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往返六百公里,二姨驾车,专程从市区把她家的大花猫送到我家来了。
②她放下装猫的纸箱,立马就走了。理由是她心里不好受,还怕猫会跟踪她。
③打开纸箱,面前的大花猫简直就是一个大肉球。“肉球”在床上滚了几滚,这才醒过梦来,立即“喵喵”地叫起来,跟头骨碌就想逃跑。
④我上前抓住它,给它系上了猫绳,并在房间的一角给它放好了猫窝,摆上猫粮和水,然后把它拴在沙发腿上,严肃地对它说:“大花,二姨说在城里他们没空照顾你,所以她才硬着心肠把你送到我家来了。以后这就是你的家了。农村虽然比不上城里,但我们保证会对你好。对了,你来这里还可以发挥你的专长,抓老鼠啊!我家仓房就有老鼠呢……”
⑤但是大花猫继续挣扎,号叫,看架势一刻都不想在我家里待。媳妇说:“先别理它,等它熟悉了就好了。”于是我们就关门出去了。
⑥晚上回房睡觉,看见猫粮和水撒了一地,猫绳把大花猫缠在了沙发腿上。我上前解救它,没想到它不识好歹,狂叫着险些抓伤我。我只好找来一根棍子拨拉,这才把猫绳解开了。
⑧我的天呀!我忽然明白二姨为什么要把它送人了。可是我们接受它,是想让它帮忙来捉老鼠的,不是请个大爷伺候的。
⑨这一夜,大花猫不断鸣叫,即使睡着了也打呼噜,搞得我和媳妇都没有睡好。
⑩我把猫绳给它解开,想让它在屋里活动一下。中午回来一看,差点气死。整个房间被它搞得一塌糊涂:沙发被抓烂,床单打了卷,各种摆设滚落一地。大花猫呢,正蹲在枕头上,虎视眈眈看着我们。
此时,我抄起木棍想打它,又想到它是二姨的宠物,也是初来乍到,只好放下棍子。但是我们的房间肯定容不下它了。我灵机一动,拖着它来到了院里的仓房。仓房里摆满了装粮食的大缸,房梁上吊着腊肉,所以才招来了老鼠。我把大花猫拴在门框上,又去拿来它的那套家什,然后说:“对不起了大花猫,本想让你适应一下,但是你表现太差,那今天你就提前上岗吧。”说着就把门关上了。
中午,我听见仓房里传出大花猫的惨叫声,就悄悄走过去,透过门缝往里看,只见两只半尺长的老鼠,一只在攻击戏弄大花猫,另一只正在津津有味地吃猫粮。它们不断发出吱吱的叫声,好像是在嘲笑大花猫。【A】这老鼠的克星,此时却浑身发抖,顾头不顾腚,口中不断发出绝望的叫声。哎呀,真是丢死人了!
二姨许久才发来语音说:“城里的猫都是这样的,它们是宠物,没见过老鼠。我既然把它送你了,你就看着处理吧,只是别害它性命。”
有了二姨这话,我就对大花猫不客气了。我把它拖到院里,解开猫绳说:“猫先生,现在你自由了。你爱去哪儿就去哪儿吧。”
为了做到仁至义尽,我还把它的猫粮和猫窝什么的拿出来放到院里,然后就不再理它。
可是这个怂货,它根本就不敢离开院子,就在院里徘徊,哭叫。因为农活忙,我们也顾不上再管它。只是到了夜里,它的叫声招来了两只野猫,呜哇地吵作一团。我被惊醒冲出来,野猫跑了,大花猫瑟瑟发抖,赶快跑到我的脚边求救。我骂了它一声,只好把它抱回外间屋里,这回它不再叫了。
从这天开始,大花猫白天在院里活动,晚上就待在外间屋。见没人再宠它,它也开始吃猫粮了,身体一点点瘦下来。
也记不清它是哪一天失踪的。我和媳妇猜想,它是不是回城去找二姨了。不过一去三百公里,又是坐车来的,它能找回去吗!
大约过了一个多月,有天夜里我听见外面有猫叫。出来一看,竟然是大花猫回来了。它整个变了一只猫,身上的赘肉早已不见,个头显高了,动作敏捷了,虽然身上伤痕累累,但往那儿一站,却是身材健硕,威风凛凛。
【B】啊,大花你回来了!我拍拍它的脑袋,打开门让它进屋。但是它却摇摇尾巴,掉头去扒仓房的门。哦,看来它是想去捉老鼠,要报那一箭之仇呀,好,好!
我马上过去把门打开,然后就去睡觉了。第二天早晨起来一看,好家伙,仓房门前一溜摆了四五只大大小小的老鼠,大花猫正蹲在一边洗脸。见我出来,它立刻喵喵地叫起来,仿佛在说:主人,快来看下我的战利品吧。
我心里一热,立刻上前抱起它,把它举过头顶,喊道:“大花,好样的,你终于像一只猫了!”
(选自《小说选刊》2023年第4期,有删改)
大花猫的处境和表现
“龘”字火了
②“龘”(dá),字叠三龙,最早见于宋本《玉蒿》:“龘,龙行龘也。”三,代表多,三龙指众多的龙,人们可由此联想出众龙腾跃的样子。2024年是农历龙年,中国人是“龙”的传人,对“龙”有着特殊的情感。“鼓”非常切合老百姓对龙年的期盼,人们借此充满画意与寓意的“龘”字来一次龙行龘龘,为生活增添更多的朝气、活力、勇气与信心。
③当然,“龘”这个字在历史上几乎没有实际使用过,但今人将其从浩如烟海的字典中挖掘出来,并赋予新的时代意义,用以表达中华民族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盼。这显然是一种传统文化与当代潮流的巧妙结合,展示了汉字的独特魅力和创造力,也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④“龘”字意外火了,彰显了社会大众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也引发了我们对生僻字的深入思考。生僻字和常用字共同构成了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记录了华夏五千年的历史和文化传承。尽管在现代社会中,人们接触生僻字的场合越来越少,但其所蕴含的丰富内涵不减,反映着造字时代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汉字是表意文字,其意义往往与形体有关。人们看到它的形,念出它的音,除了多认识一两个字之外,也能或多或少了解背后的掌故,感受文化的力量。
⑤这也意味着,面对生僻字,我们不能再因读写困难、使用频率低等原因而淡化或遗忘。相反,我们应将其视作通向古代智慧和文化世界的窗口,通过学习和了解它们,与先贤们进行对话,感受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传承。正如此次“龘”字所展现出的,生僻字的破圈传播不仅带我们感受了古代的造字之美,更激发我们对文字背后历史源流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⑥生僻字是传统文化的旧镜像,也构成了网络时代的新景观。在网络时代,越来越多的生僻字通过社交媒体、网络表情、表情包等形式广泛传播,成为了人们交流和表达情感的工具。比如,“圆”自2008年起成为网络热字,用来表达郁闷、悲伤、无奈之意。这不禁让人想起曾经风靡一时的歌曲《生僻字》,这首被网友们评为“有史以来最难写出歌词的歌”,囊括70多个生僻字。这些生僻字的创新表达,既传播文字知识,又融合时代精神,可谓精准掌握了文化传播密码。
⑦让生僻字拥有属于自己的一方天地,是文化传承的应有之义,也是文化自信的生动展示。从歌曲创作到大型晚会,再到文博展览,我们相信生僻字将在日新月异的传播环境中跟上时代,在丰富多样的文化土壤里扎根生长。
(选自《光明网》,有删改)
“荷锄”之交
马海霞
③祖父和大胡子爷爷是老友,两人年轻时都在地主家当长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翻身做了主人,有了土地,便靠种地谋生。
④两人一年你来我往走动一回,大胡子爷爷来帮祖父干一天农活,祖父再去帮他伺候一天田地。大胡子爷爷每次来都扛着自己家的锄头,他说,农具也和人一样,用久了,便有了默契,干活顺手。
⑤锄累了,祖父便邀大胡子爷爷到石屋里坐着休息,祖父用瓦罐取来一罐泉水,置于石头灶上,烧木柴煮粗茶待客。一碗茶下肚,两个人也歇得差不多了,再起身继续锄地。
⑥待到中午,祖父从布兜里抓两把花生米、两根萝卜成菜、一摞煎饼放石桌上,大胡子爷爷变戏法似的从棉衣口袋里掏出一壶老酒、一个纸包,纸包里包着几片熟猪头肉。吃食都是AA制,不分主客,谁也不用劝谁,两位老友,在石屋里自斟自饮,喝得畅快淋漓。
⑦春耕时,地离家近的,主妇便送茶饭到地头,离得远的,便自己带饭。山地离家远,祖父都是自己带干粮,在地里,粗茶淡饭招待老友,老友也不会挑理儿,野外吃饭比不得家中,没有招待不周之说。
⑧两位老友吃饱喝足,再坐着聊会儿,彻底休息过来了,便继续锄地。“锄”尚往来,选个天气好的日子,祖父让祖母煮两个咸鸡蛋,烙上两张葱油饼,包好了揣兜里,走着去大胡子爷爷地里帮忙。
⑨幼时不理解,祖父和大胡子爷爷来回折腾啥呀,一来一往,和自己种自己地出的力气一样,还不如谁也不帮谁。
⑩祖母说,哪能一样呀,自己干自己地里的活,还捞得着煮茶喝酒闲聊吗?
祖父和大胡子爷爷的锄地互助,其实是他们见面的一种方式。正月是农闲的时候,但过去家家都不富裕,穷怕亲戚富怕贼,正式走亲访友,来访者不提礼物进不去家门,被访者不做几个硬菜,便觉招待不周。实在朋友都心领神会,正月不访友。
出了正月,地里活儿多了起来,此时到地里帮朋友干活,不是特意登门拜访,便不必带礼品。春暖花开时,在野外吃饭,有春风做陪、春花做伴,老友对坐,粗茶淡饭也吃得一脸得意。
过去家家孩子多,房子少,住大杂院,根本没有单独空间安静说说话,客人感觉不自在,被访者家里其他人也感觉别扭。地里会友,就没有这种约束了,大自然空旷的会客厅免费使用,想说啥就说啥,喝高了,往地里一躺,也没人笑话。
旧时农村,农活全靠一双手,很少有人有闲情游山玩水,于是祖父和大胡子爷爷便想到在地里见个面,聊聊天,还不耽误干地里活儿。
年龄越长,越羡慕祖父和大胡子爷爷的这种“土味”交往,他们了解彼此的生活条件,绕过了走访的礼节和面子工程,待到春风起荷锄去看你,两位旧时光里的老农,一手敬春天,一手敬土地,播种下最接地气的人间情义。
写给妈妈的一封信
袁隆平
①稻子熟了,妈妈,我来看您了。
②本来想一个人静静地陪您说会话,安江的乡亲们实在是太热情了,天这么热,他们还一直陪着,谢谢他们了。
③妈妈,您在安江,我在长沙,隔得很远很远。我在梦里总是想着您,想着安江这个地方。
④人事难料啊,您这样一位习惯了繁华都市的大家闺秀,最后竟会永远留在这么一个偏远的小山村。还记得吗?1957年,我要从重庆的大学分配到这儿,是您陪着我,脸贴着地图,手指顺着密密麻麻的细线,找了很久,才找到地图上这么一个小点点。当时您叹了口气说:“孩子,你到那儿,是要吃苦……”没想到的是,为了我,为了帮我带小孩,把您也拖到了安江。
⑥太晚了,一切都太晚了,我真的好后悔。妈妈,当时您一定等了我很久,盼了我很长,您一定有很多话要对儿子说,有很多事要交代。可我怎么就那么糊涂呢!这么多年,为什么我就不能少下一次田,少做一次实验,少出一天差,坐下来静静地好好陪陪您。哪怕,哪怕就一次。
⑦妈妈,每当我的研究取得成果,每当我在国际讲坛上谈笑风生,每当我接过一座又一座奖杯,我总是对人说,这辈子对我影响最深的人就是妈妈您啊!无法想象,没有您的英语启蒙,在一片闭塞中,我怎么能够阅读世界上最先进的科学文献,用超越那个时代的视野,去寻访遗传学大师孟德尔和摩尔根?无法想象,在那个颠沛流离的岁月中,从北平到汉口,从桃源到重庆,没有您的执著和鼓励,我怎么能获得系统的现代教育,获得在大江大河中自由翱翔的胆识?无法想象,没有您在摇篮前跟我讲哲学家尼采,讲这位昂扬着生命力、意志力的伟大哲人,我怎么能够带着哲学的思想在千百次的失败中坚信,必然有一粒种子可以使万千民众告别饥饿?他们说,我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我知道,这粒种子是妈妈您在我幼年时种下的!
⑧稻子熟了,妈妈,您能闻到吗?隔着21年的时光,我依稀看见,小孙孙牵着您的手,走过稻浪的背影;我还要告诉您,一辈子没有耕种过的母亲,稻芒划过手掌,稻草在场上堆积成垛,谷子在阳光中毕剥作响,水田在西晒下泛出橙黄的味道。这都是儿子要跟您说的话,说不完的话啊……
⑨妈妈,稻子熟了,我想您了!
(原文有删改)
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来临之际,获得国家最高荣誉的袁隆平向记者表示:“荣誉是对我们成绩的肯定,但我们不能躺在功劳簿上,还得继续干活。只要能解决老百姓的吃饭问题,个人的荣辱得失又算得了什么,搞科研的人要有使命感,有胸襟。”
袁隆平多次谈及他的两个梦想:“第一个梦是禾下乘凉梦,这是追求水稻的高产梦;第二个梦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我始终都还在努力使梦想成真,也寄希望与你们共勉来共同实现这两个梦想。”
组卷网拥有组卷网、组卷商标,若您发现其他网站违规使用,欢迎您向我们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