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2015.02.06
1、貘
貘科是现存最原始的奇蹄目,保持前肢4趾后肢3趾等原始特征。貘体型似猪,有可以伸缩的短鼻,善于游泳和潜水。貘科现存仅貘属的4个种,分别分布于东南亚和拉丁美洲两地。马来貘分布于东南亚从缅甸、泰国南部经马来半岛到苏门达腊岛,体型较大,身体黑白两色,易于辨认。貘是食草动物,体形像猪,但比猪大,在距今100万年到1万年之间广泛生存于温暖潮湿的环境,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华南地区。但由于环境的变迁,巨貘在1万年前灭绝。目前,除了东南亚尚存其“近亲”——马来貘外,貘的其他物种已经全部灭绝。
2、鲸头鹳
3、皇绢毛猴
4、褶伞蜥
褶伞蜥的个头中等,成年褶伞蜥的体长可达到80~100厘米,以昆虫、部分小蛇、蜘蛛和小哺乳动物为食。褶伞蜥颈部周围的鳞状膜皱褶很宽,被激怒时皱褶会竖起,好像头部突然扩大了好几倍,同时张开大口。发出愤怒的“嘶嘶”声。这种突如其来的虚张声势的行为,往往会把许多凶猛的动物都吓上一大跳。如果这一招还不能退敌,褶伞蜥便会逃跑,跑时单靠两条后腿,由尾巴起着平衡作用。褶伞蜥形态及行为奇特,具有观赏价值。
5、侏儒狨
侏儒狨是一种生活在巴西西部、哥伦比亚南部,厄瓜多尔东部和秘鲁东部雨林当中的一种猴子。它是世界上最小的灵长类动物,身高10—12厘米,重80—100克,成年的侏儒猴只有一个人的中指那么大,新生的侏儒猴只有3厘米长。侏儒狨一胎产两仔。刚出生3天的小猴仅3厘米高。猴毛呈黑色,密而长,外形象哈巴狗。它们喜捉虱子吃。最大的敌人是鸟。栖于热带雨林或热带森林草原的树冠上层,很少到地面活动。吃水果、坚果和其他植物性食物,亦食昆虫、蜘蛛、青蛙、小蜥蜴和鸟蛋,有些种类用手收集到食物后,并不直接送进嘴里,而是用嘴去捡食。视觉敏锐,听、嗅觉次之。白天活动,夜晚睡在树洞里。以家族形式3~12只结群生活。好动,性机警。休息时肚皮贴在树干上,有时以手的尖爪刺进树皮以支撑身体。
6、指猴
指猴体型象大老鼠,体长36~44厘米,尾长50~60厘米,体重2千克;体毛粗长,深褐至黑色,脸和腹部毛基白色,颈部毛特长有白尖;尾比身体长,尾毛蓬松,形似扫帚,毛长达10厘米,黑或灰色;体纤细;头大吻钝;耳朵非常大,膜质;除大拇指和大脚趾是扁甲外,其他指、趾具尖爪;牙齿结构象鼠,只有20枚;四肢短,腿比臂长。分布于马达加斯加东部沿海森林。栖息于热带雨林的大树枝或树干上,在树洞或树杈上筑球形巢。单独或成对生活,夜间活动。喜食昆虫,还吃甘蔗、芒果、可可,在饲养条件下亦吃香蕉、枣和鸡蛋。孕期不详,2~3月产仔,每胎1仔。取食时常用中指敲击树皮,判断有无空洞,然后贴耳细听,如有虫响,则用门齿将树皮啮一小洞,再用中指将虫抠出。吃浆果时也是用中指将水果抠一个洞,从中挖出果肉。由于指猴的体型似大老鼠,跳跃的姿势象袋鼠,取食方式又极特殊,曾被列为松鼠或跳鼠一类,甚至另立一目。指猴和其他动物都不相象。它和狐猴有亲缘关系,但事实上,由于那特别的长相和习性,指猴是单种生物(指粟鼠猴科)。指猴只生活在非洲东南沿海的马达加斯加岛。
7、椰子蟹
椰子蟹属于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十足目、抱卵亚目、异尾类下目、陆寄居蟹科、椰子蟹属,椰子蟹是椰子蟹属中所仅有的物种。与典型的蟹(短尾次目)有许多不同。分布于日本南部及南太平洋诸岛。中国仅产于台湾省南部。体很大,头胸甲长度可达16厘米以上。体躯和附肢甲壳钙化,坚厚,头胸甲及步足表面有波状皱纹。头胸甲的鳃区特别扩大。额角呈三角形,眼鳞小。左螯大于右螯。腹部的背甲与侧甲皆钙化,部分弯折在头胸甲之下。仅一侧保留着已退化的腹肢。椰子蟹生活于海边附近的热带树林中,善于爬树。喜食椰子或露兜树的果实、腐肉或各种植物。繁殖季节回到海里,其幼体在海水中变态成长。椰子蟹的体型硕大,外壳坚硬,配上两只强壮有力的巨螯,让它的模样看起来又凶又蛮横,所以在台湾,人们都叫它做“山霸”;又因为它头部和胸部的纹路十分接近八卦图样,又被称为八卦蟹。它也是个爬树高手,尤其善于攀爬笔直的椰子树,而且它可以用强壮的双螯剥开坚硬的椰子壳,然后享用里面香甜的椰肉。所以它还有一个在国际上通用的名字-椰子蟹。
8、羊驼
偶蹄目骆驼科无峰驼(羊驼)属的1种。别名美洲驼、无峰驼。体型颇似高大的绵羊;颈长而粗;头较小,耳直立;体背平直,尾部翘起,四肢细长;被毛长达60~80厘米,呈纯白,浅灰、棕黄、黑褐,纯黑等22不同色型;雄性略大于雌性。产于南美的秘鲁和智利的高原山区。羊驼性情温驯,伶俐而通人性,适于圈养。采食量不大,耐粗饲,以草为主。羊驼适应性较强,以高山棘刺植物为食。发情季节争夺配偶十分激烈,每群中仅容1只成年雄驼存在。妊娠期8个月,每胎1仔。春夏两季皆能繁殖。羊驼的毛比羊毛长,光亮而富有弹性,可制成高级的毛织物。皮可制革。肉味鲜美。也能驮运。
9、雪蟹
这种名为雪蟹的生物,如丝般雪白,看起来似乎生活在喜马拉雅山区,但这种独特的生物却是最近在南太平洋的深海中被发现的。这种蟹的前臂和脚上长满的那种纤细如发丝般的毛的作用很神秘。一些科学家认为这种纤纤细毛能够捕获细菌作为它们的食物,但也有一些科学家认为这些细毛能够过滤掉深海处喷涌出的有毒矿物质。这种被称作“雪蟹”生物是如此独特,科学家们经过一年的研究后对其还有众多不甚了解之处,只好重新划分出一个种类来对其进行归属,正式命名为KIWAHIRSUTA。
10、星鼻鼹
11、小熊猫
浣熊科小熊猫属的唯一种。俗名九节狼、金狗、小熊猫。体形肥胖体长40~60厘米,体重约6千克,全身红褐色,四肢棕黑色,体毛长而蓬松,脸圆,具白色斑纹,吻、耳缘和颊白色,脸上有白斑,眼鲜艳;尾粗,长超过体长之半,具9个棕黑与棕黄色相间的环纹,颇显著,因此,中国四川省称为九节狼。小熊猫四肢粗短,背部毛色为红棕色,其眼眶和两颊甚至连嘴周围及胡须都是白色。最好看的是一条蓬松的长尾巴,其棕色与白色相间的九节环纹,非常惹人喜爱,“九节狼”的别名因此而得。在第四纪更新世时期,小熊猫曾广泛分布于欧亚大陆,欧洲中部和英国都有化石纪录。
12、小飞象章鱼
因其外貌酷似迪斯尼动画片中的小飞象而得名,这种章鱼生活在300~5000米极深的海下,大小20厘米,长有两只“耳朵”和一个长“鼻子”是最珍贵稀少的章鱼种类。这种章鱼,爪子很短,颜色鲜艳,憨态可掬。如果章鱼没有粘性吸盘,那么这将是它最大的缺陷。但是,对于深海小飞象章鱼来说,它们却懂得努小飞象章鱼力弥补这一缺陷。在通常章鱼身上长有吸盘的地方,小飞象章鱼长的却是一种耀眼的发光器官。它们巧妙地利用这种发光器官来引诱捕食目标或吓退入侵者。小飞象章鱼以某些小型甲壳类动物为食,这些甲壳类动物常常是被小飞象章鱼的光线所吸引而来。一旦发现猎物靠近,小飞象章鱼就会立即抓住它,并通过身体所产生的一种粘液网困住对方。美国杜克大学科学家约翰森观测到,当小飞象章鱼被打扰时,它们会张开自己的腕足,尽可能地展露出所有的发光器官,试图吓唬和赶走不速之客。
13、吸盘足蝙蝠
吸盘足蝙蝠,特产于马达加斯加岛,也是蝙蝠中仅有的两个分布限于一个岛的科之一。吸盘足蝠科和盘翼蝠科一样,拇指和脚侧处各有一个吸盘,其生活方式也和盘翼蝠科相似。吸盘足蝠比盘翼蝠体型略大,耳朵和尾巴均长,耳屏方型,和耳朵前缘相融合。
14、秃猴
卷尾猴科几种昼行性猴类的统称,美国唯一的短尾猴。体长35-50厘米,尾长15-20厘米。面部赤裸,兴奋时发红。毛长而粗。有三种:一种呈灰色,面粉红;另一种毛带红色,面鲜红色;第三种毛呈浅褐色,面为黑色。秃猴为稀有动物,分布限于亚马逊河流域的某些森林地区。据说以小群活动,常栖息于高枝。四脚行走,以果实和植物的其他部分为食。三种秃猴在《红皮书》中都列为濒险种。亚马逊河流域的印第安人常捕捉秃猴。
15、太阳熊
16、水滴鱼
水滴鱼,由于长着一副哭丧脸,被称为“全世界表情最忧伤”的鱼。这种海底怪鱼确实有理由郁闷:科学家警告称,由于深海捕捞作业,水滴鱼正遭受灭绝的威胁。水滴鱼生活在澳大利亚和塔斯马尼亚沿岸,最深达800米的海底当中,由于很难达到这种鱼的栖息地,所以很少被人类所发现。水滴鱼生活的地方,压力比海平面要高出数十倍,饱了保持福利,水滴鱼浑身主要成凝胶状,密度比水稍轻,这使得这种鱼可以不需花费体力从水底浮起。缺乏肌肉对于水滴鱼来说也不是什么大问题,因为它主要靠吞食面前的可食用物质为生。
17、树懒
树懒的适应范围与同属贫齿目的食蚁兽十分不同,它是严格的树栖者和单纯的植食者。头骨短而高,鼻吻显著缩短,颧弓强但不完全。科颈椎数偏离一般哺乳动物的七椎模式,二趾树懒为6一7个,三趾树懒有9个。这种变化不仅发生在种间,甚至同种不同个体之间的颈椎数也不同。外表能见的趾不超过3个,并趾足。三趾树懒三趾等长,跤骨基部及附骨愈合,爪强而成钩状,体型较小,体重4一7公斤,体毛长而粗,毛被为藻类提供了生存条件,雨季时,藻类在毛表的凹陷处生长,使浅色毛皮变成绿色
18、盲鳗
19、枯叶龟
最大甲长40公分,背甲为长方形,背甲是粗糙、多瘤节的。这种龟背甲的最大直线长度可长到18英寸。每个盾板都是圆锥形的,并具有明显的同心生长环。头和颈部大而扁平,并覆盖着无数的小肉瘤、结节和褶皱。嘴非常宽,鼻子很长。眼睛很小并非常靠近鼻子。幼年时期背甲和颈部的颜色为茶褐色至红褐色,腹甲通常为鲜艳的橙红色。当这种龟长大时,腹甲上的橙红色褪去变成黄色或褐色。颈部呈红褐色,但最终会变成棕褐色或茶褐色。喉部具有两条暗色带状条纹,且腹甲呈暗色。虽为完全水栖性,却很少游泳。为适应栖息于水底,具有长颈及呼吸管状的吻部,籍以伸出水面呼吸。
20、可蒙犬
被毛浓密,具有保护性的被毛是这一品种的典型特点。成年狗的被毛有两层,一层柔软、浓密、絮状的底毛,一层粗糙、高低不平、卷曲的外层披毛。粗糙的披毛陷在柔软的底毛中。披毛为结实的绳索状,触摸的感觉象是毡制的。成年的可蒙犬完全被大量的、象穗子一样的绳索状被毛所覆盖。需要记住一点,其长度必须满足可蒙犬被毛的功能需求。颜色为白色,但也不总是白色。有时,幼犬会出现少量奶酪色或浅黄色,随着其逐渐成熟,颜色会褪去。
21、跗猴
跗猴(Taisier)生活在亚洲热带森林中,又叫菲律宾眼镜猴,因眼睛非常大而似眼镜而得名,其眼睛所占的比例是所有哺乳动物中最大的。跗猴,眼睛只能直视不能转动,所以他们看东西总是要转头。现存的几种跗猴均是体型非常小的灵长类,它们身长仅15厘米,而尾巴则长达25厘米。大者体重仅140克,小的不到100克,后肢长,极善跳跃,甚至可以跳出6米远,其跳跃能力只有针爪丛猴能与之媲美。跗猴为夜行性树栖动物,常在森林的下木层活动,主要捕食昆虫,其高超的跳跃能力使其甚至能捕捉空中的飞虫。
22、火星蝾螈
23、安哥拉兔
安哥拉兔(Angora),根据国际ARBA组织数据记载,安哥拉兔是源于土耳其的安哥拉省;另一种说法是起源于英国,由法国人培育而成,因其毛细长,有点像安哥拉山羊而取名为安哥拉兔。安哥拉兔有四个品种安哥拉,以英国安哥拉最受欢迎,其余分别是法国安哥、缎毛安哥拉和巨型安哥拉。
24、粉精灵犰狳
25、一角鲸(独角鲸)
一角鲸(独角鲸),属于齿鲸类。雌性牙通常长在牙床,但雄性的左牙会生出来,变成一条长牙,可长达三米。一般体长4米~5米,体重900公斤~1600公斤,腹白背黑,是小型鲸类。一角鲸可能是世界上最神秘的动物之一,它们只生活在北极水域,速度极快,神出鬼没,又叫海洋独角兽。在中世纪,独角鲸的牙被当作独角兽的角远销欧洲和东亚。医生们相信把角磨成粉可治百病生。今天,人类对这个物种仍然知之甚少。
26、长鼻猴
长鼻猴是东南亚加里曼丹的特有动物。它们的鼻子大得出奇,其中雄性猴子随着年龄的增长鼻子越来越大,最后形成像茄子一样的红色大鼻子。它们激动的时候,大鼻子就会向上挺立或上下摇晃,样子十分可笑。而雌性的鼻子却比较正常。长鼻猴喜群居,常10-30只集为一群,活动范围不到2平方公里。善游泳,常在河中一边找东西吃,一边打闹着玩乐,但有时它们也能静下来一动不动地呆上好几个小时。
27、白面粗尾猿
白面粗尾猿主要分为圭亚那粗尾猿和金面粗尾猿,这种长相怪异的动物生活在巴西、法属圭亚那和委内瑞拉等国家。白面粗尾猿主要以水果、坚果和昆虫为食。它们采食几乎所有的水果、坚果、种子和昆虫,拥有无可匹敌的消化能力,能对付各种各样的毒汁毒液。
28、鸭嘴兽
鸭嘴兽长约40厘米,全身裹着柔软褐色的浓密短毛,四肢很短,五趾具钩爪,趾间有薄膜似的蹼,酷似鸭足,吻部扁平,形似鸭嘴,尾大而扁平。现生哺乳类中最原始而奇特的动物,仅分布于澳大利亚东部约克角至南澳大利亚之间,在塔斯马尼亚岛也有栖息。鸭嘴兽是最原始的哺乳动物,是卵生的此点和爬行动物和鸟类一样!鸭嘴兽是游泳能手,用前肢蹼足划水,靠后肢掌握方向,捕食一些生活在河中的小的水生动物。此外,鸭嘴兽是极少数用毒液自卫的哺乳动物之一。总之,鸭嘴兽是很奇怪的一种哺乳动物。
29、巨眼鱿鱼
2008年4月,科学家在新西兰看到了一种眼睛巨大的大型鱿鱼,其眼部相当于餐盘大小。这是目前为止世界上发现的眼睛最大的动物。渔人去年在南极海域捕捉到这个重约一千磅的鱿鱼。据悉,这种巨眼鱿鱼体长可达46英尺(14米),而且科学家认为,这种巨眼鱿鱼可以下潜到6500英尺深,是一种比较凶猛的猎食者。
30、狐猿(又叫栗鼠猿)
这种狐猿在马达加斯加发现的灌木猿,有着大大的眼睛和蝙蝠一样的耳朵。长相不仅搞笑,更搞笑的是它有时会向你竖起长长的中指。狐猿都依靠长长的指头从树皮缝隙中抓小昆虫为食。科学家正利用狐猿进行视力对色彩感知的进化研究。
31、墨西哥异舌穴蟾
单从两栖动物的长相来说,这样身材比较结实的墨西哥异舌穴蟾到并不算奇怪,但它是独一无二的。有全球动物保护组织将其列为“进化过程中最有可能灭绝的”两栖动物。正如它的名字,这种蟾蜍终年生活于地下,只有在暴雨之后才出来到水中产卵。
32、长耳跳鼠
2007年12月,动物保护人员发布了首次拍摄到的一种濒危啮齿动物,他们戏称为“沙漠里的米老鼠”。这种长耳跳鼠长着一双比脑袋还要长三分之一左右的长耳朵,而它们的腿部能让它们像袋鼠一样跳跃。长耳跳鼠大多喜欢在夜间活动,而白天则会待在地下的洞穴里。由于居住环境遭到破坏,目前长耳跳鼠已经被国际自然保护联合会列为濒危物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