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b签证是美国最主要的工作签证类别,发放给美国公司雇佣的外国籍有专业技能的员工,它要求申请人必须具备学士或以上学位,是留学生毕业后在申请美国工作并过渡到永久居留的主要途径。具有H1B签证的人通过在美国境内签证延期,最长可以在美国工作6年。如果在此身份到期前365天没有办理绿卡申请,则此签证申请人必须离开美国本土至少365天,才可以再次申请H1b签证。
希望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近年来赴美留学人数逐年大幅增加,但H1b签证的发放数量却没有增加,抽中H1b签证的几率越来越低了。
2015年4月1日,有23万人在美国(及其他国家)等待着一场关于未来的抽签-h1b(工作签证),每个人心里都在期待着自己可以成为那85,000人中的一个。
尽管大多数消息仅来自预测或是推断,仍足以证明每一个人都在焦急地等待,渴求着知道更多的消息以及往年的经验。
随着USCIS官网宣布抽签已经结束,将会向抽中者发放receipt,很多人也逐渐从等待变为紧张,甚至于焦虑。
“有人收到receipt了吗?是研究生还是本科生?”
“我晚上经常失眠,好希望明天一睁眼可以看到receipt的邮件。”
“今年已经是我第三次抽了,真的不想再来第四次。”
“我老板这几天都没敢给我安排太多工作,害怕我过度紧张会导致出错。”......
后来,有些人如愿以偿地拿到了receipt,可以安心地等待工签的审理。而也有些人,还没能等到退件包裹,就要面临身份过期,需要离境美国。
今天,北美留学生日报想和你们一起看看那些没有抽中H1b人的故事,一同感受属于他们的,或迷茫,或悲伤,或惊喜,或纠结的曾经。如今的他们,都在哪里呢?过着怎样的生活?
第一个故事
-----------
我相信,终有一天,我会在美国等来希望的曙光
Ashwarya,25岁,来自印度,目前在美国纽约某家金融公司
Ashwarya是个印度小姑娘,看上去瘦瘦小小的,平时总是很安静地坐在电脑桌旁完成领导交代的工作,偶尔说话声音也很轻,有些怯怯的。我当初很难想像,如此单薄的身躯背后竟也能拥有坚定的毅力。直到别人告诉我:“她2014年没有抽中h1b,所以通过cpt挂靠了学校,在全职工作的同时,她每个月最后一个周末都坐飞机去一所大学上课,平时还有网课要上。为了保持合法身份,她其实挺辛苦的。”
Ashwarya每天在工作之余都会跟进抽签的进度,比如h1b的receipt是否已经开始发放,已经大概发了多少等,熟悉流程的她并没有太多的慌张,却依旧免不了着急。然而,幸运女神再一次没有降临到她身上,作为加急申请,4月底仍旧没有收到receipt的她已然明了最终的结果。我至今还记得,Ashwarya曾在等待h1b的时候说:"Whatevertheresultswillbe,Ibelieveeveryonewillfinallygetthrough。"(无论结果如何,大家最终都会好起来的)
6月初,她向公司提出了辞职。
“我决定去新泽西找我的哥哥,有家人在身边的日子不会那么辛苦,希望能和他商量我下一步该怎么办。或许我会离开美国,或许我继续挂靠学校在纽约找工作等待来年抽签,无论那时的结果如何。现在的我,只是有些累了。”带着公司同事们写满祝福的贺卡,Ashwarya启程前往了新泽西。
8月,她在纽约找到了一份工作,现在和她的哥哥嫂子暂住在一起,cpt还会陪她走过今年的h1b申请。
“虽然工作和生活因为身份原因变得有点艰难,我却仍旧不想轻易说放弃。”Ashwarya笑道。
第二个故事
新加坡很美,可是美国,那里有我太多的留恋
Brian,27岁,来自中国四川,目前在某企业新加坡分公司工作
那是2015年5月底,明明是要入夏的天气,Brian心里却觉得有些冰凉。那天晚上,Brian买了一打扎啤,还有一盒香烟,没有菜,没有饭,一个人,一瓶又一瓶的啤酒从满瓶到最终被丢到地上。之后他昏昏沉沉地睡了过去,就仿佛明天醒来,生活仍旧会像往常一样。他开车去上班,开会,和领导讨论project,和同事们一起嘻哈开玩笑。
Brian对我说:“后来通过和公司协商,对方告诉我,如果我愿意可以把我外调到新加坡的分公司,抽到h1b后再回来。当时我已经准备打包回国了,听到这个消息真的有种死灰复燃的感觉,新加坡?也好。”
“所以现在我在新加坡工作,这里很美,可是我仍旧希望可以回到美国,我喜欢曾经我所在的城市,喜欢我的工作,也想念我的同事,我不甘心区区一个h1b抽签就能把我从美国踹出去。我的字典里没有不幸运,只有不努力。”
“新加坡不好吗?”我问。
Brian没有直接回答我,只是说:“如果有机会,你可以去看看。”
我不知道Brian在新加坡的生活过得怎么样,唯一清楚的是,他仍旧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回到美国,回到最初梦开始的地方。
第三个故事
最终你拥有的那个选择,对你而言就是最好的
Jack,26岁,来自中国杭州,目前在上海某证券公司任职金融分析师
“其实h1b抽签之前,我就已经做好准备自己没有抽中了。”
“那你没有做二手准备么?比如申请学校。”我有点疑惑。
Jack向我解释:“我指的当然是心理准备,当时很多朋友都劝我可以申请学校再读个master,或者phd也行。但我这个人吧,属于随遇而安类型的。当时研究生毕业,碰巧找到了一份工作,所以就留下来工作。如果抽到h1b也许我会继续呆下去。要是没有,回国我真的不觉得有什么不好。”
六月中,Jack和美国的朋友告别,乘上了飞往国内的航班。
如今的Jack,在上海一家证券公司工作。言语中,他流露出了对自己工作的喜爱:“虽然是在国内,工作却很国际化,我经常和外国客户打交道,有时候还需要出差,工作忙碌却也充实(我插一句嘴,关键是工资高!!)。而且在上海,吃住非常方便,周末还能随时去看望我的父母,我觉得这样的生活真的挺好。无论是在美国还是在中国,总有得到的以及失去的,所以珍惜现在拥有的就好。”
不久前,Jack晒出了准备结婚的消息,未婚妻看起来既温柔又漂亮。这真的是赢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啊。嗯,让那些在美国抽到h1b的单身狗们嫉妒去吧。
第四个故事
从来到美国的第一天起,我就从没想过回去
Susan,29岁,来自印度尼西亚,目前在美国的一所公立研究生读书
后来我听说了关于她的故事,她的家境在印度尼西亚并不好,母亲身体不好,父亲在童年时也没有给她很多的关爱。她拿着自己工作三年的积蓄到美国求学,就是希望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没有来自家人的资助,她在美国擦过盘子,扫过地,当过小时工,靠着这些微薄的收入才得以完成学业。
很多人包括我都以为事情会这样发展,费尽周折的Susan终于在某个NGO找到一席之位......然而现实总是很骨感,大多数NGO因为收入本就很低,并不支持办理h1b,而研究教育机构非博士也进不去。眼看着身份快过期,找工作又毫无进展,Susan不得不找了个便宜的公立大学继续读书。
现在,Susan刚刚完成了phd的申请,同时也在找工作,准备新一轮的h1b申请。
“去年因为没有提前最好充足的准备,所以有点措手不及。今年如果不能拿到h1b,继续读书也是挺不错的。“她看起来相当冷静自信。
第五个故事
也许你不知道,有时候等待你的是人生更多的可能
Leo,24岁,来自中国北京,目前在北京工作,即将赴澳留学
Leo作为一名美本毕业生,没有抽到h1b似乎显得理所应当,毕竟研究生的机率会大很多。
他说:“当时本科毕业,我其实是处在一个人生比较迷茫的状态,没有很想继续读书,也不知道自己能做点什么。意外之中有了工作,关于是否留美其实自己没有想的很清楚。我没有事先申请美国研究生,而且当时h1b没有抽到的时候再加申学校已经来不及了,所以我就先选择了回国。”
“所以当时有考虑回国发展吗?”我问。
“说实话,当时有,自己出生长大在北京,父母亲戚都在这里,还有很多的好哥们。要是能有一份还不错的工作,应该就会在北京发展了,其实也不想再怎么折腾了。“Leo有点无奈。
“那后来,为什么决定去澳洲读书呢?”
“回来之后,发现自己对很多国内的事情不太适应,比如有时候太过于坚持自己的观点,说话做事比较直白,我行我素,和国内的同事、老板相处的不太开心。另外,我现在住在家里,反而觉得不太自在,什么事情都有父母管着,好像回到了高中。”Leo告诉我。(亲,你确定不是因为雾霾吗?)
“总之,感觉自己已经慢慢和这里脱节了,也不知道怎么重新融入进去。因为我是本科毕业,觉得也确实有必要再去读个研究生,就想去其他地方走走吧,趁着还年轻。”
Leo已经拿到了墨尔本大学的研究生录取通知,他说他很期待澳洲的生活,希望在那个紧挨着大海,生活休闲的城市,谱写新的人生故事。
新的一年已经来临,2016年h1b会再次进行抽签吗?工作签证政策是否会有其他的调整?虽然可以预料到申请的人数并不会出现大幅度下降,但我们现在还不能下关于是否会抽签的结论(当然当然,日报到时候一定会为大家带来关于h1b的最新报道)。愿今年申请h1b的你,在积极提交申请的同时,也能拥有一个好的心态。去年的他们,现在一切都安好,今年的你们,无论结果如何,也会如此。
文末想以一句话结尾,与君共勉。结局总会是好的,如果你认为不好,那只能说明你还没有走到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