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下面两个名词。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红色名录):这是一个衡量全球主要物种生存状况和受威胁情况的清单,于1963年开始编制,是全球动植物物种保护现状最全面的名录,也被认为是生物多样性状况最具权威的指标。此名录由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编制及维护。名录是根据严格准则去评估数以千计物种及亚种的绝种风险所编制而成的。准则是根据物种及地区釐定,旨在向公众及决策者反映保育工作的迫切性,并协助国际社会避免物种灭绝。如今包括82954个种,是全球最大的受威胁物种名录。其中受威胁的种共23928种,占被评估的29%。
物种保护级别:物种保护级别被分为9类,根据数目下降速度、物种总数、地理分布、群族分散程度等准则分类,最高级别是灭绝(ex),其次是野外灭绝(ew)、“极危”(cr)、“濒危”(en)和“易危”(vu)3个级别统称“受威胁”,其他顺次是近危(nt)、无危(lc)、数据缺乏(dd)、未评估(ne)。
濒危(en)当一分类单元未达到极危标准,但是其野生种群在不久的将来面临灭绝的几率很高,即符合濒危标准中的任何一条标准时,该分类单元即列为濒危。例如蓝鲸、麋鹿等。
由此可见,此次“降级”,其实是对中国保护大熊猫工作的一个肯定。
大熊猫“降级”是对中国的肯定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副所长、大熊猫专家魏辅文认为,IUCN宣布将大熊猫从濒危降到易危等级,表明大熊猫的濒危状况得到有效改善,中国为濒危物种的成功保护树立了一个典范。
他告诉记者,国外的同行得知这一消息后,都来信表示祝贺。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博士王大军也告诉记者,IUCN对大熊猫受威胁程度的降级,是依据IUCN的科学标准和中国政府官方公布的结果,因此具有客观性。而这个依据不仅仅是现状,还有未来变化趋势。
王大军说,上世纪80年代,大熊猫全国调查结果是1200只左右,2015年的普查则有1800只以上。
“所以乐观趋势是存在的,是对大熊猫保护和中国政府努力的肯定。”王大军说道。
WWF大熊猫项目负责人万慧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肯定了中国此前一系列保护大熊猫的做法。她说,特别是2000年以来,中国实施了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保护区体系建设工程等重要的国家工程,这些投入极大的工程是过去十余年来推动大熊猫种群和栖息地的正向变化的重要因素。
万慧还表示,“大熊猫的保护经验可以应用或者复制到其他濒危,甚至比大熊猫更加濒危的物种的保护上来”。
保护大熊猫中国做了什么努力?
9月4日,在夏威夷召开的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会议上,国际动物保护专家感谢中国政府为拯救大熊猫展开的大规模环保项目和竹林造林活动。灵长类动物学家约翰·鲁滨逊说:“中国人说到做到,他们保护熊猫的工作做得非常好。”世界野生动物保护组织全球总干事马可·兰博蒂尼说:“事实证明,我们可以保护野生动物,可以改善生物多样性。”世界自然保护联盟表示,大熊猫处境改善,说明中国政府重新造林和森林保护的努力已经见效。
美联社说,由于偷猎和滥砍滥伐,中国大熊猫数量在上世纪80年代减少到不足1000只。此后,中国政府全力保护这种动物。大熊猫作为中国外交善意的展示被送往多个国家的动物园。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称,1981年,中国禁止买卖大熊猫皮毛。1988年,《野生动物保护法》禁止偷猎并将大熊猫的保护级别升为最高。1992年,中国建立大熊猫保护体系,扩增栖息地,如今,中国已有67个保护区,2/3的大熊猫生活在那里。同时,中国政府还与国际动物保护组织和机构展开研究、保护和繁育工作。世界自然基金会4日表示,熊猫数量的改善是科学和政治意志以及中国地方政府积极参与的结果。不过,“美国之音”5日称,专家警告说,全球气候变暖可能在未来80年毁掉1/3以上的自然野生竹林,夺走熊猫的主要食物,导致熊猫数量下降。
虽然大熊猫暂时“脱险”但保护一点都不能放松
气候变化将会使大熊猫赖以生存的竹林减少35%,这将可能使它们的种群再次下降。另外,它们还面临着栖息地破碎化等威胁。魏辅文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也强调了栖息地破碎化这一点,此外,大熊猫还可能受传染性疾病的威胁。
除了大熊猫这些小伙伴们也需要我们好好珍惜
动物与人类共同生活在地球上,但是随着人类对大自然的不断改造,侵占了很多原有生物的栖居地,从而使得它们的生存环境日益恶劣,走到了濒临灭绝的边缘,如果人类仍然毫不克制,那么下面这些动物,很有可能在本世纪内,就会从地球上全部消失。
1.伊洛瓦底江海豚
伊洛瓦底江海豚被发现在南亚和东南亚的沿海地区。这些动物是众所周知的半球形前额和短喙,与其他海豚的外观有些不一样。最近研究它们的数量在77只,过度捕捞作为主要威胁。
2.树袋鼠
树袋鼠生活在新几内亚和昆士兰的热带雨林,并顾名思义,是一种生活在树上的袋鼠家族成员。狩猎和森林砍伐已减少了这些奇妙的生物。
3.胡子秃鹫
这些美丽的鸟儿栖息在珠穆朗玛峰、喜马拉雅山脉以及欧洲和亚洲的其他山区。胡子秃鹫几乎因攻击羔羊和孩子,在上个世纪被认为威胁。世界自然基金会估计,目前这种胡子秃鹫只有10,000只。
4.墨西哥蝾螈
墨西哥蝾螈,有点古怪的两栖动物居住在中美洲的几个湖泊,包括墨西哥城霍奇米尔科湖。2010年以来,奇怪的生物已极度濒危,并在2013年的一项研究没有发现任何野外墨西哥蝾螈。
5.赛加羚羊
赛加羚羊被现在极度濒危,分布在欧亚草原,包括准噶尔和蒙古。这个令人难以置信的动物,外形似乎像外星生物,鬼斧神工的鼻子非常灵活,可以帮助过滤掉灰尘。狩猎和栖息地的丧失意味着有这些奇怪的动物数量不断减少,目前只有几千只。
6.洞螈
洞螈生活在中欧和东南欧的洞穴,是为数不多的完全水生两栖类动物之一,其整个生命完全在黑暗中。洞螈没有视力,但是具有听觉和嗅觉的感官,水污染导致其濒临灭绝。
7.查托猴
大卫·艾登堡曾经说过,这些奇妙的猴子像“精灵”。查托猴在亚洲高达3962米的高度发现。这些灵长类动物与残肢短鼻子都很少看到。因为森林砍伐的这些奇怪的猴子已经成为极度濒危。
8.恒河鳄
恒河鳄被认为是全球数量不到235只,其中大部分是在印度次大陆。这些野兽长6米重150公斤,生活在印度主要河流系统,其细长的下巴使他们在狩猎和吃鱼敏捷。过度捕捞使这种动物数量已经减少2%。
9.长鼻猴
这种奇特的猴子只发现于婆罗洲岛,有巨大的肚子和鼻子。这些特点给它的绰号“荷兰猴”,而且胆子很大。这些猴子的数量在过去40年砍伐森林的结果减少了50%。
10.连帽海豹
连帽海豹只在北大西洋的一小块区域被发现,并被大量猎杀。连帽海豹以其独特鼻腔位于他的头,其中膨胀和游泳时放气的顶部。当它感觉受到威胁,该鼻腔还会膨胀。这些巨大的动物,可重达400公斤,2.4米长。
11.椰子蟹
椰子蟹是世界上最大的节肢动物,重达9公斤。正如其名称所暗示的,椰子蟹是众所周知的爬椰子树摘椰子,然后用他们强大的爪子剥开椰子外壳。这些甲壳类动物在某些地方,被认为是很好的美味。
12.鸮鹦鹉
鸮鹦鹉是世界上最胖的鹦鹉,并且由于它们的体重问题,也是唯一的不会飞的鹦鹉(桑心)。最初来自新西兰,这些鸟是极度濒危,只有大约128只标本留在一些无人岛屿。通过链接发送@Redrumtac帮助这些鸟儿。
13.儒艮
儒艮是海牛四个生物物种之一,位于太平洋非洲东海岸。自四千年前起,人类便开始对儒艮的捕杀,食肉榨油,骨可雕物,皮可制革,迄今儒艮数量已极为稀少。
14.蜂猴
霍顿平原的蜂猴行踪不定,1937年以来一直被视为只有四只,后完全消失了,从1939年至2002年,外界担心的灵长类动物已经灭绝。蜂猴原产斯里兰卡。它们的大眼睛给他们出色的夜视功能,而且还生了迷信,一些地区认为,蜂猴的肉能治麻风病,身体部位可以用来抵御诅咒和魔法。
15.戈奥特伊蜘蛛
戈奥特伊蜘蛛–或蓝宝石华丽雨林–仅见于约60平方英里的小印度森林。不少收藏家迷恋该蜘蛛的绚丽颜色高价购买,这导致了戈奥特伊蜘蛛数量显著下降,目前处于极度濒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