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大家是否想过这样一个问题,两个本来并无仇怨的个体,彼此间的猜忌、误会、甚至是敌意究竟是怎样产生的呢?
作为一个从高一开始早恋的不良学生,我可以很负责任地告诉大家,谈恋爱时的一个大忌,就是线上聊天软件。
文字会抹平语气语调,过滤掉几乎所有情绪色彩,它让生气的人看上去不那么生气,也让不生气的人看上去好像在生闷气,不管你看没看出来,矛盾都在积蓄,然后就是误会猜忌的循环,黑暗森林,这时候不出来见个面吃顿饭基本关系就吹了。
结果线上吵得昏天黑地,见面立马和好如初,瞅啥啥顺眼。原因就是实时沟通丢包率大减,聊天软件丢失的细节跟微表情全都找回来了,信任再度建立。
如今的年轻人一句话仨表情包,原因也是想更完整地表达情绪,避免误会产生。如果你很重视和一个人的关系,不论哪种沟通方式,都要尽可能寻找更完整表达自我与交流的途径。
那如果,我是说如果,俩人是异地恋,本来就积累了一堆雷区随时要炸,还有一方的家长极其不看好俩人关系,把手机没收了,规定所有话由他来传,那俩人关系还能有好吗?
你妈跟你说不要跟班上小红玩,她爹有神经病,每天不干正事就喜欢监视你的一举一动。
你爸说她家杀过人,又穷又落后,住在土堆成的房子里,每天靠喝动物鲜血为生一家子疯批。
这你还能跟她玩吗?
保命要紧啊。
直到有一天你要去小黄家玩,公交换乘在小红家门口,她爸问你要不要进屋待会儿你才发现,这是栋三层大别野,进去之后各种见过没见过的家电一应俱全,盛情款待下你决定吃顿饭,结果发现这鸭血你别说,你还真别说!还真挺好吃......
就像恋爱交友不能有好事的亲戚瞎掺和,必须线下奔现,当代并无仇怨的两国国民想要真正地认识彼此,也必须打破被刻意设置好的信息鸿沟,在安全到始料未及的街头吃上一套煎饼果子。
“开眼看世界”
这场打破了“父母传话”的线下大型网友见面会的前提,是2023年11月17日开始,中国陆续向54国公民开放的72/144小时过境免签。
至此,中国已彻底恢复了疫情前的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
起初,是一群预备在中国转机的老外不玩白不玩,后来,是有人专程冲着144小时政策游中国,再后来,是有人反复卡bug出境又买过境机票来来回回地144小时。
但不管怎么来的,来了多久,嘴里几乎都念叨着一句话——这小红家好像和我听说的不太一样......
来之前:我会注意人身安全。
来之后:中国夜晚是不安全,这也太容易胖了!!
去之前:他们到处都是监控器!毫无人身自由!
去之后,他们到处都是监控!但如果这样有利于大家的安全,那也蛮好....
出发时忐忑地以为强制搜身、警察跟踪的事会发生在自己身上;
到了之后发现中国人对自己最大的觊觎居然是陪练英语跟合影......
去之前:这么多人挤在几个大城市,吵闹是最基本的。
去之后:好安静,好安静,好安静,为什么你们的摩托车没有声音……这是什么魔法...
去之前: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大号越南,应该比较乱吧。
去之后:报意思,大意了。
来之前:随便看看。
来之后:好美丽的垃圾车......
(网友:好美丽的精神状态。)
高铁一坐,夜市一逛,豆腐脑一吃,啥路线之争都成了甜咸之争,下一步就是骂甜豆腐脑不是人吃的玩意。
预期有多低,惊喜就有多大,在老外真来了的情况下,之前再多的负面解读都尽数成了神助攻。
以前这些报道视角的习惯聚焦于小民尊严,使得中国人不自由、不民主的刻板印象成为了欧美人所受基础教育中的一环,由于一些国家发展相对滞后,信息被迫外包,在连篇累牍的差评轰炸下连许多东南亚小国都觉得老中啥也不是。
这就让原本只是想顺带逛逛老中的人开了大眼,这空无一人的流浪汉绝佳私有资产(桥洞子),这半夜三点满大街烤串,时速三百公里的高铁,不脏不吵的马路......
有的人可能听说过中国食物好吃,但没想到街上居然没有成群结队的流浪汉,有的人知道中国基建挺发达,但没想过能有发达国家都没有的免费厕所,更别提以上这些全部都有。
以为是个大印度,结果你是瓦坎达。
随便点开一个#ChinaTravel视频,你都根本想不到他们会在哪里哇塞。
这群老外在旅行途中把视频发回国外,给了老乡们不小冲击,也给了老中不小冲击......
啥?怎么会有人觉得拇指生煎好吃???
别喊古镇啦去年刚建的!!
哥们你别夸便利店里2.5一个机器压褶的猪肉包了好不好...来我家楼下吃芹菜包子呗算我求你...
崩溃的网友恨不得立刻冲进屏幕,把刚做好的旅游PPT塞到他们怀里。
早就被辟谣了的意大利人是因为没学会馅饼才做的披萨,如今反被意大利人科普披萨是由马可波罗从中国传过去的;
来云南过境的意大利博主尝了口宜宾燃面,好吃得愣了半天,说这是世界上最好吃的面条......
意大利人,说丽江人做的宜宾燃面是世界上最好吃的面条,要素拉满。
▲手势正确
离开丽江前又吃了一顿,顿悟宜宾燃面是意大利肉酱面的祖先,甚至进行了些许的先行研究。
中国最大的优势产业,果然还是美食。
正如美食博主降落英吉利就地改行,海外博主不管之前什么赛道,到中国待半天都会化为美食博主。
于是就此衍生了一批新型下饭视频,许多中国人守着外卖蹲点看B站上的油管搬运视频,看着外国情侣在中国只吃包子馒头饺子面条,紧急加封碳水仙人;看着老外三过名店而不入,长情地吃旅店门口的南京正宗杭州风味上海小笼包,挑逗感拉满。
合计就真那么香吗遂也点了一屉。
嗯,还内味。
中国的厕所也火了。
老外又震惊,这下谁是真的free(自由)?
外国人震惊了,中国人也震惊了。
啊?公共厕所收费??
家门口商场一楼没厕所得上二楼我骂骂咧咧,老外这边看到免费厕所怎么感恩戴德???
沈阳我家那边新修的地铁站甚至有两套厕所,刚进地铁口一个,下地铁一个,有时出站了外面还一个。
塞纳河大肠杆菌超标.jpg
从俄罗斯到英吉利,从法兰西到意大利,但凡是老佛爷宣战了的国家几乎都不让人好好蹲坑,搞得百姓怨声载道,纷纷开始当街拉屎,老爷们还嫌弃他们没素质......
老外这一拍,对齐的不只有老外的颗粒度,还有老中的颗粒度。
于是乎老外们看着这远非想象中的场景,紧急开始整理思绪,一阵头脑风暴之后他们悟了!
以前的新闻报道都是骗人的,中国的自来水是可以喝的,中国的食物是万源之源,中国足球之所以差劲,也是因为中国人骨子里对花草的敬爱呀!太伟大了国足!
虽说有些无端联想是属于死鸭子睁眼,duck不闭了,但几乎所有外国博主表达的都是内心真实的想法,他们收获了一个超乎想象的快乐的中国游,也得到了无数网友的赞许,带火了海外#ChinaTravel这个热搜。
当然了,打开窗户,新鲜空气会进来,苍蝇也会飞进来。
有人还开始反思旧有新闻为何总是对中国存在着不公平的偏见,总之就是一副勃勃生机万物竞发的场面。
而且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几乎都是第一次第一批来中国的YouTube博主,基本都是在机缘巧合之下入境中国。
当然了,有许多人打破思想钢印将眼前高速发展的中国纳入全新的认知系统,也就一定有人拒绝将新认知纳入旧有知识网里。
自己的思想钢印破了,才意识到家乡的思想钢印有多坚固。
这也带起了老外的进一步反思,我们的固有认知从哪来?他们出于何种目的让我们这么想?还有那些事实和我们得到的信息有所差距?还有什么是可以相信的?
最初的质疑声音,也在源源不断的认知活水面前避无可避——
越来越多真实反映中国的视频与评价被纷纷上传,如今的外国网友甚至能跟着自家博主游览中共一大会址,起因只是博主逛该时发现了这家博物馆免费,于是网友们便莫名其妙地学习起了中国签订过的不平等条约......
今时不同往日
一个问题是,对四年前144小时政策的恢复,为什么在当时没有广为人知,反而在2024年突然引起瞩目呢?
如今的中国,已今时不同往日。
今日的老外可以不约而同地评价中国安静,安全,安逸,其背后也有着三个原因——中国飞速发展、线上线下基建进一步完善、自媒体产业高度发达。
中国的发展真的太快了,这点不仅老外跟不上,连我们自己的外宣都跟不上。
放眼全世界,哪个发展中国家乃至如今的发达国家敢说自己在主权完整的基础上城市繁华安全、基建四通八达、大部分街道干净整洁、绝大多数食物好吃不贵、没有成建制的流浪汉,甚至能单开一条地铁线路给农民卖菜?
现如今,大连这边别说卖水的,甚至连卖书卖文创的摊位都已经是无人自助模式了,全凭自觉。
公交车的支付方式逐渐统一,基本不需要换一辆车换一个app,由于支付方式转入线上,线下犯罪率减少,如今连自助摊位上留下的现金都没人去碰。
随之到来的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感急剧增强,落在公园餐厅里的手机不容易丢了,街道越来越整洁,越来越多的公共厕所开始提供手纸,底层人活得更有尊严。
别看这些都是些微不足道的小细节,往往一个国家留给人的印象都是从这些微小的细节中反映的。
Up主阿树Atlas把重庆卖菜地铁专线的视频发布到了外网上,也赢得了许多老外的夸奖,可以见得全世界人民都知道什么是好的,怎样做更有未来。
“一个城市的温度在于他对待底层人的态度”,这句长久以来用来嘲讽大陆的话之所以在海内外一直很有市场,就是因为这句话戳中了各阶层有良知的人对公平正义、有尊严生活的渴求。
然而明明目前国内许多城市的存在本身已经能充分正面地反映这句话,但坦白来说,我们各种形式的宣传却都做得十分不够。
我们社会很发达了,我们的宣传停留在哪儿呢?
说难听点,其实还是念经辩经,语言对喷。
本身来讲,由于中国大陆被国外许多大型网络服务提供商封锁,为了拥有保持客观的权利被迫花费了十几年建立属于自己的互联网体系,中国在外网的定义权与自证权利长久以来都不在我们自己手里。
在这样的环境下,作为官方账号,中国的一言一行更加容易被曲解、屏蔽,最终最佳的选择就成为了“不犯错”,不以官方身份引发外交事故成为了第一位。
而且由于立场、KPI指向、外交辞令等原因,中国官方宣传所偏好的注定还是中规中矩的模式,传统的渠道方式。
这样的宣传注定就是无趣的,也跟不上今天的互联网版本,什么是成功的宣传?成功的宣传是看不出来的。
回想一下外交部出圈的视频从来都是狠狠怼人,人们想看的就是挑动神经的东西,偏偏这个就不是中国外宣的官方身份下可以做的。
再加上东亚本身属于传统的高语境国家(重语境而非内容的含蓄沟通),西方世界多属于低语境国家(凡事都说得很清楚,重复强调),中国人说话通常偏好不言自明,清者自清。
这种对话模式在西方人民看来可能往往会被视为一种理亏,反而容易产生矛盾,所以最好的办法依然是民间交流。
让外国人进来,让中国人走出去。
外国人需要看看今天的中国,中国人也要看看真正的世界。(这句话放在十年前的含义与今天已然完全不同)
于是乎如今海内外空前发达的自媒体可谓是临门一脚。
外卖员们架起相机直播自己的一天,饭馆老板直播卖自家的团购,草根们的声音越来越强。而在海外,2019年的tiktok全球总收入近1.769亿美元,到了2023年,这个数字约为160亿美元。
其中绝大多数都是个人博主。这不仅稀释了传统明星的社会影响力,更是空前稀释了过去所谓权威媒体的话语权。
我们常说网红的寿命只有六个月(最近甚至跌到了两周),即便是大网红也无法保持持续性话语权,没有人能始终站在影响力的金字塔尖。
作为结果,便是以前质疑不得的现在也都可以质疑了,以前老牌媒体能够定义的现在人人都能定义,对错暂且不论,可供参考的真实的样本量正在呈指数级增加。
人们看看这边的言论,再看看那边,也就形成了自己对待事情的看法。
好玩的是,这也间接达成了五十年前,最早发明了个人计算机的美国工程师们想以分散的个人计算机抵抗政府控制,去中心化的初衷。
曾经美国反主流文化对中央权力的蔑视,为互联网和个人电脑革命提供了哲学基础,如今互联网和个人终端的繁荣,打破了如今欧美中央权力一家独大的局面。
嬉皮士们一手毒品,一手CPU,甩出了大众传媒时代。
每个人都能发声,而不是言听计从,太摇滚了。
▲全球概览,美国嬉皮士与个人计算机发烧友共同的精神领袖
所有因素结合起来,天时地利人和之下,即便是四年前政策的回归,也掀起了前所未有的风浪。
今后的外国人民与中国人民,也会因交流更加频繁而回归到更加健康的关系。啥样的关系呢?不是俯视,不是仰视,而是久违的平视。
所谓平视,其实就是一个心态上的变化,基于真实现实情况的,考虑人民需要的,符合逻辑的独立思考。
小时候看的一本欧洲游记里,作者去欧洲小城坐火车,在站台上好不容易找到卫生间结果上锁,我当时下意识便觉得这是人家的规矩,巴巴托斯这么做一定有他的道理。
现在知道了,人要方便就是最大的规矩,当地人也需要厕所,锁上大抵是基于防止流浪汉,或是没有请人清洁的原因。
一个城市对待人的态度看它如何对待底层人,这句话自省的同时,也要认识到塞纳河里流淌的大肠杆菌,又何尝不是被高速运转的资本主义列车抛下的百姓尊严呢?
在由有倾向的新闻学与互联网壁垒所共同塑造的当代新版“楚门的世界”里,走出去,开眼看世界,已经成为了西方人民客观认识中国、中国人认识外国的最有效办法,甚至是唯一途径。
届时不论是自尊心还是心理定位,都将拉到它原本应有的位置。
对老外来说,这又何尝不是一部大型开放世界游戏,建议2024TGA最佳角色扮演游戏颁给Chinaon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