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份钢笔推荐,主要源自我个人的使用经验以及爱好者社区内部的普遍评价。但请务必注意,手感是非常玄学的,个人的力道、使用习惯、握笔姿势都可能对钢笔的整体使用表现造成影响,在参考时如果有条件,最好试一试实物。
和常见的滚珠类书写工具相比,钢笔最大的不同就是书写原理。墨水从储墨装置到纸上主要靠的是毛细现象,而大多数滚珠笔字迹落纸的过程靠的是摩擦力。在书写体验方面,滚珠笔落纸的触感主要受笔尖形状、下笔力度以及笔芯弹性与固定方式影响,所以大多数时候滚珠笔的手感非常相似,除非增加了额外的缓冲弹簧,或者采用了过细的笔芯与宽松的固定方式;相比之下,钢笔的变量就大大增多,笔尖的材质、厚度、打磨方式,毛细的疏密、质量,笔舌的长短、形状,乃至墨水的性质,都有可能影响下笔的实际触感。
此外,不同的钢笔也有不同的外壳材质、厚度、上墨方式、防干墨装置等等设计上的差异,体现到实际的笔上,可能影响的就是握感、重心、一笔出水等等方面,这些与上面的综合起来,才能组成一支钢笔的「书写体验」。你看到的钢笔这一品类价格区间上下极大的落差,就是这些影响因素在不同层级上变化的体现。
问题就在于,市面上这些不同的型号到底在哪一方面下了成本。
很多人常常抱怨自己便宜钢笔不好用不如去买中性笔,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目前进入文具店的「平价钢笔」把该花的钱花错了地方。毕竟文具店的主力顾客是中小学生,商家就想当然地把「花哨好看」当成了第一卖点,然后造一些实用层级上的灾难出来;甚至价格上到几百块,还有这样的情况发生。
我在挑选钢笔时基本遵循这样的规律:先挑握感、再挑笔尖,其次是笔杆材质和做工,然后是上墨方式,最后是外形和品牌——当你不知道一支钢笔是否适合你时,可以按照这样的顺序考察一番。不过在实际操作中也会有些例外出现,我在推荐过程中会逐步提及。
但是,如果考虑上价格因素,无论现产与否,有两个型号的英雄钢笔是随时可以推荐的:其一是英雄616中号,其二是英雄329-2。两款价格在9-15元左右,有非常合适的性价比。
英雄616就是曾经最经典的英雄钢笔,暗尖设计、笔握上方一道观墨窗、超大储墨量。但需要注意的是,616目前也有不少的衍生型号,那个最经典的是616中号,衍生的诸多型号实际体验都有些差距。虽然即使是中号616也有不少的品控问题,但既然考虑到这个分类了,肯定是有一定情怀因素在的,还是尽量寻找经典款比较合适。其次就是329-2,这也是比较典型的国产暗尖笔型号,同样,329也有很多衍生系列,但相对评价较好的是329-2这一分支,据说这是当年的出口型号。
这两款暗尖笔承载了太多的国民记忆,但它们年代久远、技术陈旧也是事实,实际的书写体验可能不够优秀。其次,这个价格区间里想买到一直完美钢笔是纯粹的运气活,你可能需要一定的调整技术。我不建议采用一次买十支然后一支支挑选的方法,有那个闲钱不如去买一些更好的钢笔,花给616真的没有必要。严格来讲,它们不算「好的钢笔」,而是「经典的钢笔」,所以这两个型号更适合那些想找回老钢笔记忆,或者打算随便买一支钢笔日用的朋友。
目前的国笔市场可谓一片混乱,所以我也不敢贸然推荐那些新厂子或者新品牌的钢笔。如果你对它们有兴趣的话,注意实用主义者尽量不要买金属外壳,不要买笔杆过粗过细的;特别想要金属的,笔握也尽量不要采用金属材质;购买之前多看评价、评测和体验,确保没有大的结构问题即可。
在讨论外国钢笔时,常常笼统地把它们分为两大类:日产和欧美产。究其原因,主要还是日本和欧美地区在笔尖打磨、出墨量、笔尖弹性等各方面书写要求的差异所致。大致来讲,欧美钢笔更注重圆滑、顺畅,在较粗的笔尖上表现更好;日系钢笔则与国产钢笔要求类似,讲求打磨上利于出锋,较细的笔尖也要表现良好,因为汉字系统笔画繁复,要求纤细且清晰。虽然具体写成什么样子还是要看人,但在细笔尖的控制上,日系钢笔毫无疑问地能拔得头筹。
这个价格的日系钢笔我推荐以下两类:
对于一些没有体验过彩墨,但又想买来玩玩的朋友来说,Preppy和Petit都是不错的选择,因为它们都支持墨囊供墨,而且官方有比较鲜艳的彩色可选。两支的价格基本在20元上下浮动,它们的笔尖虽然没什么特点,但书写体验都对得起这个价格。彩墨用完之后可以换墨囊,也可以做一些小改装继续使用。我自己的桌面上就常常放着一支Preppy,用来划线标高亮,便宜好用。
百乐78G在国内的销量一直特别好,好到它的价格都比我第一接触它时涨了几十块。这款钢笔起初主打的就是便宜好用,细尖的出品也比较稳定,对于需要大量爬格子塞小字的学生党来说十分友好。类似采用了这一套笔尖系统的百乐钢笔还有17G,和78G的主要差别是上墨方式不同,17G没有上墨器,是直接在笔杆里滴墨水,因此储墨量非常巨大。
金属杆的88G整体质感要比78G更好,笔尖体验则相差不多,都是硬滑为主,比较适合速记,而且作为金属杆的钢笔,它的重心并没有明显的偏高——这正是我不推荐绝大多数国产金属杆钢笔的原因。如果喜欢比较可爱的外形,还可以选择百乐Kakuno笑脸钢笔。88G的价格大约在130元左右,剩余三个型号则集中在70-90元。
对于追求笔身设计的人来说,Lamy和Kaweco是两个绕不开的牌子。LamySafari系列出色的外形设计不仅带动了Lamy的销量,甚至养活了一众国内的小笔厂,你在各处都能看见仿制的Safari。十分讽刺的是,Safari的写感其实并不算好,Lamy本身的钢尖品控就非常成问题,尤其是细尖,甚至会出现山寨货比真货好写的情况。但如果要挑一支钢笔随身携带随时写,质量正常的Safari以及铝制笔杆的Al-Star还真的是不错的选择,因为它们太像中性笔了,你不需要适应,掏出纸笔就能开写,它无趣,但确实是稳定地无趣。在外出速记时,这种无趣反而是优点。
类似地,采用公模笔尖,只重视外观设计的Kaweco也因为出挑的外形获得了不少青睐。KawecoSport系列主打的就是口袋便携,短短一支笔,笔帽反扣就是正常尺寸。写着确实不出彩,但它真的太好看了——被此外形所毒结果入手出手过两三次Sport的我如是说。Lamy和Kaweco的这些型号价格波动幅度较大,受配色影响也很大,很难给出参考价。尤其Lamy,购买时需要仔细确实店家资质与论坛、贴吧评价。但可以确定的是,除非你特别喜欢某个限定配色、联名或是决定拿来送礼物,Lamy都是不值得在官方价格入手的。
现产的所有国产金笔中,英雄100当之无愧是经典中的经典。脱胎于当年「赶超派克51」的华孚100英雄金笔,英雄100在这么多年里始终保持生产,成了老型号中几乎仅存的金笔遗产。暗尖设计的14K金尖触纸后那种微妙的弹性能让你明显感受到别样的魅力。对于喜欢暗尖的人来说,英雄100就是最合适的日用笔了,14K金尖、瓷实的结构、低调的外观,它把钱花在了最值得升级的那些地方。同样地,英雄100也有非常多的衍生型号,一定就只买最基础的款,并且最好是半钢款——即钢笔帽塑料笔杆。全钢的英雄100在上满墨水后还是会有微妙的重心偏高,对手小的人来说感受会更加明显。半钢款英雄100售价为265元。
预算上升到这个层级后,你就能接触到更多真正算得上优秀,甚至足够退烧的钢笔了。不少钢笔品牌会在这个价位出至少一支带有品牌最大特点,但又没有把配置拉满的「体验级」进阶钢笔。它能让你体验到这一品牌最大的魅力所在,又没有贵气到让你不敢拿去日用。对不太钟意英雄100这样暗尖钢笔的人来说,这一片空间就是最大的游乐场。但同样地,有不少非常具有特色的手感在这个价格段完全缺失。各位还是按照自己的预算考虑即可。
在这三家放在世界范围内都很优秀的钢笔厂商里,百乐是实打实的冠军选手,这点毋庸置疑。和剩下两家相比,百乐最大的特点就是它在任何一个价位段都有十分优秀的产品。其实这三家在低端系列都采用了类似的策略,就是只开发一款笔尖和一套供墨系统,而百乐的低端笔尖比白金和写乐品质好了太多。到了这个价位,接触到金尖(和高端钢尖)产品之后,白金和写乐的技术特点就能逐渐显露出来了。
我个人非常喜欢写乐,因为他们的14K金尖是我用过最合手的,但他们的钢尖也是我用过最烂的。相比于其他的14K尖,写乐可能由于厚度和形状设计特点,手感是偏硬弹的,属于很好控制,速记和练字都能驾驭得住的类型,泛用性比较高。采用这一系列笔尖的有三种,分别是14K「鱼雷」「天冠」和「四季织」,具体的型号和系列比较混乱,但这三类可以视为只有外形差别。在整个御三家的中端系列金笔中,写乐14K是在我看来最适合日用的,价格区间在500-750元之间,随配色和外观变化。
作为白金的当家系列,3776承载了太多的期望,以至于每年3776都要搞点限量色,甚至出现过钢尖款与金尖款共用3776名号的状况。当然,这里我要讲的主要是金尖的3776。
同样是14K金尖,白金的书写体验可以说独树一帜:不同于一般金尖的顺滑,3776有一种特殊的阻尼感,书写时你会感到一种独特的摩擦力,再加上白金的笔尖本身略微偏软弹,让3776成了一支不适合速记的钢笔,有传言认为这可能是因为日本不少纸张相对较滑,3776专门做了调试。不少人对白金的书写手感意见颇大,但相对的,这种出挑的手感也让另一部分人对3776爱不释手。它在二手市场和一手市场的热度都很高,是典型的人人都值得一试,但评价两极分化的钢笔。价格区间500-750元,随配色变化。
这个价位区间内,百乐还有一款复古路线的口袋笔,Elite95s,价格大约在450-650之间。它并不是写乐经典的5号尖,整体是以「便携」为基本思路设计的。比起之前的各个型号,Elite95s就是中规中矩的金尖手感,没什么明显的特点,很容易控制。我自己现在还有一支,非常便携,适合日用。我甚至不小心摔过它一次,尖都弯了,找了把镊子掰直了捋顺了照样用,某种程度上这也是金尖笔才能体会到的小便利。
我一直觉得Lamy是一家很会做生意的公司。他们的大部分钢笔型号都采用了同一个尺寸的笔尖,无论金尖还是钢尖,所以剩余的研发经费可以全都花在机械结构和调色上。之前我提到的Safari、Al-Star这些钢尖产品,和Studio这样高端一些的钢尖,以及像是Accent和Dialog这些上千的高端金尖笔,其实都是可以互换笔尖的。他们的钢尖水平非常一般,但金尖还真的有点特点。所以在我看来Lamy最好的使用方法,就是买一支喜欢颜色的Safari,然后换一个极细的金尖。
但2000不一样,2000是唯一在售并且采用了非标笔尖的Lamy钢笔。由于几年前一位钢笔吧吧友的Lamy2000被快递投递成了酒,这支笔在国内的钢笔爱好者中就有了「杜康」的名号(,并不是因为什么奇妙的比喻)。不同于他们其他产品笔尖打磨风格的大大咧咧,2000意外地适合中文书写。虽然有些轻微的横粗竖细,但它半明尖独特的软糯手感和极易出锋的笔尖打磨让2000成了这个价位欧美钢笔中少有的中文利器。其次,它包豪斯风格的设计经久不衰,谁能想到这个现代感十足的造型来自1966年呢?Lamy2000有玻璃纤维版和全金属版,出于重量考虑推荐玻璃纤维版,价格区间700-850元。
对大部分品牌来说,到达这个价位之后,你之前可能碰到的各种小问题基本就解决得差不多了。但到达这个价位,我有必要拿出来推荐的钢笔反而更少了,因为愿意用这个价钱购买钢笔的人,基本上已经了解了自己需要的钢笔类型,或是根本不需要了解钢笔。因此,我只拿一些有特点的作为例子,简单介绍一下这一层级的钢笔有什么看点。
这个合称现在看来难免有些令人神伤,因为其中的「犀」犀飞利和「水」威迪文都几乎成了时代的眼泪,经典系列基本都快停产完了,剩下的几乎是个空壳。剩余的「龙」万宝龙、「鸟」百利金和「派」少数派派克还过得不错,只是龙彻底走了高端路线,派在低端市场玩得不亦乐乎,鸟出了爱好圈就无人知晓了,靠物美价廉的墨水打开知名度。
我们抛开限量钢笔不谈,万宝龙的146算是量产系列中最平衡的一款。大小适合亚洲人偏小的手型,同时保留了万宝龙经典的活塞上墨设计。手感更是没得挑剔——因为万宝龙并不是一个找代工的奢侈品牌来做钢笔,而是一个钢笔厂家被收购后把自己做成了奢侈品——他们真的会做钢笔,而且无论活塞装置精度、笔杆精度还是笔尖打磨,都是实打实的一流水平。价格约3000元起。你也可以试试他们的墨水,性质比较一般,但时不时会出现限量色,高跟鞋样式的墨水瓶也是一大特点,大约140-200元/瓶。
百利金则相对平民化一点。作为百利金金尖系列中最便宜的一款,M400有百利金代代相传的竖条外观,有经典的活塞上墨,大小也更适合较小手掌日用。但比起更旗舰的M800它缺点儿沉稳,比起M200的钢尖又缺了点品控,维持M400地位的,是它弹性适中的手感,和便捷的笔尖总成拆装。百利金各个阶段出产的笔尖总成手感都有些差异,不少人乐于尝试不同阶段的百利金笔尖。M400价格约1400元起。当然,你还是可以从最基础的墨水开始,百利金闻名遐迩的4001系列墨水品质非常不错,颜色齐全,各种规格折合大约1元/ml。
派克的低端系列优秀作品屈指可数,但到了高端系列,Duofold世纪还是值得一提的。世纪系列也是细分型号众多,外形和子型号数不胜数,各个年代的Duofold手感和打磨方式也都各有不同。但可惜,我只在专柜试过一次Duofold,此后就和它无缘了,具体的型号差别也了解得不多。
日系御三家其实都有他们的高端品类,比如写乐的大型21K和巅峰之作「长刀研」。这里我想拎出来讲的是两个比较独特的系列,它们属于百乐比较炫技的产品,但确实仍然留在日用范围。它们代表了钢笔高端品系的另一个方向。
百乐Capless是比较少见的按动钢笔。全系搭载了18K金尖,我个人感觉手感比较软弹,反而适用于速记,用来练字就显得太过粘滞。Capless在1963年的最初代是旋转出尖,类似Lamy的Dialog3,后续产品改成了按动出尖。出尖口有一个机械结构,笔尖收回时自动挡住,防止墨水蒸发无法一笔出墨。笔夹刚好给手指固定了握位,夹进口袋时又能让钢笔倒置进一步防漏。标准版的Capless是黄铜制,比较有分量;后续他们开发了十周年版(Decimo),把笔身改为铝制,更加轻巧,也更适合日用。Capless价格区间900-1200元,Decimo版650-1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