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潜在天然宿主菊头蝠的分布区域在各种山区,它们生存的关键是需要找到洞穴作为栖息地,不进入上海市区。即使是菊头蝠,也并不是每一个个体都有新冠病毒的原始病毒,携带病毒的个体比例很低。”王放提醒着人们,发现蝙蝠,先保持镇定。
上海野生动物保护管理部门同样给出了建议:“蝙蝠正处在冬眠期,不去惊扰是最好的。”
如发现家中有蝙蝠栖居,不建议市民自行捕捉;可以请当地野保部门进行驱逐,并协助做好环境的清理和消毒。驱逐后自行封堵孔洞或管道,避免蝙蝠再次进入。
流浪动物怎么办,安全吗?
目前没有证据显示猫狗会感染新冠状病毒,但也没有证据显示猫狗“不会”感染新冠状病毒。
专业人士建议,从防疫角度,公众在这个阶段应该避免接触在外的流浪动物,“不管动物是死是活。”
要知道,流浪猫狗并不是野生生态系统里的健康组成部分,不少动物保护人士也借此倡议,应出于提高整体动物福利的目的控制流浪动物种群,避免对周边本就脆弱的生态系统造成更大的破坏。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引发疫情的病毒不是野生动物主动接触人类传播的,而是人类对它们进行盗猎、宰杀、食用而主动被感染的。”
还是举例蝙蝠,其实像大多数野生动物一样,它也在避免与人类接触。只要放任其身,它不仅无害且非常有益,在生物链中扮演的角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能做的是各自安好,互不打扰,减少与蝙蝠的接触,更不能食用蝙蝠。
爱它,就把它留在自然
不惊扰野生动物,不与野生动物亲密接触,要树立这样的观念,其实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异宠”的走红,打破了以猫、狗、观赏鱼类为主的传统宠物格局。然而,不少“异宠”实则来自野外或是野生种源人工繁育的后代,还有的是来自其他国家和地区,包括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及兽类等。
专家提醒,“异宠”不是想养就能养。“异宠”贸易中,动物福利无保障,物种保护受威胁,于人而言,健康隐患多、违法风险高。
采访中,世界动物保护协会异域宠物项目经理郭京慧告诉本报记者,从生物学角度来讲,即便可以被人工养殖,野生动物依然是野生动物,它们并没有进化和形成适应于人工饲养的遗传特性,这也是野生动物和家养动物的本质区别。
“野生动物虽然可以被人类成功养殖,但其天性和习性都决定了它们不适合作为宠物饲养。”
我们因此呼吁公众,不捕捉、购买、饲养野生动物作为宠物。
除了“异宠”的话题,我们还留意到,如今不少城市购物中心引入室内动物园,主打人与动物“亲密接触”。半封闭围栏里,小浣熊来回踱步,耳廓狐蜷缩在角落里。
“野生动物需要野外开阔的环境和群体间互动,即使国内一些大型动物园也难以满足这些野生动物需求,更不要说终日不与地面接触和难以见到阳光、面积狭小的室内商场。”世界动物保护协会野生动物项目经理郑钰如是说。
人与野生动物亲密接触,其实存在一定的双向风险。“野生动物在人流密集的商场会有人畜共患致病菌问题,在全球动物园设计中,还没有太多的经验来应对室内动物园的污染问题。”郑钰说。
表达对野生动物喜爱的最好方式,不是据为己有,而是把它们留在野外的栖息地。
“最好的解决方案是让野生动物生活在野外,选择‘动物友好型’旅游方式,对动物进行远距离观察,避免直接接触,不打扰,不伤害。”
期待疫情过后,这样一个朴素的心愿,早日达成。
新华社北京2月10日电题:战斗在每一个街巷和社区新华社记者王立彬我们一定能打赢!从街巷、社区、楼宇,我们每一个人都以自己的纪律、自觉、忍耐,参与这场疫情阻击战。在对病毒的战斗中,全民皆兵,我们管住口、管住手、管住腿,同白衣战士肩并肩,战斗在最前线。我们一定能打赢,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我们守土有责。从每一个口罩到每一个水龙头...
图为为如意住宅小区配送的蔬菜。张林虎摄中新网呼和浩特2月9日电题:探访呼和浩特首个解除封闭隔离小区:隔离病毒不隔爱中新网记者张林虎“有水有电、卡里有钱、冰箱有菜、外面有政府,封闭期我们的生活没有受到很大影响。”2月9日,因发现新冠肺炎疫情而封闭多日的呼和浩特市如意住宅小区解除封闭隔离后,小区居民何忠如是说。1月28日,在...
在病区内,刘雪梅为患者郭先生筹备了简单的生日。图/受访者提供天山网讯(记者王晶晶报道)2月4日,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部院区第七病区内,零食代替蛋糕,饮料当做蜡烛,在医护人员的陪伴下,42岁的患者郭先生过了一个特殊的生日。筹备这次生日惊喜的是首批新疆驰援武汉医疗队的女医生刘雪梅,自1月31日投入工作以来,只要醒着,这位来自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
【环球网报道记者王博雅琪】英国《卫报》7日援引意大利高等卫生研究所(ISS)的话透露,一名意大利男子的新型冠状病毒检测呈阳性反应,成为意大利第三例确诊的新冠病毒感染病例。俄新社则用标题“罗马出现首个感染新冠病毒的意大利公民”报道此事。俄新社报道截图《卫报》进一步介绍说,该男子今年29岁,3日从武汉被送回意大利并被隔离在罗马附近一处军事设施,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