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翠梅——台湾诗园中一株翠绿的新苗
说梁翠梅是台湾诗坛上一株翠绿的新苗,至少有三层含意:第一层含意,她是一枝“翠梅”刚刚开花吐蕊,展示出一片新的生命;第二层含意,是她在台湾女诗人中诗龄很短,初出茅庐,诗还有点嫩;第三层含意,是不模仿,不因袭,以自己独自的面貌出现于台湾诗坛。这三层含意正好和她本人的名字“翠梅”相呼应。梁翠梅,原籍江西省瑞金,一九五七年八月十六日出生于台湾。台湾东海大学社会学系毕业。她的名字常常伴随着她的作品在《创世纪》诗刊和台湾《青年战士报》的《诗队伍》副刊上出现。梁翠梅的出现引起了台湾诗坛不少人的惊喜。在她的诗中可以隐隐约约看到和感觉到,现代派诗的表现手法和现实主义的溶合,既有现代派诗中的那种不规则的美,也有现实主义诗的清新与活泼。而在有的诗中还呈现出现实主义的深沉。梁翠梅是一个很有个性的姑娘,她在创作的道路上独辟蹊径,不模仿名家,不跟在别人后面走。不人云亦云既是一种真正诗人的勇气,又是一种卓越才华的表现。梁翠梅能够在创作的起步阶段就出手不凡,实在是难能可贵的。
蓝色水手
他吃完鱼
就用一千只拳头将碗砸碎
脸还是扭曲的,蹲下来
在家信里说:流浪的甘美
并且,画上许多好看的黑玫瑰
(而,贴邮票,用口水,呸!呸!呸!
他妈的海,还是那个死样子)
一个三点半的梦魇里
他,跳起来,颤……抖……得厉害
听——生命的脚步和他的呼吸等速地败退
而,胜他的正是他赢得的
囚他的正是他怀抱的
海,是最初爱的诱因,也是,最后恨的果
一次远洋作业之后
渔利是——终于有了,乡愁
洗衣的心情
一个单身汉
总有自定洗衣日的习惯
或者发薪水的那一天
或者奖券开号的前一天
或者约会的头两天
或者除夕那一晚
而我——最难堪
只在心情苦闷时想起洗衣
想起为我洗过衣裳的那双手
便极爱放开水龙头的哗哗声
极爱打散的肥皂泡一圈又一圈
系着我渡向那来时的辽远——
向那辽远——
假想心情也似一件蓝布长衫
可以任意脱下
漂白
褪淡
病中一二(之一)
天雨的时候
格外需要温柔
为什么不来?将我紧紧地拥向胸口
拥进血脉最最温热动情处
怎么知道我还能支持多久?
怎么知道这一次不是最后?
托住我,如果你舍不得我
象呵护受伤的鸟儿般托我入怀
对我说一句一句真诚的话
一句一辈子只能说一遍的话
一句只有我才明白的话
以及——笑一笑(别哭,别哭,吾爱)
若你流泪,湿的总是我的脸
若你悲戚,苦的总是我的心
不要发愁天雨得太久
不要幽怨我就要走
许多许多的故事
在初识时已经不朽
没有什么理
毋需什么理由——纵使生命也不构成理由
爱情与四度空间等长,或
更——更——长
病中一二(之二)
病中
没有东西具体
世界,仿佛是可以进出的透明
开窗是不必了
我已经飞在——
窗外
夏宇——一颗闪光的怪异女星
爱情
为蛀牙写的
一首诗,很
短
念给你听:
“拔掉了还
疼一种
空
洞的疼。”
就是
只是
这样,很
仿佛
疲于抒情后的抒情方式
4月4日天气晴一颗痘痘在鼻子上
吻过后长的
我照顾它
第二天院子里的昙花也开了
开了
迅即凋落
在鼻子上
比昙花短
比爱情长
一生
住在小镇
当国文老师
有一个办公桌
道德式微的校园
用毛笔改作文:
“时代的巨轮
不停地转动……”
考古学
一
龙堕落为一个男人
显然,是一个男人
胎生
直立行走、小便
长于分析
嗜痒
充满远见
极少狎妓
否则必刷牙
洗脸
偶尔冒用军警票
装出严峻的神气
群居
偏食
右耳稍大
二
有的证据藏在口袋里
一些蛋壳
带着粘液
那是初冬
大衣上有久藏的霉味
也就不免困惑
于前世的追索
三
“我终于相信地心引力了,”
他坐在暗处
戴着眼镜
毛衣上有樟脑的气味
因为悲伤
所以骄傲:
“除了辉煌的家世,
我一无所有。”
除了男人全部的苦难
溃疡、痔疮、房地产、
“希腊的光荣罗马的雄壮”、
核子炸弹……
我研究他的脊椎骨
探寻他的下颚
牙床,爱上他:
“难以置信的
完美的演化。”
“真是,”他说
“造物一时失察。”
甜蜜的复仇
把你的影子加点盐
醃起来
风干
老的时候
下酒
情杀案
我深怕
在我偷偷写着你的名字的时候
突然就死了
于是
世界知道了他们不该知道的
并且以为那就是最后的
而他们自己
显然是最了悟的
写你的名字
只是为了擦掉
但我深怕
来不及了
于是一切都发生了
而那时
你把烟蒂按熄
从凹陷的躺椅中站起
灰蓝的衬衫打着
慵懒的皱褶
在街上
闲闲的走
红灯亮了
缓缓停转—
灰蓝
已经到过忧郁的极限
为我所深深爱悦
喜欢
万志为——她从理趣中挖掘诗意
永远的猫咪
牵动多少记忆
一只温柔的老猫
缓步在我脑海
仿佛揭开温暖的水面
轻轻翻翻转过来
反面变为正面了
缓缓的猫咪
漫步在氤氲里
慵懒而饱足的
微笑在人间
他尊严而和平地走着
矜持又不失坦荡
走在生命的长廊
一只老猫,居然
带着他的温柔与敦厚
走入永恒
破静
小屋
坐着
小路
躺着
小小的人
走着
风声也听不到
更何况落叶
直到一缕炊烟,袅袅娜娜
刀样升起
上楼
隐隐的阶梯曲折
云霭如烟似雾袅娜
上面该有视野
迤邐千万里
该有一人弹琴,诉说久别的相思
惊异地回首,已然更上一层
熟悉的琴音,故园的景致
只是那弹琴的隐者,
似乎发更长眼睛更萧索
只是他仍未露面
云霭袅袅,琴音从更高处传来
凄怆若此,为何仍向我昭示
晓风吹拂,风扬起银髯华丝
发肩之际,早已凝遍寒霜
当我的目光由惊异转为冰凉
放歌
问你,问你
是否竹围芦顶
将我藏起
是否天地交融处构筑
白石瓦屋
是否重重青山深处
藏起,藏起
藏起在你笙管箫吟
藏在你歌无声中
藏我在云深深白处
筑一栋小屋
隐隐地
天地交融
混沌初开
你展为天
我展为地
你一碧万顷中,放一个太阳
我凿一个水塘儿,夜晚映着月亮
是否,是否
让我象风一样来去无踪
是否云深深白处
藏起
人
每个人
是一颗独立的星体
你走不进我的感觉
我走不进你的感觉
互相排斥
以维持吸引力的不坠
同一张网中相互争执
立于经或纬
宇宙无极
空空悬着一张纵横经纬的网
网内罗列的星体不时
碰撞,追逐,陨落
升起
吸引与排斥,均衡着力量
你走不进
我的感觉
亦走不进
你
翔翎——她是中青年之间的桥梁
翔翎,本名李庆旋,山东省阳谷县人,一九四八年一月九日出生,台湾“中国文化大学”英文研究所毕业。曾赴美在爱荷华大学作家工作坊研究,八十年代初回台后,在台湾中兴大学英文系任教。她是大地诗社同仁,写诗也写散文。翔翎在台湾女诗人中的地位非常特殊,她是一个中间地带过渡式的人物。如果把她放在中、老年女诗人中,她是一个小妹妹,是最小的一个,如果把她放在青年女诗人中,她是个大姐姐,是最大的一个。翔翎的创作受西方现代派影响比较明显。但是她虽受现代派影响,写出的诗却既不难懂,也不十分怪异。每一首诗的语言都比较明朗,意象也较为清晰。《春讯》一诗,在翔翎的作品中不失为一首佳构。这是一位心灵中装着春天的少妇,在纸上表达自己对春的思盼和向往。《岁暮一则》也属不可多得的好诗。
夕暮扫别
天色渐渐暗去
抬眼间
一只高飞的雁
向夕暮深处投去
我想
扫别最好在此刻
趁月升之前
路灯三两
如何照见你的心事
参差
月升之前
如何将长发
轻轻散开
缓缓梳向夕暮尽头
我想心事
也如乱发
都不如就此散开
然后让月光
流水似地轻轻洗过
春讯
惊蛰过后
突然推窗
突然把耳朵张开向天井:
风张眼
蛇张眼
小草张眼
索索地不再寂寞。
燕归是春
花朝是春
偶而落雨是春
一个玩河小孩的面颊是春。
一天晚上
寒气尽去
那株柳在矮墙边迅速抽芽
把自己站成一个春。
行过一株枯树
月就圆了
云也淡了
有人打山腰处走来
盘膝坐在树下
听去夏的蝉鸣
而月正圆
再行过那株枯树
月就落了
有人在细数年轮
几度巧遇十五
骤雨过后
又逢十五
又有人行过那株枯树
盘膝坐下
就这么静候一只蝉的脱壳
岁暮一则
来信问我
冰雪的心情
我摇摇头
把寂寞和泪水
都还给了你
至于早春
缤纷的花事如梦
我日日在江边梳头
春水把我的容貌
也复印给了你
而秋来的岁月
应是一种等待
直到你的步履
落叶似地
将我的足印
一一掩盖
心情
直到我再握你的手
你的双鬓
如何形成
纷纷的小雪
我的面容
如何羞见
一朵花的
初放
你当记得
渐去渐渺的誓言
你我有尽的青春
中年以后
岂应有惑
你当知我
如你的发
我当容你
如吐纳之气
那时
便黄土陇上
迟到的人
总会迢迢寻去
楼高水阔的旧路
挽梯筑桥
为我引渡的
应是两鬓寒霜的
英雄你了
流失
我无从知晓
你的性别
更无从描绘
你的容貌
而中夜临镜
两行清泪
仿佛见你
自镜中行来,那风致
也一若水仙
我不知如何唤你
更不敢以手触你
那最美的梦
最忍心的决定
你是我
流失的生命
子宫内
最最深刻的伤恸
每到中夜
最怕你自镜中
幽幽问我
怯怯的眼神如剑
而我的诗
我爱的自由
会是怎样的盾
好于中夜
迎击你如剑的眼神
照镜
黄昏时
反身入镜
才惊觉
竟有一张
与你相同的脸
就着月光
我朝朝描眉的右手
今研墨
就着白露
该如何写着
你的右脸
我的左侧
而就着烛光
我几度反身
镜里霍然出现的那张脸
暗暗隐去
及至走入一张
亚微(女字代替彳字旁)——一个食花饮露的女子
独行
人生旅途
我在
悄悄地仰首
将蓝空的星颗
引进画中
陪伴我多年来的
静默
看惊讶的初逢
曾含羞地牵手
山山水水
迢遥相隔
你总痴情地唱醒
满城烟树
噢!总爱穿过洞箫细碎的
长廊
看紫藤撩乱消瘦的名字
且,爬满我一生
喜爱的颜色
诗词与画的晚上啊
天河覆盖大地
深思的心事
我走着
依然,走着
孤寂地
在文化城的街灯下
移过
哪首诗挨我最近
入夜
你将我卷进赶路的
潮音
卷进紫贝壳和海宫螺
水中的姓名
我忽然心疼起,被
晴蜓和蝴蝶舞醉的
陆上小路
那最美的一撮泥香
还绣满青草的细语
以及被阳光照顾过
睁开的眼睛
软软地,神秘的
烟火
谁看见,背后繁花的泪
正,冷冷地
一朵一朵在萎谢
啊!我在想
哪首诗
挨我最近,最近地
最令我动心的
一次叮咛
郁
雨中
走
芭蕉林
有
一种颜色
会燃烧,刺激着川流的
血液
一种梦,也
会传染,落叶美丽的眼泪
说薄雾的夜里
是潮湿的叠
寄不出的书信
说低栏外
一朵小小花,小小的
紫色的凋零
哎!拾不尽满阶,绿
林内,雨珠的坠落和激动的
写诗的心
故乡的雨
小雨啊!就这样长年
飘逸地轻撒着
且游戏在故乡的荒郊和街头
有一个夜晚
我归自遥远的北方
珍珠般的清露
凝结闪烁
无数草绿花红
映进岁月聚散的漩涡
我啊!曾凝神在这儿
看这样多的风荷
在长长的朗诵
朗诵一盏一盏
故乡五月的灯火
兰阳平原啊!美丽的雨乡
儿时的圆梦描绘湖泊
竟走的橹声也缠绕十里烟波
牵也牵不住的小雨丝丝哪
总在我心深处
挑着,刺绣着
缠绵的乡愁
流转
雨的小锣鼓敲着
敲着,直到绿叶蔓藤也
爬向蜿蜒的水桥
凝思的雨意
更缠绵了午夜的街道
雾中,怀你诗情的绝唱
我该如何倾听
荒郊小草们
翻动的远潮,噢!
摇铃千万响,摇向
寂宁中你我走过的古道
情人哪!
你静于倾听处
给光阴流连的别离
再雕一颗
轮回不醉的心
等候
黄昏
我绕过风景中的池畔
荷塘里浮动的
是朵朵鲜绿的诗词
看向南的长烟
舞动秋风的画
噢!这样浓的枫林
教我如何在芳草中
寻觅那众多飘坠的年华
当碧云划向秋空的
辽琼
你的手势总是象月光般
点燃了九月的灿然
每次,我总来不及
捧一盒水珠的轻语
你的呼唤
就溶入了紫色的回忆
让我俩轻轻牵握
今宵星寂,月沉献
依栏凝望,凝纱窗外
落英几朵,噢!
让我俩写一首小诗
纪念心灵古典的相逢
让百合、茉莉、紫藤的美好
绽放在我俩生命中
让我们俩唱一首最古老的歌谣
愿歌声萦绕萦绕
让怀念在轻握中悄悄地微笑
一朵诗蕾
痴立在
蓝空的草原
遥望着,遥望着
在祖国芳香的土地
深谷幽径
一朵
深沉的诗蕾
向往着,向往着
不朽的境界
水蜜桃
袖珍而可爱的
听说你是接枝分灵的
艳红中含浅碧的色泽
多象夏日的琉璃梦
进屋来远远亲到你的
肌香,好罗曼蒂克的形象
水蜜桃水蜜桃
还记得那个省镇是你故乡
春痕
你的深情震撼故国山水
很想告诉溶雪的心
在曲折的里程
爱是紫色折叠的忧郁
是薄薄滚边的黄蔷薇的欢欣
你我于双春双雨的柔痕里醒来
却于古典的神话中遗忘自己
杨笛——她就是一支嘹亮的短笛
写花十二帖(选六首)
梅(一月)
混在嘈杂的雪阵
她吐了吐冻红的舌
忍不住便泄了底——
是不能忘情的魂魄
在灰濮濮的穹苍
开落……
杏(二月)
几盏春酒过后
枯干不免也蔓起
满枝满桠苍白的梦想
并在颧骨添上几分酡红
桃(三月)
为了证明她能
超然于岁月之外
再生繁华
甘心如一片瀑布
毫不保留地漫谢下来
石榴(五月)
炽烈的阳光
晒得让人受不了
大地象个仕女
也撑开一顶顶
火红的绸布伞
木犀(八月)
若家族是株树
是不是传统的妇女都和你
隐藏自己在枝叶后
哪儿也看不到
花香却淡淡地洒了一树
山茶(十一月)
谁有这般兴致
在这大雪天
犹兀自涌弄
一波胜似一波的裙裾
额前的书
有双手老在额前翻动
尤其迈入中年以后
镜中检视的速度
总是瞠乎其后
或意犹未尽或无话可说
一叠与日俱增的页数
总在入土的那天截稿
并且以泥墨付梓
落日
假想你的窗台
有一大簇水漓漓的白菊
我便选在入夜前
将自己哭红的眼搁在上头
等一个偶然——
你从水浒
分神的片刻
芦苇
选一个荒凉的午后
在你光秃秃的坡面
占领
是要你感到
金色发浪下
你的胸膛是向阳的
洗衣
最喜灯下濯衣的心情
一件一件揉搓
日间沾惹的尘垢
便随着泼洒出去
要你穿着洁净的衣衫
就象我必会晾开冷湿的皱折
以干干爽爽的笑脸
送你上班
王铠珠——她轻轻地吟唱那柔美的世界
王铠珠,笔名林风,一九五二年十月三十一日出生于台湾,原籍山东省诸城县。台湾师范大学社会教育系新闻组毕业。曾任台湾“中华电视台”新闻部助理制片。曾任台北市忠义中学和兰雅中学的英语老师。王铠珠的诗,意象鲜活丰盈,画面绚丽多姿,她用一颗多情的心,用一支灵巧的笔,以景作纬情作经,呼风唤雨般地把大自然界有生命和无生命、会动和不会动、有色和无色的稻香、阳光、轻风、芦苇、白云、牧歌……编织成一匹匹绚丽的彩带,谱写成一支支动人的小乐曲。观之读之令人击掌,使人陶醉。王铠珠的诗有挽留时光,将最美最动人的一刹那变为永恒的技巧,我称这种技巧为诗中的摄像艺术。
问
你会不会象正午的凤凰木
为我燃烧再燃烧
在通往异域的路上
当西风拍打渐远的山色
你可能为我频频回首?
还是象昔日婉转的知更
你为我驻一个长夏
当酒香溢满四合的暮色
轻啄结实累累的樱桃?
此刻黎明将到
小巷沉静如石
你会不会象那颗迟归的星
徘徊在淡淡天空上
为我做最后的早祷
当旅途漫漫
征尘如海浪淹没
你旧日的颜色
你能不能记起
我曾给你最初的眼泪?
距离
你住山下
那条通天的路边
夜夜
星子在路上点灯
一条熠熠晶蓝的路
直冲向天
常常我仰望星路
想你在下面整理
长发和裙裾
遥算你我的距离
我感谢揽月的路
只有它说得清你
的方位
和不可及
变奏
就那样停留着正好,小星星
我要你做我梦的见证
黛黛观音淡淡水
浅啜野海棠午后的依偎
就这般蜿蜒着小河
我要你流来流去
流来橙色的下午茶时分
柠檬和薄荷
一点点吻及惆怅的幡悟
就这样沾衣就这样依依
春雨我要你
织了再织易破的梦
什么是第一次的悲哀
最后的薄暮
有一种晕眩
我要你尝
槭绿与星尘遮蔽天地
我爱呼唤成山
成激流,成你不可追忆的
春日
据说,就在你我的拥抱里
世界完成美丽的形状
遗落它的昨日
沈花末——她有水仙一样的心情
沈花末,台湾省云林县人,一九五三年元月九日出生,台湾大学中文系毕业,曾留学美国,获美国俄亥俄州大学艺术系硕士。出版诗集《水仙的心情》。诗人都有一种土地和母性的胸怀,都有一种播种和收获的功能。沈花末那胸怀的土地上为什么会产生累累的、质地优美的诗果呢?那是因为她有土地和母性的胸襟。这母性的胸襟不是指的狭意上的她是一个女人,而是广意上的接纳和奉献。沈花末虽然是一种“水仙的心情”,常常在诗的字里行间飘洒出、飞溅出一种清新的活泼的柔美,展示出:“白衣斜进水里/一道银亮的姿势”的少女的思春情怀,但它却美而不艳,柔而不衰,经过一种曲线和转折,出人意料地暴发出一种深意和惊喜,仿如那开败的花朵中突然举起一枚硕壮的果实。它比花更美,更激人遐想,更逗人喜爱。请看“你十四岁的柔情是一次/温暖的雪崩”,“一声落叶/纷纷惊起秋天。”一个著名的台湾诗人在谈到沈花末的诗作时这样写道:“面对沈花末这些抒情味极浓的小诗,笔者往往喜欢吟哦再三,再次从清清浅浅的吟哦之中,我仿佛看见一个优雅的灵魂,轻轻飞跃的身姿。”
十四岁
在发尚未长好之前
一阵慌乱先击伤了你
夕阳藏在教室之后
一组婉约的音乐拨动你十四岁的
纤细神经
你十四岁的脸颊是伏着墙壁
惊战的芦苇
风声寻着花草奔来
寒冷的月色
烧亮你的眼神
雪意深深的涌动过来
你十四岁的柔情是一次
温暖的雪崩
九月廿二日看残荷
莫非这种摧残已成了习惯
风的千掌是众神的旨意
守住这种悲伤的天气
雨也催响
衣上的荷香是一只哭泣的兽
猎人的陷阱已经布好
且说着:别再犹疑
荷倒下,拥抱一片
晶莹的土地,遗言委于
水上,却没有葬仪
水仙的心情
下午时分
一些剪尾燕拥着风
停下来,坐着等待
我怀着水仙的心情
垂下发
白衣斜进水里
一道银亮的姿势
泻出互相阅读的惊喜
年少时的想望
你或也喜欢这样
这样的互见
并且
花草和流水
静静地从身边绕过
一声落叶
纷纷惊起秋天
离弃十行
最初的月光
尖尖地刺进肌肤后
鲜血哀痛了一地
冷淡的天空里
一些羞涩的枝桠相拥着
等待黎明
昨日的遗言委在水上
梦是早霜的初秋
一排猛然抖下的侧影
山是安静地睡了
我们的海
这样灿烂的午后
夏日,我们坐着
风蓄满发茨
一则神话在耳畔流传着
你额上密密的汗珠
多次舞宴的记忆
认真地记入备忘录里
记在温暖的土地上
很亮很亮的一片云奔过来
最宁静的海在我们心里
我和你的海最亮的
躺成最生动的弧度
忽然我忆及
一些句子
一些早殇的诗绪
隐隐刺痛我
我总觉得你
细弱的心跳
但是你的心情
冰凉落满你的心情
分辨不出河流的方向
我用最温暖的胸怀
做你芬芳的泥土
让你回来睡眠
阳光下
菊畦不断地开花
不断地整装,不断的
微笑
淡莹——诗国中一个勇敢的开拓者
山腰上的小千世界
火生起来以后
两根红薯遂默然
不言不语
依偎在炭旁
聆听我们向主人探询
顽石和朽木
如何在一夜之间
化成小千世界
悬挂在山腰上
炉火越来越炽烈
烤出了满屋子薯香
也烤出了许多野趣和话题
薯香加野趣加话题
终敌不过草丛里的蟋蟀
它们正切切地争论
高处不胜寒的那七个人
究竟是夜归人
还是政客,如此
肆无忌惮
将山中的宁静
象嗑瓜子“剥”的一声
咬碎
后记:治平、晓风(台湾著名女作家)伉俪邀我们到他们山上的小别墅。屋内摆设朴拙可爱,一木一石,无不蕴有天然之趣。我们吃烤白薯,嗑瓜子,至凌晨两点半才散。
英雄塑像
在孤绝的山顶
我叫出一声呐喊
因为命运的崎(奇换成依次是刀字头口比兔)岩
没有扶梯可攀
颠扑、匍匐
盘屈、挣扎
从每一寸崎岖中挺拔
在时时刻刻的坎坷里
向清冷的天空索价
把温柔遗给谷底清泉
把缱绻抛送峰际流云
那曾经哺育我的大地
如今是渐去渐远
入土为安母亲的召唤
唯一能抚慰我的创痛
挫败后,鼓舞我继续前行
终于,在夏夜
一声响彻天地的雷鸣
穿过山岚紫气氤氲
向众生芸芸的人世吆喝:
可欺,不可侮
可杀,不可辱
可以死,不可以摧毁
宁可牺牲,而不求哀怜
为一个庄严生命的诞生
做一次惊人的宣告
附记:这是诗人为台湾名摄影家董敏的摄影作品:图为一棵老树的题画诗。
揽住那片山水
随便一伸手
揽住山前山后的翠色
调进玻璃杯里
再加几声清脆的鸟啼
就是一顿营养丰富的早餐
午餐跟晚餐是不在山上吃的
尘寰承诺了太多应酬
天厨、联安、富贵楼、韩香村
还有家制的红烧蹄膀、枣泥馅饼
名目繁多,人情味更浓
敬你,敬你,敬你
台北的人情味
干了三天三夜还未干完
回到群峰的怀抱
用山麓灿烂的灯火
烘烤一下蛙声、蟋蟀声
便是一顿清清爽爽
不油腻、催人入眠的
可口宵夜
楼主楼主,我们
擅吃了一筒酥饼
喝了六杯咖啡
枇杷、莲雾、凤梨也几乎吃光
剩下典雅精致的别墅
美丽宽阔的视野
既不能吃,又不能喝
只好拍进照像机里
带回七十公里的风城
刮风的日子
这些层层叠叠的翠屏
必会高高扬起
与迷雾、清溪、危石
扬成一幅
一百六十万新台币的山水画
挂在阳台外,逼真且逼近
那时我们想伸手揽
恐怕已揽不住了
后记:友人有别墅名曰揽翠楼,坐落在风景绝佳的碧潭附近。室内由名家设计,典雅大方。我们有幸在那里住了几天。
落幕的原因
舞者悠然而止
在似乎在最不该结束的时候
我决定谢幕也许
也许有什么可以留在
那光灿和丰美的顶端了
如果我能以背影
遗弃了观众在他们终于
遗弃了我之前
我需要有足够的智慧
来决定
听蝉
临水的杨柳
被蝉声拉得又柔又细
随着六月的燥风
拂过来,荡过去
扰乱了日日
小睡初醒的情怀
炎阳下,蝉儿
总是声嘶力竭
嘱咐柳叶别忘了
把湖上来往的云絮
撕开
拿来喂鱼
真正教人迷惘的是
何以听蝉的人
一过了年少
就有一种被揉碎
甚至冰浸过的
细细感觉
萤
花香十里
猝然惊动了
蛰伏草堆里的
一群流萤
我仔细寻觅
发现你还没有化身
还是一根瘦瘦的
蓿草
把四季仰望成
浑圆的露水
何必苦苦要查究
那只飞萤是脱胎于
那株小草
小草是植在
何人的眼睑上
只要我合拢十指
你即成为黑夜里
最受人议论的
一颗流星
沤鸟
日出时
他化身为沤鸟
泳于翎翮之间
白浪
被追逐成
千种姿势
众鸟翩跹
朝向他
如朝向一只七彩凤
昨夜的叮嘱
原是一种预兆
一种隔世的咒语
应验在转瞬间
所以
当他抬起
眉眼触及沤鸟
它们已幻作一阵长啸
自涛声中
隐入
云霄
注:列子《黄帝篇》:海上之人有好沤鸟者,每旦之海上,从沤鸟游;沤鸟之至者百数而不止。其父曰:“吾闻沤鸟皆从汝游,汝取来,吾玩玩。”明日之海上,沤鸟舞而不下也。
古月——一个向岩石中掘进的女性
痕
遄飞在秋风中
一袭薄薄的青衫
遮不住凭栏后
流吟的俳句
霜烟过
嶙峋的身影
况且是异乡
黄昏临窗
细读鬓角的寂寞
泛起满眶的潮雨
拈花间
是瓣落的恋语
笔落时
是抒情的相思
如是缠绵
痕深
深成一沟不见底的
愁
当你忧郁的时候
曾否想到山光西落
将重升于东方?
爱的柔光恒在寻抚受伤的心灵
朋友!绽开你朝阳的微笑吧
让生命的火焰熏熏燃烧
上帝赋给大自然的喜乐
是永不朽止的爱情
虽然黑夜有哭泣凄凄
清晨,山风依然飘送导醒的钟声
而你曾否启开紧闭的心扉
倾听那风中的讯息?
在这生命复活的季节
不要回望荒茔
四月的绿色已经拥向万里晴空
亲爱的朋友!也当记取
爱是永不止息
望山之一
唤山山不来
于是我攀登一线光
步出愚(马矣)的冷漠
走向你
走向一网更深的忧郁
你是那山是灼热的天空和清幽阴影下的夏日我悚悚地由陌生的晚色走来倏而惊觉你之凌驾一如鹰之展翅扑向我覆盖我压着我的胸。我听到宇宙在心脉悸动
风乍起雨来
禅不透云的边陲
绯红优美地梦着
脚下一朵青色的小花
你是那山是膜拜后的参悟我乃服膺于感情的苦行僧在飘摇的思想里总羼有汗沁的体息沉浸我以你的芒你的穗燔火中投入一晕疯狂的月色。轻轻滑落一声快慰的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