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带流量的大熊猫,一招“萌”迷倒全球亿万猫粉,但你是否知道,和“国宝”大熊猫做邻居,是什么感受?
这一次,带你走近“熊猫村”,看看与国宝为邻的生活,参与一次大型“云养”实验。
1月14日,新中国保护大熊猫70周年以及第六个大熊猫保护日前夕,成都市成华区约未来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公益股东人大会第二期——“云养大熊猫盘活熊猫村”将在线上举行。
1953年1月17日,开启新中国大熊猫保护与科研之路的大熊猫“大新”标本
每一位参与腾讯公益平台项目的爱心网友,都是公益事业的股东。我们诚邀你的加入和参与,也许你会好奇:
“熊猫村”的村民跟国宝的比邻而居有什么烦恼?保护熊猫的同时如何帮助村民在家也能就业增收?这次提出的云养大熊猫是造“噱头”还是真“保护”国宝为啥需要村民保护.......
关于这些问题,你将在会上得到解答。
云养大熊猫
从这5只野生大熊猫开始
约未来党支部书记李永政组织大学生在丛林岗零星熊猫社区保护地巡护监测野生大熊猫
故事的缘起,从这里开始。2009年,退役陆军少校李永政回到家乡四川省洪雅县高庙镇丛林村,用30万元和石溪村签约,以30年的期限承包了14平方公里的集体林,走上了“承包保护”零散分布在国家保护地之外的野生大熊猫(简称“零星熊猫”)的民间养护大熊猫之路。
当年,由于交通不便、不能砍伐树木、不能搞开发等原因,“熊猫村”石溪村集体林流转无人投标。但李永政看得更长远,14年前的那个夏天,他之所以愿意花“血本”承包林地,是前瞻地看到了“熊猫村”生态保护与社区发展的严峻矛盾。李永政觉得,家乡石溪村集体林生存着的野生大熊猫、小熊猫、小鲵、雅连、珙桐等各种珍稀动植物,共同构成了这片林地的生态网络,也是这片林区最具保护价值的部分。
2011年和2013年,通过我国大熊猫保护工作者们的调查确认,在石溪村集体林地生活着几只零星野生大熊猫。但同时,这几只零星的野生大熊猫却面临着严峻的生存困境。
距离林区最近的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约有30公里,中间被村庄、电站水渠、公路、河流、悬崖和深谷阻隔,零星大熊猫们无法实现种群交流。另外,这片山林竹林老化,老竹枯竹充塞竹林,竹笋产量低,可食用嫩竹很少。李永政认为,“零星熊猫”生存、繁衍都面临严重威胁。
安装在丛林岗零星熊猫社区保护地里的红外相机,这也是云养野生大熊猫的技术支撑
同时,“零星熊猫”和“熊猫村”村民争地争食的冲突也非常严峻。保护区外的“熊猫村”并没有保护政策限制,竹笋、竹子等就成为人和零星熊猫相互争夺的生存资源,并且针对野生动物的盗猎行为也时有发生。
要保护就要更新竹林,多在村子里做宣传,让村民们渐渐意识到保护野生大熊猫的重要性。李永政逐渐认识到这也是给村民赋能的过程,要带动村民一起做生态保护与社区发展。
2017年5月,李永政和“守护熊猫村计划”公益项目发起人赵松生还共同筹建了一家公益组织——“约未来”,大胆地推出了“圈地养熊猫计划”,把协议托管林地从石溪村扩展到临近的小店村和丛林村,建成了30平方公里的“丛林岗零星熊猫社区保护地”。
目前,丛林岗零星熊猫社区保护地辐射丛林村、石溪村、小店村3个“熊猫村”800多户村民和一个拥有5只野生大熊猫的孤立小种群,称得上是我国首个民间参与协议托管的“零星熊猫”社区保护地。
盘活熊猫村
让人跟熊猫都能更好生活
留守在“熊猫村”的婉芹
婉芹(化名)的家,在中国西部大相岭山脉南麓的大山深处,村子后面的山上就生活着野生大熊猫。
为保护大熊猫,村子退耕还林,从此婉芹家少了土地耕种,全家经济收入也锐减,妈妈和爸爸离了婚,婉芹跟着爸爸生活。为了供婉芹上学,爸爸长年在一个很远的炼铁厂打工,只有在过年才能回家一次,婉芹跟爷爷奶奶为伴。
而婉芹家,只是“熊猫村”中的一个缩影。
李永政给“熊猫村”的孩子们送助学金和学习用品
在我国,自1999年大熊猫栖息地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为了保护野生大熊猫种群,四川、陕西、甘肃3省,51个“熊猫县”,200个“熊猫乡镇”里,约1000个“熊猫村”的数百万农户放弃伐木砍柴、打猎、放牧、采药、割竹打笋等生计手段,进城打工成为了一代代熊猫村青壮年最好的谋生出路。于是,孩子和老人留守了、家庭分离了、村庄没落了……
看到这些问题,在2022年,李永政和赵松生和约未来共同推出了“熊猫村林童关爱计划”公益项目,为更多像婉芹这样留守在“熊猫村”的孩子们发放千元“熊猫助学金”和学习用品,招募“熊猫妈妈”一对一去陪伴和守护他们的成长,并且还组织他们参加“熊猫村”自然教育,学习家乡更丰富的环境知识……他们希望能够为“熊猫村”里孩子们带来更温馨和美好的童年和未来。
在家访中,李永政注意到一个令他欣慰的现象,受助的林童们学习积极性高涨,2022年暑假期间孩子们还自发组成了学习小组,一起认真读书、学习、写暑假作业。
“熊猫村”光明村人工养殖林麝食用桑树基地
同时,在“世界上第一只大熊猫科学发现地”四川宝兴县蜂桶寨乡光明村,李永政和赵松生还一起推动搞起了“熊猫村”生态产业和乡村服务,试图探索出一条“熊猫村”村民与野生大熊猫融洽共生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他们带动光明村村民们种植人工养殖林麝、食用桑树、藤椒、黄金菊种植,还发展起了“熊猫村”生态旅游业,让更多村子里的年轻人愿意留在家乡养家致富。他们还为村子里一百多位留守老人开展起了医疗关怀的服务,发放老人们日常使用的医疗器械,并且邀请了心理医生帮助他们排解积压在心里一辈子的郁结。通过这种方式,村里的老人们也被动员了起来,他们组成了4个“熊猫村”生态管护小组,十分积极地参与到守护家乡和野生大熊猫的行动当中。
把“熊猫村”搬到大都市
村民们这样自我造血
“熊猫绣娘”罗泽琼
2010年前后,因熊猫小镇和环城生态区建设需要,位于四川省成都市熊猫基地周边的几个村被全部搬迁,2017年,这几个村的村民们统一被安置在熊猫基地旁的安置小区里,这里也被大家称作“都市熊猫村”,在这里居住着4735户“村转居”居民。
村民们搬进了大都市,也需要寻求新的谋生方式。
50多岁的罗泽琼就是“都市熊猫村”其中之一,她现在也是“熊猫绣娘”针织文创队的队长。
2019年7月末,赵松生召集村民骨干一起讨论如何带领“都市熊猫村”几百个中老年妇女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和增收。从小就喜欢打毛线的罗泽琼毛遂自荐,希望用自己的针织特长为“都市熊猫村”做些事情。
经琢磨,罗泽琼织出了首款熊猫针织帽样式,并招募了一批和她一样对针织感兴趣的“都市熊猫村”中老年失地姐妹,共同开启了熊猫针织。“熊猫绣娘”由此诞生了,罗泽琼也担任起了“熊猫绣娘”针织文创队队长。
“熊猫秀娘”们制作的大熊猫文创产品
3年多来,“熊猫绣娘”的队伍不断壮大,作为队长的罗泽琼和约未来共同培养了40多名认同“熊猫村”共益理念、有组织凝聚力的姐妹团队。到2022年,罗泽琼带领“熊猫绣娘”越走越稳,“熊猫绣娘”针织文创队荣评成都市民政局首批成都市“十佳社区社会组织”。
熊猫针织玩偶、熊猫针织帽、熊猫针织包包等文创产品不仅在线下参与各种展销活动,姐妹们还尝试推出“熊猫绣娘”直播,在未来还要把“熊猫绣娘”针织推向海外。
熊猫志愿者在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面向游客科普“熊猫村”
“熊猫绣娘”队伍只是“都市熊猫村”自我造血的一个着力点。赵松生和李永政以及他们发起的“约未来”还尝试着将“熊猫村”和城市进一步做链接。
把“熊猫村”搬到城市,赵松生和李永政有个梦想——希望链接每个喜欢大熊猫的朋友,一起来守护1864只野生大熊猫和约1000个“熊猫村”。
搭建“云养大熊猫”共益平台
让人人都能当“熊猫村守护使”
“熊猫村”的高龄老人
周朝芝(化名)婆婆今年83岁了,她是丛林岗零星熊猫社区保护地周边“熊猫村”800多户村民之一。周婆婆有两个儿子,一个因病去逝,另一个长年在外打工,老人家生活中的一切都得靠自己。
因为3块钱买馒头少找回5毛钱,周婆婆几天后又去找镇上店家。她跟店家说“我挣一点钱非常非常不容易,我从山上背韭菜、萝卜、白菜下山来卖,根本卖不了几个钱,我的钱来得很不容易。你要理解我,你要找我5毛钱。”说完很伤心地哭了起来。卖馒头的听到于心不忍,把3块钱全退给了她。
然而,不仅仅是丛林岗,在全国,和周婆婆有着相同境遇的“熊猫村”老人需要被看到和帮助。
“熊猫村”里的野生大熊猫
他们计划推出了一个名叫“云养大熊猫”的共益平台,试图让网友与一只只大熊猫、一个个“熊猫村”在云端零距离。2022年夏天,安天佑、袁一鑫和钟娅3位“公益真探”实地探访“熊猫村”,也催化了约未来“‘云养大熊猫’公益计划”的破壳。
他们在一起探讨和设想云养大熊猫的各种可能:在云端,网友可以为自己喜欢的大熊猫和“熊猫村”建词条,一起打造全球最大的大熊猫数据库;可以1元“以捐代购”林农的10千克碳汇量,云养丛林岗零星野生大熊猫,还能公益补贴高龄林农们的生计;甚至还可以竞选“熊猫村”荣誉村长或申请荣誉村民,和原住民一起探索更多解决“熊猫村”生态保护与社区发展矛盾……
这一次
让你可以零距离云养大熊猫
我们和国宝能有啥关系?云养一只大熊猫我也想提出建议和设想?还需要公益组织来保护国宝大熊猫?他们如何做?我能给到“熊猫村”的留守妇女、儿童和老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真实改变?……
参加这场公益股东人大会,听一听来自公益一线的声音,或许会改变你对野生大熊猫保护的认知,或许会让你找到上述问题的答案。
此次大会还邀请到“熊猫绣娘”罗大姐和资深的熊猫志愿者桃姐,从项目受益人和志愿者的视角,从项目的受益人和参与人的角度,跟公益股东人们一起聊聊她们眼中的“云养大熊猫盘活熊猫村”。
1月14日,等你来问。
截至目前,已经有120场公益股东人大会召开,百家机构齐发财报,通过面对面沟通,让捐赠者知道捐的钱花在哪里,怎么花的,有没有必要花,是否做到效率最高,这样的大会期待你的参与。因为我们知道,只有透明化才能对得起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