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喜欢养宠物众所周知,不少香港人自封为“猫奴”、“狗痴”,对宠物爱护有加,形影不离,更把它们视如家庭中的一员。最近更有调查发现,近半数受访港人宁愿养宠物也不打算生育。
在这个城市里,宠物已经被不少市民当做家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和市民对于宠物的保护和关爱,已经不仅仅等同于简单的服务和商品管理,还牵涉到现时社会心理和个性心理等因素。而香港政府对于宠物饲养,也不仅仅以管理为出发点,而是以服务为导向,营造了一个市民与宠物共融的和谐状态。
一般私人住宅不许养狗
早在1950年,香港立法局就移植了英国本土立法,制定了猫狗管理条例,条例主要集中在解决卫生、防疫等棘手问题。1999年,香港立法局对猫狗管理条例做了一次较大的修改,就宠物猫狗的饲养、规管和管制做了拓展规定。而现今香港行之有效的猫狗管理条例,曾被媒体盛赞为“精细化立法的范本”,也使香港的宠物管理真正做到了有法可依。
根据条例指出,任何人允许狗只的粪便污染街道或者公共地方,将被罚款1500港元。而且任何人允许狗只的粪便污染建筑物的共用部分,最高可能被罚款10000元。
而狗只袭击市民或者吠叫声扰民,最高罚款10000元;对大型狗只和危险狗只的管制不符合要求,最高罚款25000元或监禁长达3个月;对格斗狗只的管制不符合要求,最高罚款50000元或监禁长达6个月。
在香港,一般的私人住宅都是不允许养宠物的,而公共屋村只允许住户饲养不会引起环境卫生问题的小宠物。在现行的屋村管理扣分制下,若住户违反有关规定将会被扣分,意味着影响日后再申请公屋的资格。然而,因视听障碍而须向房委会申请饲养服务狗只,在一般情况下,均会获得批准。
收养流浪猫可能被判虐待
近日,一名香港男子因饲养流浪猫,花尽母亲给予的70万港元,又在湾仔两个房间收容多达80只流浪猫,由于卫生环境恶劣,猫粪堆满笼,房间布满千只苍蝇,结果惹上官非,被控虐畜罪或罚款3000元及210小时社会服务令。
该宗案件由爱护动物协会的检核部督察揭发。发言人表示,检核部会主动调查怀疑虐待动物个案,有需要时还会协助警方就虐待动物个案提出检控,使香港成为一个既安全又健康的环境,可让市民和各种生物一同居住。香港爱护动物协会公关及传讯部经理颜绮苓表示,该男子被判刑是合理的,因为协会的督察上门时发现,该单位很脏,若换成自己被困将非常恐怖,对猫是严重伤害,站在动物福利立场,判刑是有需要的。
大型犬遛弯需戴口套
在公众场所,包括公寓的大堂和电梯,危险狗必须以长度不超过1.5米的绳索牵引,且必须戴上特殊口套。在香港的郊野公园,经常可以看到这几种个头庞大的狗,不过都戴上了口套,被主人死死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即使是小朋友也不会害怕,胆子大的还会上前摸两下。
根据规例,如果一只狗在没有受到任何形式激怒的情况下,袭击人或者动物并造成伤害,或者屡次使人产生恐惧,那么经其他市民或者执法机构申请,这只狗哪怕天性并不凶猛,个头不是那么大,也会被“判”为“危险分子”。
宠物牌照登记费低廉
市民很少会遗弃宠物
正是因为宠物登记费用低廉,加上几乎免费的疫苗费用,香港基本上每一只狗都进行了合法的登记手续,完善的宠物登记制度给政府的管理、监管带来了很大的方便,很少出现市民遗弃宠物的事情。
在严格执法外,香港政府还充分动员了各种社会组织参与到宠物管理中来。香港食物环境管理署经常联合爱护小动物公益组织,向市民宣传有关法例、鼓励给宠物绝育,有时还会发放设计精巧的宠物粪便清理工具。
香港自然护理署7月的一项调查显示,八成受访市民关心宠物福利。而爱猫的义工常年在香港、九龙、新界各区出动,为无家的流浪猫大派猫饼之外,更会为它们原地起楼。在这样的管理与关怀并存的“宠物”管理环境下,港人对宠物的保护意识和关爱之情也在日益增强。(特约记者荻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