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中国军事工业为什么能够一日千里,各种武器装备简直跟井喷一样令人目不暇接,除了军工努力十年如一日坚持积累外。各种武器装备中多少有美俄的影子,并不是美俄对我们有多好技术随时奉上,而是在过去半个多世纪里,有那么几段引人深思的合作或采购史。
中国代表团访美
对美采购的起源
70年代随着中美关系开始进入新轨道,1975年美国总统福特访华时,终于点头同意英国出售著名的“斯贝”发动机给中国。虽然在西方装备体系中,“斯贝”并不是一款多先进的发动机,但在中国涡扇可是个好东西,这也是中国第一次真正接触到西方先进航空发动机。随着美苏全球争霸天平垂向苏联,全球扩张势头日趋明显,因此美国急于找中国帮忙遏制苏联,双方军事合作开始进入佳境。
中美关系正常化
“飞豹”采用斯贝发动机
1978年,美国副国务卿克里斯托弗·哈顿,以及各路人等组团访华,率先向中方提供苏联在中苏边境的情报信息,并以此为由建议成立中美联合观察站以监视苏联动向。1979年苏联开始大举入侵阿富汗,出于运输方便以及可靠耐用还便宜,美国购买了不少中国制造轻武器交给阿富汗游击队,效果怎么样谁用谁知道,反正苏联称阿富汗为帝国坟场。
美方参观访问
同年,由美国装备及接受过培训的解放军,组成了一系列监听站在新疆组建。这应该是双方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军事合作,美国也获得梦寐以求近距离监视苏军的机会,而中国则获得更多美国情报搜集技术和信息。从1980年到1983年,美对华军售在短短三年间有了质得变化,从友好的非盟国提升到跟北约盟国一致,除了可能会威胁到美国的武器外都能出售。
美军侦察系统之一
花钱买的武器装备
既然美国这么大方放开出口限制,中方当然愿意能买的都带走,但还是遵循一条基本原则,少量购买研制仿制才是根本。因此从1985年到1987年间,双方就著名的“黑鹰”直升机、LM2500燃气轮机、MK46反潜鱼雷、AN/TPQ-37炮侦雷达、L100运输机(C-130民用版),以及大口径火炮等达成协议,总计耗资约6.3亿美元。
L100运输机
1984年,中美正式签订购买S-70C-2“黑鹰”直升机协议,包括24架“黑鹰”直升机(单价600万美元)、3套单价外挂式副油箱系统(单价78万美元)、1套机载飞行测试系统和地面处理设备,以及维护直升机所需要的工具备件等,合同总价1.5亿美元。出于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设想,美国还同意中方对“黑鹰”进行改装,以满足中方各种实际需求(或者弄个测绘仿制也不错)。
此时解放军严重缺乏可用直升机,由于直-6故障太多无奈下线,直-7又因为技术原因,再加上法制“超黄蜂”引进同样下马。可怜的直-5根本爬不上高原,因此解放军边防哨所物资补给,以及伤亡后送等现实问题没办法解决。这才有了西科斯基UH-60A“黑鹰”、贝尔-214、法国“超美洲豹”参与竞标,当然最后是“黑鹰”直升机脱颖而出,美国还为这批“黑鹰”更换成GE-T700-701发动机,功率比美军自用型还要大10%。此外还有配套的欧米加雷达,带自动航向识别的收讯系统等,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装备绝对稳赚不赔。
“黑鹰”直升机
相比之下,另一款装备花了钱最终结果却有点遗憾,为了有效拦截图-22M“逆火”战略轰炸机,手上必须有一款较为先进的战机。歼-6、歼-7腿短火力弱,根本就没办法进行有效拦截,歼-8也好不到哪去撑死了就是放大型歼-7。因此在美国帮助下实施“和平典范”项目,以F-16A/B航电技术升级歼-8II,达到准三代机的水平。本来想少花钱办大事,至少不用买单价800万美元,性能大幅缩水的F-16/J79战斗机,最后却花了5.01亿美元被美国看个精光。
1987看,中美达成50架歼-8II升级协议,包括50套机载雷达及火控系统,另外还包括5套备份库存,总计5.01亿美元。换装AN/APG-66(V)X波段脉冲多普勒雷达,MIL-STD-1553B数据总线,以及火控计算机,性能相当于F-16block15批次以上水平,这种改进将使歼-8II拥有三代机超视距作战能力。为保密升级只能由美方自己搞定,所以两架歼-8II被送往美国拆个精光,虽然升级很迅速但没多久双方合作关系结束。
C5运歼-8II
歼-8II战斗机
1989年6月,美国单方暂停军事技术合作,歼-8II改装工作就此成为历史。出于利益考虑格鲁门公司表示可以完成该项目,但中方必须多支付2亿美元,这种趁火打劫对我们来说没有意义。最后这两架中国最先进战斗机,在被美方从内到外研究个遍后,1992年才得以回国令人感慨万千。
歼-8II被扣美国
没花钱也有好东西
正常商业渠道能引进最好,有时如果确实拿不到不妨换个方式,反正军工发展不易能获得技术借鉴才是根本。上面提起到的MK46反潜雷达,作为美军中相当标准化的产品性能同样不弱,1978年中国渔民在南海作业时,无意间捞到一枚MK46-I型操雷。这种好东西肯定要上交,加上后续又打捞了两枚,中方决定仿制代号109也就是后来的鱼-7。
中美互访参考这个期间很频繁,1985年,美国在参观过程发现109鱼雷的存在,而且似乎已经进入样雷试验阶段。此时不卖再待何时,为了防止卖不上好价格,立即同意出售MK46反潜鱼雷技术。只不过已经有成品参考的中方要求不低,最后双方没有就合作生产达成协议,意义一下买了4枚MK46-II鱼雷,有人形容MK46的出现令中国鱼雷技术进步20年。
MK46鱼雷
鱼-7反潜鱼雷
F404-GE-402涡扇发动机
中推核心机
多说一款PGM-17“雷神”弹道导弹,它是美国空军第一代战略弹道导弹,绰号是北欧神话中的“雷神索尔”。从上世纪50年代末开始,部署在英国作为中程弹道导弹使用,可以携带一枚热核弹头。作为冷战期间的大杀器,最大射程超过3700公里,目标锁定莫斯科从英国发射能够直达目的。
战略核导弹本来就很神秘,各国对此的保密工作相当给力,但就是这么一款相当特殊的战略级武器,我们居然也曾有过接触。上世纪60年代,美国“雷神”弹道导弹在一次试射中发生故障,导弹失去控制并坠毁,由于距离上的问题有部分残骸落入古巴。虽然整个过程不是很清晰,但当年有这么一条公开消息显示,孙家栋院士随邮电部赴古巴代表团前往考察,当然是考察这个战略级大宝贝,它的残骸对东风-5控制系统发展起到一定作用。
PGM-17“雷神”弹道导弹
访问古巴
结语
其实还有更多买或没买的装备,对它们的引进借鉴甚至直接仿制,客观上促进中国军事工业大发展。不过在和美国打交道过程,大家会发现一个问题美国输出技术的可能性几乎为零,一家独大同时也有资本对出口做限制,宁愿出口成品不愿专让技术。但就是这种特殊背景下的引进,多少使我看到世界军事工业发展潮流,也学到不少西方制造中的工艺流程、标准等,为后来的爆发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