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州岛风波”后,中国人还“免签”吗
韩国官员表示,从未考虑取消中国游客免签入境济州岛政策,更不存在刻意审查
“济州机场会尽快完善容纳滞留旅客的设施”
1万韩元约合60元人民币,“横穿马路被罚3万”是什么概念呢?济州道政府提供的资料显示,2015年,平均每位中国游客在济州岛的消费额为134.8万韩元,中国游客在济州岛的信用卡消费占所有外国游客的85.9%。而自2014年以来,中国赴济州岛游客一直保持在200万人次以上。2016年1至8月,中国赴济州岛游客约216万人次,约占所有外国游客人数的87%。与此同时,济州岛的官方数据显示,“今年前8个月,免签入境济州岛的外国人约64万,被济州岛拒绝入境的外国人为8589人”。《环球时报》记者走访济州岛期间了解到,除部分中国游客确实是免签来济州岛外,实际上很多中国游客办了韩国签证,如先到首尔,然后再来济州岛。通常通过国内旅行社旅游的,多数包含首尔和济州岛的行程,旅行社一般都给提前办签证。
韩国官方反对废除免签制度
济州当地民众确实在适应新的变化。济州地方警察厅称,近年来外国人犯罪案件增加,需要增强对外国旅客的治安管理。在济州道观光政策科长玄根协看来,国内外游客和投资增加,给当地带来道路拥堵、地价及房价急剧上升等负面影响。廉价团体游引起当地一些不满情绪,但这种不满情绪并不只是针对中国游客,而是针对所有游客,包括韩国本国游客。济州道观光协会营销局长高承益感谢中国游客给当地经济的贡献,并表示旅游部门将尽最大努力安抚当地居民的情绪,同时要求旅行社尽力接待好中国游客,不要让两国民众产生不安和误解。
济州岛一家饭店的店主金先生告诉《环球时报》记者:“2015年韩国发生MERS疫情后,来济州岛的外国游客数量明显减少,饭店的生意也受到很大影响。是大批中国游客的到来让饭店的生意变得越来越好,但有时也会遇到一些问题和困扰,如韩国多数饭店是不能自己带酒的,如果想自己带酒必须提前询问。此外,如果在吃饭时大声喧哗吵闹也会影响到其他人就餐。”专门接待中国游客的导游梁小姐表示,“和五六年前比,中国游客素质已有很大提高”。济州道观光部门还计划让济州道内4所大学的中国留学生参与到遵守基本秩序的宣传活动之中。
签证便利化离不开公民文明程度和法律意识提高
“类似济州岛出现的问题毕竟是偶然,一般不会影响决策者的判断。”中国未来研究会旅游分会副会长刘思敏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这样表示。刘思敏表示,简单地说,签证实际上是一个筛选的过程,如果国民普遍素质都高,不会对对象国造成危害,那就没必要筛选了,也就是所谓的免签,“但这个过程是逐步的,不会停止也不会太快”。据国内媒体公开报道,截至今年国庆期间,已有57个国家和地区对持中国护照的公民提供免签或落地签。与中国互免普通护照签证的国家共有8个,分别是圣马力诺共和国、毛里求斯、塞舌尔、斐济、格林纳达、巴哈马、厄瓜多尔和汤加王国。单方面允许中国公民免签入境的国家和地区达到13个,其中包括印尼。单方面允许中国公民办理落地签证的国家和地区有36个,其中中国游客常去的亚洲国家有马尔代夫、斯里兰卡、泰国等。
对华签证便利化对目的地国家和地区的旅游业拉动不可小觑,但过去也因特殊原因发生过收紧对华签证的事例。据记者了解,匈牙利、新加坡、哥伦比亚、厄瓜多尔、委内瑞拉、哥斯达黎加等国都曾出于政策或外交上的考量,在一些特定条件下给予中国免签优惠,但后来有的又取消这项制度。究其原因,非法移民现象恐怕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2007年1月1日开始,哥伦比亚对持有往返机票的中国商人、游客免入境签证,但该政策持续不到半年,同年5月,该国恢复对中国公民的入境签证制度。哥伦比亚“时代”新闻网曾报道称,有部分中国人利用免签政策入境,然后把哥伦比亚当成“中转站”,设法偷渡美国。哥国安全部门数据显示,免签前,蛇头平均每月从中国偷渡15人,免签后,每月近300人。
国内旅游业人士对未来“中国公民出境越来越便利”持乐观态度。携程度假事业部公关总监彭亮举例说,今年新增的对华免签目的地包括摩洛哥、津巴布韦、厄瓜多尔等,而简化或放宽对华签证政策的国家有英国、阿根廷、马来西亚、以色列、南非等。众信旅游出境旅游公司副总经理张锐表示,很多中国公民一个周末连着两天年假就可以去免签国家玩一圈,不再需要准备许多繁复的资料和公证认证流程,“中国游客经常前往的主流旅行目的地依然持对中国民众越来越开放的态度”。
声音
中韩人力网负责人许女士告诉《环球时报》记者,济州海关每个月拒绝入境外国人超过1000人,基本怀疑为以旅游目的入境打黑工者,而每个月济州遣返的非法务工人员也有五六百人。她认为,韩国并没有对外国开放劳务市场,目前中国人只能通过工作签证前往韩国工作,但数量非常有限,要求比较高。韩国大学生就业形势比较严峻,但年轻人不愿从事低端劳动工种,造成韩国低端用工短缺。这些工种对中国低收入劳动群体又有一定诱惑力。许女士建议想来济州务工的中国人还是走正规渠道,“要有合同,有保险,挣钱不能盲目”。(环球时报记者倪浩采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