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龟是龟鳌目、龟科地、龟属爬行动物,又称齿缘地龟、锯缘叶龟、黑胸叶龟。地龟分布于印度尼西亚和越南。在中国分布于湖南、广东、广西、云南、海南等地。多栖息于海拔700米左右的沟谷雨林、小溪及山涧小河边中,以陆栖为主。食性较杂,以昆虫、植物的叶和果实为食。卵生。
地龟饲养难度较大,成活率低,因此中国养殖数量很少。2007年调查显示中国种龟存量约100-300只。被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二级,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列为濒危(EN)物种。
PART01形态特征
背甲长雄性90~101毫米,雌性87~114毫米;背甲宽雄性66.5~71毫米,雌性63.5~82.5毫米,头较小;吻尖窄,不突出于下颚,外侧面垂直向下;颚缘平无锯齿。头顶平滑无鳞。
背甲较平扁,前后缘呈强烈锯齿状,有3条纵棱,脊棱宽而明显;颈盾大,呈钟形,长大于宽;第一和第五枚椎盾五边形,第二至第四枚椎盾六边形;肋盾窄,几乎与相邻椎盾等宽;缘盾尖出,呈强烈锯齿状,略向上翻翘。腹甲较长大,后缘凹缺,雄性腹甲中央向内陷;腹盾缝>胸盾缝>股盾缝>肱盾缝>喉盾缝>肛盾缝;无腋盾和胯盾。四肢覆有角质大鳞,鳞端尖出;指、趾蹼不发达。雄性尾较粗长,雌性纤短,略宽扁,尾背约有8~17对规则的扁平矩鳞,形成2纵行。
头骨具一骨质颧弓;方轭骨与轭骨(颧骨)和眶后骨相接切;额骨前缘呈“w”形,与前额骨相接;顶骨后缘达上枕骨中部;上枕骨高,后缘圆钝;内鼻孔位于眼眶前部平面上;咀嚼面窄而无中嵴;下颚冠状突不甚发达。
椎板六边形,其短边在后;臀板2枚。背腹甲以骨缝相接连,甲桥发达;腋柱和胯柱长而发达。内腹板为肱胸盾缝横截。生活时,背甲黄褐色,脊棱及缘盾外缘多少呈深色。腹甲黑褐色,其外侧黄色,甲桥黑色,头顶暗黄褐色或暗褐色,自嘴角到颈侧,以及由嘴角经鼓膜下方延伸至颈侧有2条平行的黄色纵纹,雌性明显,雄性较不明显;雄性虹膜白色,雌性为暗红色;颏、喉及上颚缘有明显的黑点。四肢及尾暗褐色,缀有醒目的红、黑色斑点,尾背2纵行扁平矩鳞色浅。
PART02繁殖方式
体重达250克左右时,性腺开始成熟,并有生殖能力。6-8月为产卵期,每次产卵2-6枚,每个产季可以产卵2-3次。卵呈白色。孵化温度为29-30摄氏度,孵化期为65-75天。
PART03国内研究
地龟嗜食环毛蚓与黄粉虫,偶尔摄取印度谷螟幼虫和条马陆。目前仅能确定野生地龟的摄食对象涉及昆虫纲、多足纲、寡毛纲、甲壳纲、蛛形纲等的小型动物。
参考文献
[1]张孟闻.中国动物志.爬行纲.第一卷,总论,龟鳖目,鳄形目[M].科学出版社,1998.
[2]董超.地龟消化系统形态学及食性研究[D].南京大学,2017.
[3]中国科学院.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脊椎动物卷(2020)[DB/OL].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2023.
浙江海洋预报
9月25日20:00-9月26日20:00
浙江海域海浪大面预报
根据浙江省海洋监测预报中心今天发布的海浪预报可以看到,浙北、浙中和浙南海域的浪高都是1.2到1.8米的轻到中浪,杭州湾的浪高是0.5到1米的轻浪。
全省海域恢复良好海况,适宜海上作业和旅游交通。
滨海旅游区预报
明天,五个滨海旅游区的浪高都在1米左右,都是适宜大家海上垂钓和游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