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简中国养猫史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请自鉴内容实用性。

极简中国养猫史

根据现代野猫和家猫的线粒体DNA分析,家猫的祖先起源于近东的利比亚野猫。考古资料显示,世界上最早与人陪葬的野猫来自9500年前的塞浦路斯,4000年前第一只家猫出现在埃及。1922年尼罗河畔底比斯一座古墓出土的石雕,描绘了一只猫在座位下抱着一只肥鹅,一只顽皮的猴子在猫身上跳跃玩耍。显然猫和鹅已经被驯化并且非常温顺的畜禽。

▲埃及猫和卵石雕塑

我国考古发现的最早的猫标本是1997年在陕西泉湖村庙底沟文化新石器时代遗址发现的猫遗骸。碳14测年表明,猫生活在至少5300年前。考古人员还在西安汉长安城墙西南角和北京大宝台西汉一号墓中发现了家猫的遗骸。

▲陕西泉湖村遗址出土的猫骨

▲美味可口的果子狸图案漆盘

▲马王堆汉墓出土猫画盘

中文最早对猫这个词的记载出现在西周的《诗经·大雅·汉易》中,其中写道:“有熊有熊,猫有虎”,但这里写的猫,像老虎一样,是狂野而野性。是野兽,还不是家猫。

英毛是古代八蜡之一。腊月农事结束后,祭祀迎卯神,祈求消灭田鼠,保佑农作物。《礼记》中提到:“古之君子必报之,迎猫则食田鼠,迎虎则食田豕,亦迎而献之”。为它做出牺牲。”这里描述的是远古时代。在皇帝的“十二月节”期间,猫和老虎是祭祀的对象。猫可以“吃田鼠”,老虎可以“吃田猪”。人们希望猫、虎能镇百毒、“无虫害”,让“草木还其沼泽”、“赐我百谷”,所以猫、虎被视为农业之神人们祈求风调雨顺、农业发达。

由于猫具有驱除老鼠和害虫的天赋,人们为它们提供住所和食物,这使得野猫被驯化为家猫成为可能。同时,这也是人类从敬猫到养猫的发展过程。战国末期《韩非子·阳泉》云:“使鸡为看朝,使浣熊为捉鼠,皆用其本领”。这些记录可能表明当时野猫已被驯化并用于捕捉老鼠。

▲马王堆出土的各种果子狸图案

▲宋代黄庭坚松风阁(局部)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唐代宫乐图

▲《唐人共乐图》中的猫

▲故宫博物院藏五朝南唐周文居仕女图

汉代的人特别喜欢养狗,也喜欢给孩子取名狗,但给孩子取名猫的就太少见了。《魏书》记载,太武帝十一个儿子中,有一个名叫“猫儿”,他的爱子也以“猫儿”为名。或许可以这样理解,前面那一张可以从一个侧面体现猫。作为宠物的信息。

北魏贾思勰所著《齐民要术创神歌酒》中记载:“屋内养猫数日,填鼠洞,填泥墙,铺地板”。被横扫了。”当时养家猫很普遍,它们的用途更多的是用来捉老鼠的。到了隋代,猫祭逐渐转变为巫术。据《隋书》《后妃传》和《外戚传》记载,隋文帝的皇后独孤伽罗皇后,曾患重病。经查,原来是她同父异母的弟弟独孤超。为了让姐姐能够给她更多的赏赐,并命令府中的侍女使用猫鬼来控制独孤皇后。那么独孤超的人事和猫鬼顺序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呢?记载隋唐轶事的《朝野迁哉》云:“隋时,猫鬼始,家中养老猫,因其恶心,附灵。””。家里要侍奉猫鬼,首先要喂老猫。猫。

在中国古代,“浣熊”、“猫”等词语长期存在。有学者认为,貉和猫只是古今不同的叫法。唐宋时期,这两个名称仍然并存。宋代,猫又被称为“浣奴”,说明貉是猫的别称,是在猫比较常见之后才出现浣奴的。猫的昵称,叫奴隶,意思是它们能读懂人的思想,受人驱使。不过,也有学者认为浣熊和猫不同,指出:“家猫是猫,野猫是浣熊”。

古代提倡养猫捉老鼠。宋代诗人黄庭坚有《乞猫》诗:“秋天来了,老鼠欺负猫,在床上翻来覆去,夜里扰乱睡眠。听说浣奴数子,买鱼来吃。”身披柳树,口衔蝉。”大概那时候,黄山姑家里的老鼠吵闹得翻篮子、翻床,扰乱了他的睡眠。他曾经养过一只猫,但老鼠却消失了,不敢露面。黄山谷里再也没有猫了,老鼠突然又开始吵闹起来。邻居家的猫生了小狗,他赶紧捡了一只来养。他在《谢州元赠猫诗》中说:“所养浣奴立有战功,将军细柳有家风。皮袄非鱼粉,墙常空”。对于老鼠来说。”

不管猫和浣熊是否指同一种动物,这一时期驯化它们的主要目的仍然是为了捕捉老鼠,并不是现在意义上的家猫。从唐宋时期开始,家猫的驯化更加普遍。最重要的是,这些猫不再主要用来捉老鼠,而是成为了类似于今天的“宠物”。

自唐代起,猫就成为民间常见的家畜。皇宫里饲养着宠物猫。武则天在位时,甚至还有一个官职,叫“猫使”,负责宫中饲养猫。

据唐代《五行志》记载:武则天派使者到全国各地搜寻各种形状、大小的猫。她还让家猫和鹦鹉一起玩耍,招待众大臣和官员以供娱乐。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唐代宫乐图》是唐代时期创作的古画。描绘了后宫的十位妃子,围坐在一张巨大的方桌旁,有的喝茶,有的酿酒。场景。桌子下的地上躺着一只懒洋洋的猫,悠闲而知足。

唐朝开国后,家猫品种从中亚和西域传入中国。例如,波斯猫是从中亚引进的。唐代仕女画中经常出现猫的身影,可见猫在唐宫中已司空见惯。

宋代随着经济的蓬勃发展和城市的繁荣,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提高,对享乐的追求日益增强,也掀起了养猫热潮。猫也从原来用来捉老鼠,变成了用作伴侣宠物。宋代养猫热最突出的表现是北宋开封、南宋杭州都有专门卖猫粮的市场。《东京梦华录·杂杂卖》称,在开封的市场上,“养猫的话,会提供猫粮和小鱼”。杭州市场上有这样的记载:“养猫,收到鱼信”。繁华的京城里,有一个专门卖猫粮的市场,这在华夏帝都恐怕是很少见的。也可想而知,宋朝京师的猫科数量是多么庞大。宋代的文人社会地位优越,很多人都喜欢养猫。大诗人陆游堪称猫奴的鼻祖。他专门为猫写了几十首诗。年轻时他一心报国,但志向没有实现。晚年退休回到山阴老家(浙江绍兴),非常喜欢养猫。他曾给自己养的猫起了一些美丽的名字,如“粉鼻子”、“雪儿”、“冤屈的小代价”等,还写下了许多富有特色的“赠猫”诗。

宋代还有一种特殊的“告猫术”。北宋《会稽》卢典所著《昆雅》指出:“猫有黄、黑、白、杂色,貉体虎面,毛柔齿利,有黄、黑、白、杂色。尾巴长腰短,眼睛像金眼,直达上胯,越有棱角越好。”

▲猫算命师

▲宋代李迪蜻蜓画,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收藏

▲宋义元猴猫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台北故宫博物院松李地秋葵山石藏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宋代浣熊富贵无名画

▲宋苏汉臣《冬天婴儿玩耍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南宋无名戏猫图

▲明宣宗花下浣奴,台北故宫博物院

▲故宫猫

与唐代相比,宋代擅长画猫的画家更多。在宋代传世的绘画作品中,经常可以看到宠物猫的踪迹。宋画中不同品种的猫过着悠闲自在的生活,流露出主人对现在生活的满足感、对生活的愿望和理想。当然,不排除用名猫的生命来炫耀、炫耀自己的生命、粉饰和平的动机。拥有一幅名家的猫画,其实是对观赏者自身身份的认可和肯定。明朝时期,饲养宠物猫达到鼎盛。从平民百姓到贵族皇帝,都喜爱猫。明代刘伯温还写过一则寓言《猫乞》:一家人因鼠患,乞求一只猫。老鼠被猫抓了,鸡也被猫吃了。这家人的儿子问他的父亲是否想摆脱这只猫。老父亲回答说,与没有鸡吃相比,老鼠是我们最大的祸害。他们会吃掉我们所有的食物,啃咬我们的衣服,毁坏我们的房屋和电器。到时候再饥寒交迫的时候后悔就来不及了。,所以猫绝对不能被赶走。

明宣宗朱瞻基甚至亲自画过猫。辽宁博物院藏朱瞻基的《花奴图》,画的是两只猫蹲在石头下。它们具有宫猫特有的慵懒高贵的气质。他们眼神明亮,神采飞扬,欲言又止,栩栩如生。上方中央有“宣德丙午制”铭文,上有“御府书”印章。从整体来看,你一定能猜到这幅画出自谁之手。它充满了章节和诗歌。论爱猫,明宣宗或许不如明世宗朱厚熜。嘉靖皇帝对宠物猫的喜爱甚至超过了明宣宗,达到了顶峰。

沈邦在担任宛平县令时所著的《万书杂记》,记载了嘉靖皇帝和他的爱猫双梅的故事。这只猫很受皇帝的喜爱,日夜陪伴在皇帝身边,就像一个仆人一样。即使皇帝休息,它也不会离开。直到主人起床吃饭或者上厕所,他才会离开。明世宗给自己的宠物取名“虬龙”。有一天,虬龙哀嚎着,踉踉跄跄地向前走去,过了一会儿,就走开了。人们很快发现,虬龙悄然死去,临死前,它还在想着与主人告别。朱厚熜后悔不已,下令将心爱的猫埋在万岁山,并立碑曰“秋龙墓”。

到了万历时期,明宫对猫的喜爱达到了顶峰。紫禁城里,无论是皇帝面前还是后宫,到处都是猫。受宠的宫猫可以晋升到更高的职位,被称为“某管家”或“猫管家”。皇帝赐赏的时候,“猫管家”也跟着去领赏。有时候,一些不受宠的妃子的生活待遇还不如受宠的猫。

天启皇帝朱由校对猫更是痴迷不已。他在宫中饲养了一群色彩斑斓的猫,并给其他人起了“官名”,如小虎、明玉侯、锦裙、铁衣将军、曲陈郎、金燕都尉等。至于雪慧仙官,丹霞子、照灯佛、玉佛奴,皆以仙佛命名,更具魅力。”

到了清代,猫在宫中的地位远不如狗,但宫中养猫仍盛行。

猫可以在主厅悠闲地散步。正殿养猫一直是故宫的传统。明清时期,紫禁城里的妃子们都养猫。清朝时期,有一份档案专门记载了这些宠物猫的来历和名称。

如今,故宫里有180多只猫。它们还有一个非常出名的名字,那就是故宫猫。这些猫很傻很可爱,而且不怕游客。无论紫禁城多远,都可以看到它们的身影。这些猫代表着皇室几千年来的尊严。如今,它们在路过的游客面前依然撒娇可爱,毫不卑躬屈膝。

除了宫廷养猫之外,猫在民间也很受欢迎,也出现了一大批有名的猫奴。

张之洞是晚清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除了处理政事之外,他闲暇时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养猫。他的表弟张志万曾在养猫的家书里提到过这一点。事物的记录。张志万在给弟弟张志敬的信中写道:“向涛(张志东)无论是饮食还是起居方面,都非常擅长。他生性也喜欢猫,他的卧室里经常有几十只猫,他还喂猫。”每次都是他们自己。””

从这短短的一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张之洞在他的卧室里养了十几只猫。虽然养猫的历史很早以前就有了,但即使是在当今时代,也很少有人会同时在家里养十几只猫,这说明张之洞是一个真正喜欢猫的人。

到了清代,出现了大量有关猫的作品。如清嘉庆三年王处同(化名于洋)所著的《猫城》;清嘉庆四年孙荪仪女士(又名秀芬)的《蝉小鹿》;清咸丰二年黄菡(又名何楼)的《小鹿》。其中比较优秀的是孙荪仪所著的《蝉小录》。这些猫图,每一张都有自己的特点。

▲猫系谱中记录的各个品种的综合列表

结论

不管猫是本土驯养的还是从西方引进的,中国养猫的历史至少有两千多年,从最初的迎猫祭祀,到驯猫捕鼠,再到与宠物为伴。自古以来就有爱猫的人。今天你抚摸你的猫了吗?

文字|博古格吾

参考:

【1】佟平亚与赵国潘家猫的驯化史

【2】谢成霞的中国养猫简史

[3]中国科学院古椎科学研究所发现猫与人类在驯化过程中存在共生关系的最早证据

【4】王维林的猫、鼠、人的安居生活_浅谈泉湖村遗址出土的猫骨

THE END
1.?登陆抢购,体验无限好礼:平台?国际网站登录...美国大选即将开始。最新民调显示,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特朗普和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哈里斯的选情仍然十分胶着。美国媒体称今年选举之争是“本世纪以来最势均力敌”的一场。在此次选举中,宾夕法尼亚、密歇根、威斯康星、佐治亚、北卡罗来纳、亚利桑那和内华达这七大“摇摆州”的选情最受关注。 http://www.xjpyem.cn/904632.html
2.中国恐怖习俗中国恐怖习俗遗毒︰女尸万人抢——冥婚 绯红嫁衣、阴森大堂、苍白新郎加上吊起新娘,这张网络谣传的「冥婚」照片相信吓得不少朋友要隐藏帖子。但其实这张照片来自02年的《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讲述山西穷乡一场有钱人的婚礼,可怜的新人完全不晓得自己被误传成灵异主角。然而这是否代表冥婚不存在吗? 不,冥婚直到这刻仍...https://330476.com/tag/%E4%B8%AD%E5%9B%BD%E6%81%90%E6%80%96%E4%B9%A0%E4%BF%97
1.男子贪图“野味”,非法狩猎被判刑澎湃号·政务澎湃新闻2023年11月被告人杨某在禁猎区安装非法猎捕工具,捕猎野生动物食用,被告人至案发先后捕获野生动物共计五只,其中包含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小灵猫;陆生野生动物猪獾、松鼠。 裁判结果 经过法院审理,综合被告人杨某的犯罪情节,认罪悔态度,案发后主动缴纳野生动物资源损失费。最终以非法狩猎罪判处被告人杨某获有期徒刑一年四个...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9396077
2.“异宠”好看不好养,随意放生破坏生态,盲目饲养有可能违法该如何饲养宠物,什么动物能养,并非无法可依。 世界动物保护协会首席科学家孙全辉博士介绍,我国有《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以及《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列入一级、二级名录的物种不可以买卖。 各省还有一级、二级的保护名录,按照地方条例,如果交易也会违法。此外,中国已加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http://fw.mwfw.cn/fltk/223511.html
3.7种鹦鹉可合法购买饲养非法养殖或触刑姚志刚鹦形目虎皮鹦鹉野...市民想养一只机灵的鹦鹉作为宠物,但您是否清楚,个人可以饲养哪些鹦鹉?如何通过正规渠道购买?如何监管鹦鹉销售过程中的监管盲点?对此,江苏省林业局相关处室负责人进行了现场回应。 01 市场走访: 鹦鹉销售种类符合规定 市场每日检查监督 近日,记者在南京市夫子庙花木鱼虫市场走访看到,该市场上销售的鹦鹉中,绝大多数为虎皮鹦...https://www.163.com/dy/article/JHEQ19FM05561256.html
4.天啊,这个家竟然同时养了银狐和浣熊中国大陆新闻天啊,这个家竟然同时养了银狐和浣熊-动物世界https://ph.52hrtt.com/cn/n/w/infoVideo/F1725331635429
5.森林驿站今日答案是什么森林驿站今日答案汇总1月5日:浣熊喜欢用双手感应物体你知道是什么有效增强了手部感应能力吗? 答案:须毛 1月4日:以下哪种动物的前爪很灵活,常用前爪把食物放在水中洗濯? 答案:浣熊 12月31日:蝙蝠是如何传播植物种子的? 答案:排泄粪便 12月30日:全世界6000多种哺乳动物中有多少种是蝙蝠? https://app.ali213.net/gl/489761.html
6.分享浣熊贝蛔虫在中国圈养浣熊体内的感染和流行情况taijiquan2006 呵呵,楼主,楼上都是熟人 2015-10-04IP北京北京 收藏回复点赞 https://www.dxy.cn/bbs/topic/29639404?from=recommend&mode=cf
7.科普中国真相:小熊猫不是浣熊,和大熊猫的亲缘关系很淡 图虫创意 说起“熊猫”两个字,大部分人脑海中浮现出来的一定是那位挂着黑眼圈、抱着竹笋的“滚滚”——我们的国宝大熊猫。可很多人不知道,其实熊猫(panda)这个名字,本来是属于另外一种动物的,它就是体型更小、毛色以棕红为主的“小熊猫”。 https://piyao.kepuchina.cn/h5/rumordetail?id=LpMM
8.改革开放四十年脱颖而出的90年代小浣熊方便面作为一种潮流已然逝去,但它在品类创新方面带给中国品牌的启示,今天也毫不过时。 好孩子:土生土长的童车大王 在80后的记忆里,童车的形象,可能还是本地匠人用铁皮、竹藤打制的手工产品,但到了90后们这里,就已经是设计精巧、功能多样的工业品了。 https://m.kunming.cn/news/c/2018-07-26/1056461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