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双方签订协议之后,大熊猫还不能马上搭乘“大熊猫专机”奔赴国外。对方的大熊猫场馆必须要经过中方验收,饲养员也要提前来中国接受培训。
四川省林业厅保护处处长王鸿加亲自参与过几次大熊猫对外科研合作的工作。他说:“对方建设完场馆,我们要去验收,觉得符合标准,才能送大熊猫过去。”
为了迎接大熊猫,各国在场馆建设上也花了不少心思。正在为2014年迎来大熊猫的比利时天堂动物园花费800万欧元修建“大熊猫馆”。整个园子都是按照中式园林样式建造。公园外还将种植4公顷的竹子,专供大熊猫享用。在2011年底迎来一对大熊猫的英国爱丁堡动物园,还为大熊猫馆舍安装上了防弹玻璃。
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副总工程师黄炎说,对方在设计的时候,都会征求中方的意见。专家去验收的时候,建设得都差不多了,一般一次就能通过。
从大熊猫馆舍的具体要求来看,首先大熊猫的活动空间要足够大,室外运动场要有500平方米,室内要有30-40平方米。大熊猫馆内一般装有空调,温度要控制在25摄氏度以下还要控制湿度。就像泰国这样炎热的东南亚国家,其大熊猫馆内也是常年凉爽宜人。
4启程
搭乘专机随身带半吨食品
当对方的场馆、兽医、技术人员等软硬件都准备妥当,大熊猫就要踏上“留洋”之路。
曾经亲自将一对大熊猫送到澳大利亚的黄炎,当时搭乘了“大熊猫专机”。据他介绍,“大熊猫专机”一般是货机,座位不多,顶多也就能坐下4-5个人,包括兽医、中方和外方的专家。飞机里面也要求控制温度。飞机上还要运送一些竹子。由于是货机,也有可能另外运送一些货物。
联邦快递公司在运送大熊猫方面可谓小有经验。
今年该公司运送的一对大熊猫是前往加拿大多伦多的“大毛”和“二顺”。该公司的“大熊猫专机”外表还专门绘上大熊猫图案。
两只大熊猫被分别放在白色带孔的封闭笼子中,其中有一部分是透明的,人们可以从笼子外面看到大熊猫。在出发之前,两个定制的笼子已经被送到“二顺”和“大毛”的栖息地,让它们接触并熟悉笼子,以便适应旅途生活。其他的乘客只有一名兽医和两名助手。另外,飞机上带着200公斤竹子,300公斤竹笋,100公斤苹果和30公斤饮用水,供大熊猫享用。
黄炎说,大熊猫也有晕机的可能,不过总的来说适应性比较强。大熊猫下了飞机,也会倒个时差,才慢慢适应当地环境。
5生活
吃饭有配方能听懂外国话
在英国爱丁堡动物园负责饲养大熊猫的爱丽森·麦克林有25年饲养熊类动物的经验。此前她就去过四川雅安碧峰峡看过了大熊猫。
“我是为了与大熊猫建立信任。我一直不停地跟它们说话,这样它们就可以熟悉我的语音语调。”麦克林说,“我没有学说中文,因为对大熊猫来说,最重要的是饲养员的语调和信号。”
中方会给外方一个营养配方,比如一天要吃多少竹子;吃什么水果,吃多少;要吃什么粮食,吃多少;每天的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要摄入多少等等。
美国华盛顿国家动物园公布的信息称,一只成年大熊猫一天要吃20多公斤竹子。为了给大熊猫更多的营养,动物园还会给成年大熊猫喂饼干、胡萝卜和苹果。黄炎说,大熊猫小的时候,也会喝一些牛奶。
华盛顿国家动物园的竹子来自邻近的马里兰州的一家农场。不过,有些国家不产竹子。加拿大多伦多动物园每周从美国孟菲斯动物园进口约320公斤竹子,喂养大熊猫。
6繁育
大熊猫生娃要中国帮忙
在一个陌生的国家,初来乍到,大熊猫能很快适应吗?黄炎表示,中国会派饲养专家跟过去。他们在国内已经会说流利的英语。中方人员在外国呆两三个月到半年不等,要看对方的饲养经验。
中外在大熊猫科研合作方面,最主要的一项是繁育合作。在这方面,中国处于绝对的领先地位。
“澳大利亚的一对大熊猫,2009年底过去,现在还没有生小宝宝。”黄炎今年去了澳大利亚进行科研交流,他说,“他们也很着急。今年他们专门派人到中国学习。前几天派人来成都参加大熊猫国际研讨会。”
为大熊猫宝宝征名的美国华盛顿国家公园也是一个典型的例子。2005年,旅居该动物园的“美香”和“添添”生了一只大熊猫“泰山”。此后很多年,该动物园一直没有再繁殖出来大熊猫宝宝。
今年,美方邀请了中方的繁育专家和人工育幼的专家合作,大熊猫宝宝这才出生。
在科研合作中,对方的先进技术,也对中国大熊猫的保护起到了促进作用。目前,中国放归野外的大熊猫戴的GPS项圈,都是从国外进口的。
王鸿加说:“因为中外的理念不一样,技术手段不一样,互相可以吸收长处。另外,通过大熊猫保护的合作,可以促进中国与国外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合作。”
商务合作:0371-5500859518695839398
通信地址:河南省·郑州市·经五路2号广播大厦·映象网邮政编码:450003
郑公备:41010529000357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许可证号:1605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