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行程主要是想去一直念想的黄石公园和羚羊谷,可这俩者又相距甚远,而我这个强迫症患者又不想去取舍,只好为难自己。。。**没想到的是,竟然抽中了TheWave的许可证,真的是太幸运的一次旅行,拖延症的缘故,一直没有记录下来,正巧有租租车的活动,顺便写个游记也好。**
阿甘跑步停止点,从这里看纪念碑谷简直是完美的角度,一定要日落十分来这里,经典的美国公路片场景
纪念碑谷经典照,在观景台静静地发呆是最美好的事情之一,经典的美国印象之一
大名鼎鼎的下羚羊谷,由于上羚羊谷太过于火爆,只能约到下羚羊谷的团,中午十分的光线更好,唯独缺少了谷中光柱的影像
布莱斯峡谷国家公园里怪石嶙峋,有点误以为进入了石林,在这里感叹到自然变化的神奇,有不少步道可以更近距离的观察自然
西拇指温泉,第一个接触到的黄石公园里的温泉,虽然比不上大棱镜那般震撼,但蓝天白云下的清澈也是足够迷人
黄石大峡谷,虽然在我去过的峡谷中,它并算不上是最美的,但远远望去却有着油画般的感觉,总让人不自觉地多看几眼
大棱镜,可能是整个黄石最为耀眼的明星,可在这个阶段却又是最不上镜地景点之一,因为其周边上山的道路全部关闭,要想俯览看到它的神奇,只有再等一等了
间歇泉,黄石公园中的众多间歇泉之一,虽然名气不如老忠实泉大,但它爆发的力度和持久度完胜老忠实泉
AmazingAustrilia,追寻澳洲“三大”神迹(含乌鲁鲁、海外自驾等第一次体验攻略)
飞跃一万公里度个假,奇异国度初体验(2017春节墨西哥)【已完结】
来美国旅游,如果不租车,感觉就和没有来美国一样,毕竟是被誉为“车轮上的国家”,我这次是在租租车办理的租车手续,已经在租租车租过很多次车了,感觉还是很靠谱的一家租车平台。
总体来说选择租租车的原因在于:
2、价格实惠,提车方便。在租车前我对比了一些国内外的其他租车平台的租车价格,总体来讲各大平台差别不大,但区别在于优惠活动的多少。租租车上面可以通过砍价和联名卡减价等活动直接减租车费用,并且这俩者还可以同时使用。另外,**我这次提车时候也只用到了租租车的电子提车单,和翻译驾照进行提车,很快速的便进行取车了。**
在美国租车其他需要注意的事:
3、带好信用卡,以备自助加油使用。**在自驾过程中,我就遇到了不少在晚上小镇上的加油站都关门的局面,而且美国很多店都关门较早,最好带好Visa或者Master的信用卡**,在自助机器上进行加油操作。
住宿:在美国的住宿,主要是通过3个网站来预订的,总体来说,美国住宿还是偏贵的,特别是一些像page等小镇,在旺季的时候住宿还是比较难定的,价格也会比较高,最后提前预订。另外就是一些国家公园内部的住宿也很难定,例如黄石之类的,都要提前好几个月之前就预订才能定到,所以最好要早做规划。
Booking预订返现链接,第一次使用可以减188元。
Airbnb预订链接
zh.airbnb.com/c/lus3523
Hotel.cn预订链接,有住10晚免1晚的优惠活动
黄石国家公园内部预订
签证:美国签证具体内容很多帖子都有介绍了,如果经验丰富的,完全可以自己办理,如果经验欠缺的,就找代理好了,价格差别不大,注意的是,就是办理完签证要记得进行EVUS登记,目前免费。
EVUS登记地址
国家公园年票:公园年票正常价格为80刀,一个车上所有人都可以使用,基本上国家性的公园都可以使用,例如游客最为常去的黄石公园、大提顿公园、拱门公园等等,一般州立的公园是不包括的。当然,由于公园年票本身是可以在卡上填写两个名字的,只要车上有人和卡上填写的姓名一致的人都可以使用,因此国内很多人也会出售用过的二手公园年票,这样价格确实便宜不少,当然,网上对于这点有不少争议,大家根据自身的情况自行判断吧。总体来说,如果要去大于3个的国家公园,都还是买年票要更值。
国家公园年票官网和具体介绍
现金:在国内换了一些美元,但到了美国感觉很少会花现金,无论再小的金额,基本都可以刷卡解决,包括很多餐厅里的小费,因此,个人建议只要带一些备用的现金即可,其他都用信用卡解决。
()
在值机时,还有个趣事,海航的联航航班竟然无法在北京打印出第二程的机票,在和柜台人员沟通了许久后,得到的反馈是第二程的实际承运者阿拉斯加航空锁定了座位系统,无法提前选座。。。脑补了各种被美联航暴力逐出航班的悲惨局面,加上不少在北美的人诉说了那边航空各种不靠谱的经历,让我有些担心到了美国无法上飞机的尴尬,但无论怎样,也只能先迎着头皮先上飞机了。
看一眼,出门前买好的公园年卡
原谅我的无知,第一次做这种窗户设计的飞机,又学到了
美国入境卡,按照中文填写即可,网上也有很多填写模板
这已经是今年第二次飞跃北美上空了,一觉醒来,不自觉地被连绵的雪山所吸引,让我联想到了一直期待着的阿拉斯加区域,也许下次再去美国就会去这里吧。
西雅图上空,由于有着北京遇上西雅图的铺垫,让国内不少人对这里有着更多的期待和感情,第一眼望去,靠海的西雅图确实是比较吸引人的。
经过10个小时的航程,终于达到了美帝,即使到了这里,也并不代表你一定能进入到美国境内,万恶的资本主义帝国海关人员似乎有各种理由把你拒绝在海关之外,即使你有了签证。
美国海关是不让拍照的,工作人员会时不时地来提醒各位,也许是西雅图的缘故,这里海关工作人员中华裔不少,也确实来这里的中国人很多,所以在这里语言并不是很大的问题。
但不得不说,美国的海关是我去过所有国家里审查最严的地方,看着前面的人大部分都被问了无数个问题,还有不少国内过来的语言不是很熟悉的人,有点无奈地用手势比划着,实在不行只好叫上旁边的维护秩序华裔或者其他英文好的旅客来进行翻译。当然,也有人直接被带到了一边,显得有点紧张气氛。
到了我,正巧碰上了一名华裔工作人员,本想着怎么用蹩脚的英语回答问题,结果人家一上来直接用中文问了。来干嘛,来多久,都要去哪,在国内是做什么工作的等这类问题,如实回答后便顺利入关了。
来美国之前,我对于西方国家机场的概念是,基本都是大农村级别的机场规模,完全没有想到西雅图机场要比我想象的高大上很多。
由于我要转机去盐湖城,也没有打印出第二程的登机牌,本以为一定要出关再入关才可以,但一问才知道,如果没有托运行李,直接走转机通道即可。通道里面专门设有阿拉斯加航空的值机柜台,如果错过了,在机场内部也有打印登机牌的柜台,顿时感觉阿拉斯加航空还是挺靠谱的。
西雅图机场平面图,感觉比北京机场都复杂,还要做各种小火车才能到达目的地
虽然不知道怎么走,但出门最重要的技能就是好问,你知道给工作人员看下你的登机牌,它们就会告诉你该怎么坐车,怎么走就好,还是比较方便的。
西雅图机场内的小火车,免费乘坐,频次很高,看好标示乘坐即可。
经过转乘便来到了登机口,这里称赞下西雅图机场的Wifi水平,看视频完全无压力。
去往盐湖城的转机通道,需要自己走上飞机,有点做亚航的感觉,但总体感觉还是不错,基本都是准点出发,到达要比预计还早。
经历了一天的飞行,终于到了目的地盐湖城,从飞机上看各种荒芜人眼的土地,顿时想到了西部世界的既视感。
到达盐湖城第一件事,便是先去提车。盐湖城租车处就在机场对面,直接走过去即可,所有租车公司都在一起办理提车手续。
在柜台办理完交接手续后,直接拿钥匙去柜台后面的车库自行取车,一定要注意黄色的这张提车单,一般租车时候都会有这样的单据,事先在车的图示上会划好有划痕的地方,如果发现有没有划到的地方要及时和柜台说明。
租车公司停车场,各个公司的车都在一起,找到你所在的公司的车即可,虽然购买了租租车的补充全险,但还是很仔细地检查了车的四周,发现车身上很多处都要划痕,并在单据上没有标出,之后找到柜台,柜台人员看也不看,直接在图示中画了一圈划痕标志,也是很豪迈啊。
租了一台雪佛兰小轿车,感觉美国这个品牌的车还是很多的,在路上经常能看到,上车检查了没有任何指示灯异常等情况后,便开出了机场,整个提车过程还算是比较顺利的,大概半个小时就可以搞定了。
从今天开始,便开始了一段短暂的车轮上的生活,也算是融入当地的文化吧,看过了无数次美国的公路大片,这次也将自己化身为一个老司机,行走在美国的路上。
美国很多酒店都不包含早餐,这点有点不太适应,已经习惯了在欧洲早餐吃的很饱再上路的日子,到了美国经常饿着就出发了,幸亏前一天买好了补给品,这样再也不会路上饿了,这里夸奖下我的同伴自做的三明治简直不要太好吃,所有食材全部超市解决,既省钱又方便。
对于美国的motel有很多种说法,据说还经常是犯罪的第一现场,这让我去之前也有点恐慌,但来都来了只能凭运气了,总体来讲,房间和正常经济型酒店差不太多,可能由于价格相对便宜,住在这里的人员稍微繁杂一些吧,但并没有实际的证据,很多只是臆想,至少我们是没有发生什么奇怪的事件。
这也是我在美国遇到的第一个国家公园,它也是盐湖城周边很著名的一个公园,盐湖城地区的车牌都是以拱门公园的照片来作为标记。
拱门国家公园到底应该怎么玩,玩多久,这也是我来之前最想知道的事情。
这一区域就在拱门公园的入口处,一般游客进公园之后,可以先来游客中心转一圈,这里有卫生间、纪念品店、信息中心等一系列服务设施,在这里还可以领到公园的各种地图以及游览信息。注意的是,来拱门公园一定要备好充足的水和食物,里面并没有餐厅可以提供餐饮服务,也没有卖水的地方,想想可能要在这里呆一天,没有补给品会让你非常的无助。
另外距离游客中心不远处的公园大道(ParkAvenue)以及CourthouseTowersparkingarea都是很方便的观景点,既可以简单停车拍照,也可以走一下路边的徒步小道,基本没有难度,这里作为公园的开胃餐,还是有不少人在这里驻足游览的。
还有要提示的是,来拱门公园最好赶在一大早,如果稍晚一些,便可能会遇到堵车的场面,我原本以为只有在国内才会遇到的情况,没想到来美国也是这样,但也仅仅在拱门公园遇到过,这也可想而知这里是有多火。我们在这里排队进公园,就花了差不多半个小时。
远处还有人爬到山坡上玩滑沙,我也是醉了。
终于进门了,把买好的公园年票和你的护照直接给工作人员即可,简单方便,一车里只要有一个人和卡上的姓相符即可,想比于我国国内各种乱收费的门票,这里简直超值。
游客中心拱门公园的标识牌。
沿着公路一直往里开,便可以来到公园的中间部分区域,这里最为有名的两个地方便是南北窗和平衡石。这俩处景点都是很方便游览的地方,因为徒步线路都很短,一般跟团游的顾客都会来这里,往往停车场也比较紧张,建议早来的游客,可以先来这些大众都会到的地方,在往里参观。
BalancedRock平衡石景点,据说世界上有不下十处有名的的平衡石,这是游客最多的之一。就在主干道边上,路边停车即可沿着小道参观,大约15-30分钟便可以绕着石头一圈。
平衡石小道周边的景色其实也是很好的,在路的尽头,不远处就可以看到开阔的岩石和雪山,要想把拱门公园里面的奇石看个遍,那绝地是需要很强的体力的。
平衡石标准照,身临其境看着更为震撼,因为真的很大的一块石头,仰头望去不由得赞叹自然力量的伟大。
平衡石简介
TheWindowsSection,距离平衡石很近,这里一直开车走到路的最里面即可到达,著名的南北窗距离停车场很近,当然,它们旁边还有处很有特点的拱门,即是Doublearch,这个岩石是在南北窗的另一面,但距离主路也是很近,走过去10多分钟即可到达。
公园里面有着太多的步行道,初来美国感叹这里和国内的区别,国内景区内的基础设施一般都要比美国好太多,但另一方面也带了很多对于自然的破坏,和人们对于现代设施的惰性,感觉来美国旅游,最不能错过的三项体验就是自驾、徒步和露营,这些似乎都融入在了当地人的生活中。
南北窗步行道上各种奇形怪石。
其实南北窗给我的感觉倒是很一般,分不太清哪个是南窗哪个是北窗,周边倒是有很多奇怪的岩石值得看一看。
有点像人头的岩石造型。
在南北窗的另一侧便是Doublearch的步道,这个拱门显然比南北窗更受到欢迎,很多人来这里游览加上避暑。
这个岩石的造型十分吸引人,很多人爬到岩石的最高处,俯览另一面的风景,还是很有趣的。
发现在拱门里面拍黑白照片是个很不错的事情,感觉更为简单的黑白色更能凸显岩石的造型感。
另外拍照一组双拱门照片。
要说拱门国家公园里面哪个拱门是最知名的,恐怕非精致拱门莫属了,很多人专门来拱门公园就为了看这个拱门一眼,但要来这里可不是向前面几个拱门那么简单了。通过DelicateArchTrail步行到精致拱门,单程2.4公里,往返4.8公里,一般需要2-3个小时。前半段路况较好,后半段较为陡峭,但一般体力者基本可以到达,准备好充足的水即可。
当然,如果体力不是很好的游客,可以选择在DelicateArchViewpoint远看拱门,这里是需要在步道的停车场再往前开一段距离,看到停车场即可到达,这边有两个观景台可以看到拱门,但个人非常不推荐来这里,因为这里只是能远远地看到精致拱门而已,完全感受不到近距离的那种震感。
即使不容易到达,还是有很多人来这里徒步,停车场经常爆满,有时候找车位都比较困难。
步道一路上还是比较单调无聊的,并没有什么特别可以看得,顺着人群一直走就好,一路上人很多,基本不会有迷路的风险。
路上还不时有标示指示方向。
绕过这座小岩石,即可到达精致拱门。
这段路还是稍微有点险,路旁有个小拱门可以爬到上面去远观精致拱门,不少人都上去拍照。
我们的体力都还不错,比预想早的到达了精致拱门,不过正好是正午,并不是个拍照片的好时候,想比日落下的拱门会更加优美。当巨型的拱门配上雪山作为背景,确实构成了一幅精致的画面,不亏被称为精致拱门。我倒觉得,拱门也像是一面巨大的镜子,里面映衬着高山美景,想想这么美的画面,也许以后再来就有所变化,或者不再存在了。毕竟岩石都会不断收到风蚀等状况的影响。
很多人专门到拱门下面拍照,但这个是需要排队的,更多人则是选择了躺在另一边的平地上欣赏这个自然美景。
拱门组图
拱门后面观赏的人群
彩色黑白照片对比
从步道回到停车场,想着都来了,再去观景台看看,但真的不推荐,如果走过步道的人可以直接忽略这里,很坑的一处观景台,只能看到一点点。
从网上的信息搜索到,这里充满各种神奇地貌,但是也没有开发过的路可以走,建议参加RangerGuidedTour(成人$10,儿童$5)。但是名额有限一般在几周前就被抢空了。
专业的旅者可以申请hikingpermit($2)自行游览。FieryFurnaceHikes,Daily,9:00am(starting5/2)1:30pmLoopHike,YoumustgetticketsinadvanceatArchesVisitorCenter.
美国国家公园官网
相信很多人看过近期很热的美剧西部世界,如果这个部有个现实版本,我觉得它就在拱门公园,里面就如同一个小世界一般,展示着自然界的奇观。
随拍组图
附拱门国家公园完整地图
ARCHmap.pdf201.68KB
从拱门公园出来,车内的油基本快用完了,赶紧再往纪念碑谷的路上找加油站,幸好不远处便看到加油站,顿时感觉遇到了救星。
美国加油站与别处并无不同,但似乎要抬起下面的杆子才能加油,有点忘了,总之不懂问问周边人即可,大部分还是很愿意帮忙的。
相信很多人都看过阿甘正传,在电影里,阿甘一路跑步到这里便停下了步伐,这也成为了一处让爱好者颇为感兴趣的地方ForrestGumpPoint,而恰巧这里也是远观美国西部经典形象之一的纪念碑谷最佳的地点。
这里具体的位置在亚利桑那州/犹他州界北方13英里处,美国163号公路上,其实可以在Google地图上直接搜素这个名字,便可导航到这里。如果你是从拱门方便过来,就更好辨认一些,很多车都会在这里停留,你只需要看着车多的地方停即可。
这个指示牌不是太好找,需要停车下来,走到路边才能看到,但不得不说,当你在夕阳下,看到远方绵延的公路和纪念碑谷的背景,顿时感慨这就是我想要的西部之旅,其实不仅我们是我们这些游客这么认为,即使是美国当地人,也认为纪念碑谷是西部的经典形象之一,不来这里,似乎便没有到达过美国西部。
这里是我遇到的美国最美的公路,没有之一,如果说美国的公路是经典形象,那这里既是经典中的经典,绝对不得错过。
纪念碑山谷那瓦荷部落公园位于那瓦荷(Navajo)印地安保留区,是在亚利桑那州与犹他州交界处,不隶属国家公园管辖,而是由1957年成立的那瓦荷族公园娱乐部管理。此地的成因是洛基山的堆积物沉积于此并转变成沙岩,后来由于地层下的压力不断增加,导致地表断裂隆起并逐渐形成峡谷,加上风雨的侵蚀,就变成了我们所看到的样子。
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的:
1、纪念碑谷第是属于印地安保留区,因此国家公园年票并不能在这里使用,这里出入的许可证的费用为20美金,48小时内有效的,很重要的一点是,网上搜索到的信息是晚6点后或者早6前,没有人值守,可以免费进出,这点也得到了我们的印证,由于我们到达公园时候已经是7点过后了,收费站确实没有人值守,直接开过去即可,如果只是想来里面看看,并不想深入游玩的游客可以选择在这个时段前往。
另外就是,Google地图上这个公园的地址是错误的,一定要注意,在输入导航信息时候,要核对下公园的地址,我们就被导航带错了方向。
2、在纪念碑谷里面过夜有两个选择,一个是theview宾馆,一个就是宾馆旁边的露营地。露营地只有不到40个位置,旺季需要网上预约,而后采用先到先得原则。
3、大体来讲,园区除了统一的观景台,可以拍到经典的三座山峰的形象外,还可以近距离的欣赏这些山峰和岩石。园区内提供一条大约27公里的泥土路,可以选择自驾,也可以选择跟团游览,价格依照服务和路线收费每人40到100美金不等,但有部分区域,例如神秘谷(MysteryValley)和杭特平顶山脉(HuntsMesa)必須要有导游才能进入。
网上找到的别人制作的土路地图
夕阳下的停车场
由于第二天还要赶去kanab抽thewave的许可证,今天必须要赶到小镇的周边,又是一段漫长而又艰辛的路程。在美国第一次开车便要开夜路,也是有点让我担心,更何况美国这段都是类似于国内的国道,晚上并没有什么路灯,加上之前的疲惫,实在有种要开车开到吐的感觉,后来也漫漫领悟了在美国开夜车的经验,那就是跟着当地人的车走,会快很多。
但更为悲剧的是,快到住的地方,又因为没有信号,无法和房主取得联系,紧靠着之前沟通的地址信息一致无法找到正确的方位,当时真的有种被美国这个农村坑到的感觉,基本只要出了小镇,路上很多地方都没有手机信号,这也是让我们有点无语,所幸的是,在经历了反复几次找路后,终于手机能联系到了房主,总算是找到正确的方位,这也让疲惫的我们,得到了些许安慰。
可能是前期诸多的不顺,给了我们第二天更多的幸运,竟然第一次就抽到thewave的许可证,也不辜负我们一天不日不夜的赶路,现在回想起来也算是很有趣的经历。
经过前一天的周折,晚上睡得很好,基本消除了时差的影响。早上起来,才看到昨天晚上定的airbnb的小屋,就在kanab小镇的边上,还是比较值的。
简单收拾过后,便前往kanab小镇,准备Thewave的抽签,其实最早了解Thewave也是从别人游记里的照片开始的,本来也是要去羚羊谷,而抽签地点就在羚羊谷不远处,因此便决定前去试试手气,万一走了狗屎运那,哈,没想到啊。。。
先放一张波浪谷的照片,这里应该说是摄影家的天堂,到了之后,我觉得任何一个人都会被这样的自然奇观而感到惊叹,至少对于我来说,这是从来没有看到过的奇观,特别是每天只有20个人才能进入参观,想想如果能抽到这个许可证,可以吹好几年吧,推荐每个喜欢自然和摄影的人,来这里参观,虽然很辛苦,但当你身临其境时,一定惊叹到不想走了。
下面仅针对Thewave的基本情况和抽签细节进行简单的介绍,后面一篇会具体介绍它的徒步细节。
也是为了保护这奇美的自然景观,在地质学家和环境保护专家的意见指导下,美国国土局每天只准许20个人进入波浪谷参观,而且必须办理许可证。20个许可证的名额,有10个在网上抽签获得,有10个在当地国土局管理办公室现场抽签。这也是为什么波浪谷这么难进而又让人心驰神往的原因。
可能看到前面这些,你会立刻决定要出发试一试运气,但最好先了解下到达这里的困难度,再做决定。
来之前至少有几项内容你是应该了解的。
首先,这里需要徒步前往,并没有任何车辆或者其他工具可以直接把你带到波浪谷的身边,并且徒步是具备一定难度,总共需要徒步的距离为6.4英里,其中一些地方需要翻越小山和沙地。
其次,如果仅仅是徒步10公里的距离,可能还不会让很多人感到畏惧,个人认为最为困难的一点是在徒步的过程中,全程没有手机信号以及任何导航设备都会有所偏差,你所依靠的仅仅是入园前的几张配有方位照片的说明书,因此,不少人在里面会遭遇迷路的尴尬境地。更糟糕的是,因为每天只有20张许可证的发放,你如果迷路在里面,意味着基本很难遇到同行者的帮助,只能靠着方向感或者园区共工作人员的搜救才能解围,这也是为什么去这里显得更加神秘而又富有探险精神。
第三,也不要对这里太过于畏惧,如果你实在觉得这样徒步有很大风险,可以在当地请个导游,来领你进入园区,以上的问题也就不需要你再操心了,但缺点就是价格不菲,一般都需要每个人1000人民币以上的金额。另外就是,如果你没有抽到许可证,而又十分想去看看波浪谷的风采,那么国内也有个和它类似的景区可以去看看,被称为靖边的波浪谷,这个景区我并没有去,但在当地名气还算比较大,可以先去凑个热闹。
附Thewave当地团报名网址
如果看到上面的内容还决定要来波浪谷,那么恭喜你已经踏出了第一步,当然最终能不能去还取决于你的运气如何,我估计像我们这样第一次就抽中许可证的也是很少的,很多人都是在小镇连续待很多天也无法抽中一张许可证。
获得进入波浪谷的许可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网上抽签(online),一种是现场抽签(walk-in)。波浪谷每天只允许二十个人进入,其中十张许可证来自网上,十张来自现场,网上抽签抽中所发的许可证和现场抽签的是不同颜色的许可证。
网上抽签:
网上抽签的规则很简单,在网上提交申请,缴纳5美元,就可以进行网上抽签了,当然,如果抽不中,这5美元也是不退的,我觉得这家公园这招很聪明,每个月光是网上申请就要超过1000余份,仅仅是这项收入也是不菲了啊。
当然,网上抽签的优点和弊端同样明显。优点在于方便,可以随时进行申请,如果抽到了再做计划更为妥当,省的白跑一趟。但缺点也在于人非常之多,抽到的几率非常小,如果在网上你也能抽中,那真的是天意了吧。
网上抽签的网页长这个样子
一个团队只需要提交一个申请即可,最多可以申请6个人,可以选择三个备选的日期。
在网页上可以看到每月的申请分数,而申请的人数,这里要强调下,公园每天许可证的数量是按人头算的,并不是份数,有时候一份申请可能就同时有6个人参加,因此抽中的份数几率会更低。
附最新波浪谷网上抽签地址
现场抽签:
现场抽签地址:
GrandStaircase-EscalanteNationalMonumentVisitorCenterinKanab,Utah
(745E.Highway89inKanabUtahacrossfromWalkersgasstationandWendy’srestaurant)
看到下面这个图,也便意味着你找到了正确的抽签地点,这栋房子不是很显眼,看上去有点像是便利店什么的,要来的游客最好提前来找,以防找错了方位。
抽签开始前,工作人员会带领抽签的人都到后面的房子中,统计进行说明和填表,9点钟准时抽签,千万不要迟到哦,否则只能安排第二天再来了。
正式抽签房间,我们去的那天大约不到100个人,一共分为20多组进行抽签。相比于网上每天数百人的申请,现场抽签的几率要大很多。
抽签前,先要提交申请表格,内容很简单,同时会收到一个号牌,这个就是抽签里你所代表的号码。
9点过后,就不再接受新的申请了,这时工作人员会对抽签做简单的介绍,也同时会公布当天的申请人数和组数等等。
抽签是这样进行的,有点原始吧,每次会摇出一个号码,再根据号码确定抽到的人数,再做下一次抽签。我们当天一共抽出了三组申请者,而我们恰恰是第三组,非常的幸运,本来前两次抽签已经抽出了9位申请者,而只剩一个名额,但工作人员提示,如果最后抽到的组是两个人,可以同时进去,我们恰恰是两个人,真是上天的安排啊。
抽到后,已经激动地无法言表,但这还不算结束,抽签结束后,工作人员会请其他没有抽中的人离场,而抽到的人则会详细介绍波浪谷的具体前往信息和指南,以及现场颁发许可证,只有带着许可证才可以正当的进入波浪谷。
下面就是许可证的样子,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需要徒步时随身携带,另一部分则是要放在车上,以备检查。
整个抽签过程大概需要半个小时到1个小时,其实来这边抽签的亚洲人不算少,也碰到了不少同胞,正巧抽到签的另一组人也是中国人,我们便商量着第二天一起前往,细问才知道,他们是女儿带着父母一起来美国玩的,父母的年纪也很大了,并且很多天住在露营地,顿时感叹我们的旅行方式还是太安逸了,下次来美国一定要尝试露营。
抽签终于告一段落,由于当天还预定了羚羊谷的参观团,便急忙前往Page小镇,Kanab小镇距离page大概100多公里,算是很近了,中间还会路过Thewave的公路入口处,正好可以提前留心观察好地点。
快到达page小镇时,会看到亚利桑那州的界标,同时也可以下车沿着桥,欣赏一下格兰峡谷大坝(GlenCanyonDam)和鲍威尔湖(LakePowell),桥上的铁丝网中间会留下几个专供游人欣赏风景的窗口,还是很人性化的。
这个需要特别强调下美国的时区问题,感觉美国的时区有点混乱,一般不在美国生活的人很难搞懂美国的诸多时差问题。
美国时区地图
羚羊谷是促使我这次来美国的目的之一,还有一个便是黄石国家公园。网上有很多羚羊谷的照片,确实很梦幻,也因此这里被很多人誉为世界上最美的峡谷以及自然奇观之一。
羚羊峡谷如同其他狭缝型峡谷,是柔软的砂岩经过百万年的各种侵蚀力所形成。主要是暴洪的侵蚀,其次则是风蚀。该地在季风季节里常出现暴洪流入峡谷中,由于突然暴增的雨量,造成暴洪的流速相当快,加上狭窄通道将河道缩小,因此垂直侵蚀力也相对变大,形成了羚羊峡谷底部的走廊,以及谷壁上坚硬光滑、如同流水般的边缘。
(1)羚羊谷可以自己去吗?
这个答案是否定的,据说之前有游客在自行游览羚羊谷时,不幸突遇峡谷中爆发洪水,导致当时在峡谷中的这些游客直接躲避不及而被洪水冲走,仅有一名游客生还,此后羚羊谷便加强了管理,只能跟随当地人带领的团才可以进入。因此,要来羚羊谷玩,一定要预定当地的旅行团才行。
(2)上下羚羊谷如何选择?
如果非要在上下羚羊谷之间做选择的话,大家可以考虑几个方面。
首先,上谷和下谷最大的区别在于,世界上最贵的一张黑白照片《幻影》就拍摄于上羚羊谷,当时的售价大约在4000万人民币,而这张照片拍摄的精华在于峡谷显现出一道梦幻的光柱,也由此引发了众多人的追捧。除此之外,两个谷游览和拍摄的内容基本相似,甚至下羚羊谷所呈现出的色彩和峡谷造型更胜于上谷。
第三,上羚羊谷普通团价格在于40-50美元,而摄影团则要贵很多,有些则要小200美元。而下羚羊谷则要便宜的多,普通团大概在25美元左右,而摄影团则大概在50美元。除此之外,还需要再加上8美元的当地许可证费用。
综合所有信息,我个人比较推荐大家去下羚羊谷,除非你是十分执着于要拍摄那条光柱。
(3)选择摄影团还是普通团?
以我个人的经验来说,如果你去的是上羚羊谷,还是建议最好参加摄影团,毕竟上羚羊谷参观的人群太多,对于拍摄和游玩都影响较大;如果你去的是下羚羊谷,且不是专门只为了摄影去的,或者对于照片质量的要求很高,可以不必参加摄影团。当然,这还有很大的影响因素在于团里面的导游,这个差别也会很大,因此,也是有一定的运气成分在里面的。
(4)需不需要提前预定?
AdventurousAntelopeCanyonPhotoTour,这家公司是我看到的价格比较实惠的一家公司,运营的项目包括上羚羊谷以及周边像是Moutainsheepcanyon等其他峡谷,并且还提供多个峡谷一同参观的摄影团,项目很丰富,还是很推荐的。
AntelopeSlotCanyonTours,主要经营上羚羊谷和教堂峡谷的普通团和摄影团,比较中规中矩的一家公司,摄影团的费用较高
ken’sTour,很有名的一家只经营下羚羊谷团的公司,也是可以提供普通团和摄影团
AntelopeCanyonX,主要以X峡谷为经营主业,这个峡谷距离羚羊谷很近,最大的优势在于人少,不会遇到上下羚羊谷人挤人的场面,可以轻松自如地在峡谷中游玩拍摄,当然,这里的景色可能没有上下羚羊谷那样好,但也不失为一个不错的备选方案。
出发前,带队的导游会对整体情况进行简单介绍,一般一个小团大概10个人左右,在报名的时候应该会按照国家自动分组,我们组里绝大部分都是中国人。
下面的即是羚羊谷的出口
可能不巧遇到国内外的假期,我们去的当天,羚羊谷简直是爆满的节奏,本来预定的11点多的团,一直在外面排队到1点多才可以真正进入峡谷中,足足在炎热的天气下站了有2个小时,我也是醉了,说好的下羚羊谷人不多的那。。。
通过这样的楼梯才可以下到羚羊谷的底部进行参观,也由此在很多地方下羚羊谷的光线不是很足够,经常会遇到曝光不足的情况,但在光影交错的地方又可以呈现不同色彩的美。
第一次下到羚羊谷底部,看到了与去之前网上搜索到的照片般的景色,虽然并不感到有多吃惊,但却不由得再次赞叹自然的魅力。虽然之前去过很多的峡谷地貌,但这里被自然雕琢过的形状各异的岩壁着实让人眼花缭乱。
谷中还隐秘着不同的生物,虽然很少会遇到,但它们才更像是这里的主人。
其实都是很简单的技巧,我也拍的不算很好,只是第一次去经验很少,我觉得如果我再去一次会拍的更好一点。
第三,峡谷中最容易拍到好照片的关键还在于选择好的位置,完全的露天地点或者基本无光的场所都是无法拍摄出合格的照片的,一定要挑选颜色有渐变的,或者光线有层次的地方进行多角度的拍摄,这也是我做的不太好的地方。
羚羊谷黑白组图
这里也要称赞下带我们团的导游,全程下来并没有特别的催每个人快速前进,基本很很耐心的等待大家进行各种拍摄留念,倒是我们身后的领队一个劲的催我们赶紧走,遇到这种领队一定不会玩的很愉快。
从谷中出来,就直接可以解散了,当然,美国同样是个小费国家,给领队多少小费都是自己定的,领队也主要是靠小费生活,想想还是比较辛苦的,大家基本都会给一些,如果不想给也是可以的。
从羚羊谷出来,便直奔马蹄湾,主要也是因为这两个地方距离很近,直接在Google地图里输入马蹄湾的名字即可。
到达马蹄湾的停车场后,距离观景区域还需单程徒步大概1.2公里,这个距离基本算是很简单的,只是中间会有沙地,可能会吃力一些,大概10多分钟到20分钟就可以到达马蹄湾的面前。
马蹄湾观景区的入口。
马蹄湾周边感觉像是一片空旷的荒地,完全不是景区的概念。
在崖边看马蹄湾还是有些令人畏惧,但仍然有不少在自拍,之前看别人的游记里也写到过有人为了拍摄马蹄湾,相机不慎被风直接吹下了悬崖,因此,大家还是要量力而行。
在这里也就待了10多分钟便回去了,可能如果看日落的话,效果会更好一点。
昨天的舟车劳顿,加上今天一天的行程,也开始有些疲惫,毕竟明天的徒步才是重头戏,便早早驱车回住的地方,保留好体力给Thewave的徒步计划。这里也要提醒下,Page地区及周边的住宿设施并不是很充足,如果遇到旺季,一定要提前订好住宿,这样会便宜很多。
这里先补发下昨天晚上的晚餐,由于长期赶路,直接在超市顺手买了一心念着的炸鸡,真的感觉在国外肯德基什么的垃圾食品是最好吃的,但美国的肯德基麦当劳品种真是少的可怜,远没有国内的种类那么多,炸鸡也基本只有麦乐鸡那种,真是不太过瘾。
前一天选择了一个小城镇的房间,算是一处私宅,整栋房子很大,现在对外开放订房了,还是不错的。
今天的行程很简单也很艰巨,就是徒步,其实来美国,特别是美国西部,如果不开车、徒步和露营,感觉像是没来过美国一样,至少在我的印象里,美国人更加亲近大自然一些,也因此有了那么多的美国国家公园的系统和里面的步道,无论年龄和身份,你都可以享受当下的生活。
言归正传,开车不久便来到Thewave的公路路口,下面主要按步骤介绍下徒步的完全行程。
Thewave徒步一般都是从一个叫做WirePassTrailhead的徒步入口处进入。这个地方位于犹他州的kanab东面38英里处,距离亚利桑那州的page36英里,基本上位于这两个小镇的中间地带,因此来羚羊谷旅游的游客顺道来Thewave玩一圈是很方便的,可以提前预定好附近的住宿,方便第二天直接前往。
WirePassTrailhead这个徒步入口,并不在主路的公路上,而是需要经过一条叫做HouseRockValleyRoad的路到达,无论是从Knab或者从Page过去,提前要留意主路旁有一个闪烁的信号灯,这条路的起点就是信号灯的附近。当你找打入口,还要继续开大约8英里的路程,但是这里的路况会不太好,都是不平整的土路,开过去会比较颠簸,在平日里小车是完全可以通过的,如果遇到下雨天,一般则需要高底盘车通过,一定不要冒险前往,这类地方一般租车公司的保险是不包含的,如果遇到意外,只能自行叫拖车处理,但在里面很可能遭遇没有信号的尴尬局面,如果有事故,很可能会依靠过路的车来进行求助或者救援。
HouseRockValleyRoad的路况情况
从主路一直往里开,基本没有什么分岔路口,按照指示牌的指引就可以来到下图的这个位置,也就是Thewave徒步真正的起点,WirePassTrailhead。
这里有片还算比较宽阔的空地,是个小型停车场,基本上一天来这里的车不会很多,看到之前的车停在哪,你也停在旁边即可。这里有个非常简陋的厕所,据说每天当地的管理人员会来清理一次,如果不是特别急需情况,还是忍忍吧,里面有点混乱。
一路开过来的土路。
一些简单的关于Thewave的介绍。
开始徒步前,首先要确认的是,是否带足了水和必须的食物。官方对于带水的建议是,每个人需要带3.75升的水,由于徒步线路内部没有信号,以防发生迷路等突发情况,同时也需要携带上至少一天的补给品,因为据说这里的管理人员一天只会来一次,查看是否有游客没有从园区中出来。
还有就是,出发前,要将你的许可证的一部分摆在自驾车前面,一部分则要挂在徒步者的身上,以备工作人员的检查。
下面就是徒步的真正起点了。
首先,晒下官方的徒步指示图,园区内部没有任何手机信号,你所依靠的也仅仅是下面的几幅图和相应的文字描述,这也是Thewave徒步的最大难点和有趣的地方,给人以探险的感觉,强烈建议方向感不是很好的女生结伴出行,这里要走丢的话,可不是闹的,毕竟来这里的人一天基本也就是那有许可证的20个人。
这里也提示下,来这里徒步的游客,尽量要早点出发,我们大约是早上7,8点就到达了徒步的入口处,而停车场里面已经有一些车停驻了。早出发的最大优势在于,基本上来这里徒步的人,绝大部分都选择一大早出发,这样可以保证日落前可以回到起点,同时也可以增加你遇到其他同行者的几率,毕竟人多走丢的概率会相应的减低很多。
下面就开始真正的徒步之行,最开始的一段路是整个行程中最为简单的一段,基本要沿着河道走一个U型弯,便可以看到第一个图示的位置,留意路旁的指示标示。
路上的野花。
下图就是图示一的位置,看到这个牌子就证明你走在了正确的道路上,当然第一段路并没有岔路,这个标识牌的位置其实算是第一个岔路,前面还可以继续沿着河道走,但就去往别处了,正确的路线是随着牌子的方向上小山坡即可。
然后,继续沿着小山坡一路上行,这里覆盖着很多杂草,但明显可以找到中间路的轨迹,跟着走即可,这时四周都是山峰,已经可以看出些河水冲刷过的痕迹。
一路随着下图中的路前行,并没有岔路,比对下图示二的方位即可。
下图中面前的山峰就是接下来你要爬的路线。这里高能预警,我认为从草丛中的小山坡下到山峰前的地方是整个行程中最容易迷路的地方,可能你在去往Thewave的路上还不觉得,当你回程时,你会很难分辨你下来的土坡到底是哪个位置,因为周边的草丛都长一个样子,强烈建议园区的工作人员在正确的路口处放上醒目的标识,否则真的很难以辨认。
一路走到草丛的尽头,便可以下到下图中的山峰面前,按照图示中的路线爬上前面的小山峰即可,这里可以跟随地上的脚印前行。
爬上上图中的小山峰,你便会来到图示三所在位置,这时候由于你已经在高处,可以远远的望到Thewave所在的山峰的大体位置,沿着坡道一路前行即可,这里基本不太会迷路。
一直前行,便可以很明显地分辨出前面的这个比较标志性的TwinButtes,按照图片中的路线,一路向上从它的背后绕过去即可。
徒步中的标识,这也是证明你走在了正确道路上的标记,另外就像指南中提到的,一路上你可能会遇到不少人为堆积的标识区域,不太相信它们,因为它们很可能是迷路的人留下的标识。
TwinButtes在周围的众多小山中还算比较显眼的。
翻过了TwinButtes,你就来到了图示5的方位,这时已经距离Thewave不是很远了,因为Thewave实际上是坐落在小山之中,你很难从远处找到他的方位,只能通过图示中的路线前行。
接下来就是要经过一段白岩石区域,这里也很明显可以分辨,并且已经有Thewave那种波浪般的感觉了,如果有兴趣,还可以在这里玩一会。
慢慢走着,已经在周围可以看到其他徒步者的身影了,这样就更加不会迷路了,直接按照前面人的方向走即可,这也是一大早就来的优势。
来到图示6的方位时,便可以一路下行,进入到前方的山群之中。这时,周围的岩体已经越发显现出水蚀的痕迹了。
最后,如果你来到这里,便意味着Thewave就在你的前方了,只要翻过一片沙地就可以最终到达了。国外很多老年人也是来不畏艰难的来这里旅游,真的很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波浪谷其实是并不太大的一块区域,但你走到它的面前,立刻会被眼前的一幕所震惊到,至少对于我来说,是从来没有遇到过如此神奇的地貌。各种造型摆拍在这里都不为过,因为它真的太独特了。
波浪谷黑白组图
对于这份神奇感,真的是只能身临其境才能感受,墙裂推荐有生之年一定要来一次波浪谷,和它的美相较气力啊,长距离的徒步和无信号显得微不足道。
在谷里一通狂拍,大概拍满了一张存储卡,但仍然觉得无法完全展现它的美。
可能也正因为它每天只允许20个人进入,才能得以保留这么完好的自然奇观,和参观的感受,想想如此小的地方,如果不加以限制,可能这里早已不复存在。
所带的背包,里面基本都是水和简单的食物。
各种角度拍波浪谷。在这里我们大概玩了2,3个小时的样子,才依依不舍的离去。
从波浪谷回程,本以为已经来过一遍了,便放松了警惕,但却不想在回程时候走错了路。
我们基本是凭着记忆和图示一路来到了下图中的位置,这个其实已经是图示10的位置了,换句话说,翻过前面的小山坡便可以来到进入时的草丛地带,也就是图示11。
但我们犯了前面提到的错过,由于在远处的山上望去,草丛都长得相似,而且下面有好几个入口,我只凭着来时的印象,便挑了一个进入,但越往前走越发现路的情况不太对,周围的杂草很多,基本不是来的时候路的状况,而这时回看过来时的小山已经很难找到图示10的位置了,立马有点慌了神,心想不会真的迷路在这里吧。
在冷静下来后,沿着草丛拐到了别的路上,发现这条路似乎和来时的路很像,又比对了前面几幅图示后,才确定了这条路,这才心中安慰了很多。
在临走前,做好登记,便可以出去了。
去之前,在网上找到的别人总结的布莱斯峡谷的主要徒步线路:
MossyCave(1小时,UtahStateRoute12特罗皮克西北方),
边缘径(5-6小时,任何边缘地区),
BristleconeLoop(1小时,彩虹点)
皇后花园栈道(1-2小时,日出点),这些为容易至中等的徒步径。
纳瓦霍环线(NavajoLoop)(1-2小时,日落点)
塔桥(2-3小时,日出点北)方,这些为中等徒步径。
仙境环线(FairylandLoop)(4-5小时,仙境点)与躲迷藏环线
(PeekabooLoop)(3-4小时,布莱斯点),这些为艰辛的徒步径。
部分路线会重叠,使徒步旅行者可以通由合并路线来增加挑战性。
就像前面提到的,如果不想特别深入的游览布莱斯公园,最为简便的方式便是游览几个经典的观景平台,从内到外分别为sunrisepoint,sunsetpoint,inspirationpoint和Brycepoint。
这几个平台距离公园入口都是比较近的,每个平台看得内容其实也相差不会很多,众多奇形怪状的石柱才是这里的精华所在。
公园组图。
公园内的大巴,这时我见到的不多的在公园里面配有公共交通的公园。
这个徒步线路是在日落点的里面,非常建议来这里徒步体验,如果说之前再观景平台上都是看到远景,但徒步中就可以近距离的观看这些石柱造型,还是很壮观的。
按照标识进入即可,这类的徒步难度不算很大,走一圈大概1.5英里,但线路是要一路沿着步行道下到山谷的底部,这也意味着你回程时也要爬这么高的距离,这个还是有些吃力的。
步行道基本是这个样子的,一圈圈的盘旋下到底部。
近距离布莱斯公园组图。
这段坡度更为陡一些,一些体力不是很好的游客,从这里就直接原路回去了。
在这里徒步,一边看景,还能锻炼身体,给人很放松的感觉。由于去的当天,环线的部分路段封闭了,只能再原路返回到入口处。
由于还要赶往住处,便没有等到日落,想必日出日落时分的布莱斯会更美。
黄石国家公园是世界上第一个大型的国家公园,也是美国被提到最多的国家公园,同时还是美国的象征之一。
一直以来,我对于黄石公园都很向往,也是我这次来美国的原因之一,特别是看到美国国家地理杂志中大棱镜的照片,简直称得上是梦幻的。
前一天住在距离沿湖城不远的小镇,今天的行程便是直奔向黄石公园,盐湖城周边到黄石大约有6,7个小时的车程,又是一段漫长的自驾旅程,如果不是为了到南边的羚羊谷,本可以轻松很多。
出门先加个油,美国加油站都配有简单的洗车工具,可以顺便在加油时清洗下车辆。
中途会转好几次公路,虽然美国的公路总体质量并不如国内,但胜在于车少,穿行在小镇间,除了临时修路,很难遇到堵车这样的情况。
中途路过Saltlakepass。
从盐湖城开向黄石,会路过距离黄石最近的Jackson小镇和大提顿公园,很多人也会选择到黄石之前先在Jackson小镇停留休息一下,或者先到大提顿公园游览一番。
其实,来黄石之前,一直没有搞懂大提顿和黄石公园的关系,后来才知道这俩个公园其实是连接在一起的,往黄石公园南门开的路上,大提顿公园是必经之路,你会有种不知不觉地便进入了大提顿公园的唐突感。
其实对于黄石公园的攻略和介绍,网上已经有很多了,我下面只是再赘述一下。
1、黄石简介
黄石国家公园(YellowstoneNationalPark)于1978年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是世界上第一个大型的国家公园。公园占地面积约为898317公顷,横跨怀俄明州、蒙大拿州以及爱荷华州等三个大州。
公园主要分五个区:西北的猛犸象区以石灰石台阶为主,故也称热台阶区;东北为罗斯福区,仍保留着老西部景观;中间为峡谷区,可观赏黄石大峡谷和瀑布;东南为黄石湖区,主要是湖光山色;西及西南为间歇喷泉区,遍布间歇泉、温泉、蒸气池、热水潭、泥地和喷气孔,园内还设有历史古迹博物馆。
公园是世界上最大的火山口之一,拥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森林之一,公园内的森林占全美国森林总面积的90%左右,水面占10%左右。有超过10000个温泉和300多个间歇泉,拥有290多个瀑布。同时,园内还有很多种野生动物,包括7种有蹄类动物,2种熊和67种其他哺乳动物,322种鸟类,18种鱼类和跨境的灰狼。它是美国最好的巨型动物群的野生生物栖息地,公园里的哺乳动物物种,包括灰狼、受威胁的猞猁和北美灰熊、美洲野牛、麋鹿、山羊、叉角羚、大角羊和山狮等。园内环山公路长达500多公里,徒步路径达1500多公里。
总体来说,普通游客来黄石除了要一饱大棱镜温泉的魅力外,公园里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和多变地质形态,更像是一本自然界的百科全书,让普通游客来一个地方,就可以领略多样的景观,我觉得这才是它的最大特点。
2、怎么来黄石
首先说,最为方便的且不差钱的方式一定是飞到黄石周边的机场,从网上找到的黄石周边机场情况如下:
波兹曼机场:机场代码BZN,又被称为GallatinFieldAirport,位于蒙大拿州波兹曼市,是大多数游客去往黄石园所抵达的主要机场之一。从机场自驾约90分钟可以到达黄石公园北门,机场全年开放。
黄石地区机场:机场代码YRA,黄石地区机场位于怀俄明州科迪镇,位于黄石公园以东约60英里处,机场全年开放。
杰克逊霍尔机场:机场代码JAC,杰克逊霍尔机场坐落于壮观的提顿山脉脚下,大提顿国家公园南方的杰克逊霍尔镇。此处距离黄石公园南门约60英里,机场全年开放。
爱达荷瀑布市机场:机场代码IDA,位于黄石公园西南方爱达荷州爱达荷瀑布市,距离黄石公园约110英里,机场全年开放。
毕林斯机场:机场代码BIL,位于蒙大拿州的毕林斯市,位于黄石公园东北方约120英里处,机场全年开放。
因此,综合来讲,如果人多的话,还是很建议先飞达盐湖城,再租车前往黄石公园的。
4、黄石住在哪
黄石的住宿主要分为在景区内的住宿地点和景区外的。具体要住在哪个区域,还是要根据你自己的行程而定。
景区内住宿
景区内住宿通常包括酒店、小木屋和露营地几种,一般最为紧俏的是前俩者,当然露营地在旺季时也是很枪手的,建议想住在景区内的游客,一定要提前规划好行程,并尽早预定。
黄石内部住宿查询及预订网站
景区外住宿
景区外住宿就更加广泛一点,但一定不要想着会便宜多少,基本上黄石公园周边的住宿在旺季都处于紧缺的状态。
下面仅列举各个入口附近的小镇名称,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行程安排来预定相应的房间。
西门:西门出口便是西黄石小镇(WestYellowstone),小镇与黄石西入口相距不到1英里,是游览黄石公园最好的落脚点。
南门:南门附近最为知名的便是杰克逊小镇(JacksonHole),这里也是进入公园是最多人的选择。杰克逊镇属于典型的美国西部小镇,拥有古朴的西部街道,以牛仔文化而闻名于世。鹿角公园中心广场是小镇的标志。
东北门:较近的是库克小镇(cookecity),这里虽然距离公园较远,但著名的熊牙公路从这里穿过,在这里你能看到高山、森林、湖泊、瀑布和诸多野生动物。
北门:黄石公园北门附近是加德纳小镇(Gardner),在远一些可以选择在Livingston小镇或者前面提到的波兹曼机场所在波兹曼住宿。Gardner小镇距离公园的北门仅有10几公里的路程,是很不错的选择。
东门:靠近东门的是科迪小镇(Cody),比较少人从这个入口进园。科迪小镇拥有粗狂的山脉,奔腾的动物,和纯正的西部牛仔,如果你从这里前往黄石公园,还能途经美丽的肖松尼国家森林。
Booking预定优惠链接
5、黄石怎么玩
就如同上面所述,黄石公园整体区域像是一个8字型,细分的话一般按照方位分为五个区域。
以猛犸象温泉区为主的东北区域,主要的特色在于石灰石台阶,故也称热台阶区,这个区域和国内五彩池和土耳其棉花堡有些类似,个人感觉可游玩的地方并不是很多,如果去过了上述的地方,这里只需要预留1、2个小时即可。
东南部分主要为黄石湖区,基本就是沿湖公路的感觉,但黄石湖可看的地方真的不多,相较于国内的青海湖之类相差太多,但这部分还有像西拇指间歇泉盆地等知名的景点,可以来看一看,建议待2,3个小时即可。
公园内部行车里程图,虽然图上看着距离都不远,但由于公园内部行车很慢,基本上限行35公里每小时,再加上这里真的是一步一景,你开快了,可能就错过了景点的入口,因此,在公园内,大家开的都不是很快。
附完整的黄石国家公园地图和指南
黄石国家公园官方地图-简略.pdf979.99KB
黄石国家公园官方中文指南.pdf368.93KB
刚进南门,迎面而来的就是白雪皑皑,和冰封的湖面,顿时感觉像是一路从夏天开到的冬天,想着前几天还在Page忍受着正午的炎热,没想到来这里完全就是另一幅景象。
黄石公园内留有不少停车的区域,可以供游客停车参观。虽然已是5月底,黄石公园的温差还是很大,晚上最冷的时候有可能接近零度左右,而白天在太阳晒的情况,则要将近20度左右,穿短袖即可。
西拇指间歇泉盆地(WestThumbGeyserBasin),位于黄石湖边上,十五万年前因地壳陷落而形成,在热喷泉与湖水结合下,出现了一种烟雾弥漫的奇妙景观。此处相当于黄石湖的湖湾,许多间歇泉聚集此处,喷水口的颜色多种多样,有的呈透明绿色,有的呈好似水泥色般的暗暗的黑色。1870年的Washburn探险队成员发现黄石湖形状类似于“五指展开的手掌”,西侧的湖湾则代表了大姆指,这里也因此而得名。
在西拇指间歇泉盆地,可以见到4种地热形式,分别称为:泥锅(mudpot),温泉(hotspring),间歇泉(geysers)和火山喷气口(fumaroles)。
这里也是大部分从南部进入黄石景区后第一个大型的景点,初见各种温泉间歇泉,虽然称不上有多震撼,却也可以对黄石有个初步的了解。
西拇指间歇泉区步道(WestThumbGeyserBasinTrail)大圈0.8公里,小圈0.4公里。沿途有各种泉眼20多个,包括温泉、间歇泉、泥泉等,是个小而精的步道。这也是欣赏黄石湖风格的好地方。
湖畔的有个FishingCone的地方,相当有意思。黄石湖产鱼,以前人们钓上来鲑鱼直接就在这个泉眼煮熟了再拉上岸。网上还能查到照片。但现在这样的Cooking-on-the-hook是禁止掉了。
深渊池(AbyssPool)温度78℃,池宽9x17米,深16米,1935年,黄石公园首席科学家Baure为其命名,他可能借用了1870年Doane对此温泉的描述,“可以看到水下很深的东西,这深渊太神奇了”。
绕着黄石湖一路开过去,可看的地方不是很多,如果遇到很多车停在路边,很大可能是遇到了野生动物,都在围观,我们就碰巧遇到了湖边散步的小鹿。
泥浆喷泉MudVolcano
位于钓鱼桥和CanyonVillage之间的路边。顾名思义,这里的特色在于泥浆泉(泥火山、汽锅Caldron),几乎看不到彩色温泉。这个区域并不大,可以沿着图示中的徒步前行,如果不想去远处的BlackDragon’sCaldron,只走小圈看一看,那只需要10到20分钟就可以看完。
小圈中很有名的一处观景点,夹杂着异味的气体滚滚向泉外喷出,如果在现场,你可以感受到它内部蕴含着的猛烈力量。
在这个区域的附近,还有个叫做SulphurCaldron的地方,也可以停车看一下,这里是整个黄石区域中酸度最高的地方。
海登山谷HaydenValley
海登山谷其实是一片草原,接近黄石的中部区域,由于有河流经过,所以成了动物们出没觅食的地方,是公园内观赏野生动物的最佳地点之一。如果你在这里蹲守,很容易看到狼、熊、鹿和野牛。
这个区域设有很多个观景平台,看到美景,随时停车即可。
个人感觉,这里的风景是黄石整个区域里面最美的一段,草甸、树木、野生动物、远处的雪山,整体构成了一幅很美的画面,有点像是国内的新疆的感觉。
黄石大峡谷TheGrandCanyonoftheYellowstone,大峡谷分为南北两段,南段主要有ArtistPoint和UncleTom’spoint,这俩个地方都有观景平台,同时也有步道。大峡谷北边是一段单行道,主要的观景平台包括LookoutPoint,GrandView、InspirationPoint等,也是配有不少的步道可以徒步游览。
需要注意的是,在黄石公园内行车一定要慢,一不留神就会错过景区入口,我们就开过了南段的入口,只好直接去北段游览,还是有些遗憾的。
北段路线你会遇到BrinkofUpperFalls和BrinkofLowerFalls,分别处在黄石大峡谷和瀑布的不同角度观景,这俩处有步行道进行连接,但有时候会由于天气维修等原因关闭。
我们直接来到了BrinkofLowerFalls,这里有步行道可以下到黄石瀑布的面前,感受它的壮阔,这也是我第一次如此近距离的看瀑布,很推荐来这里走一下。
徒步的入口处。
走到路的尽头便可以看到观景平台,不来这里,你无法感受到那种瀑布从你眼前喷发的生命力。
黄石大峡谷视频
从观景台拍摄大峡谷的全景。
从步道上来,沿着车行道一路前进即可,注意这里不用往回开,一路你会遇到一些不同的观景平台,可以欣赏大峡谷的魅力。
大峡谷Grandview观景平台,后面的平台需要走的距离都很短,基本就在停车场的旁边。
我们去的当天通往Inspirationpoint的道路关闭了,因此也没有可能前往。
这里再补充一个大峡谷的经典步道,汤姆叔叔的步道(UncleTom’sTrail)。这是峡谷区最有名的一条步道。来回大概3公里。但需要走300级台阶,落差有150米。后半段有陡峭的金属楼梯,镂空的,能看到悬崖下面。走到底可以清楚的看到下黄石瀑布。有些遗憾没有能够去成这个地方。
这个区域的海拔较高,一路上行,但可以看的景观并不多,路中会遇到很多被火灾摧毁的树木,有种灾后的荒凉感。
关于火灾,1988年夏季期间,黄石公园大火是黄石公园有记录以来最大的一场大火灾,多个独立的小山火在风势加剧和干旱的作用下,先后失去了控制,火焰迅速地蔓延,最终形成了一场燃烧了几个月的大火灾。直至在同年秋末,由于潮湿的天气才被完全扑灭。该大火所造成严重损失,灾害区域大约占黄石公园总面积的36%。
很多人驻足观察远处的灰熊,这也是我第一次看到野生的熊。
车内的小狗,一路上看到了太多美国人一家带着宠物出行。
晚间排队出景区的车辆,由于黄石入口周边的住宿都一些偏贵,这天的住宿定在了Livingston小镇,感觉还是有些远的。
作为西北区域的象征性的景点,这里的人真是不少,靠近入口处的停车场经常人满为患。
猛犸象温泉(MammothHotSprings)是世界上已探明的最大的碳酸盐沉积温泉。其景观以石灰石台阶为主,也称热台阶区,可分为上台地(UpperTerraces)和下台地(LowerTerraces)。猛犸象温泉的泉水来自于诺里斯间歇泉盆地,水温可达77℃,很多藻类生活在温泉中,使得温泉的颜色呈现出棕色、橙色、红色和绿色。奔流不息的温泉随着阶地奔腾而下,且颜色各异,形成了一个七彩的大台阶,景象非常恢宏壮观。
猛犸象温泉在2002年的一次地壳运动后,大部分热泉停止了活动,导致大量微生物死亡,使猛犸象热泉失去了颜色,死掉的细菌也变为了灰白色的粉末,残留在乾枯了的大台阶上。
如果开车从北门进入景区,最先到达的是下台地(LowerTerraces),从这里沿着步道直接可以走到上台地(UpperTerraces),景色基本相差无几,如果不想徒步走上去,也可以再开车沿着公路直接上行到上台地的停车场。
由于已经去过棉花堡,因此并没有在猛犸象待很久,便一路下行去往诺里斯间歇泉方向,中途会路过类似海登山谷那种的草原区域,路边总是有不少野牛在闲逛,这种动物基本是我在黄石公园里见到最多的动物。
这里基本上属于黄石的中部区域,也是很大的一个景点,晚一点来停车位比较难找,只能在停车场多绕一圈,看看有没有人离开。
PorcelainBasinLoop,这条步道只有1公里的路程,分散着不少间歇泉。同时,要知道,诺里斯间歇泉盆地是黄石地区温度最高,历史最久,最活跃的地热区。目前整个黄石地区通过钻孔测量记录到的最高温度在诺里斯(Norris)地下326米处,237摄氏度。诺里斯地区几乎就没有低于沸点的地热活动(在黄石的海拔上沸点为93摄氏度)。
大家游览的时候要注意帽子之类的物品,看到有人因为风大,帽子直接被吹到了步道外的温泉地区。
这里并没有什么特别显眼的温泉,但整体区域胜在于多,基本周围遍布着大小不一的不断喷涌而出的泉水和蒸汽,可能再过几年来这里看,又会增加不少大型的间歇泉。
从PorcelainBasin出来,回到岔路口,就可以找到BackBasin的步道入口。这条步道要比之前的一条长一些。
这里我们只绕了个小圈,并没有走完全程,因为感觉已经对间歇泉有了点审美疲劳,当然,毕竟只有在黄石公园才能一次看到这么多的间歇泉。
从诺里斯区域出来,便直奔整个黄石的核心区域,西南部的间歇泉去,中途还会有一些小的间歇泉景点,有兴趣也可以停车观看。
基本上过了Madison,也就是通往西门的岔路口,通往西南部区域的车流就变得异常得多,堵车这种在国内经常发生的事情,竟然在黄石也有,我也是到美国来第一次遇到。
堵车的情况实在有些糟糕,车流基本只能一步步的蹭着前行,路旁正好遇到几个在河边抓鱼的人,甚至悠闲。
其实,黄石右下部的区域总体分为,下间歇泉盆地LowerGeyserBasin、中间歇泉盆地MidwayGeyserBasin和上间歇泉盆地UpperGeyserBasin等三个区域。大棱镜泉位于中间歇泉盆地MidwayGeyserBasin。
大棱镜泉,这个地方应该不用过多介绍了,很多人来黄石公园最初就是因为它的一张照片,这也包括我在内。
大棱镜泉(Grandprismaticspring),又称大虹彩温泉,是美国最大,世界第三大的温泉。它是黄石温泉的杰出代表,其直径超过百米,从中心向外呈现出蓝绿黄橙红等不同的颜色,是面积最大、色彩最美的一处景观。
停车场外有人在这里写生。
大棱镜步道,其实这里只是可以近距离的观察大棱镜的去处,并不能从高处欣赏它的美,这点是非常遗憾的,因此之前网上流传过很多小路上山俯览大棱镜的路线,但我去的时候,周边能看到大棱镜的路线全部封闭了,而公园方也正在修建一条正式的观景台,今后再去的游客就可以直接俯览到图片般的景观了。没有拍到大棱镜的全景,也是我这次美国之行最大的遗憾。
大棱镜周边还有几个小的温泉和间歇泉,随意看看就好。
大棱镜温泉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它的颜色变化:由绿色到鲜红再到橙色。温泉水中富含矿物质,使得水藻和菌落中带颜色的细菌在水边得以生存,从而呈现了这些色彩。温泉中心地带由于高温没有生物生存。从里向外呈现出蓝、绿、黄、橙、橘色和红色等不同颜色。据说这是因为地下水从地层裂缝冒出来后,各种矿物质经氧化反应,以及水中栖息在不同温度的不同光合的细菌生息,使泉水产生出宝石般色彩斑斓的丰富变化。
虽然无缘看到它的全景,但走在它的旁边,也足以使你震撼到,池边五彩斑斓的色彩让你尽可能地在脑子勾勒出照片中呈现的样子。
池边的水蒸气非常大,恰巧我们去的时候风也很大,水蒸气阵阵扑面而来,风大的时候几乎很难睁开眼睛,感觉像是做个了私人的桑拿。
大棱镜旁边的另一处大型的温泉。
依依不舍的离开了大棱镜,出来的一辆路上都在找寻网上所说的上山的步道,但来会看了几次都没有找到。
一路向南,便可以到达老忠实泉,这里已经非常很靠近公园的南门了。
老忠实泉,和大棱镜一样,都是黄石公园中最负盛名的景观。而不同的是,它之所以能够在众多间歇泉中脱颖而出,最主要的就是因为它非常的忠实,和它的名字一样,
老忠实喷泉每隔65分钟喷出一次,每次历时约4分钟,每次共喷出热水约1万加仑,高度达40-50米,水温摄氏93度。
老忠实泉景区同时也配有大型的游客中心、商店、酒店、餐饮等等,至少在我看来,黄石公园内似乎没有其他景点的综合设施比这里更好。
老忠实泉内部的商店,里面的东西很多,要买纪念品的游客可以在这里进行选购。
这家冰激凌店也是很火爆的。
这么多天第一次吃到了米饭,虽然味道一般,但感觉还是很不错的。
一般提前10多分钟便可以找地方等待间歇泉的喷发了,它之所以这么有名,也是由于它的准时,但这个间歇泉不能很近距离的观看,它的周边都被围了起来,可能是怕有游客被泉水喷溅到。
在焦急的等待中,老忠实泉的泉眼分别陆续开始喷发,周围的游客开始一通抓怕。
说实话,可能距离太远,看老忠实泉的爆发并没有很震撼的感觉,有种到此一游的鸡肋感。
从老忠实泉出来,一路开向公园西门,顺便去了之前没有去到的上下间歇泉盆地区域。
这个景点非常小,绕一圈也就几十、二十分钟的样子。
BiscuitBasin则要比之前的温泉景点大很多,还有很多条步道。
从步道走过,突然间周边的水池中便开始喷射。
由于维修大棱镜的正规上山步道,周边关闭了很多步行到,我特意找打里面的步行到上山,看看能不能看到大棱镜的全景,结果走了半个小时,还是只能绕道大棱镜的北面,而仅有的道理也被树林给拦住了,并且山上周边没什么人,不时还能听到类似动物的声音,想想有点可怕,便只能遗憾地下了山。
图示中步道关闭的通知。
重点推荐下这个地方,FountainPaintPots是位于下间歇泉区域的一个景点,景区内拥有众多泥浆喷泉,它的成因是泥土及岩石内含矿物质,被酸性的热泉溶化后就形成泥浆。因为泥水的粘性很高,还可以清楚看到气泡的缓慢形成与幻灭。喷泉周围的泥土看起來像是干了的油彩,导致喷泉本身看起來像是在煮一锅洗了油彩的水,由此得名。
这里是我去过这么多景点中除了大棱镜外,最喜欢的一处景点,它的特点在于内部拥有丰富的景观可以看,除了颇具特色的泥浆喷泉,这里的五彩温泉和间歇泉也都是很漂亮的,虽然规模不大,但绝对值得一看。
刚进入景区,就可以看到众多陷在泥浆中的树林,有种荒芜的苍凉感。
沿着步道前进,你还会发现类似西拇指里面漂亮的五彩温泉,透蓝的水质让人为之着迷。
这个泥浆池里可以看到粉红色的色彩和不少不停冒出来的气泡。
这是另一处很有特点的地方,同一处地方却喷发出不同颜色的泥浆,这在其他地方是没有看到过的。
另外,也是我最喜欢的地方,这里还有比老忠实泉更好看的间歇泉,这就叫做麻雀虽小,却五脏俱全。
这里补充下网上搜索到的喷泉的成因:
间歇泉的特点是它像火山一样会定期或不定期地喷发。只是火山喷发的是岩浆,而间歇泉喷出的是沸水。虽然黄石到处可见喷发的间歇泉,并不表明它们在别处亦俯拾皆是。事实上,间歇泉在地球上是十分稀有的地质现象,只有在遥远的新西兰和冰岛,火山和地震频繁发生的地方,人们才可以看到类似黄石的间歇泉。
这个间歇泉的名字有点忘了,但就沿着步行道走到最里面即可,我们到的时候,已经有一排老人坐在步道边上,最开始,我们并不知道原因,而过了一会,旁边的间歇泉像瀑布般不停的喷发出来,并且一喷就是好几十分钟,在我们离开时,还没有停,无论从力度还是持久度上,都要比老忠实泉好很多,最重要的是,这里还可以近距离观看,很是震撼。
间歇泉喷发视频
路途中经常会遇到这种遛弯的野牛,它的壮硕程度有点让人吃惊,至少我也是没有看到过的。
一路从景区开到了西门,黄石西小镇果然是距离景区入口最近的地方,基本上出了西门,就已经到达了小镇。
非常推荐这家MadisonHotel的小旅店,性价比非常高,而且距离西门也就1公里的样子,很方便。
另外,这家住处本身也是一所历史性建筑,里面木制的建筑很有特点,旅店的后面还是一处小型的商店,里面有各种小礼品可供挑选。
刚到旅店,正好赶上NBA总决赛现场直播,总算是第一次没有延迟的看到比赛了。
旅店里的简单设施,美国人是真爱和咖啡,各式各样的咖啡免费供应,但可惜的是,我并不爱喝。
已经接近假期的尾声了,我们对于黄石的间歇泉也有些审美疲劳,即将驱车前往之前路过过的大提顿国家公园,它的名气虽然没有黄石大,但至少从第一眼的颜值方面一点也不属于黄石。
黄石的晚间有点凉,所幸旅店的房间还比较暖和,早上直接在和旅店有合作的餐厅吃了早饭,可以优惠5美元印象中,美国的旅店一般都是不包括早餐的,这点有点让我不太适应。
简单点了下,感觉美国的早餐还是比较单调的,也可能是我没有特别的找。
在旅店泡了杯咖啡后,便直接出行前往大提顿了。
西黄石小镇的主路。
再次进入公园西门驱车直接向大提顿方向开去。
大提顿国家公园(GrandTetonNationalPark)以连绵的雪山山峰著名,沿着大提顿山脉绵延超过200英里长,伴随着蛇河(SnakeRiver)流经国家公园,园区内巍峨的雪山高耸入云,广阔的草原,纯净的湖水以及丰富的野生动物共同构成一幅美丽的画卷。著名的派拉蒙影业(Paramount)的标识中,那雪山顶山环绕一圈五星,其背景就是大提顿国家公园的雪山。
其实来之前虽然看过很多关于大提顿公园的照片,但具体应该怎么玩还是一头雾水,网上对于大提顿的介绍要远少与黄石公园。下面简单说下大提顿的基本玩法。
首先,认清这两个关键的地点是很重要的,因为绝大部分大提顿公园的景点都位于这两个点的中间。
JacksonLakeJunction是位于公园的北段,靠近黄石国家公园的南门,当然,这个点之前还有一些观景点位于黄石南门到这个节点的中间,但是如果你看过之后的观景点,前面这些就不算什么了。
另外,MooseJunction是从南部的Jacksonhole小镇达到黄石公园的必经之路,也是一个岔路口,这个路口将大提顿公园的主要景观分成了两条线,一条线可以直接通向黄石公园南门的美国191号公路,另一条线则是TetonParkRoad,这俩条路线构成了一个小型的环路,也就是主要观赏大提顿的路线。
可能文字还不够形象,看下面的地图大家就可以更为直观的了解大提顿的游览路线。左边的西边是可以更为接近雪山和湖区的游览区,而右边的东线则基本以观景平台游览为主。
下面列出几个网上搜索到的大提顿公园沿路比较知名的观景平台介绍:
1、SchwabachersLanding,是大蒂顿公园拍摄大蒂顿峰最好的位置。它位于US-191从MooseJunction路口向北4英里(6.5公里)左右路西一个岔路(SchwabachersLandingRd)的尽头。几乎所有喜欢摄影的朋友都会一致认为,SchwabachersLanding是大蒂顿最佳的日出拍摄点。有时,从US-191到拍摄点的SchwabachersLandingRoad是关闭的,不能开车进入,只能从US-191的路边步行抵达拍摄点。
2、TetonPointTurnout,从SnakeRiverOverlook出来,沿着US-191继续向南走不远就能看到路边一块写着TetenPointTurnout的牌子,这是一个不大的停车场,这里是一个欣赏蒂顿山脉全景非常好的一个地方。
3、OxbowBendTurnout,从JacksonLakeLodge出来,沿US-191向东南方向开车走5-6分钟(约2.6英里)。这里被普遍认定为拍摄Moran山的最佳拍摄点。这也是一个拍日出的好去处。
4、MormonRow,其实这是指位于MormonRowRd与AntelopeFlatsRd交口北边一点儿的一个破旧谷仓,注意这个景点的位置有点偏离主路,要仔细看地图才能找到。据说这个谷仓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了。
5、JacksonLakeDam杰克逊湖大坝,是西线最后一个重要景点,也是拍摄蒂顿山脉的绝佳的拍摄点。站在大坝上,隔湖望去,以Moran山为中心整个蒂顿山脉北侧群峰JacksonLake湖水相互辉映,构成完美的地标式画面。
我们最终的线路是从黄石公园南门出来,一路先沿着191号公路南行,在各个观景台停靠,再从MooseJuncion驱车往北走,绕一个圈来观赏大提顿公园。
这里要提示下,在这边开车一定要慢,因为很多时候观景台之间距离的间隔很近,而且路边的提示牌设计的不太合理,基本是位于景点入口处附近,如果你开车开快了,一下子就会错过观景台的入口,我们就这样错过了SchwabachersLanding的入口。
SnakeRiver,这里是知名照片角度的拍摄地,蜿蜒的蛇河在远处雪山的映衬下,显得更加美丽。
从MooseJunction进入到TetonParkRoad的路上会遇到正规的大提顿公园验票官卡,其实如果不走这条路的话,可以完全不买票远距离观看大提顿公园。
为什么要把这个景点单独拿出来说那?主要是由于这里应该是整个大提顿景区里最为重要的一个地方。大部分的游船和徒步线路都在这里为起点,因此,这里可以说是大提顿公园景点中的精华所在。
JennyLake珍妮湖,是大提顿公园里的第二大湖,也是西线最重要的景点之一。个人感觉这个湖也没有说多少美,但重点在于它靠近背后的诸多雪山。珍妮湖最著名的玩法有两个,一个是环湖徒步走JennyLakeTrail,全长大约10公里;另一个则是可以进行船游观景,或者乘坐ShuttleBoat到达InspirationPoint和HidenFall,但旺季船票需要提前预定,并且提前查询公园内步道的开放情况。
下面来看下珍妮湖的海报介绍和简单地图。
从珍妮湖的停车场还要徒步一段距离才可以到达游船所在码头,大概走10多分钟的样子。
珍妮湖路线图
我直接选择了半个小时的乘船游览,乘客不多,基本就是工作人员带着你绕着珍妮湖绕一圈,途中会在几个地点停留并做些简单的介绍,夏季时还会在对面的岸上停靠,以便人们可以徒步前往InspirationPoint和HidenFall等地。
途中还能看到很多沿着湖边徒步的人,就像前面说的,在美国徒步似乎已经成为一种生活习惯。
有人竟然躺在湖边的岩石上看书,外国人也真的是悠闲。
每日乘船游览项目的信息介绍。
回到停车场途中抓拍到的在公园里遛弯的动物们。
一路南行,这次选择了和之前来的时候不同的线路,中间路过很多个美国的小镇和乡道,感觉要比在类似高速公路上开的感觉好很多,美国西部连绵起伏的乡道,让我联想起很多关于西部的词语,诸如荒凉、自由和狂野等等。在这里开车,经常走过几十公里也很难看到几辆车在身边经过,有时候也有点害怕车坏在半路。
途中路过JacksonHole小镇的鹿角公园。
大概7点多便终于又回到了盐湖城旁边的小镇,由于第二天要赶飞机,特意选了个离机场很近的速八酒店,虽然建的有点像棚户区,但胜在位置还不错。在盐湖城慢慢袭来的夜色中,即将结束既短暂又十分充实的六天自驾之旅。
早上很早便起来前往机场,大概10多分钟就开到了机场,这边还车路线还是很方便的,每个公司的车会标明还车停车处,有专门的工作人员简单检查下车辆情况后,便会给你打印好收据,就可以走了。
从还车处便可以直接进入到候机大厅中,很短的距离。
阿拉斯加航空总体还是不错的,至少我这次所有行程都很准时顺利,也没出现过服务人员态度恶劣等情况。
当天西雅图有些阴天,但对于游玩来说是个好天气,不会感觉太热。
之前来到西雅图晴天的照片,从空中看上去有点像加拿大的温哥华。
从机场的大厅到机场快轨线还有一段距离,直接按照标识牌的指示走即可,大约10多分钟,就可以到达机场快轨线的地方。
机场快轨线路地图,如果去派克市场,在UniversityStreet站下即可,如果要去太空针塔,则在Westlake站下更近一些。
直接在机器上买好当日票即可,6美元,单程3美元,并没什么优惠,但更方便一点。
快轨的站台和车辆。
快轨的刷卡处,应该是给当地人准备的。
在UniversityStreet站下车后,直接可以走到派克市场。
中途路过的海边的摩天轮。
派克市场是美国历史最悠久的农贸市场,主要贩卖当地新鲜农作物及海鲜,以抛鱼表演及街头艺人演出而闻名。
来到这里真的是游客非常之多,有点王府井步行街的感觉,里面充斥着各种小店铺,也许每个城市都有这么一个市场和一个步行街。
派克市场之所以出名的原因还在于,它的旁边就坐落着全世界第一家的星巴克。这家咖啡店建于1971年,因为星巴克原本是卖咖啡豆的,所以店面装修得像仓库一样,最早也并没有桌椅可供休息。但还是有很多游客来到这里,宁愿站着品尝,也要在这里点上一杯咖啡,试图寻找到星巴克咖啡最初的味道。
当然,这里的纪念意义一定高于真正喝咖啡的体验。
其实不光是星巴克,西雅图整个城市遍布着各式各样的咖啡厅,虽然我并不喜欢和咖啡,但如果你是一个咖啡迷,可能西雅图是你美国之行必来的一站了。据统计,西雅图大约有230家贩卖速溶咖啡(espresso)的咖啡摊,而每个星期都还在陆续增加中;西雅图人嗜喝咖啡,一星期即消耗25万杯,这里两大咖啡公司是星巴克和SBCCoffee(Seattle’sBestCoffee西雅图最佳咖啡)。
其实,我对于西雅图的印象并不是很好,虽然城市中心还算繁华,但往郊区走,充斥各种破旧的建筑和流浪的人,不过也许是我的一种误解。
西雅图的太空针塔,是另一个标志性的建筑,有点像是北京的中央电视塔,游客可以乘坐时速16公里的升降机上到塔顶观赏城市全景,全程大约43秒,有时因为多人参观而要排队大约一小时才可入内。
从楼下仰望下太空针塔,在上面看日落和城市夜景的感觉应该不错。
西雅图城市中的信号灯。
快轨和国内的地铁或者轻轨并没有什么区别。
终于又回到了西雅图机场,即将踏上回程的航班,短暂的美国之行到此告一段落。
总体来说,这次美国之行还是很圆满的,想去的地方都去到了,还有了Thewave的意外之喜,就像阿甘正传里面说的一样,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颗是什么味道,这才是旅行和生活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