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川师第一所孔子学院——韩国延世大学孔子学院成立五周年的日子了!
可大家各自认为的孔子学院是什么样的?
远在他国的学府?
还是你在狮山三教上课时隔壁的古风教室?
不不不,那间教室里的学生是来到川师学习的留学生及南亚国家汉语师资培训班的同学,并不算是孔子学院!
那孔子学院到底又是什么呢?
百度词条是这么说的:
孔子学院(英文:ConfuciusInstitute),是中国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在世界各地设立的推广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的机构。
孔子学院,它并非一般意义上的大学,而是推广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的交流机构,是一个非盈利性的社会公益机构,一般都是下设在国外的大学和研究院之类的教育机构里。孔子学院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给世界各地的汉语学习者提供规范、权威的现代汉语教材;提供最正规、最主要的汉语教学渠道。
为推广汉语文化,中国政府在1987年成立了“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简称为“汉办”,孔子学院就是由“汉办”承办的。它秉承孔子“和为贵”、“和而不同”的理念,推动中国文化与世界各国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以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为宗旨。
截至目前,已有140个国家建立了553所孔子学院和1073个孔子课堂。2016年,各国孔子学院和课堂各类学员总计210万人,中外专兼职教师46000余人。孔子学院已成为覆盖面最广、包容性最强、影响力最大的全球语言文化共同体之一。
嘤其鸣矣、求其友声
每周一到周五,来川师学习的留学生们都来到“嘤鸣园”三楼的教室里学习,但少有人注意到这“嘤鸣”二字的深意,“嘤鸣园”这个名字出自《诗经·小雅·伐木》:“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嘤其鸣矣,求其友声。”诗句原意是:“小鸟为何要鸣叫?只是为了求知音。”国际教育学院院长杨颖育说:“做国际交流工作你要先交朋友,然后才能发出声音。之后同气相求的人就会来唱来和。“嘤鸣”两字确实简约而意无穷,用中国文化来表达想与各国人民交朋友的深意,完美定义了国际交流工作的价值和意义。”
四川师范大学经过多年的努力,在国际交流工作上更是硕果累累。2013年,四川师范大学与巴基斯坦卡拉奇大学签署了孔子学院合作协议。此后,学校与韩国延世大学共建的孔子学院,与巴基斯坦佩特罗中学共建的孔子课堂(独立课堂)先后揭牌,实现了国际合作交流事业的跨越式发展。
5年来,四川师大积极推进孔子学院建设工作,精心选派优秀教师和志愿者前往3所孔子学院(课堂)任教;接收韩国、巴基斯坦大批优秀青年来校学习;先后接待美国、英国、韩国、巴基斯坦等国师生来华团组近20批次,400余人。同时学校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倡议,受国家汉办委托,承办孔子学院奖学金“南亚国家汉语师资班”项目。目前我校已经培养南亚班留学生2个年级,在校学生总计69人,其中博士研究生1名,硕士研究生9名,本科生59名,为南亚青年学子学习中文,了解中国历史文化搭建了桥梁。
延世大学孔子学院
以学术研究为中心的新型孔子学院
韩国延世大学副校长洪钟和在四川师范大学孔子学院成立五周年国际学术论坛上致辞
01延世大学孔子学院概况
2013年11月15日,四川师范大学与韩国延世大学共建的“延世大学孔子学院”在韩国延世大学隆重揭牌,中国驻韩国大使张鑫森专程发来贺信。
秉承建设学术型特色孔子学院的发展路线,学校与延世大学在建立孔子学院之初,就计划将延世大学孔子学院打造为高端汉学及汉语国际教育研究交流平台。经过五年多的努力和奋斗,孔子学院在教学规模方面,严格按照开办之初“先校内,后校外,量力而行,稳步推进”的既定策略,在延世大学校内的教学工作正常运转的基础上,已设立了5个汉语教学点,全部教学点学员(小学、大学师生、社会人士)共约3600人。其中,成功地跟江南区厅合作,开办了江南区厅办学点,面向江南地区的社会人群(主要是公务员和企业白领)提供汉语教学服务;最新开拓了泳薰小学10个教学班的汉语初级班教学,及庆南大学汉语教学项目,为近400名庆南师生提供了汉语学习的便利。
02了解延世大学
延世大学是一所私立综合性大学,是韩国大学中历史最悠久的大学。延世大学在韩国作为最有领导力的高等学府以悠久的历史和其国际化的声誉而闻名,与首尔大学、高丽大学并称韩国三大超一流大学(S.K.Y)。2018年2月,2018泰晤士亚洲大学排名发布,韩国延世大学排名第20位。
延世大学
03学术型孔子学院
延世大学孔子学院是韩国第19所孔子学院,想要有足够的竞争力,就必须要做出特色,才有存在的必要性和价值。考虑到作为韩国三大顶尖学府之一的延世大学本身就具有很强的学术性,孔子学院从一开始的定位就是学术型,而不仅仅是一个普及汉语或者是培养汉语师资的机构。主要工作除孔子学院基本的汉语推广外,还有三项以学术研究为中心的特色项目:举办“延世大学孔子学院中国学论坛”;高端汉学研究;开发符合韩国实情及教学现状的汉语教材。
04“研究型孔子学院”的创办成就
(1)出版了五种学术专著:《汉籍的文明与传播(上)(下)》、《首尔地区汉语教学机构基本状况查》、《国际汉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世纪韩版汉语教科书目录》、《韩中合作的前景论文集》。
(2)围绕上述五个专题组织韩中学者所进行的学术活动(各种专题讨论会议和书信交流),广泛地增进了中韩文化领域和学术领域的互相交流和互相了解。
川师作为一所文科见长的高校,依托文学院和巴蜀文化研究中心以及全校其他的一些力量,与韩国延世大学以一种强强联合的方式来开展各项交流与合作项目。不论是高端汉学研究、学术著作研究或是搭建人文交流平台,都是比较有实力的。当然不仅仅是交流合作,孔子学院也会在学术方面做一些领头的工作,比如,首尔地区的教学机构的基本情况调查表,还有国际汉语教学的理论与实践,包括20世纪韩版汉语教科书目录,以及韩中合作的前景论文集等等。
05招生范围及课程设置
延世大学孔子学院会不但在韩国延世大学内部进行招生(招收延世大学学生较多且延世大学学生会有优惠),而且也面向社会招生。孔子学院作为一个教学机构,会在教语言的同时也进行中国文化的传播,进行跨文化教学。
孔子学院的课程设置,会根据学生的级别,有零基础、初一、初二、初三等等级的课程。由于也有对外招生,所以还设立了商务班,也有为中央级的部级公务员办的汉语培训班。
06赴韩老师眼中的延世大学孔子学院
延世大学孔子学院从最开始只有六位老师(两位中国外派老师、两位中国志愿者、两位韩国老师)、几十位学员,到如今全部教学点学员约3600人次(小学、大学师生、社会人士)。五年的的发展历程中也确实经历了很多。首批去到韩国延世大学的外派老师之一——夏菁老师介绍到:“最初的孔子学院挂靠在延世大学外国语学堂(相当于是延世大学原已设立的语言培训中心,也有汉语教学),延世大学孔子学院成立以后,孔子学院就被放在了外国语学堂,成为外国语学堂的一个教学机构,以一种既独立也合办的方式进行着我们的汉语教学。”
在刚到韩国时,老师们的韩国登陆证还没办下来,也就不能享受大学老师的服务。在寒风刺骨的二月,老师们不能乘坐校车,每天坐公共汽车再转车,咳嗽发烧成为了常态。初到他国,身体的不适应,工作的环境变化都没有打击到老师们的积极性,随着工作的逐渐深入,在感受到延世大学学生及韩国社会各界的人对汉语学习的热情之后,老师们觉得自己不再只是一个老师,更像是一座中韩文化传播的桥梁,去带领学生领略他们所好奇的国家的独有风采,这也许正是夏老师能在韩国任教三年的原因之一。老师们初到时受的那一个月的寒风,说是一场磨炼也许更加合适。
夏菁与(右一)延世大学前副校长尹副校长、(右二)延世大学法学院在读博士生、(左二)延世大学哲学学院著名教授、(左一)延世大学世博兰斯医院著名专家兼教授的合影
夏老师(左一)与学生合影
让夏菁老师感受颇深的是韩国人学习汉语时的热情高涨,“我曾教过的一个vvip班的学生,也就是贵宾级学生,包括延世大学前任副校长,以及延世大学世博兰斯医学系的院长(儿媳妇也是中国人)。他们已经是50多岁,60岁高龄的人了,仍坚持学习汉语。也许是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受到的中国文化影响,加上他们本身对中国热爱,促使他们曾多次来到中国旅行。我能感受到他们是真的热爱中国文化的,因为对他们那个年龄的人来说,汉字对他们来说是很亲切,在韩国汉字是在很正式的场合才会使用,比如说在婚礼仪式上,又或者说在献礼的花篮上。所以我认为我在教学的过程中真正做的,是给学生们讲解中国深厚的文化,让他们产生对中国的向往。”
卡拉奇大学孔子学院
巴基斯坦卡拉奇大学执行校长穆罕默德·阿杰玛·汗在四川师范大学孔子学院成立五周年国际学术论坛上致辞
01卡拉奇大学孔子学院概况
2013年5月22日,四川师范大学与卡拉奇大学签署孔子学院合作协议。2013年11月29日,四川师范大学与巴基斯坦卡拉奇大学共建的“卡拉奇大学孔子学院”在巴国信德省省督府隆重揭牌。
卡拉奇大学孔子学院以汉语教学、中华文化传播及本土汉语教师培养为长期发展的目标,成立五年来,对推动当地汉语教学,加强中巴两国人文教育交流起了重要作用。目前,在卡拉奇部分高校设立了9个汉语教学点,以满足当地的汉语学习需求,孔子学院的学员人数从最初的几十名,发展到现在的三千余名,为瓜达尔港建设项目和当地经济发展、“中巴经济走廊”的建设输送了大量优秀汉语人才,服务于国家“一带一路”倡议。
丁任重书记出席巴基斯坦卡拉奇大学孔子学院第四届理事会
成立背景:
02创办伊始
回顾初创时期,孔子学院能有今天的成绩已是不易。从2004年韩国首尔建的第一所孔子学院到2012年川师开始筹办孔子学院,孔子学院的布点相对来讲已经是比较全面且各个国家均有建设,所以卡拉奇大学孔子学院在最初筹办时,只是在申请上就已经有了很大难度。当时巴基斯坦虽然在政治和外交上与中国确实有着非常友好的关系,但中巴之间的人文交流却非常匮乏,汉语教学的基础也是非常薄弱,导致两国人民之间的了解一直以来都很少。而且相较国内,巴基斯坦安全形势较为严峻,工作生活条件较差,老师数量少,教学办公场地小,且不能满足汉语教学及文化宣传活动需求。
在看到了学生们学汉语的热情后,老师们都深受鼓舞,商议之下决定:对于卡拉奇大学首先是要能够先扩大学生的面,然后再在这个基础上提升教学质量,以及尽可能地考虑如何服务中巴经济走廊的建设。因为要建好经济走廊,就需要有人才,并且是通晓两国语言,知晓两国国情,洞察两国文化的人才,这样的人才能在中巴经济走廊的建设中起到非常重要作用。
03发展之路上的五大助力
一、2013年,在李克强总理见证下,学校与卡拉奇大学签署孔子学院协议。随后2015年习近平主席也出访巴基斯坦。随着中巴两国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之间关系的全天候发展,需要大量既精通乌尔都语又精通汉语的优秀人才助力“一带一路”和中巴经济走廊的快速建设与发展,促使巴基斯坦出现了“汉语热”。“这也让我们地方高校知道,汉语国际教育的推广是国家层面上的,且有战略意义的一项工作。让两国人民的心意相通首先就要让语言相通,我们主要培养的是在促进生产力发展中最重要的因素——人才。我们培养懂汉语的当地人才,让我们都能够通过语言,通过沟通,去最大限度地给国家这个战略给予一定的支撑,去消弥一些误会。也可以说是做好汉语国际教育的推广工作才能更好地维护中巴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杨院长在谈到卡拉奇大学孔子学院的发展目标时说到。
四、巴基斯坦社会和各大学校助力“汉语热潮”。巴基斯坦社会和各大中小学校已意识到汉语将是年青一代进入中资企业工作的敲门砖,有利于学生毕业后获得一份薪酬较高的工作,孔子学院的发展正是得益于这股“汉语热潮”。巴基斯坦各大中小学开始与卡拉奇大学孔子学院合作,进行汉语教学。想学习汉语的巴基斯坦社会各界人士也可以到卡拉奇大学孔子学院学习。
五、巴基斯坦年青一代将汉语作为职业生涯规划中较为重要的一个语言技能。越来越多的年青一代希望自己毕业之后,能够进入中资企业或是中巴合资企业工作。为实现自己对职业生涯和薪资的期望,他们主动到卡拉奇大学孔子学院学习汉语,提升自身语言能力。
自2013年至2018年,这5年来,卡拉奇大学孔子学院公派教师和志愿者共计45人,川师大派出教师总人数16人,其他学校派出总人数29人。目前在岗教师、志愿者共26人,其中,公派教师6人,志愿者20人,川师大公派教师1人,公派志愿者6人,其他学校公派教师5人,公派志愿者14人。硕士及其以上学历14人,本科及其他12人。
【其他学校:北京语言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兰州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等】
令人高兴的是:随着在他国汉语教学工作的深入,已经有老师愿意留任,甚至有的学生已经留任三年。从此也可看出外派教师职位已经有着越来越大的吸引力。也可以说明老师们在那里体现出了自己的价值,同时也很热爱这个工作,才会愿意在国外继续工作。
佩特罗中学孔子课堂——独立的孔子课堂
汪明义校长会见佩特罗中学孔子课堂中方院长
01建立及发展
佩特罗中学孔子课堂于2015年5月成立。佩特罗中学有着优良的传统和特殊的地位,在巴基斯坦颇有名气,曾为巴国培养了大量年轻精英储备人才,是前任巴基斯坦总统扎尔达里的母校。
特色:佩特罗中学孔子课堂进一步服务于国家“一带一路”及中巴经济走廊倡议,努力推进汉语教学在当地基础教育阶段的普及。佩特罗中学成为首个将中文设为必修课的巴基斯坦中学。在佩特罗中学如果汉语不及格,甚至无法正常升入更高年级。
为什么有些叫做孔子学院,有些叫做孔子课堂?你知道这个区别在哪里吗?
建在大学里的是孔子学院;而建立在中小学的叫做孔子课堂。
为何是独立的孔子课堂?
因为佩特罗中学孔子课堂拥有独立的人事和财务权力,全球孔子课堂一共有一千多所,而独立的孔子课堂却只有50多所。
南亚国家汉语师资班项目
孔子学院奖学金南亚国家汉语师资班项目,是为扩大中国与南亚各国人文交流,推进南亚各国汉语教师本土化建设,由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设立的,资助南亚国家学生到四川师范大学接受学位教育,培养模式为1+4,即通过1年语言预科学习,达到HSK3级之后,进入4年制汉语国际教育本科阶段学习,毕业后将获得四川师范大学本科学历证书与学士学位,并回到本国从事汉语教学职业。
杜伟副校长出席第十一届全球孔子学院大会
2016年3月,2015级南亚班36人全部高分通过HSK3级考试,顺利升入汉语国际教育本科阶段学习。2016年9月,2016级南亚师资班的共40名学生也已经入校,开始了语言预科及博士阶段学习。这标志着四川师范大学南亚师资班项目涵盖了从语言预科、本科直至博士的三个学历层次,2017年开始硕士层次的招生工作。该项目自成立以来,得到卡拉奇大学孔子学院、佩特罗中学、巴基斯坦驻成都总领事馆的大力支持和关心,为南亚青年学子近距离感受和了解四川乃至中国悠久历史和璀璨文化搭建了交流平台。
丁任重书记、杜伟副校长与巴基斯坦卡拉奇大学校长凯瑟教授出席学校南亚班学生典礼并合影
01国际交流与合作
国际教育学院在学校领导下,不断优化完善国际交流合作平台,建立以服务院系为主导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模式,健全外派师生的选拔和派出机制,多渠道引进海外优质教育资源,积极构建学校国际交流合作窗口单位的良好形象。
02国际合作关系开拓
截止2017年底,学校已与境外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三十多所高校和教育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并签署了合作协议。2018年,学校一方面将继续拓展与境外一流院校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另一方面将与已经建立合作关系的境外高校继续拓展合作与交流项目的模式,丰富国际合作与交流的国别、层次和项目。
四川省教育厅副厅长戴作安、副校长张海东、巴基斯坦总领事提普出席四川师范大学巴基斯坦研究中心揭牌并合影
03校际交流项目开展
截止2017年底,已有110名学生通过学院的交换生项目赴境外进行一学期或一学年的交流学习。2018年将继续开展包括交换生项目在内的校际交流项目,选派优秀在校生赴境外高校学习。同时,也将积极招收境外合作院校的留学生通过交换生项目来我校访问学习。
教育的本质第一是爱,第二就是要有严格的制度。国家每年给每位南亚国家汉语师资班的学的资助力度很大,免学费免住宿费,每位本科生每月2500元人民币的生活费,硕士3000元人民币。出于对国家项目和国家经费的认真对待,也为培养出能够为中巴未来的人文交流负责任的人,川师在学习管理上采取淘汰制,不论是考勤还是成绩都会有严格的要求,在第一年就已淘汰掉20余人。在教学上,因为考虑到留学生刚到川师时心理和生理上的不适应,以及都会有学习上的困难,学校会派老师与其沟通,帮助留学生解决各方面的问题。老师们经常集体备课,甚至在深夜都会互相交流一些比较有效率的教学方法。教学形式不仅仅是课堂教学,还有“一对一”小老师制度,即把国际教育学院汉语国际教育的本科生分别指定给不同的南亚师资班的学生,去辅导留学生课下的学习并将学习的结果反馈给任课老师。
由于川师2015年招生的时候是在卡拉奇大学,有不少同学报名时已经有了本科学位,按照汉办的要求,如果已有本科学历,同时HSK过了五级,可以直接读硕士。(HSK是我国的汉语水平考试,HSK就相当于雅思和托福,“H”就是汉语,“S”就是水平,“K”就是考试的拼音缩写,“HSK”一共有六级,分为笔试和口试,“HSKK”指口试。)因此南亚国家汉语师资班项目的负责人商议:“从我们的本科生当中挑出特别优秀的,在同学自愿报名的基础上,报给国家汉办,这样我们又有九名同学成功的从大二升到了硕士,算是本硕连读了。”
04来华夏令营
孔子学院成立之后,每年卡拉奇大学,佩特罗中学或延世大学都会有学生来到川师大进行夏令营培训。据延世大学来华夏令营的负责人介绍,“延世大学对来华参加夏令营的学生会有各方面的支持,不仅是专派老师领队,每个来参加夏令营的学生回校时都会得到三个学分。”相信这也能说明延世大学对川师大的教学质量和对学生的各方面培养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认可。
2018来华夏令营的领队及同学们
汪明义校长、张海东副校长与韩国驻成都总领事馆副总领事韩相国出席四川师范大学孔子学院学生来华夏令营闭营仪式
杨院长在回顾这三所孔子学院(课堂)建立时的布局定位时说到:“学校在这几所孔子学院(课堂)的建立上的定位都是比较精准的,除了中国与两国间地理位置上的相邻有利于经济文化交流外,在国家层面上,韩国、朝鲜和中国的关系历来都是中国外交关系的一个重点,且中巴之间也一直有着友好的关系。在成都也都有着两国的大使馆,在办理签证或在华留学生有任何问题的时候也会更加便于沟通解决。同时川师大也成立了韩国研究中心、巴基斯坦研究中心。我们通过孔子学院这个平台,通过学术研讨会议,人才培养,师生互访等方式不仅是能够更广泛地把两地的学者连接起来,促进两相之间更加深入的一些交流合作,同时也可以丰富韩国研究中心及巴基斯坦研究中心的研究内容的领域和范围。”
相信有了这清晰而明确的定位,在避免同质化竞争的同时,川师的国际汉语教育事业也一定会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