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人饲养宠物,我们身边经常会遇到被狗、猫等宠物咬伤和抓伤的情况,特别是在夏季。这导致狂犬病的发病率有明显上升的趋势,病死率几乎为100%,是病死率最高的传染病。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不可小瞧的狂犬病。
1.什么是狂犬病?
狂犬病(rabies)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因狂犬病患者有害怕喝水的突出临床表现,本病亦曾叫做“恐水病(hydrophobia)”,主要临床表现为特有的狂躁、恐惧不安、怕风怕水、流涎和咽肌痉挛,最终发生瘫痪而危及生命。
2.狂犬病的传染源有哪些?
带狂犬病毒的动物是本病的传染源,在我国狂犬病的主要传染源是病犬,其次为猫、猪、牛、马等家畜。在发达国家地区由于对流浪狗控制及家养狗的强制免疫,蝙蝠、浣熊、狼、狐狸等野生动物成为主要传染源。
3.狂犬病如何传播?
病毒主要通过咬伤传播,也可由带病毒犬的唾液,经各种伤口和抓伤、舔伤的黏膜和皮肤入侵,少数可在宰杀、剥皮、切割等过程中被感染。
4.哪些人易感?
人群普遍易感,兽医与动物饲养员尤其易感。人被病犬咬伤后发病率为15%-20%。被病兽咬伤后是否发病与下列因素有关:
1.控制传染源
目前在我国要完全禁止养犬是不现实的。加强管理胜过禁止,饲养者应进行登记,做好犬只的预防接种。
2.及时处理伤口
凡是被可疑的动物(未经接种的猫犬,或来历不明的野生动物)咬伤之后,都应尽早对伤口进行处理。伤口处理越及时,越彻底,对预防狂犬病就越有利。
排净污血:对于出血较少的伤口,建议尽量把血挤出,因为血液能带出可能由动物唾液带进伤口处的狂犬病毒。切记不可用嘴吸血。因为狂犬病毒可能入侵口腔中的微小破损,促使病毒快速进入脑部,加速发病。
冲洗伤口:用20%肥皂水或新洁尔灭反复冲洗。
消毒伤口:冲洗后,用5%碘酊反复烧灼伤口。除非伤及大血管需紧急止血外,即使伤口深、大亦不应缝合和包扎。
对于伤口深大及伤口靠近头部的患者,用抗狂犬病免疫血清在伤口内滴注或其周围作浸润注射。
按需要而给予破伤风抗毒素和适宜的抗菌药物。
3.预防接种
目前主张凡是被犬、猫、狼等动物咬、抓伤或舔后,都应全程规范注射狂犬疫苗。从注射第一针疫苗算起,约3周产生抗体,1个月左右达高峰,故要求在咬伤24小时内接种狂犬病疫苗,最迟不要超过48小时。若超过48小时,仍建议接种疫苗,以减低发病风险。
小贴士
若接种疫苗后,再次被动物所伤,按以下方法处理:
●如动物致伤发生在免疫接种过程中,则继续按照原有程序完成全程接种,不需加大剂量;
●如动物致伤发生在全程免疫后半年内,一般不需要再次接种疫苗;
●发生在半年到1年内,应当于0和3天各接种1剂疫苗;发生在1-3年内,应于第0、3、7天各接种1剂疫苗;超过3年,则需要全程接种疫苗(具体加强免疫接种参见疫苗产品说明)。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3120190007号/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湘20140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