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正在成为一门生意。吃个一人小火锅压压惊;养一只宠物做铲屎官;打个游戏刷直播;迷你KTV里高歌一曲,这些围绕“一个人”的商业模式正成长为万亿规模,而资本的蜂拥而入也让“孤独”这门生意更加火热。为此,老虎财经推出孤独经济专题,从宠物经济的未来到“一人食”的兴起,抽吸剥茧剖析孤独经济。本篇是专题三孤独经济之:《“孤独经济”,新浪潮》
如今,“吸狗”“撸猫”已成为生活中的高频词汇。“铲屎官”队伍的逐渐壮大也让它经济的规模达3000亿。
在3000亿规模的产业链中,资本“染指”了上下游。从上游的宠物繁殖、贩卖;中游的宠物产品;下游的宠物服务市场,资本无孔不入。
其中服务市场聚集了众多知名机构,高瓴不惜重金在宠物医院上布局,腾讯、雪湖资本、KKR也纷纷入局占先机。
而一级市场的火爆也蔓延至二级市场,宠物企业纷纷争先上市。与此同时,二级市场的企业也加速布局,以求分一杯羹。
资本的蜂拥而入正在快速催熟这个以孤独为支点的它经济。
3000亿规模的“它经济”
狄更斯说:“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差的时代。”21世纪的年轻人处于物质优渥的年代,同时也因为商业的极度繁荣让他们生活压力倍增。
在压力和快节奏的社会洪流里,年轻人开始寻找“另类”寄托。
根据《2020年宠物行业白皮书》对养宠原因的调查,34.9%的养宠人群表示是因为“精神寄托,丰富情感生活”,陪伴成为养宠最主要的原因。2020年我国养宠人群中,单身人群占比32.8%。
其中养宠人数最多的集中在80、90后人群。与70后相比,80后现在正处于事业上升期,90后家底普遍较为殷实,所以这一年轻群体的消费能力无疑是最强的。
孤独也催生了“宠物经济”。而宠物经济在我国的规模到底有多大,这点可以与发达国家的宠物经济进程作为模板。
从中美日三国的宠物经济发展历史来看,中国2019年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接近于美国1978年和日本1983年时的人均GDP水平。
2019年我国宠物消费占居民总消费比例为0.42%,相当于美国70年代初期的占比。而2020年美国宠物消费额占个人消费支出的0.81%。
对比日本,2019年单宠消费额为8.45万日元(约合人民币5348元),美国单宠消费额为561美元(约合人民币3929元),而我国单宠消费额仅为2041元。这也意味着我国单宠消费额还有近一倍的空间。
根据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宠物经济产业规模达2953亿,同比增长33.5%,2015-2020年复合增长率为20.2%,预计2021年市场规模将达3942亿。
资本“抢滩”它经济,高瓴、腾讯等机构下场“捞金”
3000亿的产业规模造就了庞大的宠物产业链。
我国宠物产业链的上游为宠物的繁殖、贩卖及虚拟宠物;中游为宠物产品,主要包括宠物的食物及其用品;下游为宠物的服务市场,主要包括宠物医疗、宠物美容、宠物培训等。
上游宠物养殖方面,中国目前并没有大规模的专业机构,也不存在一个统一规范化的供给渠道;在活体交易方面,我国44%的宠物狗和25%的猫来自于购买。
中游宠物产品方面,涉及宠物食品和宠物用品。从宠物消费结构看,宠物食品消费是最大的养宠支出。宠物食品消费(主粮、零食)在整个养宠消费结构中占比最高,达54.7%;宠物用品仅为13.6%。
数据显示,我国宠物食品行业市场规模由2016年159.1亿元增至2020年440.8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9.02%。中商产业研究院预测,2021年我国宠物食品行业市场规模可达501.5亿元。
此前,我国的宠物食品市场被玛氏和雀巢占据,但随着国内品牌的发展,2020年我国宠物食品Top10品牌中玛氏和雀巢仅分别占市场的11.4%和2.2%,其他8个品牌均为国内品牌,总占比为17.5%。
目前宠物食品行业有两家A股上市公司:中宠股份(市值94亿)和佩蒂股份(市值46亿)。未上市的头部企业包括福贝宠食、乖宝集团、疯狂小狗等企业也在加大融资不断跑马圈地。
其中福贝宠物在2019年7月获得深创投、毅达资本、金鼎资本等机构的3亿元B轮融资投资;乖宝集团在2019年10月获得君联资本、兴业银行等机构的5亿元B轮投资,此前KKR也参与了A轮投资;疯狂小狗在2020年7月获得国盛富瑞的C+轮投资,此前还获得光点资本、复星集团、伊利等机构的投资。
下游宠物服务市场,涉及宠物医疗、宠物美容、宠物培训等。宠物医疗和宠物美容合计占服务市场比91.4%,其中宠物医疗一项就占了73%。
数据显示,我国宠物医疗支出规模由2017年268亿元增至2020年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1.02%。中商产业研究院预测,2021年我国宠物医疗支出规模可达544亿元。
我国目前尚未有宠物医院上市,市占率最高的两家分别是新瑞鹏宠物医疗集团和瑞派宠物医院。
新瑞鹏是宠物医院连锁龙头,拥有中国大陆市场15%的动物医院终端数。2018年,瑞鹏旗下约450家宠物医院和高瓴所投资的芭比堂、安安宠医、宠颐生等品牌旗下约700家宠物医院合并。2019年1月,瑞鹏和高瓴资本旗下的宠医资产共同组建新瑞鹏集团。
2020年10月,新瑞鹏宠物医疗集团已聘请中金、瑞信及摩根士丹利3间投行负责上市工作,考虑将香港或美国作为潜在的上市地点。
而在宣布上市前不久,新瑞鹏集团在2020年9月底宣布完成最新一轮金额达数亿美元的战略融资。本轮融资由腾讯领投,碧桂园创投、勃林格殷格翰战略投资,雪湖资本、OrbiMed、AspexManagement、LakeBleuCapital(清池资本)等多家海内外机构跟投。融资完成后,新瑞鹏宠物医疗集团的估值约300亿人民币。
另一家龙头企业同样获得众多资本的青睐。瑞派宠物于2017年5月获得高盛、瑞普生物等2.4亿元的战略投资;2018年5月获得华泰新产业基金、天津瑞济生物的3.5亿元战略投资,完成C轮融资之后,瑞派宠物估值达到70亿元人民币。
从获得融资的宠物企业来看,高瓴、雪湖资本、腾讯等机构出手阔绰,高瓴甚至有专门的宠物投资基金。
高瓴在海内外同步进行布局。2016年收购德国宠物品牌俊宝Gimborn;2017年联合红杉资本等海外机构一共斥资2.33亿美元投资了VetFirstChoice,后该公司被合并并在纳斯达克上市,市值达到45亿美元,给高瓴带来了丰厚回报。
它经济背后的火热一二级市场
宠物经济不仅在一级市场火热,同样也传导到二级市场。
受2019年一级市场静默期的影响,投资事件数量呈下降趋势,但投资金额依然维持在高位,2020年投资额达到顶点,全年共投资67.2亿元。在细分行业中,宠物用品投资事件数最多,共计65起;宠物医疗领域投资金额最高,达46.52亿元。
一级市场的火爆也传导到二级市场,目前有多家宠物企业正在冲刺上市。
就连做零食的三只松鼠开始、主打玻尿酸的华熙生物等企业,也瞄向了宠物经济。资本争先恐后投入到这片“蓝海”中,似乎也表明宠物经济的未来值得可期。
风险提示:
本网站内用户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仅供参考,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