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收养怎么看?凤凰网资讯

斯琴格日乐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蒙古族大学生

郭开元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青少年法律研究所所长,法学博士

扎西次仁西藏拉萨警察藏族

梅淑容四川乐山退休工人

新闻回放

7月6日,民政部官方网站消息,我国已有10万余孤残儿童通过涉外收养回归家庭。

据中国儿童福利和收养中心介绍,目前,中国已与美国、西班牙、加拿大、瑞典、法国、澳大利亚等17个国家的138个政府部门和收养组织建立了收养合作关系,10多万名孤残儿童通过涉外收养回归了家庭,享受到养父母关爱。

同日,民政部决定在上海、江苏、湖北、重庆等地试点建立收养评估制度,完善我国的儿童收养政策。

民政部2011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我国家庭儿童收养件数近年来呈现一个缓慢下降的态势。去年,全国办理家庭收养登记31424件,比前一年下降9%;其中,中国公民收养登记27579件,外国人收养登记3845件。

愿孩子都有自己的“守护神”(路漫漫)

在中国古老传说中,每个人生来就有一个守护神在照应着。西方也有守护天使的神话。人的生命短暂而又脆弱,因此每个人都需要保护、帮助和关爱。

可是,却有数万个孩子失去了最亲的守护神,漂洋过海,被外国人收养。这些残孤儿童幸而有了洋爸洋妈,改变了悲惨的命运,在洋守护神的呵护下成长。

自己的事情自己办。我们在欣赏和感谢国外朋友对中国孤残儿施爱的同时,更应鼓励中国的孩子尽可能由中国人抚养。当然,收养弃婴是大事,须历经十数年甚至数十年,国家无疑是弃婴最大最好的守护神,民政部门一直在努力做得更好,这是为中国培养下一代的大事,也事关别人对中国的评价与挑剔。

社会也要营造一个乐善好施的氛围。要通过对慈善投入减税,从国家层面引导人们为慈善事业奉献的新时代价值观。博爱是大爱,要大张旗鼓地表彰宣传做慈善事业的好人好事,提升其社会地位。

国人最看重血缘关系,除了无法生养、性别歧视原因外,少有人去收养与己无关的孩子,这种认知与西方有差距。社会文明进步到了今天,我们应开放包容,超越宗教、民族、性别和文化背景等,从“这是我们的孩子”的高度去认知,积极领养。既然孩子来到这个世界,就要给予孩子家庭和爱心,保障孩子有尊严地生活。

人人都应具有慈悲心,多做善事,才是修心的至境。慈善不分富人与穷人,只要有爱心、肯助人,就能支起一片爱的天空。每一个人的点滴参与,就像千山万壑的涓滴之水,最终将汇集成爱的大河奔流。

有条件有能力的人士,收养一位弃婴,做孩子的保护神,功德无量,您的生命也会变得深刻和伟大。

为社会更美好和谐,愿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守护神。

关爱无国界

■陈希国吉林九台,退休公务员

近日,从民政部官方网站得知,“我国已有10万余孤残儿童通过涉外收养回归家庭,享受到养父母的关爱。”

关爱没有国界。从孤残儿童的角度看,能够得到外国人收养是幸福的。这些没孩子的老外心肠好,福利好,养个残疾孩子自己负担不大。人家愿意这么做,除了极个别有问题的外,总体来看都是善举,值得赞扬和学习。当然我们有一种复杂的心态,中国的孩子被人家抱走了,可能有一些想法。关键是人家那儿富裕,我们这儿经济差,而且人家抱养的多数是有残疾的儿童,这些儿童有了很好的归宿,何乐而不为呢?我认为这是一个友谊的纽带,友好的桥梁。

没有遗弃,就没有收养。被遗弃的很多孩子是有先天疾病的,如果政府和社会给予更多的关怀和福利,父母不会轻易遗弃自己的骨肉。比如先天性心脏病儿童,大多数家庭无法承受昂贵的手术费,不得已才遗弃。如果政府多建立有效的基金或制度关怀,免收其手术费用,这个孩子就不会成为弃婴了。

从机制层面看,需要有惩罚机制,对随便遗弃孩子的父母要采取惩罚措施或者入刑,这样才会有效减少弃婴现象。

有爱就有家

■斯琴格日乐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蒙古族大学生

我国已有10万余孤残儿童通过涉外收养回归家庭。人们都很关心:这些曾经被当作累赘被自己的父母狠心遗弃的孩子,漂洋过海后,在洋父母的家庭里生活得如何呢?虽然有一些小道消息说,外国有些人收养中国残疾孤儿居心不良,可我宁愿相信这个说法只是子虚乌有的谣传。因为我相信,爱心无国界,人间多好人。

在上世纪60年代国家最困难的那3年,3000名上海孤儿生命受到饥饿的威胁。在周恩来总理的亲切关怀下,草原牧民伸出了援助之手。就这样,3000名上海孤儿在内蒙古辽阔的牧区,由额吉(蒙古语“母亲”的意思)、阿爸们领养成长。仅在锡林郭勒盟,就有625名上海孤儿重新找到了家庭的温暖。这些在草原长大的上海孤儿,都有个共同的名字——“国家的孩子”。为了扶养“国家的孩子”,善良的牧民们付出的不单是心血和爱心。据悉,有的额吉本是未婚,为了来自上海的孩子,她们竟然终身未嫁;而本身已有亲生骨肉的额吉,也毫无保留地将母爱加倍奉献给了上海孤儿。

爱能够超越民族,爱同样也能够跨越国界。现实中许多被遗弃的孩子生下来有先天残疾和疾病。在这种情况下,跨国领养也是人类爱护儿童、保护儿童的一项“爱心工程”。虽然,它不是解决弃婴问题的最终途径,却是爱护弃婴的体现。站在残疾孩子的角度看,能够得到异国父母的真情怜爱无疑是幸福的,我们为这些可怜的孩子有了新的父母而深深祝福。

既然现在的世界还不能彻底消灭弃婴现象,也就不要轻视或忽略领养关系。我们鄙视丧失人性的弃婴行为,谴责弃婴父母,同时也赞美用至善至美的人间真情呵护养育弃婴的领养父母,尤其是跨国界、超血缘的异国父母。

本报记者贺勇整理

家是儿童最大的福利

■郭开元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青少年法律研究所所长,法学博士

生活中,家庭是温馨的港湾,是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重要场所。

在我国,涉外收养走过了30年的历程,已成为促进孤残儿童安置的一种重要方式。十多万名孤残儿童通过涉外收养回归了家庭,享受到了养父母的关爱和家庭的温暖。这充分体现了“家庭是儿童最大的福利”理念,对于我国收养孩子的家庭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

感谢那些养父母

■扎西次仁西藏拉萨警察藏族

我工作的单位和拉萨儿童福利院是友邻共建单位。由于工作需要,我常去那里接触那些孩子。他们大多来自西藏农牧民家庭,部分是真正意义上的孤儿,部分是由于先天的残疾和疾病,因家庭条件有限而被遗弃的。

反之,对于不少来中国收养子女的外国夫妇而言,大多没有国人这般挑剔和私心,收养女童的占多数。一些经济条件好的,还特意收养患有先天疾病或残疾的孩子,带到国外接受治疗和心理康复。

家对于年幼的孩子而言,就是爱和温暖的代名词。对于收养子女的家庭而言,养父母给予心灵有过阴影甚至创伤、对未来无限期待和憧憬的孩子无私的爱,显得弥足珍贵。

记得一部港剧中的福利院修女说过:“请别用‘缺陷’来形容孩子,他们都是堕入人间、只是放错了位置的天使。”多好的诠释!是的,无论肤色和种族如何,只要能真心为这些孤残孩子撑起一个用责任、爱心和温暖编织的家,给他们无私的爱,即便远在异国他乡,即便长大后成为“香蕉人”,我们也要衷心祝福这些孩子,感谢他们的养父母。

黄自宏整理

生恩不如养恩

■梅淑容四川乐山退休工人

我的儿子一直喜欢奥黛丽·赫本和张曼玉,因为她们都是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代言人,他自己也因此热衷慈善和儿童事业。

儿子是军人,2008年汶川地震后,经常在震区奔波忙碌。从他带回的照片和视频中,我看到了集中收养地震孤儿的绵阳梓潼儿童福利院,连同之前收养的孤儿,那里的孩子大多带有先天性疾病或是残疾。据介绍,汶川地震最终产生630名地震孤儿,当时有8万多人争着收养,国内外许多家庭和个人都到福利院“选”孩子,不过每当看到和了解到孩子的实际情况后,很多人的热情都冰冻了。福利院工作人员表示,那些举止,甚至不经意的一个表情和一句话语,都“非常伤害”这些孩子。据悉,截至4年后的今年5月12日,仅有12名孩子被收养。

俗话说,“生恩不如养恩”。对于那些因天灾或人祸变得孤单的孩子而言,如果能遇上一对善良和充满爱心的养父母,无疑是一大幸事。中国有句老话叫“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彰显了朴素的博爱思想和胸怀。国内曾有因养子淘气而被养母遣送回原地的闹剧;最近还看到一则新闻:一对多年不育的夫妇收养一个女儿后,意外中年得子,竟冷落了养女……

前不久刚在央视新闻中看到,一批在中国收养孩子的美国家庭,同孩子一起“组团”回中国寻根,感受中国文化。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个刚做了耳廓修复的女童,满脸灿烂笑容依偎在养父母怀里,用一口流利的英语向记者和国内小朋友问好。她不光成功接受了身体治疗,心理也阳光开朗了,这未尝不是收养的最好结局。

真爱是无国界的。只要努力,就会有温馨弥漫。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THE END
1.在中国,外国收养者一次可以收养多少个孩子?外国收养人只能收养一个孩子,男性或女性(除非被收养人是双胞胎或生活在同一慈善机构中的兄弟姐妹)。 如果已经在中国收养孩子的外国收养人仍然想在中国收养另一个孩子,他或她应该在第一次收养一年后再次提交收养申请和家庭状况报告。 Foreign adopter may adopt one child only, male or female (unless the adoptees ...https://www.bjsjs.gov.cn/gongkai/zwgkpd/ztzl/2024/swfw/jwrs/cjwd/202403/t20240326_79960_sjs.shtml
2.外国人在中国如何收养孩子,外国人收养子女的办理流程涉外婚姻一、外国人在中国如何收养孩子,去哪办理外国人来华收养子女的,应当亲自来华办理登记手续。夫妻共同收养的,应当共同来华办理收养手续;一方因故不能来华的,应当书面委托另一方。委托书应当经所在国的公证和认证。具体负责办理外国人收养登记的机关为被收养人常住户口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民政部门。 https://www.fabao365.com/hunyin/4686/
3.德国男子想收养1000名外国孩子据德国1998年颁布的儿童权益法,只要孩子母亲同意,而且没有孩子生父的记录,德国男子就能领养外国孩子。一旦被领养,孩子就能获得德国护照,享受德国政府提供的福利及教育机会。 哈斯说:“巴拉圭一个八口之家靠一个德国孩子的补贴就能过得有滋有味。”德国政府说,他们无法阻止哈斯,除非更改法律。http://china.cnr.cn/wbll/manyou/200605/t20060511_504204904.html
4.如何联系外国人收养脑瘫宝宝快速问医生或者也没有太好的渠道来联系外国人来收养你这个孩子的,建议你尽快给孩子做康复训练。https://m.120ask.com/askg/bd_detail/88459176
1.外国人收养孩子需要满足哪些条件《外国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子女登记办法》第二条 外国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收养子女(以下简称外国人在华收养子女),应当依照本办法办理登记。 二、丁克夫妻怎么收养近亲的孩子 关于收养孩子的过程,您需要参照如下操作步骤:首先,收养人需按照规定向收养登记机关递交相关的收养申请书以及证明材料。 https://www.66law.cn/laws/3038888.aspx
2.收养外国孩子的条件有哪些?收养外国孩子的条件有哪些? 导读:在涉外收养中,收养人必须是无子女、有抚养、教育被收养子女的能力、年满三十周岁、有配偶者须夫妻共同收养,无配偶的男性收养女孩,收养人与被收养人的年龄应相差四十周岁以上、收养人只能收养一名子女。而被收养人须是丧失父母的孤儿或者查找不到生父母的弃婴和儿童或生父母有特殊困难...https://www.64365.com/zs/704134.aspx
3.中国孤儿的国际收养之路而现在,就算上这些领养大省,基本上每周会有3-5个孩子被外国人收养。一年大概会有100-200个孩子被外国家庭收养,和7、8年前对比,数据下降的很厉害。数据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我觉得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被收养的孩子一般分为健康和有残疾的,有残疾的孩子被抛弃的原因基本上一致,主要多为家庭无力医治,所以残疾...https://www.douban.com/note/497431526/
4.赴美生子宝宝回国怎么上户口?特别是未婚生子的快看过来2、父母双方或一方为中国公民,本人出生在外国,具有中国国籍;但父母双方或一方为中国公民并定居在外国,本人出生时即具有外国国籍的,不具有中国国籍; 3、父母无国籍或国籍不明,定居在中国,本人出生在中国,具有中国国籍。 赴美生子的网友们也现身说法,告诉大家回国后孩子可以正常上户口,公立私立学校都可以上,妈妈的生育...https://www.ishanin.com/article/2c5f8eaf40a0d8b2ab63.html
5.袁野:跨国收养早该结束了,该如何保护中国的孩子?新闻频道30多年后,张萍终于与亲生母亲在阔别已久后重逢。1岁多时,因走失被送至福利院,随后被荷兰夫妇收养,辗转荷兰、美国长大,现已成为一名建筑工程师,还嫁给了一名荷兰人。尽管她的生活充满了成就,但她一直想寻找自己的亲人,如今终于得偿所愿。然而,并非每个跨国收养的孩子都像张萍一样幸运。 https://news.china.com/socialgd/10000169/20240911/47199295.html
6.被外国家庭收养后,这20名重庆孩子组团拍视频寻亲视频的发布者名叫兰妮,是一位华人,长期定居在美国,一直从事帮助国外夫妇通过正当手续领养中国小孩的工作。“这是公益事业,义务的,没有工资。”兰妮说,她从事公益事业很多年,也帮助了不少外国家庭领养中国小孩。 “她们都来自重庆的福利院,被外国家庭通过合法手续收养。”兰妮表示,这20个孩子被收养后,一直未回过家乡...https://www.hndnews.com/p/86663.html
7.委员导读?在中国收养孩子,需要哪些条件?如何办理?委员导读? | 抵押买房、抵押买车合适吗?民法典告诉你怎么办委员导读? | 带你了解宗教活动场所法人登记那些事儿委员导读? | 如何依法订立合同,必看! 原标题:《委员导读? | 在中国收养孩子,需要哪些条件?如何办理?》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2068316
8.为什么美国人喜欢领养中国小孩?结尾让人泪奔~界面新闻·JMedia下面这个网页截屏是一个以中国孩子收养信息为主的国外机构,可以看到对于有意向收养孩子的父母的培训和教育都有很具体的信息供参考。 美国收养家庭会支持子女的寻根之旅吗? 很多人都很关心这个问题,一方面,担心孩子们跟着外国父母旅居国外,吃西餐、讲英文、融入当地文化,会忘记自己的根;另一方面,担心孩子们长大后对自己...https://www.jiemian.com/article/15146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