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交流互鉴·赋能未来”国际学校校长领导力与运营管理大会在深圳举办。会上,新东方《中国国际学校学生发展报告》在众多海内外教育专家、海外知名院校教授、知名国际学校校长等国际教育从业者的共同见证下正式发布。
精准聚焦目标受众,深度刻画人群画像
近十年来,国际教育持续扩张,越来越多的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更早地接受更加多元的教育熏陶。但考虑到孩子年龄和各种客观条件的限制,国际学校以及公立国际部(班)成为了部分家庭的教育选择。
为了能更好地剖析这类家庭的教育选择与规划,新东方重磅发布《中国国际学校学生发展报告》,内容涵盖当前国际课程体系人群现状、升学规划,以及主流国家及地区留学数据解读等板块。内容详实、数据丰富,深度解读了我国国际课程体系人群在择校、升学时的心态、规划、选择及困惑。
此次数据调研是新东方前途出国联合艾瑞数智旗下品牌艾瑞咨询,覆盖全国28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共回收有效问卷830份,涵盖在公立学校国际部、民办双语国际学校、外籍子女学校就读的学生及其家长,真实还原当下国际课程体系家庭的求学现状。
深度解读申请及录取情况,专业分析助力留学之路
今年是新东方首次发布《中国国际学校学生发展报告》,在洞悉目标人群的同时,还收录了主要留学目的国本科阶段留学群体的申请及录取情况,全面展现大数据背景下的留学生态,为中国学生的留学道路规划提供决策参考。
自1996年开展留学服务以来,新东方在留学行业稳步前行,帮助数十万中国学子走出国门,实现赴海外求学深造的梦想。27年间,新东方不断在国际化人才培养领域进行深耕探索,目前已与1500多所海外大学以及160多所国内高校建立合作,共同开展国际化人才培养。
云程发轫,万里可期。未来新东方将继续不断精进产品服务,持续赋能学生个人竞争力,大力推进创新业务发展,帮助更多中国学子成长为真正对国家发展有帮助的国际化人才,为中国国际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提供重要助力!
以下为《中国国际学校学生发展报告》的数据亮点:
高中转轨国际教育成为主流,A-Level课程体系为主要选择
·更多家庭倾向从高中转轨国际教育
从入学阶段来看,大部分中国家庭更倾向于让学生从高中阶段开始转轨国际教育。一方面,这与我国扎实的基础教育不无关系。很多家长虽然有让孩子未来出国留学的打算,但仍希望他们能通过九年制义务教育,在语文、数学的教育方面打下深厚的功底,为日后学术科研建立坚实的基础。
另一方面,对于中国家庭来说,从高中开始转轨国际教育,选择更加多元。在我国开展国际教育的机构除了国际学校,公立学校国际部(班)也是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公立学校国际部(班)仅招收高中阶段学生,且需要中考成绩达标才有机会被录取。因此不少家庭希望等孩子到了高中阶段,再考虑哪种类型的学校更加适合。
·小学阶段课程体系选择占比均衡,中学阶段以A-Level体系为主
·学校口碑、课程体系及教师资源是影响择校的主要原因
对课程体系的选择基本奠定了学生未来的目标留学国家及地区,学校口碑、教师资源和课程丰富程度则关系着学生未来所在的教育环境、学习氛围和未来发展的多样性。因此,对留学目标国家及地区的筛选、“过来人”的建议、背景过硬的专业师资以及多方向未来发展是家长们的主要考量。
·熟人推荐、线上/下的宣传是了解国际学校/国际部(班)的主要途径
高排名院校是主要留学目标,留学筹备仍需校外力量支持
·八成学生和家长期望入读QS前100高校
对于计划在大学本科阶段留学的国际课程体系学生,他们大多对目标留学院校有较高的期望,其中各有八成左右的学生及家长希望未来能进入QS前100的大学。相比学生本人,家长对孩子留学院校的期望更高,有26.3%的家长希望孩子能就读于QS前30的名校。
·经济学、管理学专业是学生及家长最为青睐的留学专业类型
·留学申请方式以留学中介和学校升学老师辅助为主
根据调研数据显示,多数学生和家长均在不同程度上需要通过外部支持来申请留学。其中有超五成的学生准备全部或部分寻求外部中介的支持,相比之下家长更加信赖留学中介的服务,占比超过六成。此外,由于国际学校/国际部(班)设有相应的升学老师,因此也有两成左右的学生和家长准备通过学校的辅助申请留学。
·留学筹备中,学生多遇到实操问题,家长则是统筹问题
在准备留学的过程中,计划未来留学的国际课程体系学生遇到的主要问题集中在“学业压力很重,难以兼顾”、“缺少社会实践/学术项目经验”、“不知道如何写高质量文书”等方面,涉及到筹备过程中的具体实操问题。家长遇到的困难则大多集中在统筹决策性问题上,包括“缺少专业指导留学规划”、“不知道如何选择学校和专业”等。
·学生更需要申请实操方面的支持,家长需要了解更多信息来做决策
基于以上问题,在留学准备的过程中,计划留学的国际课程体系学生对所需要的外部支持需求愈发明确,同样集中在“文书撰写指导”、“学业辅导/GPA提升”、“签证办理”、“背景提升”、“语言考试培训”等具体的申请材料和流程准备上。此外,与遇到的困难情况较为一致的是,家长还较多需要留学进度规划及专业/院校选择等统筹决策方面的支持。
学生成绩优异且兴趣爱好广泛,大部分家庭家境优越
·超七成学生GPA在3.0以上,整体成绩优异
从成绩维度来看,超七成国际课程体系学生GPA在3.0以上。其中,有14.8%的学生成绩在4.0左右,成绩普遍优异。
·语言类、社科类及STEM类课程受到普遍欢迎
在具体的课程选择上,可以看出,国际课程体系学生更倾向选择语言类、社科类及STEM类课程。这与国内国际学校/国际部(班)开设较多理工类课程不无关系。同时,还有一定比例的学生表示学校没有提供选修课程可供灵活选择。这些学生大多来自与国内公立中学管理制度类似的公立学校国际部(班),占比近两成。
·超八成学生参与过竞赛,外语类竞赛最受欢迎
除了学业课程之外,国际课程体系学生普遍对竞赛活动也非常看重。竞赛不仅是学生未来申请世界知名院校的加分项,更是丰富课余生活、拓展自身知识面的有效途径。根据调研数据显示,超八成学生群体参与过竞赛活动,且涉及领域广泛。其中,外语类竞赛的参与占比最高,达26%。数/理/化/生/工学科类竞赛、机器人/编程类、社科/商科类,以及器乐类竞赛排在前五的位置。
·学生课外活动以兴趣社团为主
当前国际课程体系学生在课外活动上的探索范围非常广泛,且各种不同类型的活动参与度都比较高,仅有3.3%的学生表示自己从未参加过任何课外活动。加入到兴趣社团是学生们课外活动方面的主流选择,占比达到了40.8%。其次是公益活动的参与,占比为37%。
课外活动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能让学生在兴趣和爱好中发挥自己的才能和潜力的有效平台。通过长期、丰富、个性化的课外活动和深度的活动思考、活动成果,可以为学生未来的梦校展示自己的能力和独特。
·学生兴趣爱好广泛,以偏户外活动为主
从调研结果来看,当前国际课程体系学生的特长爱好类型分布非常广泛且相对平均,但有集中在球类运动、绘画、摄影等偏户外活动方面的趋势。拥有广泛的兴趣爱好可以有效调节学生的学业压力,也让学生更乐于接受新鲜事物,思维活跃,知识体系也更加丰富,同时也有利于学生的全面成长和多维发展。在留学申请的过程中,广泛的特长爱好也可以更好地体现学生的综合素养,为未来的留学申请提供有益助力。
·超六成学生每月零用钱在2000元以下,主要用于人际交往、零食与服饰
根据调研数据显示,当前国际课程体系学生的可支配零用钱主要集中在501-1000元、1001-2000元、2001-5000元这三个区间范围,占比均在25%左右。超六成学生每月零用钱在2000元以下。
在日常消费方面,学生的零花钱主要用于社交及吃、穿等生活使用。其中,在社交上的花费较多,占到学生零用钱的三分之一。可见国际课程体系学生普遍对人脉的搭建和维系更加看重。
·九成家长学历在本科及以上,近半数有过海外学习或工作经历
在选择让孩子就读国际课程体系的家长群体中,约九成家长的学历在大学本科及以上,其中超四成家长为硕、博毕业生,整体学历水平较高。此外,有近半数家长曾有过在海外学习或工作的经历,可见在学生的教育体系选择上,更多会受到家长海外经历的影响。
·家长多来自教育/科研行业,超半数为企业家或管理人员
通过调研数据显示,选择让孩子就读国际课程体系的家长群体中,来自教育/科研行业的人群居多,占比在18.6%,领跑其他行业人群。这可能是由于这类人群由于自身工作原因,对国际教育更加熟悉和了解,也更愿意让孩子接受更多元化的教育,拓宽升学赛道。
·近半数家庭年收入在100万以上,收入水平较高
与家长的职位层级较为一致,国际课程体系家庭的年收入水平整体较高。其中,近半数家庭年收入在100万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