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中方决定同步优化入境政策,将交流访问纳入免签事由,将免签停留期限自现行15日延长至30日。自2024年11月30日起,包括上述9国在内的38个免签国家持普通护照人员来华经商、旅游观光、探亲访友、交流访问、过境不超过30天,可免办签证入境。不符合免签条件人员仍需在入境前办妥来华签证。
接受第一财经采访的专家均表示,免签政策的恢复为有意向在中国投资的日本企业提供了更多的便利和信心,有助于中日经济合作的深化和扩大。
促使日方更好地了解中国实情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日本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陈子雷教授告诉第一财经,这是中日全面推进战略互惠关系的具体落实,人文交流至关重要,出入境的便利化是组成之一。“免签政策的恢复,方便今后广大日本游客、日企员工来华考察,看看中国实际的发展情况,不仅利于双边经贸,也利于我们扩大朋友圈。”他说道。
舛添要一认为,免签待遇恢复后,会促使更多日本人到中国、实地了解中国情况,利于中日间的文化、经济交流。
陈言告诉第一财经,这些年日本企业到中国来出差的情况变少了,“免签待遇恢复后,利于企业界人士来华进行市场调查。有了实际考察后,无论后续来中国投资、技术交流也好,甚至购物,各方面这种经济交流就会增多。预计今后会看到有大量的日企出差人员会回到中国。”
陈言表示,“签证放宽了以后会出现比较大的变化,而且这种变化对中日经济交流是绝对有好处的”。
此外,舛添要一认为,中国是一个特别开放的国家,签证的开放也是其中一部分,免签范围的扩大说明中国开放的道路在继续扩大,是非常振奋的表现。
免签恢复消息出炉后,也有旅游行业从业者告诉第一财经,相信未来中方人员赴日签证在手续方面也会越来越便捷。
中日经贸长期互利互惠
外交部网站信息显示,11月15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利马出席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期间会见日本首相石破茂。
习近平指出,当前,国际和地区形势变乱交织,中日关系处于改善发展的关键时期。中日互为近邻,同为亚洲和世界重要国家,两国关系具有超越双边的重要意义。中方愿同日方一道,按照中日四个政治文件确立的原则和方向,坚守中日“互为合作伙伴、互不构成威胁”的重要共识,共同努力全面推进中日战略互惠关系,致力于构建契合新时代要求的建设性、稳定的中日关系。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会见,是石破茂就任日本首相后,中日最高领导人间举行的首次会谈。
2023年,恰逢中日邦交正常化迈入第二个50年。随着世界经济形势发展,中日经贸合作的领域越来越宽,呈现出多元化、多样化、多渠道、高质量发展等特点。双边经贸合作一直是中日关系的压舱石和推进器。
在此前的第一个50年中,中日双边贸易额增长了300多倍,日本对华直接投资金额累计已超过1200亿美元,在华企业超过3万家。2007年起,中国就一直是日本最大的贸易伙伴。中日贸易占日本对外贸易总额的1/5以上。
今年前10个月,日本是我国第五大贸易伙伴,中日进出口贸易总额为2519亿美元,同比减少4%,中国对日本的贸易逆差也缩减至12亿美元。
中日货物贸易收支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双方产业结构的互补性,比如中国纺织品、粮食类消费品、家用电器等对日贸易总体处于顺差,而汽车、化学、金属原料等对日贸易总体处于逆差。
11月20日,中国日本商会发布2024年第三季度会员企业景气·营商环境认识问卷调查结果。调查显示,在华日企的经营状况呈现改善趋势,超过半数(56%)的受访日企表示将“增加”或“保持”投资规模。
在营商环境满意度方面,59%的受访日企表示“非常满意”或“满意”,比上个季度增加一个百分点,连续5个季度出现改善。在华日企中,有79%的受访者认为,他们在中国享受到与本地企业同等的待遇或更好地支持,过去五次调查均保持在78%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