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纳粹二号头目赫尔曼·戈林当年一个看似合理的决定,批准从美洲引进浣熊,导致欧洲出现一场生物灾难,迄今仍在欧洲蔓延。
也许有人觉得浣熊可爱,但饱受浣熊骚扰的人们可不这么认为,他们恨不得把这种动物赶到月球上去。美国《华盛顿邮报》26日讲述了“纳粹浣熊”在欧洲的现状。
纳粹决定遗祸至今
1934年,纳粹德国的林业局向纳粹二号头目戈林提出引进北美野生浣熊,为无聊的猎人提供新狩猎对象。戈林批准了这项要求,却为欧洲埋下一场生物灾难的祸根。
北美浣熊来到德国中部森林,后没有了天敌,猎人也因战争上前线,它们便肆无忌惮地开始“征服欧洲大陆”。几十年过去,现在大约有100万只浣熊生活在德国,数量仍在增加。2005年,猎人打死或汽车撞死的浣熊数量是10年前的10倍。
尽管有些人认为浣熊导致一些鸣禽数量减少,因为浣熊会偷鸟蛋,但浣熊的影响主要不在森林生态,人类才是最大的受害者。总有居民抱怨说,这些无所畏惧的浣熊刨穿房屋、啃坏物品,给业主留下巨额修复账单。
德国百姓爱恨交织
浣熊是一种北美食肉类哺乳动物。这种动物与熊有亲缘关系,但体型小得多,特别喜欢洗爪子,还在水中浣洗食物,因此得名“浣熊”。
德国中部黑森州卡塞尔市距离引进浣熊的养殖场仅30公里。这里居民家经常遭遇浣熊光顾。
5年前,一“家”浣熊连挖带啃地进入了卡塞尔市霍夫曼夫妇的住所。浣熊在霍夫曼家的烟囱里安家,连烟都熏不走,还破坏了屋顶。霍夫曼家为修房顶花了上万美元,最后还花1300美元设置了防浣熊装置。
大多数欧洲人把浣熊当做麻烦的外来物种,恨不得除之而后快。但也有人感到新奇,从后院看到浣熊时,有时还喂它们糖果。
林业官员特奥多尔·阿伦德说:“卡塞尔市就分成两派,一些人喂浣熊葡萄干和香蕉。另一派则希望把浣熊赶到月球上。”阿伦德在办公室里就养了一只浣熊。
政府为难“杀手”上阵
上世纪90年代中期,
卡塞尔市市政府为猎人提供奖金,杀灭浣熊,但这个计划遭遇失败。一名监督官员说,为了弥补损失的浣熊数量,母浣熊提高了生育能力。而浣熊问题进而引发了一场有关动物权益和人类权益的道德辩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