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物经济”的产业空间究竟有多大?或许是个很难量化的数字,但显而易见的是,从宠物的衣食住行再到生老病死,围绕它们的全产业链条正在逐渐成熟。
深圳宠物主画像:有爱更有责任感
顶着烈日,吕骏步履匆忙,步入他开设于龙岗区布吉街道的宠物善终馆,10分钟后,一只因意外而死亡的宠物猫告别和火化仪式就将在店里举行。
作为创业人士,吕骏是深圳市一生伙伴宠物服务有限责任公司的COO,但作为一个深具情怀的宠物爱好者,他更不愿错过每一次的“送别”。
经过悉心地遗体清洁、告别祷告仪式后,这只宠物猫被送进了一个小型焚化炉,它的骨灰将被店员送回主人的身边,以另一种方式继续陪伴。“它的主人没有来到仪式现场,也许是不愿意面对这样的时刻,经历得多了,我们是能够理解的。”吕骏说。
他向记者介绍,“宠物经济”的蓬勃,使宠物殡葬行业的存在有了更多必要性。在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这一行业非常普遍,国内的宠物店和宠物医院虽然很多,但专攻宠物殡葬的则很少。这成为他毅然投身于这条“赛道”的一大关键因素。
创业过程中,吕骏慢慢观察到,与其他城市相比,深圳养宠物的年轻群体基数大,且增长越来越快,他们的总体文化素质和眼界思维都比较高,在处理宠物的“身后事”上,会显得更有责任感一些,对新的服务模式的接受程度也高一些。
“不久前,有一个年轻人在街上偶然目睹一只宠物狗被汽车撞死,主人却弃之而去,这个年轻人就带走了这只狗准备将它埋葬,但苦于找不到合适的地方挖坑,也不懂如何做消毒处理,于是他就在网上联系上了我们,帮这只宠物狗做了告别和火化。”吕骏感叹,这件很有爱的事,让他更坚定了做好宠物殡葬这份事业的决心。
行业呼声:要赋予更多人文关怀
不完全统计显示,截至去年4月,深圳仅登记在册的犬只数量就高达22万只,宠物猫虽未要求登记,但估算也达20万只,粗略计算下来,深圳每年需处理的死亡宠物猫、狗数量不少于3万只。
“找空地埋了”是大多数人在处理宠物遗体时的主要想法,但从医学层面而言,死亡后的宠物身上可能仍含有较多的病原体,因此宠物掩埋必须远离土壤、水源、掩埋前需要焚烧处理且掩埋深度至少1.5米以上等。
“宠物殡葬归根结底是面向宠物主的一种情感服务,也是需要仪式感的。”吕骏说,这样的需求将催生更多强调个性化、人文关怀的宠物殡葬机构出现,成为宠物服务板块中高增长的细分领域。
从业者:要坚定长期发展的信心
目前,国内市场上已有天宠、恩宠堂等宠物殡葬企业逐渐形成品牌影响力,来自杭州的宠物善终品牌恩宠堂近日更宣布完成1500万元A轮融资,将加快全国布局,完善服务标准,提升用户体验,并将继续投入无害化处理设备研发创新,意在打造宠物殡葬行业的服务标杆。
(原标题《一只猫的“身后事”,折射宠物殡葬行业蓝海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