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静好,是因为有人替你负重前行。”今年3月,一波新冠疫情打破了湖南的宁静。
好在各方给力,大家凝心聚力,一起战“疫”,取得了阶段性胜利。一大波“平民英雄”在医院、管控区、街头巷尾,用湖南人“吃得苦、霸得蛮”的精神,筑起一道道战“疫”防线,也书写了一个个温暖而感人的故事。
面对疫情,白衣天使冲锋一线,与病毒作战。有一天完成6万人核酸采集的护士队伍,有在28天里共检测100多万管核酸样本的“病毒猎手”,有刚结束支援抗疫又立马踏上援沪之旅的检测团队……
面对疫情,各方志愿者涌现,他们把守各个关口,日夜坚守。有扎进隔离一线担任医疗保洁人物的保洁队伍,有在封控区做“服务员”的检察干警,有每天奔波在各楼宇之间为大家测体温的社区工作人员……
面对疫情,居民群众响应号召,严格遵守各项管控措施,与病毒赛跑。有坚持“7+7+7”隔离不停课的学校师生,有成立“宠物方舱”给主人无法照看的宠物提供住所的寄养机构,有手绘漫画助力疫情防控的漫画家……
感动无处不在。疫情也让我们明白:面对困难,逆向而生!
如今,形势向好,熟悉的烟火味回来了。
对此,防疫专家及时发出提醒:最爱人间烟火气,勿忘解封不解防。
■丁鹏志
白衣做铠甲,与病毒正面“交锋”
熬夜检测、跨省支援,医疗工作者勇赴一线战疫情
正在上海凤凰方舱实验室工作中的章迪。
疫情防控战是一场与病毒的赛跑。在这场赛跑中,医疗工作者冲在了与病毒正面“交锋”的最前线。核酸采样、人员转运、样本检测等各个环节里,都有他们奔跑的身影。与病毒的赛跑争分夺秒,他们用个人的辛苦付出,换来了大家的安心。他们,是身着白衣的“战士”。
■三湘都市报全媒体记者李琪周可通讯员蒋凯高琳尹婷
【核酸采集】
一天完成6万人核酸采样,她收获特别礼物
3月21日,长沙市中心医院紧急抽调60名医护人员,奔赴长沙市雨花区跳马镇,支援核酸采集工作。
肺五科的护士胡文涛便是其中一员,当天她和团队一共要完成6万人的核酸采集量。胡文涛被安排在石桥村,负责当日近600名村民的核酸采集。
听说村里有两位生病的老人卧床在家,胡文涛就背起采集箱上门。中午在村组简单吃了个盒饭休整一下后,胡文涛和队友又马不停蹄地来到了石桥村石桥小学,为这里的115名师生釆核酸。
看着这么多孩子,胡文涛联想到了自己的孩子。担心孩子会害怕、抵触、不配合核酸采样工作,胡文涛采样前会温柔地跟每一个孩子聊天,分散他们的注意力,帮助他们消除害怕情绪。
一轮采集过后,胡文涛在人群中看到一名小女孩,双手背在身后,以为她是害怕采样而感到紧张,便上前蹲下身温柔地安慰小姑娘,“不要怕,阿姨会轻轻的,你配合阿姨张嘴,‘啊’……”采集一气呵成,“真棒!”胡文涛正准备起身回到采集桌,小女孩一直背在身后的小手突然伸出来,“医生阿姨,谢谢你!这个礼物送给你!”
当晚7点,结束采集工作后,在返回医院的大巴上,胡文涛小心翼翼地打开这份礼物。“谢谢白‘依’天使,出门要戴口罩”、“小天‘始’”……这是三张画着图案的感谢卡,感谢卡虽有涂改和错别字,但稚嫩的笔迹却处处透着温暖。
“爱出者爱返,我很庆幸自己能一直在做着这样有意义的工作,帮助别人时也被人感动着!”胡文涛说。
【援助专家】
跟女儿说去“消灭病毒”,才被“放行”
“这个气膜实验室的理论检测能力是24小时10万管,4月14日,我们12个小时完成了5万管,刷新了实验室检测任务的记录,已接近理论上的最大检测能力。”4月15日,正在上海凤凰方舱实验室忙碌的湖南首批援沪核酸检测队技术团队的负责人章迪告诉三湘都市报记者,核酸检测能力提升,为抗疫中的“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提供了技术支撑。
章迪是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检验科副主任,4月3日下午,刚结束14天的赴怀化抗疫之旅不到一天,就和104名队员再次从长沙出发,踏上援助上海的路程。
“走的时候,女儿哭得很凶,不让走。”章迪笑称,他当时只好跟女儿说:“之前说好带你去上海迪士尼玩,但现在上海生病了,等爸爸去把病毒消灭掉,就可以带你去玩啦。”女儿这才给他“放行”。
4月3日晚9时许,章迪一行抵达上海并入住酒店。4月4日凌晨1时许,检测队便在章迪的带领下立即前往实验室内部熟悉场地。4日早上7时,只睡了四五个小时的第一班检测人员已准时进入实验室,并很快参与到核酸检测工作中。
作为一名检验科的专家,近2年来,章迪的抗疫足迹涉及省内省外、国内国外。每一次“出征”,他都义无反顾,全力以赴,不负使命。2020年10月,他还获评湖南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此外,他还应津巴布韦共和国邀请,前往津巴布韦协助开展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
2021年8月,章迪作为张家界方舱检测基地总指挥,全程参与了基地选址、建设、协调、调度、运营等一系列工作,并在48小时内将12个方舱核酸检测实验室建成,让每日2万管的检测能力瞬间提升至10万管。在张家界的34天,章迪熬了17个通宵,最多的一天有1117个通话记录……
此次支援上海抗疫期间,章迪身兼数职,还抽空参与了娄底、永州方舱检测基地建设的远程指导。
【“病毒猎手”】
争分夺秒
28天检测100多万管样本
4月15日,长沙金域医学检验实验室临床基因主管李玲锦下班后,终于可以回家好好陪父母过个周末了。
3月17日至4月14日,李玲锦和其余80多位同事每天分为两班坚守在实验室,24小时不停机地检测着来自长沙市内五区及望城区、长沙县、宁乡县的核酸标本。“28天里,共检测了100多万管核酸样本。”
为了更快提供核酸检测结果,实验室的检测人员分为黑白两班值守,李玲锦被分在晚班组,每天从晚7点工作至次日早上7点。
“最多的时候每晚需要检测的样本超10万份。”李玲锦说,从2020年开始,同事们已经与新冠肺炎疫情“交手”了数次,也磨练出了一些经验心得,“但这次每日送往实验室的样本数量激增,同事们面临的挑战也更大。”
“众志成城,阴翳终将消散,我们的一切付出和辛苦也都是值得的。”李玲锦说。
穿上“志愿红”,默默当起“服务员”
消杀做保洁、上门采样、爬楼送物资……志愿者们主动参战
在封控区内做志愿服务的蔡晟轩。受访者供图
共同战疫,形势向好。除了感谢各地的医护人员,我们还要对那些奋战在一线的志愿者们说声谢谢。他们,放下自己的事业和家庭,主动加入到志愿者队伍,冲锋一线,默默奉献。和医护人员一样,他们也是在这场战“疫”中冲在前线的人,每一个人都在尽自己所能,守着我们的城,护着我们的家。
■三湘都市报全媒体记者黄亚苹周可王智芳通讯员刘向东舒慧
【保洁员】
“三进”隔离点参加医疗保洁
助力旅程温暖重启
4月14日,在涟源市集中隔离点,G2190次列车第二批264名旅客解除医学隔离观察返程。半个月前,因该列车上出现一例新冠病毒核酸阳性病例,列车上579名旅客全部送往隔离点集中隔离,涟源市承担其中283名旅客的隔离任务。52岁的吴述桃就是涟源市隔离区里担任保洁工作的志愿者。
“谢谢你,吴姐!是真心付出的志愿者们让我认识了涟源,也记住了涟源。”隔离期满即将返程的邹女士脸上笑意盈盈,一遍又一遍向吴述桃表达着感谢。送别隔离人员后,吴述桃擦了擦额头上豆大的汗珠,转身走进隔离房间,完成保洁的最后一道程序。
2020年疫情发生以来,这已经是吴述桃第三次进入隔离点,担任志愿者。吴述桃是涟源市承全物业家政公司负责人。2020年,她把家政公司和培训学校暂时交给他人代管,在安顿好孩子后,报名前往涟源市人民医院第二防治医院隔离区,当了41天的医疗保洁志愿者。期间,她还组织一支40余人的志愿者先锋队加入到疫情防控一线。
2021年8月,涟源市中医医院医学观察隔离点人手紧张,吴述桃得知后,带领公司4名保洁员奋战18天。
搬器械、抹桌椅、洗床单、清理医疗垃圾、给病房消毒……听起来再简单不过的保洁工作,一轮做下来早已全身湿透。吴述桃患有慢性鼻炎、腰椎盘不适,高强度的工作加上防护服、护目镜,常常让她感觉呼吸急促、伴有呕吐感,但她都默默地强忍着。
“在医院的时候,桃姐总是抢着干最脏最累的活。”志愿者杜红英说,封闭的环境、长期的独处,难免让部分隔离人员情绪低落,“吴姐还热心地当起心理疏导员,与他们拉家常、讲趣事,并默默记好他们的需求,安排公司人员购买生活用品和小礼物。”
吴述桃不仅勇敢“逆行”,投身抗击疫情第一线,还带头献爱心助力疫情防控。3年来,她为涟源市红十字会和乡镇单位捐款捐物6万余元,发动企业家、志愿者捐款捐物30余万元。
【“扫楼者”】
扎根封管控区两周
每天爬楼上百次核酸采样
4月14日下午3点,长沙市天心区城南路街道熙台岭社区席草田巷解封,在这一封管控区内值守了2个多礼拜的社区工作人员赵莹也感觉到了一丝放松。
“解封前每天要上门给600多户居民做核酸,而且大多都是楼梯房。每天穿着防护服跑上跑下,忙的时候需要通宵工作,真的是对心理和身体素质的双重考验,还好终于等来了解封。”赵莹说。
自3月31日起,赵莹就和同事们承担起了这片区域两千余人的核酸采样工作。4月2日,长沙市天心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指挥部将席草田巷部分区域划为封控区或管控区,赵莹和同事们的核酸采样工作也改为上门采样。
驻扎在封管控区的这十多天,赵莹忙得都很少和家里的两个女儿联系。“因为我每天都要忙到很晚,有时晚上也直接住在办公室。等我忙完之后,女儿们都睡了,白天她们有空的时候我又忙起来了。”
席草田巷解封后,赵莹仍然要和同事坚守在社区一线,为仍需按要求居家隔离的60余户居民提供上门核酸检测服务。“我们很多同事都已经连续6周没有休息一天了,大家都在互相鼓励,再坚持坚持,居民的每一句‘谢谢’也是对我们莫大的鼓励。”
【“服务员”】
一人负责7层楼房物资配送
生日收到暖心礼物
叠纸皮箱、清理垃圾、运送物资……疫情来临,作为芙蓉区检察院的一名检察干警,3月24日开始,蔡晟轩变身封控区楼栋的“楼长”,开始提供志愿服务,照顾那些出不了门的居民。
“我的工作主要是保障居民的一日三餐,把他们的生活垃圾逐层提下楼,辅助医护人员做好居民核酸检测,比起医护人员来,真的不算辛苦。”蔡晟轩笑着说,“我们不是专业人员,只能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我们志愿者的防护服后面都写有名字,休息间隙遇到了会相互打气。”蔡晟轩说,一些居民为了感谢志愿者,会把配送套餐中的水果、牛奶送给他们,“防疫规定封控区内的东西是不能带的,我们只能心领。老人看到我们每天爬楼梯为他们服务,感动得流泪,还硬塞给我们自己煮的茶叶蛋。”
每天从封控区出来,志愿者们都会相互帮忙消毒,汇总隔离点住户们的需求和困难,协调解决。蔡晟轩说和院里其他4名同事一起,在封控区内志愿服务了10天。“收获了很多感动,有来自隔离点居民的,也有来自志愿者队友们的。”
在蔡晟轩生日当天,他收到了志愿者小伙伴们送的暖心小礼物:一盒曲奇、几瓶牛奶、饮料。“我们志愿者队长杨雄飞还专门点了20杯奶茶送到隔离酒店,志愿者人手一杯,真是满满的仪式感。”蔡晟轩说。
手绘漫画助力,“宠物方舱”解忧
疫情防控战,普通民众也在幕后出力,共同织就防疫网
漫画家杨新志创作的抗疫漫画。
疫情防控战是一场与病毒的赛跑。在这场赛跑中,除了身处一线的医护人员、志愿者,还有身处隔离之中或疫情防线后方的居民群众,他们响应号召,严格遵守各项管控措施,助力疫情防控……这些幕后的“犇跑者”,用最快速度、最强力度、最暖温度,织就了一张张坚固的防疫大网。
■三湘都市报全媒体记者王智芳黄亚苹杨洁规实习生李姿谭惠洁
【画家】
“一画胜千言”,手绘漫画助力抗疫
“动态清零,就是‘安’字的关键一‘点’”、“抗原筛查、核酸诊断就像铁钳的手柄,一发力就能剪断传播链”、“戴花要戴大红花,骑马要骑‘健康码’……这是一首老歌的歌词,我改编了下”……杨新志详细地向三湘都市报记者介绍着每幅作品的创作思路和表现手法。
在长沙本轮新冠肺炎疫情中,杨新志在长沙的住所位于管控区之内,只能选择居家办公,但他并没有因此而闲下来。从事漫画创作的他,通过日常报纸、网络收集各种信息,在此基础上进行加工创作,用手中的画笔,将幽默寓于抗疫漫画中,助力疫情防控。
漫画《解封》是4月14日创作完成的。杨新志说,当天下午3点,长沙市天心区城南路街道熙台岭社区管、封控区解封,至此,长沙市管、封控区清零。得知这一消息,他很是兴奋,立马构思创作了这幅作品,“疫情防控管理就像一把锁,动态清零就是打开这把锁的钥匙,也是想提醒大家解封不解防。”
漫画《等待这一天》,则是杨新志和妻子交流时迸发出灵感,“女生都爱美丽,疫情来袭,大家都戴上了口罩,遮住了女生漂亮的脸庞,期待着疫情终结这天,口红‘上岗’。”
【机构】
公益“宠物方舱”让隔离居民安心
随着宠物饲养群体日趋庞大,在疫情面前,它们该如何安置?对此,长沙人给出了一个温暖的答案——设“宠物方舱”,免费收留。
为了让被隔离人员的宠物得到看顾,本轮疫情期间,长沙市宠物保护组织联合当地两家宠物寄养机构,开启了“宠物方舱”公益项目,给因主人被隔离而无人照看的宠物,免费提供一个临时的家。
4月14日,长沙橘子家萌宠托儿所负责人范文皓介绍,搭建“宠物方舱”的消息发布后,很多养宠人找到我们,想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我们拒绝了热心市民的捐款,挑选了一些志愿者帮忙运输以及消杀。因为这本身就是一个公益活动。”
此外,为了给“毛孩子”们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范文浩还自费采购了两个宠物猫别墅、吸水尿垫、消毒水等用品。
随着长沙市多个区域陆续“解封”,“宠物方舱”的宠物被陆续接回家中。4月13日解除隔离后,家住天心区天翔新新家园的邹先生从“方舱”接回了博美犬“锅锅”,“生性胆小的它似乎还长胖了一些。”
据了解,“宠物方舱”公益项目,目前已成功帮助了来自32个家庭的上百只宠物。
【师生】
三个星期的坚持
他们迎来了复课通知
“@全体成员各位家长朋友:我校预计4月18日复课,为切实做好后期我校复学复课工作,以下通知请大家知悉!”4月13日晚上,班级群里班主任发的一条消息,让中雅培粹初二2020班的小帅(化名)激动不已,近三周的坚持,终于盼来了复课通知。
“太开心了!期待复课已久,想念老师,想念同学,想念课堂。”小帅告诉三湘都市报记者,从3月26日起他便开始在家隔离,按学校安排的课表上网课,老师会云监控他们的学习情况,学生不在镜头前老师就会“喊话”,“某某,打开摄像头”。
“这次一共进行了三周的居家学习。”小帅说,“第一周居家隔离时,我和爸爸妈妈都是不能出门的,每天都有大白上门做核酸检测。我们也都很自觉,足不出户。后面两周也是非必要不出门,只在规定的日期出去做核酸检测。”
小帅介绍着,一旁的妈妈贺女士也掩饰不住激动,“一位老师上完课后动情地说了一句‘孩子们,想念你们了’,我在一旁听到都蛮感动的。这场战疫,大家都不容易,好在我们胜利了。”
隔离不停课
“云课堂”无缝对接
“能不能给我们老师点赞?”4月14日,家住长沙市雨花区的雅礼中学高三的胡同学联系三湘都市报记者说,“我们人虽然是隔离的,但学校老师和学生以及家长的线上沟通是全天候的。”
“隔离期间,我们学习进程并没有耽误多少。3月28日起老师开始了录播课,并约定线上打卡考勤。到了4月3日,就开始全天候上直播课了,老师线上布置批改作业,我们按时拍照提交作业。“跟课堂没蛮大的区别,也让我们能更快地适应即将到来的线下复课。”胡同学说。
与病毒赛跑,就得以快制快。21天,大家见证了长沙学校师生、家长和当地党员群众的坚守和付出。在这场特殊的战疫中,湖南大学、长沙理工大学等多所省内高校,也推出了24小时现场守护,为学子们筑起了一道特殊的“防护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