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珊,华南理工工大学环境与能源学院2019年硕士毕业生,现前往香港科技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本科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环境与能源学院,本科毕业论文指导教师是张颖仪副教授,研究生期间师从赖森潮教授和张颖仪副教授。曾获得“环境学院优秀研究生学生干部”称号,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研究生一等学业奖学金和研究生三等学业奖学金。研究生期间,在EST、EP和Chemosphere上共参与发表四篇高水平论文,两篇发表于EST的论文中,一篇为第一作者,另一篇为共同第一作者。
【科研篇】
1.你觉得三年读研,自己研究课题的过程或者导师,带给你受益最多的是什么?
王珊师姐:在开展研究课题的过程中,赖老师和张老师给予了我特别多的支持和信任。他们指引我找到了我喜欢的研究方向,并且从一开始,他们就要求我独立制定实验方案,鼓励我独立操作实验仪器,并在每周组会上汇报课题开展情况。科研生活中,我觉得和导师的相互信任很重要。在这个互相信任的基础上,我获得了两位导师的悉心指导,并得到了很多的锻炼机会。不论在实验操作、论文撰写还是ppt展示方面,我的能力都得到了快速的增长。
2.研究的课题开展顺利吗?有没有遇到瓶颈的时候,又是怎么克服的呢?
我这篇论文发表过程,主要经历了以下的步骤:首先我是先把实验完成了,参考其他文献的思路,处理数据,挖掘数据的亮点(这期间离不开导师的指点),反复论证。其次是在挖掘数据过程中,找到一个合适自己论文的期刊。我把这个期刊的GuideforAuthor找出来,好好研究该期刊的风格和要求。在此基础上,按照要求来撰写论文,在老师的指导下修改论文。然后就是按照投稿系统的要求,准备投稿材料。待投稿完成后,等待审稿结果。最后就是根据审稿人的意见,在老师的指导下,回答问题,修改论文。
【生活篇】
1.平时除了科研写论文,有什么兴趣爱好吗?怎么丰富自己的课余生活?
王珊师姐:相对本科而言,研究生生活是枯燥也是寂寞的。若一直埋头苦干,会觉得压力很大,喘不过气来。平时我除了做实验写论文外,会读一些有趣味性的小说,比如阿加莎克里斯蒂的侦探悬疑小说,东野圭吾的小说,以及毕淑敏的小说等。我特别享受在图书馆独处静静读书的时光。此外,我们课题组固定每周五晚上在体育馆定场子打羽毛球,这是个特别好的组内活动,一方面可以让身心得到放松,另一方面通过这种组内活动,可以更好团结课题组成员,营造轻松愉快的组内氛围。
【升学篇】
1.读博是基于什么样的考虑呢?
2.什么时候开始准备的?申请学校需要哪些硬性条件?
王珊师姐:我在研一的时候,就下定决心要出国(境)继续攻博。在和导师沟通之后,他们向我推荐了香港科技大学等几所学校。结合我兴趣爱好点以及学校的科研平台,我觉得科大很不错,有几个program的方向很合适我,就下定决心瞄准科大去。
我正式开始准备攻博的材料是在研二下学期。在科大的官网上面,有非常详细的申请条件和流程。对于内地学生而言,唯一要满足的硬性条件就是学校规定的语言成绩:雅思6.5,小分5.5/或托福80(PS:我这个方向不需要GRE的成绩)。此外,港校比较看重学校排名和GPA,但是这个也不算是硬性的指标。我个人觉得,有SCI(一作最好)在手才能为自己增分不少。建议师弟师妹们在联系导师的时候,手头上最好有一篇SCI的论文。其他的就是要准备好自己的一些获奖证书;英文版的本科毕业证、学位证和成绩单;英文版的研究生在读证明和成绩单。
3.申请流程是什么?
王珊师姐:科大的申请流程比较简单。我的申请流程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8年10月考过雅思→10月下旬联系博导→获得博导的允许→申请科大的账号,登陆系统检查需要准备的文件材料→11月准备研修计划(重中之重,需要和博导沟通研究方向,反复修改)→12月4日提交所有材料→12月底Skype面试→1月份的时候博导联系我确定被录取→2月在系统收到正式offer。
每年9月-12月港校开始开放香港政府奖学金的申请系统,建议师弟师妹们有条件可以取尝试这个奖学金(非常诱人,2.5万港币的奖学金/每月,免学费和住宿费)。这个奖学金竞争比较激烈,每年只有200人左右。若没有申请到也没有关系,科大基本都有PGS,每个月也有1.6万的奖学金,基本都能cover在港的基本支出。
4.对未来的读博生活有什么新的期待和规划吗?
王珊师姐:对于未来,我的短期目标就是希望自己在这四年中,能像一块海绵一样汲取知识,开心学习,开心科研,开心生活,顺利结束四年的博士生活,成长成为一名可以独立开展科研的工作者,让自己不留遗憾。长期目标就是,希望我学成归来,可以用我的知识武装头脑,报效祖国。
采访及策划/刘元向
文字整理/王珊赵敏
推送编辑/阳博倩刘勤
地址:广州市番禺区大学城外环东路382号,华南理工大学环境与能源学院环境楼邮编:51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