,但这股“西风东渐”的展览热潮却并未因此而褪去,反而向着更加系统化与精品化的方向发展,展览依然主要集中在北京和上海两地。
乔治·莫兰迪个展海报
乔治·莫兰迪静物画布面油画Stilllife,1960Oiloncanvas,cm.30.4x40.5;Withframe-cm.46.5x56.4x5.5AugustoandFrancescaGiovanardiCollection,Milan
展览以莫兰迪近50年的创作生涯为线索,按年代分为三大展览版块:1910-1920年代(早年)、1930-1940年代(盛年)以及1950-1960年代(暮年)。51件包括油画、水彩、原创蚀刻版画及素描在内的莫兰迪绘画真迹,将完整呈现其波澜不惊又使人着迷的创作生涯。
静物画布面油画Stilllife,1946Oiloncanvas,cm.33x44.2;Withframe-cm.50.3x62.5x5.5AugustoandFrancescaGiovanardiCollection,Milan
7月22日,“百年无极——西方现当代艺术大师作品展”在北京中华世纪坛开幕。这次展览集中展出46位欧洲现当代艺术大师所创作的62幅艺术珍品,展品均来自意大利国家现当代美术馆,作品总估值超过10亿元人民币。
“百年无极——西方现当代艺术大师作品展”展览现场
此次展览汇集梵高、莫迪里阿尼、毕加索、康定斯基、莫兰迪等欧洲现当代艺术发展的顶级艺术大师真迹作品,作品艺术风格跨越浪漫主义、印象派、抽象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未来主义、魔幻现实主义、空间主义、无形式艺术……呈现出一幅欧洲现当代艺术史波澜跌宕的浩瀚长卷。
观众在《园丁》前驻足
其中梵高的著名作品《园丁》是首次来华展出,这件作品是梵高艺术风格成熟时期的重要作品,也是意大利公共收藏中最重要的梵高作品之一。这幅作品创作于1889年,当时的梵高正因精神病频繁发作而在精神病院疗养。此后不到一年,梵高开枪自杀,年仅37岁。
莫迪利亚尼《汉卡·扎布罗夫斯卡肖像》
同样首次在华展出的,还有意大利表现主义画派代表画家莫迪利亚尼的重要代表作《汉卡·扎布罗夫斯卡肖像》。
“洛克菲勒艺术基金收藏展:西方艺术大师”海报
乌菲齐大师自画像海报
拉斐尔·圣齐奥《自画像》、1504-1506、木板油画47.3x34.8cm。真迹正在东一美术馆展出PhotographicDepartment,TheUffiziGalleries-ByPermissionoftheMinistryforCultureofItaly
伦勃朗·哈尔曼松·范莱因、约1668-1669、布面油画74x55cm。真迹将在东一美术馆展出PhotographicDepartment,TheUffiziGalleries-ByPermissionoftheMinistryforCultureofItaly
9月15日,东一美术馆还举办了名为“现代艺术100年——意大利国家现当代美术馆珍藏”的大型艺术展览,这次展览以艺术史为线索,汇集了克里姆特、梵高、莫迪利阿尼、莫奈、塞尚、杜尚、波洛克等现代艺术的领军人物;聚焦德·基里柯、巴拉、封塔纳、薄邱尼等对现代艺术发展进程起到举足轻重作用的意大利艺术家;共展出了57件艺术大师的真迹作品,囊括了色块画派、印象派、维也纳分离派、蓝骑士画派、表现主义、未来主义、立体主义、形而上画派、超现实主义、空间主义、抽象表现主义、欧普艺术等众多艺术流派。
乔治·德·基里柯赫克托耳与安德洛玛刻
“乌雷:无量之物”展览现场,马刺画廊,北京,2022,图片致谢马刺画廊
如在宣布代理艺术家乌雷的艺术遗产之后,2022年9月4日,马刺画廊(SPURSGallery)在北京空间推出了艺术家在国内的首次个展“无量之物”。这同时也是艺术家在亚洲范围内的首次个展。展览由画廊合伙人来梦馨(SherryLai)和乌雷基金会总监哈娜·奥斯坦·奥日博尔特(HanaOstanObolt)共同策划。
此次展览,画廊使用了两层空间的全部展厅,还特别调用了画廊的VIP室,呈现乌雷的纪录片。展览涵盖了影像、摄影、雕塑等多种媒介,通过多元的作品展现了贯穿乌雷艺术创作与生活的旅程。
展览展出了乌雷三个时期的创作:包括他在20世纪70年代初的艺术活动;1976年至1988年间与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的合作和他在90年代末的个人创作。
还有在今年年初,作为西岸文化艺术季·春夏重磅展览项目,日本艺术家奈良美智在中国大陆的首次个展,也是他在世界范围内首次大规模回顾巡展。
奈良美智《无害的小猫》,1994布面丙烯150×140cm东京国立近代美术馆,?YOSHITOMONARA
奈良美智是最受欢迎的当代艺术家之一。他刻画的肖像深入人心,有眼神凌厉、隐约不怀好意的人物,偶尔还挥舞匕首或叼着香烟,也有悬浮在梦境般景色中的头像和人像。
奈良美智《低烧》,2021布面丙烯、拼贴120×110cm艺术家收藏,?YOSHITOMONARA
除了传统意义上的艺术展览之外,今年的国外艺术展也呈现出更多维度,如7月在北京嘉德艺术中心举办的日本知名建筑师隈研吾个展“五感的建筑”,从展陈到内容都从“五感”出发,强调未来的建筑应诉诸人的所有感官,给人的内心带来慰藉。
隈研吾个展“五感的建筑”海报
这次涵盖5个展览单元,分别为:模型、装置、多媒体、音乐和文献。打造以隈研吾重要建筑设计模型及手稿、空间装置、数字多媒体、材料、实验音乐、文献叙事为一体的建筑艺术魅力体验空间。并以“视·听·触·嗅·味”一系列多元感官印记为线索,启动与建筑场域的连接、互感与对话,以及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注解,为人们带来后疫情时代的精神疗愈。
隈研吾个展“五感的建筑”展览现场
不论是大师展还是网红展,国外的艺术类展览在中国蓬勃发展的主要原因有亮点:一方面,美术馆、展览馆等可以运营的空间越来越多,另一方面,消费客群逐渐接受了“买门票逛展”这样的特展消费形式,而更多的艺术机构也从中看到了实现自我造血的可能性。
从直接收益上来看,目前赞助或商业活动分成等营利模式在国内还不太成熟,展览的直接利益更多来自于票房和衍生品的收入。展览客单价在100~200元之间,衍生品则以生活用品、家居文创为主,价格在200元以下的衍生品销量较好。
并且除了直接利益,展览也有可能带来品牌效应等间接收益。以2014年在上海举办的“印象派大师·莫奈特展”为例,展览选在了上海市中心的K11购物商城。数据显示,展览总参展人数超过40万人次,商场人流量超出春节假期最高峰的40%,同时带动了商场其他区域的营业额、商业租金和写字楼办公租金。
但也有业内人士对大量引入国外展览的模式表示了自己的疑虑,因为从商业角度评判,这在国内不算是个好生意。一方面是因为成本高昂,主要包括借展费用、运输与保险、布展、场地租借、宣发运营等投入。另一方面,观展在国内还未普及化,缺乏稳定的受众基础。
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外国美术研究室主任王端廷曾经评价,中国人的艺术素养相比欧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美盲”比“文盲”更多,要让艺术欣赏走进普通民众生活或许还有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