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在跨国公司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多年,也一直在关心和研究这个问题。在这里也非常希望和IT界的各位朋友进行交流。记得达尔文曾经说过一句话“生物多样性越大、生态系统越稳定”,同时代,我国诗人龚自珍,也发出了“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呼唤。如此迥异的生活环境、社会环境所孕育的理论如果运用在人才的选、用上竟如此惊人的相似。下面我就从个人成长与发展、公司如何选、用、育、留两个方面谈一下个人的观点。
首先从个人成长与发展的角度来看。
第一、特点友善型(小浣熊):是个良好的聆听者,有耐性、为他人着想,给他人予以支持,善于排解分忧、极能缓和气氛。表达型(孔雀):喜欢成为焦点,行动敏捷、精力充沛,主动和他人建立关系,善于推动他人达至目标。分析型(猫头鹰):喜欢凡事讲求真凭实据,力求保持标准,凡事要通过评价和测试,善于探询、澄清、搜集。推动型(老虎):凡事以任务为本,结果导向;做事简单直接、一针见血;是个快速的决策者、主动推动计划;守纪律、喜欢控制自己及别人。
第二、喜好友善型(小浣熊):重视个人人际关系、为团队服务、低调的建议、谅解别人、建立友谊、处世灵活。表达型(孔雀):搞好人际平衡、社交能力高,令别人热忱地完成他/她的任务,奖励/个人激励,赞赏和恩惠,启发性。分析型(猫头鹰):真凭实据、巨细无遗、逻辑性的争论、表现稳定、列举例证、对具体计划有先入为主的倾向。推动型(老虎):性格强硬、坚毅,方向明确,控制,竞争,说服力极高。
第五、历史上的代表人物友善型(小浣熊):甘地表达型(孔雀):孙中山、里根、克林顿分析型(猫头鹰):诸葛亮、包青天推动型(老虎):撒切尔通过以上的介绍和分析,各位朋友可以通过用自己在日常生活或工作上的行为特点来判断一下自己的自然倾向(性格类型特征),不过大家在比较和判断时,一定在没有压力或没有任何特殊事件发生时,也就是在最自然的状态下才可以。换句话说就是用您本来的样子,而不是您期待的样子去对比。那么自然倾向(性格)是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呢?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想您已经对自己是属于哪一个类型有了初步的判断了吧?下面我们分别就四种不同类型适合做什么样的工作以及在工作中如何不断发挥自身的长处及提高适应性来逐一进行分析。
第一、友善型(小浣熊)
最后,友善型的人最怕遇到推动型(老虎)的老板,在与其工作时,他们往往在工作进展乏力时,被老板认为过于软弱。他们在受到批评后,挫折感骤增,对工作信心程度下降。因此他们应当与老板保持正常、平等的沟通,不要惧怕工作压力,遇到问题保持冷静,仔细分析,找出可行的方案,在事情进行过程中及时与老板沟通,清醒地认识到哪些工作要靠自身的努力去推动,哪些工作需要从老板处取得支持,从而保证工作顺利进行。
第二、表达型(孔雀):
表达型的人最大特点是善谈、喜欢成为焦点,主动和他人建立关系,善于推动他人达至目标,因此表达型的人最适合做销售类、市场类的工作。在这类岗位上,表达型的员工能够充分发挥特长,主动与客户接触、了解客户,利用自身的影响力说服客户接受本人、接受公司及产品;同时他们在通过与客户由陌生到逐渐熟悉,再到相互了解和信任,最终与客户达成双赢、建立长期战略伙伴关系的过程中,自身价值得到最大体现。
另一方面,表达型的员工在与客户接触之前,要注意提高自身的分析能力,通过分析市场整体态势、竞争公司及产品优劣势情况对比,并将这些数据运用在拜访客户时的开场白、提问、聆听、答疑及最终与客户双赢成交上,才能成为绩效先锋。
最后,表达型的员工最怕碰到分析型的老板。要注意适当控制自己的感情,既不要因为受到表扬而感到骄傲,也不要因为受到挫折或批评而感到沮丧万分。在向老板提建议前应通过分析、对比,注意数据的适当应用,然后有条不紊地向老板汇报,才能逐渐取得老板的信任和支持。第三、分析型(猫头鹰):分析型的人最大特点是喜欢凡事讲求真凭实据,力求保持标准,通过评价和测试来做最终的决定,因此分析型的人最适合做工程师、会计师、律师、研发人员、品质管理人员等工作。在这类岗位上,分析型的员工能够充分发挥特长,利用客观的事实、数据进行分析,从而做出决定,同时最大程度地降低风险;同时他们在通过不断的认证和分析以及最终利用这些资料说服他人达成一致、取得成功的过程中,自身价值得到最大体现。
第四,推动型(老虎):推动型的人最大特点是清楚表达期望、根据现有的选择提供解决方案、有效率地做出决策,结果导向型的工作方式。因此,我们通常说,推动型的人是天生的领导者,他们更适合做一线主管、项目经理、团队负责人等工作。在这类岗位上,他们能够利用自身的特点,有效建立目标并传达给下属,不畏挑战和困难,推动事情发展并完成目标。
另一方面,推动型的人在带领团队达成目标的过程中,不要过于强势,适当听取下属建议,通过讨论、分析和评估来确保方案的周全性,同时能够让团队成员承担更多的责任,提高他们处理问题的综合能力,增强团队的归属感。
最后,友善型的老板和下属最怕碰到推动型的下属和上级。对待这样下属要充分利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为他们创造展现才华的空间,同时要注意适当控制他们做事的进程,避免由于过分激进而增加风险。另一方面,推动型的主管要对下属有耐性和关心。
写到这里,关于“从个人成长与发展的角度来看”如何成为卓越的技术及研发工程师就写完了,不知道您看了以后有何感想,是否能够给您的职业发展带来一定的帮助。接下来,我再谈谈作为一个高科技的IT企业如何从选、用、育、留四个方面来帮助大家成为卓越的技术及研发工程师。
我们个人通过不断了解自己而得到不断成长、不断完善,那么作为一个专业的IT公司、一个有广阔前景的公司、一个关爱员工的公司应该如何从选、用、育、留的四个方面帮助我们的员工“成为卓越的技术及研发工程师”呢?
其次从“用”的角度来说,我们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上,同时我们尽量创造机会为员工提供承担更多责任、岗位轮换的机会。随着公司的飞速发展,内部空间不断扩大,我们承诺首先考虑把机会留给内部员工。
第三从“育”的角度来说,我们已经建立完善的员工培训体系,从员工素质所涉及的各个方面(包含专业知识、能力、经验/成就、动机/价值观/性格)给员工提供学习和培训的机会。尤其是针对技术/研发人员,我们建立更加精细而高效的内部培训师认证体系、内部认证工程师、内部认证产品技术专家、内部认证产品高级技术专家、内部认证产品市场销售专家体系。此外,我们还定期为关键技术及管理人员提供“EMBA”课程学习及海外短期工作学习的机会。通过这些系统的方法,我们为员工创造不断成长的机会,确保员工的整体素质随着公司的成长而不断提高。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