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羊有人赚钱,有人赔得底掉,到底因为啥,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农民大平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当然不是的!
自己也养了差不多五年了吧(其实不止五年),说这个并不是炫耀,说我自己有多牛掰之类的,举这个数据只是证明我稍微有点发言权,所说的皆是自己的日常养殖心得--------毕竟不养羊的人,大谈养羊心得,会遭人骂的!
今天浅谈一下养羊这个行业的几点特殊性---------为什么今天想说这个了,隔壁村去年合伙养羊的3家散摊子了,建了那么大的厂房,听说投资了最少几十万,开始卖羊床卖设备了。真的可惜了!
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
一,周期长,资金压力大。
这里我不是搞育肥的,所以育肥的请划走,准备圈养的,可以看一下。
1,出栏期。
一般的羊长到8-10个月左右开始发情配种(本地土羊的话,甚至会在6个月左右开始发情配种),妊娠期5个月。哺乳期的话,有1个半月断奶的,有2个半月断奶的,这里我们算2个月。生长出栏的话,条件好的话,五个月或者6个月左右就可以出栏回笼资金(那些卖羊羔换钱的不计算在内)。这样算下来,第一次看到钱,需要等将近20个月左右(也就是2年左右)。
2,繁殖率。
羊一般的繁殖率为2年3窝,算一窝2只的话,一年3只小羊羔。猪是多少?猪一般一年2窝,一窝8到10头,一年差不多能生16只到20只左右,一年的繁殖数量几乎是羊的6倍多。
3,出肉率。
一只50公斤的肉羊,好点的能杀出22.8公斤的肉,产肉率在0.45左右就不错了;猪的话,100公斤的肥猪可以产肉73公斤左右,出肉率在0.7以上。
为什么拿猪跟羊对比?因为我旁边好多养猪的朋友开始养羊了,希望这些数据可以对他们有点帮助吧!
二,疾病风险。
虽然说羊价相比起猪价来说,稍微稳定那么一点,但是疾病风险是一样的,猪得了蓝耳、猪瘟等会成群的处理,羊得了小反刍布病也会团灭的。所以别动不动就说,羊不容易得病,带毛的东西都一样的!
三,养羊,更需要“熬”。
养殖行业就是个脏累苦的行业(听说现在养殖都工厂化流水线化了,但是我还没见过),起码我是这么认为的,或者说我的水平和所处的环境决定了我的认知吧,反正我是天天住在羊圈里面,一身的羊骚粪尿味,陌生人压根就不用猜我的职业,只要鼻子没问题,一般都知道我是干啥的。这里就不说养羊多脏多辛苦了,反正只要你养,你肯定会有体会的---自己的亲身体会,往往会更深刻。
这里说一下为什么要熬,羊的繁殖周期决定了羊价的一般周期,差不多就是三到四年一个周期吧,羊价有高潮也有低谷,亦是波浪式的发展呈现给我们-----低谷孕育着高潮,峰值预示着下跌,切忌不可赚块钱,赚巧钱,羊价高时一拥而入,羊价低时蜂拥而出,跟风转行,来回折腾。
只要熬过去了,就是拨开云雾见天日,守得云开见月明了!
这也是为啥说,养羊前2年不赚钱的原因了,只要熬过了前3年,那才是养羊真正的开始,同时也是收获的开始。
11月12日,第二届“中国新农民”故事会在江苏省常熟市海虞镇铜官山村举行。15位来自全国农业农村系统和新闻宣传单位推荐的从事三农工作的佼佼者,成为故事会的主角儿。他们来自天南地北,身份不同、职业各异,但个个都有不凡的经历。每个人的奋斗历程,都是值得点赞的励志故事。
如果就这么一直待在自己的“舒适区”,他们也会收获殷实的人生,并一直戴着“白领”“企业家”等光环,从容游走于职场、商场。但他们却不走寻常路,在事业有成的人生当口,主动担当求变,勇敢做出全新选择,演绎出了别样精彩。
最难割舍是乡情
无论走到哪里,烙印最深的依然是故乡。在“中国新农民”故事会现场,热爱故土、反哺家乡的朴素情感一直在会场流淌,“树高千尺不忘根”的为农情怀洋溢全场,贯穿始终。
曾经的退伍军人廖建毅,2018年响应地方号召回到老家湖南省益阳市安化县东坪镇马渡村任职。以马渡村300亩柑橘园为基础,这位村党支部书记带领全体村民实现了脱贫致富。
可以说,一大批有本领、有情怀的“中国新农民”的回归,壮大了乡村能人队伍,为盘活农村资源、推动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守正出奇谋创新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参会的“中国新农民”,他们所在的农村,地理、资源等各方面先天条件并不优越,有的甚至还很艰苦闭塞,但他们善于守正创新、逆境突围,通过智慧、实干实现了逆天改命,带领村民走上了共同富裕的康庄大道。
贵州省黔东南州台江县环境优美、生态优良、农产品优质,但多年来农民致富门道儿并不多。碧桂园乡村振兴项目部负责人盛长城到来后,转遍了县里的沟沟坎坎,经过深入考察、反复论证,一个“无中生有”的方案成竹于胸:何不将养鱼产业导入此地呢?
2021年10月,由碧桂园捐赠的2.9万斤鲢鱼、鲤鱼等鱼苗欢快地游进了台江县的稻田。几个月后,这些活蹦乱跳的“稻花鱼”上市后卖到30元/斤,让山村里祖祖辈辈种水稻的农民喜笑颜开。
养鱼只是第一步,碧桂园在台江县兴建的鲟鱼三产融合产业园在今年初已正式开工。未来产业园内将有现代化、规模化的鲟鱼养殖基地,还有深加工厂房、科普参观区。如今,鲟鱼馅饺子已经开发出来,离端上消费者餐桌越来越近了。
浙江米果果生态农业集团董事长陈照米,2013年回乡后创建总面积4000余亩的米果果小镇。截至目前小镇已投入5.6亿元,解决周边剩余劳动力300多人,每年发放工资2000多万。陈照米慷慨而极富创意地决定,将米果果小镇资产的10%送给当地农民,为核心村增加集体经济收益100多万元。
陈照米还总结多年经验,提出了现代农业发展的“五指”理念——大拇指代表种养业,食指代表农产品加工业,中指代表生态农旅观光业,无名指代表农业科普教育业,小指代表文化创意。如今,他被浙江旅游学院、绍兴诸暨市委党校聘为兼职教授,传授他的“五指”理念和探索出的农业经营新模式。
头雁带着群雁富
在以“中国新农民”为代表的头雁的带动下,当地农民稳步走上了共富之路,有的头雁还培育出了令人欣喜的“雁阵效应”。
2021年10月,廖建毅和班子引进湖南新旅农业公司,以村子的国宝文物群马渡村风雨桥、观音岩等为依托,为马渡村量身定制“农业+旅游+果园研学基地”发展模式,融合安化县“茶旅文体康”发展方向,将一二三产融合搞得有声有色,带动了周边水果和黄精等中药材发展。
曾经“抱着金饭碗,过着穷日子”的霞庄村,在李建华的带领下,拂去历史尘埃,重焕时代光彩。随着村子声名远播,一年四季游人如织,还带动了周边旅游业发展。霞庄也成为山西省首批“3A级旅游示范村”,先后被评为中国传统村落、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2021年,白蓉华掌舵的吕石桥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6年的8550元增至3.3万余元,收入增长了2.8倍之多,成为成都市乡村振兴先进示范村。她还培养出了一批“巾帼创业之星”“巾帼致富带头人”“巾帼农业职业经理人”,“雁阵效应”持续扩大。
目前,碧桂园也与清华大学合作推出了“乡村产业振兴领头雁培养计划”,旨在培养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产业领头雁,带动乡村振兴创新经营,以期形成越来越强大的“雁阵效应”。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张欣
监制:梁冰清编辑:陈晨
本文来自【农民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今年3月,95后女孩唐唐贷款20万回村养羊创业。出发前,她在网上搜:城市“打工人”决定回村创业,可能会经历什么?
短视频告诉她,你会在天蓝地绿的乡间,自己自足,闻花香听鸟语,没有焦虑和内卷,只有惬意和舒缓;
热搜新闻告诉她,你将用现代化方式销售特色农产品,为当地创造就业机会,带领老乡们脱贫致富;
社区问答告诉她,你会发现农村路也滑,套路更复杂,最终在叹息和后悔中重返城市,为自己的冲动买单……
眼下,唐唐回村已有4个多月,这120多天她究竟经历了什么?农村创业真的比城市容易吗?养羊她赚到钱了吗?打工的“糟心事”在乡间真能归零吗?当下选择成为“新农人”是小众暴富捷径,还是被过度夸大的噱头、谎言?
今年3月以前,唐唐在济南某公司做运营,年薪15万,得老板器重。周末能逛街,假日能滑雪,装修精美的出租房里,还养着2只会拆家的猫。
但现在,35度的天气,她不得不穿着长衣长裤马丁靴,和150只羊在烈日下日均暴走5万步。
臭美是不可能了。前几天,她穿帆布鞋放羊,路过一片皂角林,尖刺穿透她的鞋面直接扎向脚背。林子里有蛇,还有被杂草盖住的土坑,稍不留意,唐唐就会对某棵树或某只羊行大礼。即便是小羊,她也“打”不过,被踩脚后跟或直接踹一个屁墩儿是常事。
最近,公羊开始进入发情期,像是得到了某种特权,它们不再顺从唐唐的指挥,边嘶吼边向东南西北肆意乱跑。唐唐往左赶,羊就往右跑,她追到前排堵,羊掉头往后退。有几只公羊挑衅一样在她面前打架互殴,甚至踢断自己的腿。
小羊们则趁她不备,直接趴在旁边的海棠树上吃叶子,十几块钱一株的小树像多米诺骨牌一样一根根被压断,好不容易把小羊轰走,她转头一看,绵羊又把旁边上千元的小叶女贞树啃的七零八落……
150只羊联手制造的混乱,让她束手无策,只能边走边哭,然后在心里默念:“再气我,就把你们都做成羊肉串……”
回村以来,唐唐过得并不轻松。她的老家,平邑县昌乐村人口约2000人,村里只有2个收现金的小卖部,最近几年村里的土路、土房才变成水泥马路、砖瓦房。唐唐高考那年,全村只有她和另外3人考上大学,也因此,连同父母在内的亲戚、邻居更不理解她为什么要回来养羊。有人小声在背后嘀咕,说唐唐大学白上了。
除了遭人议论外,唐唐在养羊的专业问题上,也遇到不少麻烦。虽然从小生活在农村,但她从没下过地,养动物的经验仅限2只宠物猫。回村的第一个月,繁重的体力劳动,让她手脚蜕皮、淤青,甚至得了类风湿关节炎。
因为是0经验养羊,也没有师傅教,她从如何给母羊接生、怎么给羊打针、如何辨别公羊母羊开始自学,这过程中,很多经验也是靠羊羊们的“牺牲”换来的。
对于这些,唐唐很少抱怨,只偶尔能从她和朋友的对话中捕捉到一些。
4月中旬,曾有人留言说羡慕她的生活。唐唐回:羡慕我的破三轮车还是疼的睡不着觉的胳膊和手?
更多时候,她习惯以一种幽默的形式将这些不愉快消解、反转。
比如,她给每只羊取名字,给打架的羊做解说,把扎伤自己的皂角收集起来做肥皂,散落一地的沙子被她调侃为“熊瞎子掰苞米”的故事原型,下雨虽然淹了羊圈,但也给园子里的小草免费浇了水。
4月份,唐唐在网上发:上辈子杀人狂,这辈子养牛羊,我这是造了什么孽,想起来创业?
实际上,让唐唐选择回村创业最直接的原因和父亲生病有关。
2018年,唐唐的父亲曾做过一次心脏瓣膜置换手术,开胸手术风险极大,但父亲因为当过兵,身体底子好,术后没多久就和没事人一样。
那场手术并没有引起她和家人过多的警惕,但从去年开始,父亲出现胸痛、喘不上气等症状。唐唐劝老爸去医院,但老人心疼钱,每次难受只去镇上小诊所打一针。
病情一拖再拖,等到唐唐强“押”着父亲到市医院检查后,才被医生告知,父亲心脏返流严重,不手术相当于在体内放了一颗定时炸弹,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有生命危险。
唐唐逼着老爸上了手术台,但让她没想到的是,这个决定差点让她成为家里的“罪人”。
但父亲的手术实际上做了整整15个小时,这期间,唐唐先是签了很多知情书、病危通知书、抢救单……到后来,医生甚至一度让她做好父亲下不了手术台的准备。
“我当时压力太大了,因为全家人都觉得个手术不会有生命危险,而且我爸之前不想手术,是我逼着他做的,所以如果他真的下不了手术台,我会觉得是自己害死了他,然后愧疚一辈子。”
尽管最终唐爸爸手术顺利结束,但术后并发症严重,一度出现脑梗、偏瘫、神志不清,且伴有一定程度暴躁症,在ICU里住了1个月才转回普通病房。
3个月后,父亲虽治愈出院,但50多万的账单,几乎耗尽了家里的全部积蓄,也是在那时,唐唐决定辞掉城里的工作,这次差点失去父亲的经历让她想要多陪伴在父母身边尽孝。
父亲病后,唐唐开始成为当家人。以前,她根本不爱操心,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老妈如果不把苹果切开端到她面前,压根就不吃。但现在,她不得不学着安排家里的大小事项,弟弟今年选报高考志愿也是她来拿主意。
刚决定回村时,朋友劝她考公、考编或者考个教师资格证。但一个月2000多的收入,连老爸的药费都不够。
创业也是她想搏一搏。她所在的平邑县产业资源尚算丰富。这里的果品罐头年产量占全国30%以上,被称为“中国水果罐头之都”,国内60%的各类劳保手套也产自这里。此外,金银花中药、木业、建材也是平邑县的主导产业。
唐唐选择养羊创业,首先因为沂蒙山黑山羊为当地独有的优良品种,虽然这种山羊不好养,但售价高,且投入成本低,不容易赔本。
“我当时想的是,只要不做大批量,不做的太差劲,比如把(羊)全都养死,应该不会亏钱,大不了就是全处理掉,不赚钱或少赚钱。”
她找到父亲的战友,本来想询问养殖用地的事情。但没想到和这位伯伯对养羊的理念一拍即合,唐唐最终以入股方式从伯伯手中接过现成的羊群进行养殖,两人最终的目标都是将农园里的全部农产品以成品牌化形式出售。
过去以散卖方式为主的普通养殖户会将手中的羊卖给专门收羊的“二道贩子”,“二道贩子”往往靠低价收羊高价卖出的方式从中获利,普通养殖户根本没有议价权,最后只能获得微利收入。
因此,“不要中间商挣差价”是唐唐商业模式的出发点。但正式养羊后,她又遇到不少新问题。
唐唐遇到的第一个新问题就是如何与40、50、60后的“下属”相处。
现在,唐唐老家几乎看不到年轻人,仅剩的劳动力平均年龄都在60岁左右,且村子里看重辈分,全村除了一个刚出生的孩子比她辈分小,其他人都是唐唐要喊“爷爷”、“奶奶”的同姓族人。
刚开始,她找到当地一些爷爷奶奶做日工,积年累月的农活经验让长辈们确信自己的想法正确且具备实操性,也因此觉得唐唐的想法或要求过于“孩子气”。
有次,唐唐提出给羊喂水前要先把水槽清理干净防止羊生病。
“喝点脏水没事的,我干了一辈子农活儿了……”几个爷爷站在一旁说落她做无用功。
唐唐没反驳,自己动手给水槽换了新水。爷爷们则在一旁冷眼看着,评价是:浪费水。
还有一次,初春时为了防止野外长草量不充足,羊羊们吃不饱,唐唐按照书里教的,每次放养前会先给它们喂点草料,但这些举动在爷爷们看来完全是多此一举。
一袋草料重约100斤,唐唐一个人根本搬不动,爷爷们袖手旁观,双方开始暗暗较劲。唐唐用小袋子分装草料,搬运数趟后爷爷们依旧不为所动,后来唐唐开始思考解决方法。
“讲道理很难说通,我们是典型的家长合作模式,让他们服我很难,但一直较劲,损失的是我自己。”
之后,唐唐迅速改变了和长辈“下属”的相处之道。对于原则性问题,她仍不让步,但会明确告知对方要按照她说的做,出问题她自己负责;非原则性问题,唐唐的法宝就是“使劲夸”。
“先认可他们说的话,承认他们的经验确实有用,让爷爷奶奶们知道我们并不是对立的,之后再商量着做事就容易多了。”
随着和这些爷爷奶奶们的接触越来越深,唐唐了解到,当地靠养羊为生的散户受到场地和养殖条件的影响最多能在自家养10~20只羊,一只羊每天要按自身体重的20%进食,饲料按5毛一斤计算,一只羊每天光是“伙食费”就要花十几块,这还不算疫苗、运费、人工等。一年到头,散户们的收入基本在2000元封顶,如果遇到羊价波动较大的年份甚至还会赔钱。
在当地,日结工一般60元一天,唐唐开出的价格是80元,主要的工作是需要有人帮她一起到地里把蒜叶铲出来用作羊饲料补充。活儿不好干,装满一辆三轮车往往腰酸背痛,唐唐担心雇佣的奶奶扛不住。
“会不会有点累?干不了的话可以告诉我……”话还没说完,几个奶奶害怕唐唐嫌她们动作慢,不停加快速度并表示很轻松。
唐唐一开始养羊创业的确就是为了挣钱,但在那之后,她开始萌生一个念头:有没有可能,自己可以带着家乡人致富?
在和唐唐采访的间隙,总能听到她那头传来风吹树叶的沙沙声,咯咯的笑声,还有小羊的咩咩声,这些声音混杂在一起,共同构成了田野的气息,这是在城市里无论如何也听不到的声音。
回农村前,唐唐说自己大把的掉头发,莫名其妙的流鼻血,她吓得去医院,但大夫只说她是压力大,上火造成的。
她不知道压力来自哪里,只是每天下班总觉得没干什么却很累,就算躺在床上也无法完全放松。
比如她现在正在做的黑山羊杂交试验。
通过让沂蒙山黑山羊和其他不同品种的羊进行自然杂交,记录具体试验羊的身体体征和健康情况,目标是保证黑山羊本身优质特点的同时,加快繁殖速度和数量,同时凭借新品种掌握市场的议价、甚至定价权。
“因为我们当地黑山羊比较出名,每卖一只羊可以挣1000~1500元左右,如果年收入可以达到10万就算不亏本。”
但如果搞杂交试验,唐唐就不得不延迟自己的销售计划。原本,她只需购买小羊羔,养殖几个月后进行出售即可回款,但现在需要留下小羊进行杂交试验,一只羊从出生到出栏需要至少10个月,这意味着唐唐养羊的前两年都挣不到钱。
“这种自繁自育的养殖模式不是长久之计,但现阶段,我的首要目标就是等试验成功后,让其他农户接受、复制这种养殖方法。这样一来,相当于调动所有散户帮我养羊,我会从他们手里收购杂交出来的新品种,帮他们额外增加收入的同时,也能缩短我的养殖周期,提高养殖数量,最终形成品牌化。”
唐唐希望当地的黑山羊有一天能像内蒙小肥羊的名气一样大,但她也知道,这将是一场持久战,需要付出不止10年的努力。
在我国,像唐唐这样的新农人越来越多。
据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各类返乡创业人数达1010万人,比2019年增加160万人,是近年来增加最多、增长最快的一年。
2021年,仅95后新农人数量就已超过12.6万人,成为全国各地农业产业转型升级的新生力量。
回村这4个月来,唐唐写自己是一个不成功但美好有趣的务农少女,她说在农村虽有一地鸡毛但不妨碍她抬头看月亮。
忙起来的时候,她凌晨3点半要起床挨家挨户去接一起干活的奶奶,有网友说她是放羊娃,她倒是从不在意。
“放羊娃就放羊娃,江湖一碗茶喝完各自爬。”
眼下,唐唐的回村创业之路才刚刚开始,一切都还未可知,但就像她自己说的,关关难过关关过,前路满满亦灿灿。(作者:陶梦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