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沙漠猫再次出现在祁连山。这是2019年研究人员第二次拍摄到沙漠猫。看着沙漠猫的照片,有人觉得它乖巧可爱,也有人觉得它冷酷。有人说它长得像家猫,也有人说它长得像山猫。那么,神秘的沙漠猫在哪里呢?并且看下面的介绍。
沙漠猫
世界第二大“猫”
这里的“猫”不是指猫科动物,而是指猫科动物。猫科分为豹亚科(狮、虎、豹等)和猫亚科。猫科亚科分为12属。沙漠猫与家猫属于同一属。猫属的成员是家猫的近亲。其中,沙漠猫体重4.1-9公斤,是仅次于丛林猫(3-13公斤)的第二大“猫”。该属还有两个“小家伙”:沙猫(1.4-3.4公斤)和黑足猫(1.1-2.4公斤)。
在猫科动物中,沙漠猫与家猫“亲近”。家猫是从野猫驯化而来,具体来说,是从非洲野猫驯化而来,而不是从中国本土的亚洲野猫驯化而来。科学家们发现,家猫、野猫、沙漠猫的亲缘关系如此密切,以至于它们之间的界限难以确定,它们之间可以自由杂交,无需生殖隔离。为了准确地描述它们之间的关系,科学家们引入了“物种复合体”的概念。沙漠猫、野猫等都属于猫科的复合种。因此,人们看到长得很像家猫的沙漠猫也就不足为奇了。
沙漠猫与家猫、野猫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它的毛是沙黄色的,不像几只野猫的颜色那么黑;后者是深灰色,就像虎斑猫的颜色。另外,虽然沙漠猫的脸上有几条条纹,但相对比较暗淡,不像野猫的那么明显;腿上的环形条纹也是如此。
沙漠猫的耳朵是尖的,耳尖有一簇黑毛,和非洲野猫很像,但又不同于奥林猫(欧洲野猫)和亚洲野猫的圆耳朵野猫。这是因为沙漠猫和非洲野猫的生存环境比较开阔,不容易埋伏捉老鼠,所以听觉比较重要。沙漠猫的耳尖毛簇比非洲野猫的要长,因为这个特征有点像山猫,所以有“草山猫”的绰号。事实上,它的毛簇比真正的山猫短得多。
欧洲森林野猫,简称奥林猫
沙漠猫的尾巴比几种野猫都短,只有体长的45%左右,而几种野猫有50-60%。这些动物的尾巴上有明显的环。不同的是,沙漠猫的尾巴很粗,尾毛又长又蓬松。亚洲野猫和非洲野猫的尾毛比较短,看起来很细。奥林猫的尾毛虽然长,但没有沙漠猫那么蓬松。对于生活在高山上的沙漠猫来说,大尾巴就像一床温暖的被子。当它卷成一团时,尾巴可以盖住身体取暖。
中国特产猫,生活在高山草甸
沙漠猫是我国唯一的特产猫,生活在我国西部山区。这只小猫是名副其实的高山动物,栖息于海拔2500-5000米的地方。雪豹和山猫在我国也是山猫。它们生活的最高海拔高于沙漠猫(山猫5500米,雪豹5800米)。不过,只要植被适宜,在海拔只有几百米的地方,它们也是可以出现的。并且沙漠猫在低海拔地区没有分布记录。而且,沙漠猫喜欢一种特殊的栖息地——高寒草甸
,正因为如此,它们的分布范围很窄,只限于青藏高原的东北部,在国内是看不到的高原的其他部分。
沙漠猫的分布(IUCN,2017)
学界对于沙漠猫的分布范围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一种观点认为,沙漠猫只分布于青海、四川西部和甘肃南部。另一种观点认为,在甘肃北部、新疆、内蒙古和宁夏的戈壁滩大面积地区也发现了它们。从近年的研究记录来看,沙漠猫在内蒙古和新疆从未发现过,甘肃仅在祁连山有记载,所以前一种观点是正确的。
亚洲野猫也分布在我国西部。它们生活在比沙漠猫更低的海拔,生活在西北的戈壁荒漠地区。以前据说宁夏、新疆、内蒙古等地有沙漠猫,博物馆里有标本收藏,被命名为戈壁沙漠猫或宁夏沙漠猫。后来经专家鉴定,这些标本其实属于亚洲野猫。现在来看,祁连山的沙漠猫基本上是分布最北的沙漠猫,再往北就是亚洲野猫的领地。
亚洲野猫
的物种地位饱受争议
微卫星分析结果:沙漠猫(红色)和亚洲野猫(紫色)是姊妹族群
几种(亚种)野猫的分布:经典分类(小图)和现代遗传分类(大图)
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暂时支持“主赋”的意见(2017年),我国特有物种沙漠猫得以保存。事实上,沙漠猫是并入野猫还是独立,只取决于人类如何定义物种。沙漠猫也是野猫的一种。属于广义的猫科动物,有自己独特的特点。这些都没有争议。
高山捕鼠器
沙漠猫主要吃高原啮齿动物,几乎每只在野外发现的沙漠猫都含有啮齿动物成分,包括高原鼢鼠、鼠兔和仓鼠。他们的生活相当有规律,昼夜露营,白天睡在洞里,晚上出来捉老鼠。他们喜欢高山上的草地和灌木丛,正是因为这里老鼠多,而裸岩区和山林里老鼠很少。
8-10月是小猫断奶后的生长期,猫妈妈要教小猫抓老鼠,为以后独立生存打下基础。2018年10月,山水自然保护中心在野外发现了一个沙漠猫窝。这个窝原来是土拨鼠洞。也不知道是哪只倒霉的土拨鼠被沙漠猫霸占了。工作人员在洞口架起了红外摄像头,拍下了猫妈妈抚养小猫的温馨画面。猫妈妈先帮小猫舔毛,然后带领两只小猫玩摔跤游戏,磨练它们的捕猎本领。
山水自然保护中心,2018年
最神秘的猫科动物面临威胁
长期以来,沙漠猫一直是西方人最神秘的猫科动物。这不仅是因为沙漠猫只生活在中国西部的高原地区,还因为它们是严格的夜行性动物,天生胆小怕事。它们喜欢躲在洞里,行踪非常隐秘。此外,沙漠猫凶猛难捉。1923年,德国魏戈尔德博士的考察队来四川采集一只沙漠猫,但他的猎狐犬下颚两处被猫咬伤,仍未能捕捉到。猫,最后只得到两张沙漠猫皮。直到2007年,动物学家才第一次在野外拍摄到活的野生沙漠猫。
沙漠猫与人接触不多,利大于弊。每年秋天,青海农村都会将小麦捆扎起来,放在地上,让其自然风干两个多月。在此期间,各种啮齿动物都会前来觅食,高山鼢鼠甚至会在麦捆下挖洞偷取麦穗。而沙漠猫也会不请自来,主动为人们除鼠、保护庄稼。进入冬季后,由于高原天气寒冷,老鼠纷纷躲到雪下。沙漠猫找不到足够的食物,所以它们转而捕捉野鸡和雀类,偶尔还会进入农家偷家禽。
IUCN对沙漠猫种群状况的估计
根据IUCN的估计,全世界大约有9999只沙漠猫(真不知道IUCN是怎么给出这么混杂的数据的)。考虑到其分布范围狭窄,数量仍在下降,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将其评定为易危
濒危物种,前景不容乐观。有两个威胁因素:一是人们为了冬天的皮而杀死它们;另一种是人们滥用鼠药来减少沙漠猫的猎物,甚至毒死沙漠猫。
沙漠猫的繁殖目前很不成功。世界上第一只圈养沙漠猫于1974年在北京动物园展出,母猫体重6.5公斤;公园后来引进了一只9公斤重的公猫。但未能繁殖,两只猫相继死去。西宁动物园具有先水后陆的优势。它曾经饲养过10多只沙漠猫,但经过十几年的繁育繁育,毫无长进,园内的沙漠猫全部死亡。
中国早就将沙漠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重点保护。《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也将沙漠猫列入附录II,并严格控制其商业贸易。沙漠猫与老虎和犀牛等动物有很大不同。老虎和犀牛在中国没有了,但在国外还存在。沙漠猫是中国的特产。如果他们在中国消失了,他们将彻底消失。因此,对于沙漠猫的保护,中国的实际行动显得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