貉是犬科非常古老的物种,体型短而肥壮,介于浣熊和狗之间,一些地方把貉叫做“土狗”。如果要列一个“易让人脸盲的哺乳动物”名单,貉肯定榜上有名,它经常被认成浣熊。
一般的野生貉体长50—70厘米,体重10—15公斤。光看脸的话,它跟浣熊很像,几乎是一只浣熊脸的狗。它的脸部有一块黑色“海盗似的面罩”,眼睛周围都有一圈黑色花纹,形状、分布与浣熊略有不同。它体色乌棕,毛浓密而蓬松,可抵御零下30摄氏度的严寒气候,看上去圆滚滚的。
一个显著区别是,浣熊的尾巴有明显环纹,貉的尾巴一般没有。此外,浣熊的前爪跟人手一样,有五指、能抓握,而貉的爪子跟狗爪子差不多。
它有哪些习性?
2021年年初,貉的野外种群升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貉的交配期在每年2、3月,孕期两个月左右,一胎可以产6—8只幼崽。貉十分聪明,昼伏夜出,不挑食也不挑窝,常栖息于阔叶林中开阔、接近水源的地方或开阔草甸、茂密的灌丛带和芦苇地。跟其他犬科动物相比,貉较善于爬树,很适应杂食,小型啮齿类、蛙类、鸟类、鱼类、昆虫、软体动物、腐肉、掉在地上的各种果子,它几乎“无所不吃”。在人类居住地附近的貉,也会翻垃圾吃剩菜、吃农作物。
它有什么故事?
古代中国人不喜欢貉,连骂人会骂“貉子”、“一丘之貉”,但却喜欢它的毛皮。《诗经·豳风·七月》有云:“一之日于貉,取彼狐狸,为公子裘。”貉的毛皮跟狐皮毛一样,都是用来制作毛皮衣物的常见材料。
2021年年初,貉的野外种群升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野生的貉禁止私自猎捕。很多城市的人类生活区,都能看到貉的身影。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