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熊不是小熊猫。后者打架“可爱”,前者打架“硬”。浣熊和小熊猫的区别已经被很多人科普过了。腿短的小的是小熊猫,V脸尖耳白发利爪的大的是浣熊。
其实两者除了脸、耳朵、头发、四肢、体型的不同外,打架的时候看外貌就可以很容易的将两者区分开来。
小熊猫真的不怎么会打架。两只小熊猫开始打架的方式有两种:互相扇耳光和“比大小”。
拍拍简单易懂。“比大小”是因为小熊猫一旦发现难以逃脱,就会保持直立,以达到显示大小的目的,然后适时用爪子攻击。虽然看起来很可爱,但多少还是有一些攻击力的,只是比起浣熊弱多了。
和小熊猫完全不一样的是,浣熊打架的时候,可不是简单的站起来装个高大上的样子。他们充分利用自己的爪子和牙齿来抓和咬。♂在世界范围内,每年都会发生人和宠物被浣熊咬伤、抓伤的事件。
其实,浣熊的强大战斗力,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它们极其灵活有力的爪子。毕竟,在一些当地方言中,浣熊被直接称为“爪抓动物”。可见爪子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上镜率”很高。
仔细观察浣熊的爪子,不难发现它们和灵长类动物一样有五个手指。虽然它们没有与其他四指相对的拇指,但它们足够灵活,可以帮助它们进行抓握、拨弄、弯曲等动作。
浣熊甚至可以熟练地打开门把手和拉出门栓,爪子上又长又尖的指甲可以对对手造成重伤。
另外,浣熊咬伤的杀伤力也不小。不仅动物害怕浣熊,人类也对浣熊保持警惕。
其次,浣熊不仅携带多种病毒,其粪便中还含有大量寄生虫,会对人类造成严重(致命)的威胁。
首先来说说浣熊身上携带的病毒。其中一些病毒可以通过叮咬传播给人类,例如狂犬病病毒,还有一些可以对动物种群构成威胁,例如犬瘟热。
让我们再看看寄生虫。浣熊是杂食动物,从水果到坚果,从昆虫到鸟蛋,从水中游动的鱼到地上奔跑的老鼠……只要能塞进嘴里,就没有它们不吃的。因此,在吃各种食物的过程中,很多虫卵也会被浣熊吞食。这些卵孵出的虫子会寄生在浣熊体内,有的会随粪便排出体外。人类接触到这些寄生虫,或者不小心被浣熊叮咬,都会引起寄生虫感染,轻者会刺激皮肤,重者会对身体器官造成损害。
更重要的是,浣熊的适应性很强,不会很怕人。它们随时可能出现在人类住区附近,或者翻开垃圾桶寻找食物,或者直接造访人们的庭院。进屋后,翻箱倒柜是小事,挖洞啃墙才是大事。
虽然浣熊不会主动攻击人类,但如果感受到压力和威胁,它们很可能出于自卫而攻击人类。
最后说一个知识点。浣熊真的很喜欢洗东西,是名副其实的“浣熊”(洗)熊。
当然这不是追求干净,因为曾经有科学家研究过浣熊洗过的食物。他们发现浣熊不会洗掉食物上的虫卵,即使没有水,浣熊也会在进食前清洗食物,做一个清洁动作。之所以“洗”,其实是因为浣熊的爪子上分布着大量的神经。它们带来的触觉对浣熊来说非常重要,这有助于它们感知物体的重量、大小、质地、温度等。弥补了视力不好的劣势。
所以我们真的不能被动物的外表给骗了。在说动物可爱之前,我们可以回顾一下。任何能活到今天的动物,肯定不是靠卖萌为生的,别说有多么强大,至少它们各自拥有应对环境和生存的非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