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9日,救助寻亲工作人员对接下,吴非严在广州市救助管理站市区分站与弟弟相见,那一刻,眼眶红了,紧紧抱住了眼前这个二十多年没见的亲人。而救助寻亲工作者梁光楣站在一旁,亦满是激动。“一年前,我们就发现弟弟流落广州,他想回家,但没身份,表达也不清。”她说,于是,过去三百多天,大家一直为其寻找家乡,在一个又一个地方精准寻亲,最终与哥哥实现了双向奔赴。
这一个奇迹可以发生在更多人身上吗?
寻家:为你找遍全中国
寻亲,实际上是寻亲者与家人双向奔赴的过程,这边要精准发布寻亲信息,另一边的家人也要收到信息,确认关系才行。抓住这一线亮光,救助寻亲工作人员进一步甄别排查了上百条关于“信阳”和吴非桐的身份线索,在头条寻人、抖音视频等各种渠道发布了寻亲公告,还联动河南信阳及周边地区的志愿者协助走访,然而,结果一无所获。正当毫无头绪时,广州市救助管理站市区分站成立的联合寻亲工作室打开了另一个突破口——工作室成员单位之一的贵州省某民警工作室发现吴非桐与一个村子男子长相相似,然而,当联系上当地村干部,对接家属后得知,吴非桐与村子外出打工的男子并非同一人。
所有努力再次打水漂。可梁光楣不放弃,“他其实已经表达出来,他很想回家”。彼时,联合寻亲工作室和各部门及社会力量保持着密切的业务交流,此后,正是在一次多方协助以及高科技手段支持下,找到了吴非桐的一条身份线索——“他可能来自安徽亳州”。紧接着,又一场线上线下的寻亲行动开展了起来。大家为其录制寻亲视频,网络平台向毫州一带重点推送,志愿者深入实地走访、扩散寻亲。吴非严也看到了弟弟的寻亲视频,认了出来,“他是我弟弟,二十多年前不见,我们一直在找!”而在进一步确认兄弟关系后,两名村干部也立马驾车,带着吴非严从一千四百多公里外的村子赶来广州相认。
“父母没等到这一刻,都离开了,但起码是找到了。”吴非严说,等回家了,弟弟就跟自己住一起。而梁光楣印象深刻的是,见面前,兄弟两人视频通话,吴非桐看着屏幕中的亲人激动地大喊:“我哥,是我哥!”而吴非严,同样激动得久久不能言语。
寻工:重燃生活的希望
有的人在寻找根,也有的人尝试重建自己和社会的关系。崔佳玉是广州市救助管理站市区分站的一名社工,大半年前,在一次街头开展社会化教育宣传活动时,偶遇了沿街捡拾废品的郑华(化名),一来二往,彼此熟络了起来。这位将近六十岁的街头朋友,原来也有过风光的岁月。崔佳玉回忆道,“他在珠三角开过工厂,有过十几号员工,也有过一个家庭,他还跟我说,‘那时候,别人见面得称呼我一声老总’。”然而,由于遭遇行业冲击,经营不善,郑华的工厂最终倒闭。屋漏偏逢连夜雨,他的妻子和他离婚,带走儿子,从此杳无音信。双重打击下,郑华一蹶不振,开始十几年的流浪生活。
郑华觉得,一切都落伍了,他被抛弃了,连手里的一代身份证也早已过期。他的居无定所,晚上在街头露宿,平时靠捡废品度日,常常吃了上顿没下顿。那时的他最喜欢听一首歌曲——《流浪歌》,里面有一句歌词,“流浪的脚步走天涯,没有一个家,把我的泪吹下”。他感觉歌词里说的就是自己。有时,郑华独自一个人听着歌,在流泪。直到有一天,他没想到,一些社工居然向自己伸出了友善的手,做朋友,找出路,告诉自己也是珍贵的人,值得重新站起来。他半信半疑,但在社工协助下,办了身份证,同时还做着一些社区兼职,受到大家的认可,郑华再一次燃起了生活希望的星星之火。
当生活重新燃起了希望,日子也会越来越顺。平时,社工也在留意着市场用工信息,有一次,发现北京路有一家餐厅招收洗碗工,便极力动员郑华前往应聘,“我们陪同他去到现场,然后给他打气,而他就是作为普通人去面试,最终成功入职,包吃包住,每月收入4000元。”一社工说。郑华也很在意这份第二段人生的第一份工作,说,“虽然辛苦,但可以依靠自己的劳动赚钱,自己活得踏实。”就在前几天,有社工专程到他工作的餐厅回访。“见到他,我有两个意外,一是精神矍铄,看起来又年轻了十几岁;二是他一直坚持工作,在这家餐厅已经有大半年,大家认可,而且还干得十分卖力开心”。
郑华则由衷地对社工说,“我前十几年都生活在社会边缘,如今终于有了稳定的生活,我非常满足!我也希望我的故事可以激励到更多的人!我现在下班之后就会学习直播知识,年纪越来越大,我希望可以通过我自己的努力养活自己!”
联动:让更多人看见希望
技术协助寻找家乡只是工作的其中一环。实际上,怎样为流落人生低谷的人们重建对周边的信任,重新找到回归家庭和社会的信心和勇气,怎么在回到社会和家庭后安置下来,和家人重新建立关系,还有户口、政策对接等……这些都需要各方力量相互衔接起来。“有的街头朋友负气离家,流落街头,看似和现实结下梁子。但当有人持续陪伴引导,他愿意迈出第一步,当家人说出回来吧,心结也在解开。当你支持他安排好回家后的生活,而对方回家拍出一张笑意盈盈的照片给你时,意义也悄然显现。”梁光楣说,“只有破碎的社会支持网络修复好,一个人才有可能回归社会,这需要更多元的支持服务。”
【新闻知多啲】
据统计,6月19日当天,全省100家救助管理机构开展形式多样、亮点纷呈的活动,其中采取“云开放”的2家、组织“视频开放”的9家、组织实地开放的42家、开展街面宣传的47家,共派出1852名工作人员上街宣传救助管理工作,发放传单53550份。
据统计,2018年至今,广东省共救助流浪乞讨人员33.37万人次,帮助1.02万名不明身份的受助人员成功寻亲,护送1.79万名特殊困难对象返乡团聚,数量位居全国前列。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苏赞、杨欣通讯员:李国全、莫冠婷、赵果、刘醍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