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科星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推进粪污资源化利用与种养结合,院落满木苍翠、道路洁净敞亮、池水清澈如镜,生态环境优美。(本报记者陈旭东摄)
从市区驱车大约一个小时,我们来到了湘潭县云湖桥镇向红村一个山林环抱的胜地——湖南科星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这里院落满木苍翠、道路洁净敞亮、池水清澈如镜,很难与年可出栏猪仔15万头的规模养殖场联系起来。这得益于公司环保意识超前,早在十多年前就着手掀起一场养殖场的“绿色革命”。目前,公司粪污资源化利用与种养结合之路已经非常成熟。
公司的“领头雁”叫熊炼秋,从2006年开始养殖生猪。生猪粪污治理是规模化养猪面临的重要环境污染难题。善于学习的他,每年坚持外出取经,学习外地先进的粪污治理技术。
“粪污放错地方是污染,运用好是资源,发挥好是效益。”熊炼秋认为粪肥发挥最大效益的最好方式就是综合利用。从2007年开始,他在全市率先引进有机肥发酵技术、粪便养蚯蚓和种蘑菇技术,探索种养结合和粪污综合利用。
为了进一步提升效益,他分两期兴建3400立方米的沼气池,建成了治污、发电、产肥、供气及灌溉综合系统。2017年,他又引进了EMO生物发酵水处理系统,治污效果进一步升级。“既解决了企业粪污治理难题,沼气还可满足食堂就餐、猪场取暖、发电,沼肥还可以还田,全都是资源。”熊炼秋说,废水经过EMO生物发酵水处理后,最终汇入多级氧化塘,进行水产养殖的同时,又美化了环境。
多年来,他在粪污综合利用投入了2000多万元,这笔账是否划算、能否复制呢?熊炼秋说,从短期来看,这笔投入很难回本,从长远来看,是可持续发展的。他认为要复制并不难,主要是要提升意识,直面问题,要进入生猪养殖行业,粪污治理势在必行,要把养猪当成长远事业,把责任和担当放在首位,才会去探索、投入、解决问题。
“这种模式最大程度地保护了生态环境,降低了种植成本,同时也使每一个生产环节变成经济增长点,实现了养殖效益的最大化。不仅在有机肥料一项,公司能减少投入、增加收益,单粪污治理费用每年就可约200万元。”熊炼秋说,粪污资源化利用与种养结合,可达到经济效益、环保效益、社会效益三者统一。他认为,发展生态、优质、高效的科技型种养业,是建设现代生态农业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