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只两岁的大熊猫出乎意料的平和,面对抢食,不护食,也不计较。她没有继承父母出众的外貌、能力和光环,甚至残缺,却足够自洽,接受了自己的普通,没有嫉妒、争夺或者模仿。
我们喜欢花花,起初是对弱者的同情甚至偏爱,就像总给花花开小灶的谭爷爷一样。更重要的是,我们发现,花花其实就是一个自在的“普通人”。
我的眼里只有你
“你们难道就只看这一只熊猫吗?”保安举起喇叭,向游客们大喊道。
作为大熊猫,花花是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最有辨识度的一只。和花,又名花花,两岁半,籍贯四川成都,因为没有脖子没有腰,身材形似一只三角饭团而走红。
早上来、但还想再看花花一眼的人,和错过花花早饭的人,以及下午卡着点入园的游客,挤成一团,半弧形的参观区人流一动不动,没有一个人想挪开。上厕所也成了一件能忍则忍的事,有人因为实在憋不住,去了一趟洗手间,回来后,发现连人挤人的资格都没了。
园内的广播曾经用5种动物生动地形容过花花,“头大像梭子蟹,腿短像乌龟,嘴筒子尖像狐狸,侧脸像豚鼠,收起耳朵时像海豹”。
这份独特的矮胖,也让花花成为了最火的一只大熊猫。人们在花花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花花的幼儿别墅前,最不缺的就是人。狭窄的参观道路里,人群挤了五六层,长枪短炮被举得老高,要想占到第一排的位置,用一个幸运儿的话说,得在日出前,天还乌漆麻黑的时候,打车到位于郊区的熊猫基地,7:30一开门,所有人都在狂跑,比中学800米比赛还使劲。
如今,花花更火了。
甚至有一名男子爬上了树,就像一只大熊猫,只不过大熊猫上树为了避敌,而人则是为了从更高的地方一睹大熊猫,直到他被保安喝止,“树上的游客,请你下来!”
作为远古生物链的幸存者,大熊猫存在于800万年前的晚中新世,甚至要早于人类,但现在,人类在一定程度上成了它们的庇佑者,并重新为它们赋予了濒危基因之外的符号。人们对熊猫的喜爱,也几乎跨越了物种、文化和国界,就像动画《樱桃小丸子》中小丸子在期待见到大熊猫时说的那样:
“人生在世,如果连熊猫都没看过,会非常丢脸诶。”
一只不一样的大熊猫
花花是一只独特的熊猫,严格来说,她在种族意义上,是一只发育迟缓、不健全的大熊猫。官方介绍牌对花花的形容是,“短胖炸毛、行动缓慢、不擅长爬树”。原因在于花花是早产儿,天生右后腿脚掌外翻,是熊猫基地唯一一只不会爬树的大熊猫。
长得慢,吃饭慢,走路慢,爬树慢,慢吞吞的花花甚至在地震来临时,都比其他大熊猫慢一拍。但这些看似温和呆萌的特点,在大自然里却是一种残酷的筛选,对于大型哺乳动物来说,失去平衡、不会爬树,甚至不懂争夺食物,意味着几乎没有野外生存能力,按照达尔文进化说,花花应该是生物学中被淘汰的那一类。
花花却什么都没有,甚至没有健康、强壮的身体。
但这只两岁的大熊猫却出乎意料的平和,面对抢食,不护食,也不计较。在网络上,盛传着花花被抢食的一段视频:花花剥竹笋的动作慢,又笨拙,在熊猫群里,往往都是被欺负的那一个。刚刚剥好准备送到嘴里的竹笋,被同伴润玥一把夺走,花花没有吱声,而是默默捡起下一根竹笋继续剥。只是润玥并没有收手的意思,连续夺走了花花三根竹笋,一个明着抢,一个默默剥,到最后,甚至润玥刚刚做出要夺笋的动作,花花干脆就把剥好的笋丢了过去。
这一切都被饲养员谭爷爷看在眼里,因为老是被抢食,容易饿肚子,谭爷爷给花花单独开了小灶。小的时候是一碗单独的盆盆奶,花花用两只胖爪子端起来,咕噜咕噜就喝个精光,长大了,小灶就是下午体育课额外的小苹果和窝窝头,一吃东西,花花的脖子就更短了,像个等腰三角形。
和谭爷爷一样,我们喜欢花花,起初是对弱者的同情甚至偏爱。这是人性中最直接、自然的一种情绪,人们怜惜花花个子矮,怜惜她吃不饱,怜惜她总是慢悠悠,更怜惜她在群体中若有若无的“弱势”。
我们生活在强竞争的人类社会里,被时钟推着前进,就像《中国奇谭》里小猪妖面临的浪浪山,困住小猪妖的第一座浪浪山,是对家乡和父母的不舍,是对大城市的恐惧,但真正的现实是,就算翻越万重山,等待我们的永远还有下一个浪浪山。
小猪妖是再现实不过的底层人写照,他勤恳、努力,千方百计想得到上司的认可,活在远大理想和现实的拉扯中,却并不开心。也许我们都是在生活里挣扎的小猪妖,熊猫大侠是我们的人生目标,但最终人们会发现,大多数人最终都活成了花花,我们终究要和普通的自己和解。
顶流的代价
开春以来,花花已经成了新晋顶流。最明显的一个例子是,在2022年底,北京两家文化公司已经抢先申请注册“熊猫花花”“熊猫和花”商标。
但区别于动物界的其他形象,熊猫是珍贵且稀有的一级保护动物,属于国有,所有对熊猫的商业行为都带着保护性质,最典型的是“认养大熊猫”。
实际上,早在花花和弟弟和叶出生不久,就被一家名为思宝的不锈钢公司认养,取名为“思宝”和“盼奥”,这已经是这家企业第三次认养的大熊猫。除去企业以外,就算个人也可以认养大熊猫,郭台铭、成龙都曾经出资终身认养过大熊猫。
认养一只大熊猫究竟得要多少钱?陕西林科院“秦岭大熊猫繁育研究中心”所发起的,秦岭大熊猫宝宝认养规则中明确写道:大熊猫认养分为年度认养、终身认养和冠名认养三种方式。每只大熊猫,每年度认养费用为10万人民币;终身认养是对大熊猫进行一次性终身认养,每只大熊猫的终身认养费用50万元人民币;冠名认养则在大熊猫一次性终身认养的基础上,享有对该大熊猫冠名的权利,费用为100万元人民币。
在商业世界,企业们愿意花这笔钱。2008年,富士康董事长郭台铭出资两百万冠名认养的一对大熊猫龙凤胎,就干脆命名为“富富”和“康康”。
认养大熊猫,在某种程度上,也相当于企业与保护组织的双赢。2021年7月,熊猫“福多多”在成都太阳产房诞生,次月,野兽派就终身认养了它,取名为“噗噗”,并开发了一系列“熊猫噗噗”IP产品。曲折的是,福多多出生一年后,它的母亲奇福因病救治无效死亡,将福多多独自丢给了人类世界。
更多时候,大熊猫能直接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日本关西大学名誉教授宫本胜浩估算,大熊猫幼崽香香出生的那一年,仅在东京就创造了近17.7亿人民币的收入,光这份收入就抵得过日本多年来所有大熊猫的租金。在日本的6年,仅香香一只大熊猫,就为上野动物园、动物园周边商家带来了约合人民币27亿元的收入,相当于东京晴空塔建造费用的1.3倍。
不过,抚养一只大熊猫的经济费用并不低。在海外,一般情况下,每只大熊猫每年的租金为100万美元。这还只是最初步的租借费,大熊猫对于居住环境、饮食要求严格,各国需要想尽办法砸钱投入。
除去商业行为,大熊猫身上还存在外交意义、地缘意味以及最古老的血脉延续,并用一种最天然、野性与纯粹的方式,与人类社会发生联结。有时候,熊猫寄予的还是一种希望。1995年,日本阪神大地震发生后,神户市损失惨重,众多神户市民被迫流离失所,面对亲人离世的痛苦。
神户市政府当时向中国有关方面提出,为了灾后重建中的神户市民特别是孩子们,希望神户能够与中方共同进行大熊猫饲养繁育研究。2000年,雌性大熊猫“旦旦”和雄性大熊猫“兴兴”抵达神户市王子动物园。王子动物园园长加古裕二郎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当年,大熊猫的到来在神户掀起一股热潮,王子动物园的参观人数激增。
当时王子动物园前排满了长队,旦旦与兴兴的出现,不仅意味着两只珍稀大熊猫,更多时候,它们还给予了神户市民一种疗愈、元气与抚慰。之后的几年内,兴兴回国,旦旦又依次失去了丈夫龙龙以及自己的孩子,从此孑然一身在神户生活了十余年,直到2021年,王子动物园放出旦旦或许将回国的消息,神户市民才发现,旦旦已经成了“自己无可替代的精神支柱”。
在多年的保护下,我国的大熊猫已经脱离濒危状态,转为易危,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副主任、研究员侯蓉在接受采访时称,截至2022年底,成都熊猫基地大熊猫的数量已经从1994年的18只,繁育到如今的237只,增长了12倍。“但我始终认为繁育大熊猫只是一个阶段,我们最终的目标还是帮助他们回到野外,让野生大熊猫能够永久生存繁衍下去。”
数十年前,熊猫跳脱出它高山上的家园,成为世界公民,但终有一天,熊猫会做回那只属于高山的熊猫。就像乔治·夏勒在《最后的熊猫》中所说的那样,熊猫拥有它无比的魅力。“它虽然体格肥硕似熊,却独具创作的天分、艺术的完美,仿佛专门为了这项崇高的目标而演化成这种模样。圆圆的扁脸、大大的黑眼圈、圆滚滚逗人想抱的体形,赋予熊猫一种天真、孩子气的特质,赢得所有人的怜爱,令人想要拥抱它、保护它。”
而在人们的热爱中,花花也在成长。某种程度上,这正如每个人自己的成长一样。最近,大家发现,花花学会拒绝了。在吃自己最爱的小苹果时,弟弟和叶又想来抢食,刚把头凑过来,花花头都没回,目不斜视,毫不犹豫地伸出了自己的左掌,挡在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