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谣,是我国流传久远的一种文化形态,文字记载最早可追溯到《诗经》。说到诗经,很多人可能以为他是我国最早的诗集,其实它只是当时社会上流传广泛的民谣,后经整理而成诗集。诗经里,尤其是《国风》,他的民俗风味更强。
据资料显示,不止在中国,世界各国基本上都有民谣的存在,它是民间艺术的沉淀,民间文化的表达。目前中国民谣,以传承为主,很多作品都不知道作者姓名。它的内容也非常丰富,有宗教的、爱情的、战争的、工作的,也有饮酒、舞蹈作乐、祭典等等。
莆仙方言民谣
1、大眼睛,菱角嘴,生歹歹,卖贵贵。
2、乞食婆,唠啊唠,没一碗,也有一瓯。
3、“道”一糕,“道”一饼,我分桃,你分饼,桃红红,饼生虫。(“道:拍。)
4、草人仔,田里插,惊鸟仔,“账”五谷,穿破衫,日“物”曝,戴破笠,雨“物恶”,有功劳,“兆帐贺”。(草人仔:稻草人。“账”:守护。“物”:要。“恶”:淋。“账贺”:称赞。)
5、“映摸”蹈地,鱼去吃,虾去夹,一碗点心八个蛋。(“映摸”:萤火虫。)
6、“揪揪”皮厚厚,红菇炒幼豆,幼豆“白莲”买,“阿咪”没“小礼”。(“揪揪”:用手在脸上刮羞。“白莲”:还没有。“阿咪”:小孩子。“小礼”:羞耻。)
7、“威衣——呵”,“罗厅”戴红帽,红帽戴歪歪,“罗厅”没“假衰”。(“威衣——呵”:古时衙门开堂时,衙役所喊的堂威声。“罗厅”:官老爷。“假衰”:屁股。)
8、阿肥阿肥凸,举铳开脚肚,举刀宰“北肚”,抓盐“沁”肠肚。(“北肚”:肚子。“沁”:腌。)
9、“待伢”“兆”乖乖,没乖拍“假衰”,“待伢”“兆”读书,“白晾”读书“蛋”如猪。(“待伢”:小孩子。“兆”:要。“白晾”:不。“蛋”:愚,笨。)
10、阿兄面粗粗,阿弟“罗尿铺”,阿姐面PIAPIA,阿妹“角楼厅”。(“罗尿铺”:夜里尿床。PIAPIA:脸色很难看的意思。PIA,用普遍话快读成“披鸭”。“角楼厅”:在厅上哭着打滚。)
11、日头红“高高”,阿兄没穿衫,月亮光“莺莺”,阿弟偷吃奶。(红“高高”:形容词,非常红。光“莺莺”:形容词,非常亮。)
12、阿兄,给狗惊,阿弟,给狗舐,阿姐,嘴没齿,阿妹,头梳“怪”。(“怪”髻子。)
13、大一时,就是阿姨,大一“箍”,就是阿姑。(“箍”:段。)
14、初一糕,初二棕,初三螺,初四艾,初五扒一日,初六头企企。(扒一日:扒了一天的龙船。企企:翘起来。)
15、摇篮摇摆摆,福州走上海,上海看没戏,狗屎涂一鼻。
16、油柑橄榔,“物”吃趁早,“黄吃”留“防早”,“防早”初一早,吃面带骑马。(“物”:要。“黄吃”:不吃。“防早”:明天。)
17、悠悠“复笠”仔,“面门”穿“甲仔”,“甲仔”去做工,娘子“方厝”哭三天。(“复笠”:竹笠。“面门”:娘子的丈夫。“甲仔”:马甲。“方厝”:在家里。)三天无半暝,娘子放方厝哭青暝。
18、电光电光头,老鼠吃馒头,馒头“呃带齿”,老鼠气“呃死”。(“电光”:电灯。“呃带齿”:会粘在牙齿上。“呃死”:会死。)
19、金龟咬金锭,生儿“留角连”,大的抽壮丁,小的“篮”吃奶。(“留角连”:没有用的意思。“篮”:刚刚。此谣流传于新中国成立前。)
20、志愿军吃“糖含”,美国鬼背******,炸弹“一果”响,美国鬼死了了。(“糖含”:糖果。“一果”:一旦。流传于抗美援朝期间。)
21、阿妹阿妹哥,“头理生搓搓。”今年十八岁,“嘻摆起”有嘴坑,手上挂花篮,“物去走达罗”,没去走“达罗”,“物去厝看于窝”。(“头理”:面容。“搓搓”:漂亮。“嘻摆起”:笑起来。嘴坑:酒窝。挂:提。“物去走达罗”:要到哪里去。“达罗”:哪里。“物去厝”:要回娘家。“于窝”:母亲。)
22、我名石敢当,三十岁读开宗,三年读一本,“摩”读“摩”朦胧。我名石敢当,三十岁读开宗,三年读一本,“摩”读“摩”“天统”。(“摩”:越。用普通话读。“天统”:糊涂。)
23、一支竹担浮啊浮,阿公叫我去牵牛,牛仔牛蛋我“捌”牵,阿公叫我去种蛏,蛏仔蛏蛋我“捌”种,阿公讲我大示众。一支竹担浮啊浮,阿公叫我去包“赞”,“赞”仔“赞”蛋我“捌”包,阿公讲我大草包。(“捌”:不会。“赞”:棕子。)
24、拖笼“依弯”,番仔走番,番婆“白莲”到,老鼠偷煮“罩”,“罩”煮“白莲”熟,一仔一片肉,肉“白莲”买,喂“娘礼”,“娘礼”喂肥肥,拿灶厨下捶,捶扁扁,留做齑,齑做“捌空”,塞“壁空”,“壁空”塞“捌阵”,请阿妗,阿妗请“捌梨”,请阿姨,阿姨请“梨”落粪池。(笼:过去脱谷壳的一种工具。“依弯”:拖笼发出的声音。“罩”:午饭。“娘礼”:母亲。“捌空”:做不完。“壁空”:墙上的洞。“捌阵”:塞不满。“梨”:来。)
25、天乌乌,“物”落雨,阿公举锄头,田边去掘芋,掘啊掘,掘啊掘,“掘条”一尾大“田雀”,阿公“物”煮咸,阿婆“物”煮“姐”,两个厮拍弄破鼎。(“掘条”:掘到。“田雀”:鳝。“姐”:谈。)
26、天乌乌,“物”落雨,海龙王,“物讨补”,龟吹笙,鳖拍鼓,水鸡扛轿目凸凸,“草猴”送嫁穿绿裤,虾蛄担盘勒腹肚,“映摸”举灯来照路,“田咪”举旗喊辛苦,毛蟹牵马走横步,鱼兵虾将来保护。
莆仙方言俗谚
十指伸出有长短
人有双手十指,手指中的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格有长短。此信用来比喻每个人的学识与本领各不相同,不能互相比较。
嘴门嘴齿也会“厮答”(相碰)
嘴门即嘴唇,嘴齿即牙齿。虽然唇齿相依,但人在吃食物时,往往不留神会发生牙齿咬破嘴唇。這指两者亲密,有时也难免发生磨擦。
猫狸”(猫)与狗难调和
猫与狗天生难相处,此言借喻有些人性格不合,很难在一起相处或共事。
“猫狸”(猫)无“暝”(晚饭)狗无“罩”(午饭)
酱虾坐横头位
语出莆仙戏传统剧目《海龙王嫁女》,海龙王女儿出嫁,海中水族迎亲大办筵席,横头位是留给族亲中有显赫地位坐的,形体最小的酱虾竟然不知耻坐在横头位上,遭到斥骂。此语是用来讽刺某个不知趣的小人物自高自大,占据某个重要位置。
山中无虎,“狗只狸”(猹)为王
有死人,无死货
人无百年,总会垂老病死,而商品总有人买,即使积压滞销,用降价、打折的办法也能销出去。当然在今天,工商.部门加大打假力度,那些假冒、伪劣商品也会被封存起来,成为死货。
买的不知卖的店
想购买商品的人不知该到哪家商店里购买。信指旧时商品信息不灵通。
钱咸货无嫌
钱咸指价格昂贵,货呒嫌指质量上乘,无可挑剔。
一分钱,一分货
此信即按质论价的意思。
下南兄,对半杀
开天门
民间传说要是有人能在夜间望见天上有一片辉煌的灯光,有走动的形影,那就是开天门,当即跪求,玉帝可帮助他实现心愿。此语用来比喻某人遇到一种特别的幸运,或-次千载难逢的机会。
二月二,蛎(牡蛎)臭味
农历二月初二每年头牙祭日,一般说过了这天,莆仙人就不喜欢吃牡蛎了,因为这时候的牡蛎味道已不鲜美了。
哆头蛏,江口蛎
哆头与江口均属涵江区,有大面积海涂,哆头产蛏,口盛产牡蛎,皆因个大味鲜,近闻名。
枫亭糕,度尾柚
枫亭与度尾均属仙游县,枫亭以制作糯米糕闻名,度尾以出产文旦柚驰名。
人不知自皱
皱指脸上的皱纹。此言讽喻有些人不知自己的缺点或不足之处,即缺少自知之明。
大吃咸,臭“脚廉”(小腿面)
“脚廉”指人的小脚面,要是该部位受伤糜烂,难以治愈。此信用来劝诫人们不可有贪婪之心,损人利己的结果只能害了自己。
放棺有钱,抓药无钱
旧时穷人往往贫病交加,无钱看病抓药,但人死后必须入土为安,所以再穷的人家也要四处借钱,或变卖家产,买回棺材。此信用来讽喻有些人明明有钱,却在某方面舍不得花钱。
叫你挑箩来拾骨
拾骨指人死后尸体腐烂剩下的骨架重新收拾装殓。此言即叫你必死无疑,准备收炉的意思。
生人生命。命指命运。为宿命论,认为人-生下来,就已经注定了命运的好与坏。
后生(年轻人)勇跳跳,老来举拐杖
年轻时身强力壮,走路雄赳赳,等到年老力衰了,只好拄着拐杖行路。此信用来告诫某些年轻人,不要逞一时之勇。
“出门”(麻疹)无死,“出珠”(天花)也会死
莆仙方言“出门”是麻疹,--种急性传染病,儿童最易感染,能并发肺炎、中谈酣咳等疾病;
本地牛吃本地草
本地的牛一般只习惯吃本地的草,信用来比喻男人一般是娶本地的女子为妻。
老牛吃幼笋
幼笋是刚出芽的嫩竹,也泛指刚长出的嫩草。信指扶中,方年龄偏多,妨年纪较轻,两者年龄悬殊较大,带有讽刺的意思。
少年无“歹”(丑)女
此信意为,每个女好在年轻时都长得如花一样,没有丑貌讨人嫌的,棋是大十八变,越变越好看。
新车旧犁,年老夫妻
要新的好用,犁要旧的好用;棲到年老时,感情会更深。
买臣嫂带铁扫帚
语出莆仙戏《朱买臣》,信为旧时妇女自怨命苦的谚语,至今宿命论者还认为,哪个妇女命要是带铁扫帚,就会克夫命。
年年十八岁,日日三十暝
姑娘十八(岁)一朵花,但再美的姑娘随着年龄的增长也是会衰老的;“三十暝”即大年三十晚上,是全家团圆的子。此言讽喻某些人固步自封,总是认为自己青春不老,时光美好,岂不知时光会如流水,一环复返。
尾儿尾金珠,一醒一醒摸
儿即最小的儿子(或女儿),做父母的总是最疼爱最小的儿子,视作掌上明珠,只要一睡醒就去抚摸。
手甲面是肉,手甲底也是肉
拜即指甲,手指面是手背,手拜底是手心,两者都是肉,来比喻每-个儿女都是父母的滑肉,都要一视同仁。
孙啊孙,隔一墩
墩是土墩,隔一墩即隔一个次,此信是说孙子与儿子之间,境还隔了一代。老人变孩子
這指有的人到老时,性格与脾气会变成小孩子样,如爱吃零食,爱嬉戏玩耍等。
莆仙人把女婿看作是半个儿子,如有重大家事,往往叫女婿过来帮忙。
“打捕”(男人)嘴阔食十方,“室娘”(女人)嘴阔食老公
旧时相命先生给人看相,认为男人嘴巴大,就命好,能走到哪里,就吃到哪里;釹人嘴巴大,则依靠老公享清福。当然此言是不科学的。
纸封做米瓮
纸封即纸做的袋子,米瓮即米缸。信用比喻穷人家到了快要断粮的地步。
里鹧鸪獐,海里马鲛鲳
鹧鸪是山里的一种飞禽,獐是山里的一种动物,形体似鹿,但比鹿小;马鲛与鲳都是海里的鱼。莆仙人认为这四种做成的食品,味道最佳,山珍海味的代表。
戇妻拗子,无药可治
戇妻指愚笨的妻子,拗子指性格倔强且不服管教的儿子。来比喻某些不可调教的人。
大事不谋妻子
夫妻的关系最密,但由于女人往往够,会把机密泄露出去,或说一不该说的话,导致计划受挫,大不成,所以有些大事不可告知好。
卖油的食斋,卖肉的口契骨
此信听起来虽难以置信,但道出生意人靠勤俭起家的一种决窍。
买卖算钱,厮请不论
有金无碎银
此信即没有零钱的意思,常用来讽喻大户人家不肯施舍的理由。
赚钱有数,身体“朝”(该)顾
一个人赚钱(挣钱)不管是多是少,总是有一定数额的,身体的健康要比赚钱重要。信是劝人们要注意保护自己的身体,不要光忙着赚钱。
阿姑“惜”(爱惜、疼爱)孙“弹”(偏向)姑姓
“沿路”(到处)像猪母生猪仔
莆仙方言“沿路”是到处、满地;猪母即母猪,猪仔是小猪。此信用比喻房间脏、乱差。
狗“目困”(睡)乞丐吃
狗通常在主人家门前睡,乞是沿路讨食。此信用来比喻旧时戏班演员的痛苦生活。
天子重少年
天子即皇帝。此詛比喻某个领导只看重和重用年轻人。
屈龟军
给人做卒子
“卒子”即兵、差役。此语用来比喻某人质较差,只能听唤他人调遣,被人家当做枪来使用。
沉七洲,浮莆田
渐成平陆。于是有了“沉七洲,浮莆田”的传说。
未有兴化,先有广化
先鹅头,后“红头”(涵江)
初一糕,初二粽,初三螺,初四艾,初五吃--顿,初六“嘴笏笏”(嘴朝天)
十三十四,“担”(挑)来“担”去
礼,回家祭奠已故的父亲或母亲。牲礼放在竹编油漆的红色花篮里,要分装成一担挑到娘家,后娘家回礼,再挑回家,故言“挑来挑去”。
芋“裙”(焖)米粉炒
“红头”(涵江)街二十四铺
三十暝有工看鲁戏
九里洋叫天
九里洋在莆田江口,旧时这里河道纵横,进去后容易迷路出不来。叫天是叫苦不迭的意思。睐比喻某人陷落困境,叫天不应,叫地不灵。
冲沁马栏角,鸡母“黄别”(不识)谷壳
冲沁与马栏均为莆田北高地名,地处沿海,有沙地没有水田,当地人民以渔业为生,故言此地母鸡不识得谷壳。此比喻到了一个人地生疏的地方。
事久讨鞋讨鞋样
语出莆仙戏传统剧目《吊丧》,该剧亦叫《英台山伯》,事軟山伯的书僮。来比喻做做样子吧。孔明火烧葫芦谷,烧死魏延也好,烧死司马懿也好。语出莆仙戏传统剧目《六出祁山》。马懿是魏军统帅,魏延虽是军大将,但孔明早已看出他有反相,久后必生祸害,故言“烧死魏延也好,烧死司马懿也好”。詛来比喻一箭双雕,-举两得。
文峰宫请总簿看
宗保十三岁了,正给讲亲戚
语出莆仙戏传统剧目《王郡主宗》。宗保即杨家将中的杨宗保,讲亲戚是讲亲事、婚事。此信用来比喻选择适当的时机。
三锣鼓齐动
桂英割喉的钱
戏做落(露)棚脚
莆仙戏在农村多为搭戏棚演出,观众-般是围在戏棚前方和左右边观看,要是观众稀少,就会露出棚脚。来形容某件事没人理睬,没有市场。
王英打换吃
一担笼(戏篮)放外头,常常吃亏
过去莆仙戏班不大,所有行头、道具和其他用具分装在正笼、副笼、头笼、四笼里。于在外流动演出,常受到地痞、劣绅的欺侮,动辄就被扣留戏笼,致使无法到别处演出。此语用来比喻出外打工者的苦处。
郑恩打输乞丐
语出莆仙戏《高怀德》。郑恩自诩武艺超群,天下无敌,谁料被一个乞打败,原来这乞是绿林英雄豪杰所扮,武呓更高强。此告诫人们不可趾高气扬,衣帽取人,杯可欺侮弱势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