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夫与蛇》的故事深入人心,是说有一位农夫救了一条冻僵的蛇,他将蛇放在怀里,用体温令它苏醒。农夫是救了它的恩人,没想到它苏醒之后的第一件事,便是咬死农夫。
虽然这篇寓言的寓意是不能救不知悔改的坏人,却也可以看出野兽是不知感恩的。
从古至今,猛兽伤人事件层出不穷,大众对野生动物也敬谢不敏,很少有人想要与野兽做朋友。
美国人提摩西却认为猛兽也有感情,保护灰熊13年,将它们当做朋友。提摩西倾心保护他的朋友,没想到最后做了朋友的口粮。
人与猛兽之间有天堑鸿沟
现如今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亟待保护自然,提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毕竟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类的生存、生产资料全都取之于自然,弃之于自然。
近些年,环境状况越来越严峻,保护自然刻不容缓。领导人提出“绿水青山才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要求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与自然相处不难,只要人类规范自己行为,不乱排放废气废水即可。至于怎么与野生猛兽和谐相处,却让环境学家犯了难。
猛兽不仅身形庞大,战斗力强,还残暴嗜血,许多人对它们天生惧怕。而且它们没有的复杂情感,一切行为皆遵循本能。
猛兽有很强的领地意识,若有动物闯入,只有成为它们盘中餐这一个下场。
未经驯化过的猛兽,对人类的生命有巨大的威胁,层出不穷的野兽伤人事件就是最好的佐证。
即便被驯化过的猛兽,也不是毫无威胁,毕竟历史上丧命于“虎口”的驯兽师也不可胜数。
一些异想天开的人,认为猛兽可以像家中的猫狗一样,只要人类好好对它,它就会以真心、忠诚回报。
可是他们不知道,猫和狗的祖先是鲜少被人类驯化成功的物种,后来它们经过一代一代繁殖,血液中的野性被完全消磨,才有了如今这软萌模样。
对于未经驯化的猛兽,人类还是退避三舍为好,毕竟人类的战斗力与猛兽简直没法比。
与野兽最好的相处方式,便是保持距离,互不干扰。为了保持物种多样性,一些濒危野生动物会被保护起来,生活在自然保护区中,它们自由觅食,骨子里野性不改。
建立自然保护区不仅为了保护动物,还为了保护人类。即使人类做了万全准备,冬天仍然会发生野兽袭击村庄的事件。
中原自古将人与兽划分开来,认为人与兽之间有不可跨越的天堑鸿沟。即使佛教提出众生平等,不妄自杀生,却也不认为可以抹杀人与猛兽之间的不同,更别提与猛兽成为朋友。
后来西方提出泛灵论——万物有灵的观点,即动物与人一样,它们有自己的语言、情感,只不过人类听不懂。
它们与人类一样,都是智慧生物,不能由于人类不懂,无法了解它们的诉求,无法感受它们的情绪,便贯彻“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做法,随意抹杀它们的生命。
美国人提摩西便是坚定的泛灵论主义者,他为了证明猛兽也有感情,保护灰熊13年,最后却命丧于熊口。
提摩西自认为与灰熊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只不过是他的一厢情愿。由他这个悲惨的事例可以得知,终于猛兽终究是不同的。
人之所以为人,除了有各人类互通的语音之外,还在于人会压制本性,有法律道德约束,能明辨是非。这些是猛兽无法理解,也学不会的。
一意孤行,护熊13年
提摩西出生于纽约,是环保爱好者、灰熊爱好者,一直梦想与灰熊成为朋友,收集过许多资料,对灰熊有了较深入的了解。
在美国,孩子18岁就是独立的成年人,有自主能力,父母对他们的生活不能过多干涉。
提摩西被父母压抑十几年,终于有机会做自己喜欢的事。1989年,他第一次踏入阿拉斯加国家野生动物公园,这是他第一次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也许他第一次看到活生生的灰熊。
健硕的身躯,油光发亮的皮毛,提摩西认为他找到了生命中的缪斯,被灰熊深深折服。
灰熊是凶猛的动物,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驯化成功过,它们骨子里的野性磨灭不了,也就是说灰熊是凶残的肉食动物。
许多人见了它们都要退避三舍,毕竟小命重要。可是提摩西不以为意,他爱上了粗犷暴戾的灰熊,并且坚信可以用爱感化它们。
提摩西凭借幼时积累的灰熊知识,成功成为野生动物公园的工作人员,凭借职位之便,他多次翻越栅栏,与灰熊进行近距离接触。
提摩西不佩戴任何保护装备,只带着拍摄器材,拍摄了很多珍贵的灰熊照片,灰熊有很强的领地意识,面对闯入自己地盘的生物,不会口下留情。
可能是提摩西运气好,多次从熊口逃生,也正因此提摩西认为灰熊把他当成朋友,毕竟如果灰熊真的想吃了他,他毫无还手之力。
提摩西坚信灰熊也是有情感的,为此他还成立了组织,专门负责搜索保护野外的灰熊。
他的组织深受热爱灰熊的保护者们的推崇,在这个组织中,他遇到了志同道合的未来女朋友。
提摩西多次潜入灰熊领地,这样的行为太过危险,同事们劝他要保护好自己,避免哪一天发生意外。
可是他一意孤行,认为朋友之间发脾气很正常,两个好朋友有时还吵得不可开交呢,只不过灰熊不能口吐人言,他无法理解,但他确信灰熊不会害他。为了能更好保护朋友,与朋友相处,他成为了灰熊专家。
就这样,他保护了灰熊13年,女朋友也被他洗脑,相信灰熊可以克服本能,不伤害他们。
在提摩西的带领下,女朋友多次近距离观察灰熊。即便有时有些小意外,激怒了灰熊,他们也都有惊无险地逃脱出来。
提摩西和女朋友完全忘记了灰熊的身份是猛兽,而阿拉斯加野生动物保护公园保护野生动物,并不是为了让他们丧失野性,只是限制它们的活动范围。工作人员从来不人工喂食野生动物,它们仍具有捕食的本能。
被“朋友”吃掉
提摩西保护灰熊13年,一直坚信他们之间的感情非常深厚。却在2003年的冬天,他与女朋友被“朋友”吃掉。
冬天捕食困难,一些小动物冬眠,而且有白雪掩埋很难找到动物的踪迹。
灰熊找不到食物,饥肠辘辘,饿到两眼昏花,它只剩进食本能,此时的它最为危险。而灰熊进食后,身体机能暂时下降,浑身懒洋洋的,这时与它接触才相对安全。
很不幸,提摩西和女朋友就是在灰熊饿到只剩进食本能的时候找到的它。
这一天,他和女朋友轻车熟路地翻越栅栏,找到良好的地理位置和光照条件,在一旁架设好摄像机,想要拍摄一场温馨的《人与自然》,完全忽视了对他们虎视眈眈的灰熊。
提摩西怎么也想不到,从前“温和”的灰熊,会对他们二人张开血盆大口,疯了一般扑向他们。
几天之后,有工作人员发现提摩西失联。他们知道提摩西和女朋友要去拍摄灰熊,以为他们不主动联系是有事先行离开,没成想几天之后工作人员还是联系不到提摩西,他们突然想到提摩西是不是遇难了。一行人进入野生公园内部,寻找提摩西二人,却只找到两具残缺不全的尸体,尸体上全是被野兽撕咬的痕迹。
他们还在尸体上找到了身份证,证实受害者是提摩西和他女朋友。
尸体旁边散落着录像设备,工作人员看到了提摩西和女朋友临死前的画面。
二人向灰熊打招呼,却被灰熊扑倒在地,提摩西意识到不对劲,让女友快跑,却已经晚了。
灰熊的咆哮、男人的呻吟、女人的尖叫,录像中充斥着血腥的画面。工作人员无不看得汗毛直立,冷汗涔涔。而该录像因为太过惊悚,遭到全世界禁播。
提摩西和女朋友怎么也不会想到,保护灰熊13年,最终被“朋友”吃掉。
提摩西的事情向全世界敲响警钟,野兽终究没有人的情感。灰熊吃提摩西和他女朋友时,并没有丝毫犹豫。也就是说,它这次的捕猎行为与平常的捕食行为无异,在它眼中保护了它13年的恩人与普通猎物无异。
被驯化的野兽都有不听话的时候,更何况是骨子里满是野性的,没有驯化过的猛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