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日,人群与搜查朝总联在东京分支机构的日本警察发生冲突。
11月27日,全日本都在传一条重大消息:朝鲜试图从日本走私药品制造生化武器。当日上午,日本警方出动大批人员,强行搜查了位于东京文京区的“在日本朝鲜人总联合会”(简称朝总联)总部等6处场所,罪名是“怀疑违反《药剂法》,有组织地将药品走私至朝鲜”。日本《产经新闻》突出报道称,“这些药品可以被转用于制造生化武器所必需的细菌培育”,日本警方也把这起事件视为“朝鲜调配军用物资的一环”。同一天,六方会谈美国代表团团长希尔抵达北京,与已经抵京的韩方、日方团长会合,准备商讨重启六方会谈的“具体日期”。在如此敏感的时刻,日本大张旗鼓地搜查作为“事实上朝鲜驻日本大使馆”的朝总联,必然刺激朝鲜,日本对这样的因果逻辑显然是很清楚的。
警方突然搜查朝鲜人机构
据日本警方透露,今年4月下旬,该女子向世田谷区自宅附近的一家耳鼻喉医院院长提出需要几种药品。5月1日,该院长在未经许可的情况下向其提供了60袋点滴注射药和120针剂专门治疗肝病的药品。按日本《药剂法》规定,医药品的贩卖和转让均须得到都道府县的许可,即使医生也不可例外。
其后,该女子参加朝总联组织的“访问祖国事业”活动,于5月18日试图乘坐“万景峰92号”朝鲜客货船出境时被新海关发现了藏在行李中未经申报的药物,该女子声称是要去朝鲜见从医的亲属,但海关认为药品总额超过30万日元的最高限度,最终未允许其带出。据称药品返还了该女子在“科协”的亲属,之后的申报手续由朝总联出面代为办理。6月,新海关又发现其他试图私带该类药品赴朝的案例,感觉可疑,而后通知了厚生劳动省和警方。
27日,内阁官房长官盐崎恭久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警方此次行动有足够证据,是依法进行的。”
媒体猜测朝鲜造生化武器
让日本媒体感兴趣的不仅是搜查本身,更在于药品的用途。在报道中,各家媒体对药品的具体名字并不一致。《朝日新闻》将药品称为综合氨基酸注射液,《产经新闻》说是氨基酸点滴药,韩国媒体则说药品为乳酸钠,美联社的报道干脆说警方没有透露药品的具体名字。
对于朝鲜“有组织调配日本药品”的目的,日本媒体大致认为有两种可能,一是给政府或军队的官员补充营养,二是制造生化武器。《每日新闻》报道说,“此次事件中的点滴药品是在人体虚弱和低营养时使用的,而用于治疗肝病的药品曾用于预防被辐射的DNA因子遭受破坏的医疗实验”。《产经新闻》甚至说,“这些药品可以被转用于制造生化武器所必需的细菌培育”,“日本警方也已把此事件视为朝鲜调配军用物资的一环”,“因为从技术角度看,从氨基酸点滴药剂中可以提取出氨基酸用于培育细菌,进而研制生化武器”。
当日,朝日电视台对事件进行了现场直播。傍晚同台的新闻节目通过与警视厅连线,报道了警方这次大规模搜查的目的。报道说日本警方虽以违反《药剂法》为由发出搜查令,但主要目的还是怀疑朝总联等把有关药物运往朝鲜帮助核开发。报道还分析说,如果长期在核开发设施工作,人的体质必然会因核辐射而有所降低。该电视台说,朝鲜核设施内的工作人员虽然享受的都是最高级的待遇,但长期下来,毕竟会导致营养不良,最常见的就是肝脏疾病。朝日电视台在傍晚的新闻节目中甚至猜测朝鲜主要领导人“可能患有肝脏疾病”,需要这种药物。
朝总联身份很复杂
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在报道中特意点出了朝总联的性质——“事实上的朝鲜驻日本大使馆”。朝总联成立于1955年,其前身是1945年成立的“在日朝鲜人联盟”,后由于朝鲜半岛南北分裂,该联盟也分裂为韩国民团和朝总联。朝总联成员认为自己是朝鲜的在日公民团体,该团体与朝鲜政府和领导层有着密切关系。在日朝没有邦交的情况下,朝总联实际起到了沟通两国的桥梁作用,被视为朝鲜在日本的“准外交机构”。朝总联在东京设有中央总部及近40个事业团体。根据朝鲜法律,朝总联的所有成员均属朝鲜公民,但由于日本不承认朝鲜,因此认为他们是“朝鲜籍”的日本国民。目前有6名朝总联成员是朝鲜最高人民会议的议员。
由于朝总联与朝鲜的密切关系,日本警方认定朝总联人员参与了向朝鲜金融机构汇款以及绑架人质等非法活动。每当日朝关系陷于激烈对立时,朝总联便首当其冲成为日本政府打击的对象。
对此次搜查事件,朝鲜官方没有马上表态,但对日本近来一系列针对朝总联的行动,朝中社在21日的报道中称,“日本反动分子对朝总联的打压已到了不能容忍的地步”,“众所周知,在日朝鲜人是那些被日本帝国主义者强行征调到日本当苦役的人以及他们的子孙”,“日本有义务保证在日朝鲜人的权利”,“日本的卑劣行为对朝日关系没有任何好处,只会暴露他们粗鲁的本质和弱点”。朝中社还提醒“日本反动分子”,“如果不顾朝鲜的多次警告坚持打压朝总联的动作,那么只会激起朝鲜人的反日情绪”。
日本为何渲染“生化危机”
《环球时报》记者从专业人士那里了解到,所谓生化武器,大多是细菌和病毒类的微生物。病毒只能在细胞中大量繁殖生长,仅仅氨基酸根本没有用;至于作为武器用的能够大面积传播的致病菌,通常必须具有适应各种环境的能力,换句话说要能在普通的培养基中生长,而并非只有特定的培养基才能制造出来。因此,从专业角度看,日本媒体在说不出朝鲜究竟要制造什么生化武器的情况下,猜测朝鲜要拿这些药品来制造生化武器的培养基,不具有说服力。
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副所长刘江永教授刚从日本回来,他告诉《环球时报》记者,身在日本可以强烈地感受到,整个日本舆论对朝鲜半岛问题的报道是一边倒的,就是强调朝鲜是日本当前最急迫的威胁,所有能够加强这种论调的报道都能大行其道,就连售楼的都拿楼房设有防核掩体来当卖点推销。把生化武器、核弹、导弹这些概念混在一起,很容易让人产生远程、廉价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联想。这样的报道非常符合当前日本社会的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