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经济实力较强的年轻宠主撑起了宠物市场的半边天。今年年初发布的《2021年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显示,2021年宠物犬市场规模1430亿元,同比增长21.2%,宠物猫市场规模也超过1000亿元。
经济增速放缓的当下,奢侈品牌纷纷寻找新的增长动力。除了提价,开辟新的产品线也是一种方法。此前,路易威登、爱马仕、迪奥、普拉达、范思哲、芬迪等奢侈品牌已经率先推出了宠物产品线,不过目前看来,这些产品尚未为其带来明显增长。
专业度欠缺
哪怕对奢侈品牌而言,想要做好宠物用品也不容易。
中大型犬能用的产品就更少了,28斤的Cano钻不进任何一款奢侈品牌宠物包或宠物衣服。由于去寒冷地区旅游需要保暖,它只能穿短一截的最大号盟可睐狗狗羽绒背心,所幸背心的袖口大,敞开扣子后尚能行动自如。Cano的主人试图寻找质量相近的替代品,但没有成功,家里的另外两只猫,则对抓板、爬架和玩具更感兴趣。
需要预定或配货
路易威登和高雅德(Goyard)是最早涉足宠物经济的奢侈品牌,已有90多年历史。
对“种草”的消费者而言,这些时髦的单品往往需要预定或配货。以路易威登为例,在品牌的中国官网上,仅能搜索到DOGCARRIER40宠物包这一款宠物用品,售价2.8万元。即使在巴黎,门店也并非总有现货。Nimo的项圈预定了两周才拿到,老东子夫妇还为它定制过宠物包,但因为需要等待6~8个月而放弃。
除了从小睡到大的狗窝外,爱马仕狗窝是Nimo唯一感兴趣的狗窝。在爱马仕,类似的产品被赋予了配货的作用,Cano也有一条配货的爱马仕丝巾。
如果能满足实用价值,且价格能接受,老东子就会考虑把Nimo的用品升级为奢侈品。他坦言,奢侈品牌的宠物产品更多的是针对宠物主的心理附加值。对他而言,购买这些产品既能抒发自己对Nimo的爱,又能彰显狗狗自己的个性。
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给“毛孩子”最好的东西,这是众多年轻宠物主的消费观念。这也注定了,奢侈品牌的宠物用品更像是品牌维系客户的纽带,而非一条独立的、有较强专业性的产品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