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馆藏档案和地方文献资源,推出生态城生物多样性科普系列编研,展示生态城区域内多样性生物的特点,体现生态城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让居民更加热爱生态城土地上的一树一花、一虫一鸟,享受生态城自然、和谐、美好的生活。
与生态之城共跃动兽类科普知识
那么,悄悄地和我们一起生活在生态城这片区域的小动物主要有哪些种类呢?
PART.1
普通刺猬Erinaceuseuropaeus
食虫目,猬科。体形较大的一种刺猬,除了腹部及四肢外,全身披棘刺。体长22~26cm,尾长2~4cm,耳长约2cm,不超过其周围之棘长。刺粗而硬,头顶部之棘略向两侧分列,棘有两种颜色:一是纯白色或尖梢略染棕色;二是棘基部白色或土黄色,其上为棕色,再上段复为白色,尖梢呈棕色。整个体背呈土棕色。脸部、体侧和腹面以及四肢的毛为灰白或浅灰黄色,四足浅棕色。昼伏夜出,取食各种小动物,兼食植物,冬季冬眠,10月至次年3月末为冬眠期,冬眠苏醒后即进入发情期,妊娠期约49天,6月产仔,每年1胎,每胎3~6仔,初生仔无毛而被粗短的软棘,仔猬次年春季性成熟,参与繁殖,寿命约7年。
PART.2
草兔Lepuscapens
兔形目,兔科。中等体形,体长38~48cm,耳甚长,8~12cm,向前折明显超过鼻端,耳尖端窄,呈黑色,尾长9~10cm,连端毛略等于后足长,尾背面有明显的黑色斑,尾缘及腹面白色,冬毛长而蓬松,白色针毛伸出毛背外方,背部为沙黄色,带有黑色波纹,腹面白色,体侧毛色渐淡,至下方成为浅棕黄色,颈下与四肢外侧均为浅棕黄色。昼夜活动,主要以草本植物为食,也食豆苗、薯叶、麦苗等作物。冬末交配,早春产仔,妊娠期42天,每年2~4胎,每胎2~6仔,幼仔当年性成熟。
PART.3
黄鼬(yòu)Mustelasibirica
食肉目,鼬科,鼬属。雄性体长34~40cm,尾长12~25cm,雌性比雄性约小1/2~1/3,身体细长,四肢短,尾毛蓬松,全身棕黄至棕色,腹面毛色较淡,眼周和两眼间为褐棕色,冬毛较浅而带光泽,夏行较深,尾和四肢与背色同。晨昏活动,但作物或杂草丛生季节,白天也经常活动。以小型啮齿类动物、两栖类为食,也吃鸟类、鱼类、昆虫及其它无脊椎动物。春季、夏季交配产仔,每胎7~8仔。
PART.4
狗獾(huān)Melesmeles
食肉目,鼬科,獾属。别名:獾子。体形肥壮,吻端尖,尾短。体重10~12kg,体长45~55cm,尾长11~13cm。背毛粗而长,毛基白色,中间黑色,尖端白色,头部有三条白色纵纹;两颊自口角到头后各具一条,中央一条自鼻尖达头顶,其间夹有两条因黑棕色宽带,喉部黑褐色,耳缘白色,下颏到腹部及四肢为棕黑色,尾毛棕黑色,鼻垫与上唇间被毛。善于掘土,洞居,洞长可达数十米,其间有洞道相通。黄昏及夜间活动。食性杂,冬季进洞蛰伏,春季产仔,每胎3~4仔。
PART.5
猪獾Arctonyxcollaris
食肉目,鼬科,猪獾属。别名:獾子。体形大小及毛色似狗獾,颏喉部白色,鼻吻部更长。尾毛白色,生活习性似狗獾。
PART.6
花面狸Pagumalarvata
食肉目,灵猫科。别名:果子狸、白鼻狗、香狸。体形中等,如家猫大小,体重2~2.5kg,体长50~60cm,尾长44~54cm,四肢短,尾细长,尾基稍粗,向后逐渐变细,全身棕黄色,背部有5条连续或断续的黑褐色纵行条纹或斑点,四肢和足深褐色,尾棕黄色,有6~8个棕黑色尾环。地面活动,很少上树,夜间活动,黄昏更活跃,独栖,有沿林间小道行走并将香膏标记于小树干或石块的习性。食物多样,但以鼠类为主,其次是昆虫、鱼类和蛙类,也吃桨果等植物性食物。
以下为常见的五种鼠类
1、小家鼠Musmusculus
2、黑线姬鼠Apodemusagrarius
3、褐家鼠Rattusnorvegicus
4、黑线仓鼠Cricetulusbarabensis
5、大仓鼠Cricetulustriton
生态城区域内的兽类大多为啮齿类,主要分布在有人居住的区域,同时,这些啮齿类均为“害兽”,应加强监测与防治。
转自中新天津生态城图书档案馆
政务类官网
滨海场馆类官网
天津场馆类官网
天津政务类官网
主办单位:中共天津市滨海新区委员会宣传部天津市滨海新区文化和旅游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