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刷朋友圈看到有位朋友去了西班牙旅游,除了对异国风情的赞美,他还提到在巴塞罗那的圣家族大教堂前遇到一群野生鹦鹉。
鹦鹉?欧洲哪来的野生鹦鹉?我大为好奇,朋友发来一张照片,里面有几只整体绿色,飞羽蓝色,身前有一片灰白色,从额头一直延伸到胸腹部的鹦鹉,原来他遇到的是俗称和尚鹦鹉(MonkParakeet)的灰胸鹦哥(Myiopsittamonachus)。
“嗯?有人叫我?”图片:Pixabay
此和尚非彼和尚
和尚鹦鹉是一种小型鹦鹉,它体长约30厘米,双翼展开约有53厘米,体重90~120克,与花鸟市场常见的玄凤鹦鹉(Nymphicushollandicus)差不多大小。和尚鹦鹉的老家在南美洲,它们广泛分布于南美安第斯山脉以东的温带和亚热带地区,包括玻利维亚、巴拉圭、乌拉圭、巴西南部和阿根廷的巴塔哥尼亚地区。
那么,这种小鹦鹉跟和尚有什么关系呢?难道它们会念经吗?其实没什么关系,它名字中的“Monk”指的并不是佛教的僧侣,而是基督教的修道士。和尚鹦鹉还有另一个名字叫做“QuakerParrot”,“Quaker”指的是基督教的一个教派“贵格会”,“Quakers”意为“颤抖者”,取自其创始人的一句名言:“因为上帝的话语而颤抖”。和尚鹦鹉有时会略显神经质地上下点头,如同在发抖,所以得名。
和尚鹦鹉在啄食骨架上的残肉,旁边的咕咕表示看不下去了。图片:RobertoFiadone/WikimediaCommons
把它们的中文名翻译成“和尚”鹦鹉,貌似是更接地气方便理解了,实则造成了不必要的误会。实际上,和尚鹦鹉不仅名字和佛教无关,其生活习性也并不佛系。虽然它们主要吃植物种子和果实,但也会捕食昆虫,甚至捡食其他动物吃剩的残肉剩骨,根本不守清规戒律。
鹦鹉中的建筑工程师
和尚鹦鹉有一项独门秘技:盖房子。它们是唯一一种真正能够自己筑巢的鹦鹉,这在整个鹦鹉家族中都是独树一帜的。除它之外,无论是娇小的虎皮鹦鹉还是庞大的金刚鹦鹉,都依赖树洞、土洞或石洞等现成的洞穴营巢繁殖,顶多在原有的基础上对洞穴进行一下改扩建。和尚鹦鹉却可以像喜鹊一样,直接用树枝在合适的地点搭建鸟巢。许多种类的鹦鹉都备受巢址不足之苦,在有些地区,因为人类砍伐了过多大树,造成可利用的树洞严重缺乏,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当地鹦鹉种群的繁殖,而和尚鹦鹉却完全无需担心这个问题。
有房,才有安全感。图片:Pixabay
配对后的和尚鹦鹉会共同搭建鸟巢,雄鸟往往更加积极主动,巢的选址一般在大树上,高度要求离地10米以上,以确保安全。每对和尚鹦鹉修建的巢并不大,只能容纳它们小两口和未独立的幼鸟,但和尚鹦鹉是非常社会化的鸟类,它们通常组成20只左右的松散群体,就连安家落户也喜欢扎堆。离巢后的幼鸟往往并不会高飞远走,而是选择在父母的鸟巢旁边修建自己的小房子。
和尚鹦鹉的巢和大多数鸟类的巢不同,不仅是它们繁殖后代的场所,还是它们日常休息的地方,尚未参与繁殖的“单身鹦”和处于非繁殖期的“夫妇”们也都会每晚回巢休息。在一家子鹦鹉的共同努力之下,“家族老宅”的直径可以接近1米,重量超过200公斤,包括许多独立的巢室,能够容纳许多对和尚鹦鹉及其后代一起居住。
感受一下这超大的老宅。图片:Pxfuel
紧跟全球化,满世界开花
但在人们饲养和繁育和尚鹦鹉的过程中,一些和尚鹦鹉因为种种机缘逃离了囚笼。它们或是从运输中损坏的鸟笼里逃了出来,或是被厌倦饲养它们的主人遗弃,还有些是被一些机构和个人故意释放到野外。这些和尚鹦鹉在异国他乡,凭借其强大的适应能力生存下来,并与境遇相同的同类汇合,建造鸟巢、繁殖后代。由于和尚鹦鹉能够自己筑巢,其繁殖不会受到巢址不足的限制,它们在很多其他鹦鹉无法适应的地区繁衍壮大。
据统计,外来的和尚鹦鹉在北美洲、中美洲、亚洲、非洲和欧洲都有出现,只有大洋洲和南极洲尚未被它们殖民成功。纵观各种借助人类的力量“开疆拓土”的鹦鹉,只有红领绿鹦鹉(Psittaculakrameri)或可与之一战。
偷了面包扬长而去的和尚鹦鹉。图片:Irisfz/WikimediaCommons
从宠物到“害虫”
通常情况下,鹦鹉都是相当招人喜欢的鸟儿,色彩鲜艳、动作滑稽可爱,还能学人说话。但有时“天使”也会变成“魔鬼”,和尚鹦鹉一开始作为人们的宠物在全球遍地开花,但如今一些地方的人,却将它们视为“害虫”,并决定消灭它们。
在原产地,和尚鹦鹉原本的主食是禾本科和菊科的种子,以及棕榈树和其他树木的果实。但这些小家伙的口味并不专一,很快它们就发现人类种植的玉米、小麦、高粱、向日葵以及各种水果等农作物味道好又管饱,于是农田变成了它们的免费食堂,给农民带来了极大的困扰。据报道,和尚鹦鹉每年会给阿根廷造成超过10亿美元的农作物损失,难怪阿根廷人民要将这些“害虫”捕捉出口了:出国祸害别人去吧!
波多黎各,和尚鹦鹉在树上祸祸芒果。图片:EdgarTorres/WikimediaCommons
电线杆上的和尚鹦鹉巢。图片:MichaelGore/PLFA/MindenPictures
另外,和尚鹦鹉喜欢在树木上啃来啃去,不仅影响树木生长,还可能会造成植物疫病的交叉传染。城市中的和尚鹦鹉与人类密切接触,也增加了传播鹦鹉热、禽流感和沙门氏菌等疾病的风险。它们修建的鸟巢高悬在街道上方且体积重量巨大,一旦坠落容易伤人毁物。虽然尚无确凿证据,但很多人担心数量越来越多的和尚鹦鹉会与本地物种争夺生存资源。
有鉴于此,许多地区已将和尚鹦鹉列为重点防控的外来入侵物种,比如美国已有10个州出台禁令,禁止饲养、贩卖、繁殖和尚鹦鹉。西班牙马德里市更是对这些“外来的和尚”忍无可忍,该市的和尚鹦鹉,到2019年已增长到约12000只。数量持续增长的鹦鹉带来了噪音扰民、排泄物污染、农作物损失等问题,2019年1~8月间,议会收到197起和尚鹦鹉造成破坏的投诉。为解决和尚鹦鹉带来的环境问题,马德里市议会于今年10月宣布,将与西班牙鸟类学会合作,对全市范围内的和尚鹦鹉进行“人道杀灭”和绝育,以控制它们的数量。
“谁说我是熊孩子啦,我就是乖巧本乖。”图片:Pixabay
尽管和尚鹦鹉在世界许多地区作为外来入侵物种,被当作“害虫”喊打喊杀,但由于其名列《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二,在我国按照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进行管理,且不区分野生和家养种群,所以即使是人工繁育的和尚鹦鹉,在国内也是不能饲养的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