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消费研究框架:寻找优势市场,发掘成长企业

一、美国消费回顾:消费习惯更迭,食饮牛股频出

从股价回报角度来看,八九十年代消费行业整体景气度高,行业β明显,21世纪后回报分化,企业α收益突出。

80年代行业龙头普涨。在80年代美国经济快速发展,消费主义兴起的大环境下,行业龙头普涨回报率高,年化回报普遍在20%以上,牛股频出。

90年代延续涨势但已有分化趋势。90年代消费仍延续了较高的涨幅,但已经有开始分化的趋势,可口可乐、麦当劳、sysco依然保持在接近20%的年化回报,表现强势,金宝汤、家乐氏等随着细分行业消费热度的减弱,业绩有所放缓,回报也相对变弱。

10年后分化延续,企业α获取高收益。2010年后,企业收益率继续分化。Monster超越红牛成为美国能量饮料份额第一,星巴克、泰森食品等受益于对消费需求的把握以及业务转型,实现快速增长。帝亚吉欧、CentralGarden&Pet等企业通过并购整合提升综合能力和品牌优势,可以看到,此阶段消费行业β收益已不再明显,但选择适应消费需求变化,主动调整经营策略的企业,则会获得更加明显的α收益。

复盘美国消费史,我们大体将美国近70年的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1、1950-1980年代:城市化进程加速,快餐、标准化供应链引领餐饮变革

1)消费习惯:消费节奏加快,“嗜甜”特性释放

2)产业趋势:标准化供应链快速发展,包装食品接受度提升

B端的快餐和标准化供应链引领变革。受到便捷性需求的影响,在这一阶段美国出现了大量快餐品牌,且凭借该阶段对快餐的旺盛需求,部分快餐品牌实现了快速扩张,目前美国的快餐巨头大多都是在1950到1980这一阶段中成立的。标准化的餐饮供应链也在此阶段快速发展,但还没有一个全国性的供应商,Sysco就是在这一阶段以成为全国性食品供应商为目标而出现的。麦当劳同样依靠这一阶段对餐饮便利性的需求而快速发展,通过特许经营模式,以及高标准化运行流程,在全国乃至全球快速发展,股价也实现了持续增长。

2、1980-20世纪末:对精神属性需求提升,资本市场普遍高回报

2)产业趋势:B端供应链开始整合,C端高附加值受益明显

B端多元化、休闲化餐饮收到追捧,供应链开启整合。餐饮供应链市场规模增速已经逐渐放缓,但Sysco在这一阶段继续通过并购的方式扩张地理覆盖面和产品丰富度,规模增速不降反升,企业增长速度高达20%,十年内营收扩大3.6倍。1990年以前,Sysco已经完成了43次并购,基本完成了全国范围的布局。

C端高附加值食品受益明显,企业开启增长新驱动。受益于消费者对精神属性的追求,高附加值产品的龙头业绩提升明显,增长驱动多来自于其被赋予的文化属性,而企业也普遍开启新阶段的增长策略。其中,代表公司可口可乐开启全球化进程,加大资本开支与与海外市场建设,成为全球食品绝对巨头,好时巧克力集中精力发展核心品类ROE持续提升,百事(产品包含碳酸饮料、非碳酸饮料以及零食等)和家乐氏(产品包含零食、谷物和面条、冷冻早餐等)进行多元化战略,寻求新的增长引擎,各消费品公司普遍迎来业绩的持续提升。

3)股价复盘:消费兴起,行业β下龙头股价普遍强势

消费主义兴起,龙头普遍高回报。随着美国八十年代消费主义兴起,以及美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消费行业各龙头企业,如可口可乐、好时、sysco都实现了业绩与股价的大幅上涨成为牛股。回顾这一阶段各公司的股价涨幅可以看出,龙头股价强势一方面源于企业自身在消费需求升级过程中经营策略的调整,带来的业绩高速增长,另一方也来自消费行业整体高景气度的β行情。在80年代消费龙头普遍可以实现年化20%以上的投资回报,到90年代回报普遍仍保持较高水平,但相比80年代已逐步有所分化,可口可乐、麦当劳、sysco依然保持在接近20%的年化回报,表现强势,而金宝汤、家乐氏等随着细分行业消费热度的减弱,业绩有所放缓,回报也相对变弱。

3、21世纪至今:追求健康个性主旋律,企业股价表现分化

1)消费习惯:重视服务属性与健康化、功能性产品

健康、功能属性食品需求不断提升。根据Fooddaily的报告,“Better-for-you”是过去几年食品趋势中出现最频繁的词汇之一。一方面,人们希望选择对自身有特殊益处的食物,减少“不良”成分(例如糖和饱和脂肪),增加“良好”成分(如膳食纤维、维生素)。另一方面,人们开始追求定制化、个性化的饮食方式,间歇性禁食、清洁饮食、生酮饮食、低碳饮食等原本小众、特殊的特定饮食模式在当下日益为人所接受,在IFIC2020年的调查中,43%的人表示愿意遵从某一种饮食模式,2019年该比例仅为38%。

2)产业趋势:B端追求效率提升,C端品类升级创新

B端追求效率再提升,sysco开始加密全国网络。1995年以后,餐饮供应链在规模和内部结构上都开始趋于稳定,规模较小的地方性供销商基本已经退出市场,Sysco也停止了收购和整合的策略,转而制定了另一种扩张战略“foldout(折叠)”,即在远离现有运营体系的市场中成立新公司,同时加大投入建立销售基地、配送中心,并配备人员,创建大规模覆盖的配送网络,起到降低运输成本和提升运营效率的作用,这体现在90年代开始到21世纪最初几年里资本支出比率、存货周转率、以及营业利润率的提升。

泰森食品着重优化产业结构,加大对附加值更高的业务发展。2010年以后,公司着重于优化产业结构,对已有业务进行出售或整合,加大对于附加值更高的食品端业务发展,提高利润率水平。2014年公司以61.3亿美元收购了Hillshire,进入预制食品领域。而伴随着人造肉概念的火爆市场,泰森食品先是以BeyondMeat投资人的身份进入该领域,随后在2019年推出自己的人造肉产品Raised&Rooted。产业结构调整和业务的变革使得泰森食品在2010年以后股价涨势明显。

C端新兴赛道需求扩大,龙头企业资源整合实现增长。Monster、Rockstar、燃力士等能量饮料新品牌进入饮料市场并实现快速增长,其共性是在提供作为功能性饮料为消费者提供健康、功能的属性的同时绑定了更细分的消费群体(Rockstar:音乐人与摇滚乐爱好者;Monster:极限运动爱好者;燃力士:健身人士),迎合Z世代的追求个性、标新立异。星巴克通过瞄准中高端人群,提供第三空间的方式实现快速增长。星巴克通过将店面集中设置在商圈的方式以及较高的定价实现了其品牌塑造,同时在高品质咖啡之外,星巴克为消费者提供的“第三空间”也与当代白领的诉求相契合,使公司在21世纪实现快速增长。宠物食品赛道龙头纷纷入局。21世纪后宠物食品行业受益于消费者精神诉求,实现快速增长,1992年上市的宠物食品&园艺用品公司CentralGarden&Pet通过并购整合,提升产品组合与品牌认知,在21世纪后有了比较明显的股价抬升。而龙头企业也纷纷通过并购方式入局,打开自身增长瓶颈。宠物零食龙头JMSmcker以及狗粮龙头通用磨坊都是通过收购的方式直接参与行业。

烈酒新晋龙头帝亚吉欧瞄准高端需求,追求高质量发展。帝亚吉欧于1997年成立,目前已经是全球最大的烈酒公司。虽然其成立相对较晚,但帝亚吉欧将重心瞄准高端酒类业务,借助高端化趋势,在全球紧抓高端酒和新兴市场业务,通过渠道深化、并购整合等方式,通过积累核心资源实现份额的快速提升。尤其是2000年后开启国际化布局,大举收购核心资源后,其市值也持续提升。

3)股价复盘:表现分化明显,企业α获取高收益

二、美国消费特点:需求细分,量价驱动

1、行业空间大,细分赛道需求有支撑

1)合理的人口结构及增长速度,支撑消费市场常青

美国保持着相对健康的人口结构和合理的增长速度,保证消费品市场可以长足增长。美国持续稳定增长的人口总量和相对年轻的人口结构也为消费品行业空间的长足扩张提供了前提条件。在量上,虽然增长率存在波动但过去一百年美国人口总量都基本保持了一个合理且稳定的增长速度。而在结构上,虽然美国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也在逐年上升,但和其他发达国家横向比较,美国的老龄化程度仍相对较低。这样的人口增长状况和年龄结构能为美国消费品市场的发展提供长足的活力。另外美国的移民也是美国可以保持人口增长的原因之一,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移民迁入国,除了2020和2021两年受疫情影响严重,美国基本保持每年一百万的移民净迁入,进一步降低了短期之内美国总人口数量下降的可能性。

2)围绕消费需求不断延伸,扩容细分赛道

又例如宠物食品行业,美国一方面养宠家庭渗透率高,22年美国养猫家庭占比37.8%,养狗家庭占比43.7%,另一方面文化包容对宠物情感诉求极强,将宠物食品视为收入下降情况下最不愿意削减的开支之一,因此美国宠物食品行业不管是整体规模,还是人均消费量均显著领先全球。

整体上美国在各个细分赛道上的人均消费量和人均消费额都领先于全球,并且人均消费额的增长明显。美国在宠物食品、速冻、能量饮料以及包装水上的人均消费量和人均消费额从2009年开始都明显领先于全球。虽然烘焙、调味品和乳制品等的人均消费额在2009年时相比于日本或英国有一定差距,但受到消费量或平均价格提升的驱动,美国对这些品类的人均消费额也在过去的十几年来保持增长趋势,且在当前人居消费额均已经发展到最高,或与原本人均消费额远高于美国的国家在相近水平。以调味品的人均消费额为例,2023年美国调味品人均消费额已经超越日本,但2009年日本的人均消费额还比美国高出50%。

2、升级迭代不断,价增是长期驱动力

不管是提价,还是高端产品的推陈出新,美国优势市场中都有强有力的支撑。1)提价角度来看,美国食品消费价格过去一直保持相对稳定的水平,可谓“物美价廉”。疫情期间,美国宽松的货币政策推动了整体价格的上涨,大众消费超市里有不少食品大幅涨价。食品通胀直接加重了普通居民的生活成本。2022年,美国的食品通胀率一度升至12%,之后又调整回落,在2023年8月降至6%以下。相比之下,宠物食品行业过去发展一直价增驱动为主,行业提价幅度跑赢通胀。2)结构升级角度看,更加健康、功能、新鲜的高端产品一直保持着高速增长。能量饮料中,燃力士为代表的0糖+功能属性品牌不断收割份额,宠物食品中高端产品占比一直在提升,咖啡中现磨咖啡增速也显著快于速溶咖啡。

3、优势赛道

1)宠物食品:规模绝对领先,升级动力不断

美国宠物食品行业规模大,人均消费量领先全球。美国文化中对宠物的包容度很高,美国消费者不仅会在宠物身上花费大量金钱,还会给宠物提供最好的生活条件和医疗保健。22年美国宠物食品规模483亿美元,整体规模及人均消费量显著高于西欧、日本、中国等国家地区,是世界最大的宠物市场。过去10年行业CAGR为6.3%,过去3年行业CAGR为12.4%,22年增速为14%,规模大的同时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

行业价增为主,整体跑赢通胀。量价拆分看,美国宠物食品近年来的高增速主要由价格驱动,一方面来自于产品价格提高,另一方面来自于结构的不断升级。具体来看,1)分品类看,单价相对更高的湿粮、宠物零食增速更快,更加高端的鲜粮在细分龙头freshpet引领下,正快速发展;2)分结构来看,高端猫粮、高端狗粮的增速显著快于中低端猫粮狗粮。对比美国历史通胀率来看,宠物食品行业的价格增速可以跑赢通胀。

公司集中而品牌分散,猫粮格局更优。美国庞大的宠物食品市场吸引了众多品牌进入,目前市场公司集中度较高,CR5占据71%的市场份额,其中雀巢和玛氏排名前二,分别占28%/19%。Freshpet在细分鲜粮赛道集中度90%以上。若分品牌来看则相对分散,品牌CR5远低于公司CR5,其中原因在于:1)是一家企业旗下通常有不同价格带的品牌;2)是行业消费粘性较高,各品牌有稳定的消费基础,因此大公司不断通过收购小公司的方式,进行资源整合,收购后通常会保留原品牌并提供渠道、营销等协同,助其发展。这就导致行业公司集中度不断提升,但是品牌保持分散。分类别看,猫粮相比狗粮集中度更高,而且猫粮头部品牌间份额差距相比狗粮明显更大,格局更加稳固,原因主要在于狗粮市场更大,产品种类更加丰富,参与者更多竞争激烈,猫粮则相对稳固,龙头雀巢优势更加明显。

2)能量饮料:消费习惯引领全球,品牌新势力快速崛起

品牌个性趋势下,美国本土新品牌涌现。1997年,总部设于奥地利的欧洲红牛率先进入美国市场。面对诸如可口可乐、百事可乐等成熟的大型分销网络,红牛将目光锁定在便利店、时尚前卫的俱乐部和酒吧,进行前期的消费者教育并占有绝对份额。2000年后,Z世代崛起带来消费品牌的个性化趋势,美国本土品牌不断涌现,老品牌也纷纷入局,这其中主要可以分为三种类型:1)传统碳酸饮料巨头(可口可乐、百事等),前期策略为自主培育,后期转为并购投资为主。其传统碳酸饮料业务基础扎实,对于能量饮料投入精力相对有限;2)业务转型饮料公司(Monster等),有一定的渠道和品牌基础,转型后将业务重心转移至能量饮料;3)新品牌(燃力士,Rockstar等),从零开始进入能量饮料赛道。

行业集中度高,头部份额稳固,新势力不断崛起。能饮行业龙头为Monster和红牛,二者整体份额超过70%,市场集中度高。Monster在2009年反超红牛成为行业市占率第一的品牌,之后一直保持着行业相对领先的地位。燃力士通过高昂的费用投入和渠道建设,加上与百事的股权合作,近年来份额快速提升。传统饮料巨头调整自身能量饮料品类的发展策略,以收购、投资为主,不直接参与行业(可口可乐2015年将能饮品牌出售给Monster,百事可乐2020年收购Rockstar),这给予了新进入企业更大的发展空间。

三、对比中国:重品牌与产品,弱化渠道作用

1、美国更在意品牌化与产品力

美国消费者非常看重品牌,消费者对品牌的认可度非常深。以经典的可乐品牌盲测实验为例,在盲测时测试者偏好于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的占比分别是44%和51%,而在受试者喝品牌明确的可乐时这一比例变为了65%和23%。另外美国市场中行业协会的重要地位也使得新品牌和新产品进入相对更困难。

美国品牌化程度高体现在其子行业集中度较高,餐饮连锁率高等方面。美国市场中的品牌化程度较高,以餐饮行业为例,其品牌化程度可以被表征为餐饮连锁率,2020年,美国餐饮连锁率超过60%,在世界主要国家中餐饮连锁化率最高。另外在软饮料等行业,美国的行业龙头所占市场份额也明显高于中国。而品牌化程度高的最终结果是品牌方的议价能力更强。

2、渠道作用相对弱化,渠道壁垒在于品牌力

1)美国线下零售占比大,集中度高

美国线下仍是主流渠道,中国线上渠道领先。相比中国的渠道,美国渠道更加“传统”,线下仍是大多数品类的主流渠道,尽管疫情期间很多消费行为转移至线上,但由于参与玩家类型不同(美国线上参与者主要是亚马逊、Ebay等综合电商,以及沃尔玛、Target等传统线下渠道零售商的线上渠道,中国则多是纯电商为主)、最后一公里配送成本高效率低等因素制约,线上发展明显慢于中国。此外,中美线下渠道结构同样有所差异,以功能饮料为例,中国小型杂货店占比51%,超市占比22%,是最主要的渠道,而美国最主流渠道是便利店,占比45.7%。

2)品牌铸就渠道壁垒

美国线下零售集中度高,终端议价能力强。2022年沃尔玛在美国整体零售市场份额高达12%,在食品零售商市场的份额超过一半,美国各州前三名玩家集中度为30%-70%,我国则前三大超市市场份额仅为10%左右。此外,美国零售渠道自有品牌占比较高,以及较为流行的会员费制度,也使得渠道具备一定核心竞争力。

公司通过品牌力渗透市场,弱化细分渠道。美国企业更重视品牌力建设,通过品牌深度建立渠道壁垒,而非对于细分渠道的争夺。传统龙头企业通过品牌影响及资金优势,建立了充足的渠道护城河,而对于海外市场,企业也更多通过品牌影响力与当地成熟渠道合作,占据终端货架。对于通过品牌优势打造渠道竞争力,最典型的代表如可口可乐,其建立、发展和维护其分销系统的战略非常灵活。在大多数情况下,可口可乐凭借其品牌优势,对瓶装合作伙伴进行战略投资或签订特许经营模式,通过独立的装瓶合作伙伴网络实现对终端渠道的覆盖,相当于对分销商建立了独家代理权。这些投资将扩大公司的制造和分销足迹,以至于新进入者复制成本太高,从而巩固可口可乐竞争优势的可持续性。

b)Monster的全球化:发展初期,公司在渠道上与龙头企业签署分销协议,快速实现市场覆盖。2006-2007年,Monster与美国最大的啤酒公司Anheuser-Busch(简称AB,百威的母公司)签订分销协议,2008年,Monster与可口可乐分销体系合作,可口可乐全部或部分拥有的独立的装瓶商,将主要分销Monster产品。这一合作使得便利店覆盖率提升至92%,行业里站稳脚跟。

四、企业成长路径:善抓品类先机,先国内再出海

1、成功企业善抓品类先机

成功的企业通常选择了更加符合消费趋势的细分赛道。美国各消费赛道往往发展成熟,格局也相对牢固,新企业想要获取份额,则需要精耕更加细分的赛道,满足消费者需求。

燃力士:通过无糖+独特功能属性快速出圈。美国功能饮料新品牌纷纷围绕0糖+更强性能布局及营销。美国消费者一方面追求无糖,健康的产品,另一方面对咖啡因含量及功能属性有较强的的偏好。燃力士产品定位于“燃脂”的功能属性,也是最早主打0糖的品牌之一,从健身圈层做起实现持续高速增长。不光是燃力士,美国其他能饮新品牌基本都围绕0糖+提高咖啡因含量增强功效性来定位,比如一罐Bang的咖啡因含量是红牛的3倍。

Freshpet:专攻鲜粮赛道,份额一骑绝尘。美国宠物食品行业的核心驱动是产品升级,由干粮向湿粮逐步转换,高端产品增速更快。而鲜粮属于湿粮的一种,是更加高端的宠物食品,市场规模小,行业占比仅1%。Freshpet抓住升级趋势,精耕鲜粮细分赛道,避开与龙头雀巢、玛氏、蓝爵等品牌的直接逐步脱颖而出。

2、品牌至上,重视营销差异化

以能量饮料赛道为例,在红牛前期教育市场之后,美国本土品牌纷纷开展差异化竞争。1)营销上赞助活动多以极限运动为突破口,与红牛差异化宣传,吸引本土消费者;2)价格上与红牛单价相同但容量跟大,相比红牛更具性价比;3)包装上更加彰显个性,以此吸引美国年轻消费群体,实现对份额的抢夺。其中Vitacoco凭借超豪华的股东阵容,主打名人效应,打造成时尚饮品,好莱坞巨星麦当娜、黛米·摩尔不仅对产品本身青睐有加,更是位列其明星投资人之中,小天后蕾哈娜也为其品牌代言,产生从线上到线下的联动效应。

3、渠道借助巨头,先国内再出海

美国品牌在国内实现突破后,往往选择国家化策略,出海拓展空间,打开天花板的路径。以饮料行业为例,从传统巨头可口可乐、百事,到新龙头Monster,以及新锐公司燃力士,均实现海外拓展策略,这主要在于:1)美国的消费趋势对全球消费影响深远,品类发展可复制;2)美国传统巨头有成熟的海外渠道体系,帮助新品牌实现快速分销。出海策略方式通常有三种:

1)借助龙头渠道实现分销,也是全球范围效果最为直接的方式。最具代表的是Monster,在15年与可乐签订深度分销协议后,在全球范围推广和绑定Monster品牌,并借助可乐体系减少人员配置成本,提升对经销商的支持。15年后公司海外收入增速与占比显著提升,成为新驱动。

2)合作当地本土渠道,但效果视渠道能力而不同。Monster在与可口可乐深度绑定之前,Monster先后在墨西哥、澳大利亚、韩国、日本等地与当地经销商签订了分销协议,但效果分化。在日本市场与本土最大饮料品牌之一朝日饮料(Asahi)签订了分销协议,结合营销推广,快速抢占市场成为份额第一。而墨西哥、澳大利亚等市场则表现一般。燃力士通过启丰食品进行中国市场的分销,也尚未体现出强竞争力。

3)通过入股或收购直接补充渠道体系。以帝亚吉欧为例,在其尚未建立子公司的地方通过合资企业、联营公司和收购第三方分销商等方式发展。比如帝亚吉欧进行了几次收购,以通过控制土耳其、中国、印度、巴西和埃宴俄比亚的当地烈酒公司来增加其在新兴市场的渗透率和规模。

4、传统巨头善用投资并购

传统巨头善用投资并购。传统巨头对于新兴赛道的参与方式相对“简单粗暴”,如可口可乐、百事、通用磨坊等企业,自身基本盘业务庞大,企业资金雄厚,面对发展初期的新兴行业,往往先观望,前期策略为自主培育,后期转为并购投资为主,主要方式包括:

1)股权投资,赋能渠道快速成长,与新品牌实现共赢。例如可口可乐2015年以21.5亿美元收购了Monster16.7%的股份,并将能饮品牌出售给Monster。同时修改双方目前的分销协调协议,扩大与可口可乐装瓶商在其他地区的分销。可口可乐公司成为Monster的全球首选分销合作伙伴,而Monster将成为可口可乐公司的独家能量饮料产品。可口可乐通过其强大的瓶装公司及分销能力,以及全球化市场布局,赋能Monster海外市场快速扩张。

2)并购产业,补充成长动能。例如通用磨坊(GeneralMills)主营食品加工业务,旗下拥有哈根达斯、蓝爵、湾仔码头和贝蒂妙厨等众多知名品牌,涉及零食品种丰富。2018年2月,通用磨坊以每股40美元,共计80亿美元的现金收购了蓝爵(BlueBuffalo,以猫狗宠物食品为主,是狗主粮细分领域第一名)。通用磨坊收购蓝爵进军宠物赛道主要考虑到:1.宠物食品行业前景明朗;2.公司主营零食等行业增速缓慢,麦片市场规模甚至连年缩水,需要开拓新的业务增长点;3.蓝爵发展迅速,增速迅猛。2019年之后公司营收逐渐上升,零食和麦片等未见明显增长,宠物零食增长贡献率很高,证明对公司业务起到了协同效应,成为了新的业绩增长点,符合公司收购初衷。

以Monster为例,其发展路径经历了全国化渗透、品类延伸,再到国际市场扩张以及并购等各个阶段,公司在2002年正式进入能量饮料赛道后:

1)全国化渗透:在发展初期06-08年与国内大公司如Anheuser-Busch(百威的母公司)、可口可乐等签订分销协议,实现全国化渠道渗透;

2)品类延伸:2005-2013年集中推出结合咖啡、茶、果汁等能量饮料新品类,丰富产品矩阵,2009-2013年推出的新品(Ultra,Rehab,AbsolutelyZero)贡献了近30%的增量;

3)国际化策略:2014年与可口可乐实现股权合作,借助可口可乐渠道实现全球化扩张,海外占比提升明显,成为公司增长新驱动;

4)收并购:2022年对主打0糖与高性能的能量饮料品牌BangEnergy完成收购,继续保持收入端的稳健成长性。

2)成熟期企业提升资本回报更重要

成熟期公司,提升估值的关键在于业绩稳定与高投资回报。比如碳酸饮料、乳制品、调味品等行业增速相对平稳,格局牢固,企业业绩以及现金流稳定。这一阶段公司往往估值相对稳定或逐步回落,而维持市值的方式主要在于:1)业绩在经济环境波动下的持久性与稳定性;2)提高分红、回购等提升股东回报,维持估值稳定。

以可口可乐为例,作为历史悠久,已经处于成熟期的企业,可口可乐营收和利润增长平稳,财务状况和利润率相对稳定,主要通过稳定的高分红吸引投资者。2011年后,公司收入出现连续负增长,而此时资本扩张也基本稳定,公司开启了高分红策略,分红率有大幅的提升,12年后分红率保持在50%以上,14年后保持70%以上,甚至超过100%。股息率来看,2011年后公司股息率稳定在3%左右。而估值则相对稳定23-30X区间,相比10年之前并未下降,甚至中枢有所提升。

管理权所有权分离,职业经理人已成为决策者。美国公司治理结构更加独立,一方面在于职业经理人机制根深蒂固,公司日常的决策和运营基本都由职业经理人来完成,另一方面,美国的主流观点是认为有效的董事会应当独立于管理层并实施对管理层的监管以及对公司重大战略方向的决策,基本不参与公司的日常管理决策。因此美国更注重CEO的行为而非大股东,例如更换CEO往往会带来股价的大幅波动,而具有良好的CEO绩效评估、CEO激励和CEO更换机制的公司往往股价表现更好。

3、资本运作:善用杠杆收购,龙头赋能渠道协同

在美国资本市场中,杠杆收购是常用的收购手段之一。美国多数为杠杆收购且经常成功的原因在于美国存在发达的资本市场,信息披露程度高,价格能更好地反映企业价值,同时由于管理体系更加成熟,管理层对于并购之后的总体发展更具信心,不愿发行过多新股将利润让渡给现有股东,因此采取更多的杠杆收购。

美国善用杠杆收购,降低并购门槛。收购的动因可能有很多,比较常见的包括纵向整合、获取技术、品类多元化等等。美国企业多用杠杆收购来完成资本运作,主要意义是减少了收购方的初始投资,大大降低了收购的门槛。美国杠杆并购的的兴起主要来自于80年代以后高风险债券的流行。相比于中国,美国相对成熟的资本市场以及更专业的经理人支持了美国频繁的收购和杠杆收购,而中国因为对大股东股份流动的限制,并购相对不发达,同时中国由于机构投资者和专业经理人的占比较少,市场和并购方对并购的估值能力相对较弱,时有收购价低于每股净资产价格的不合理定价出现。杠杆收购之后公司的负债率高增(通常能达到75%-90%),而这些负债需要使用被收购公司未来的自由现金流来偿还,因此理想的收购对象应该具有稳定现金流且盈利不具有明显的周期性,因此处于成熟期、较低技术含量、且有稳定抗衰退的现金流的行业更容易发生杠杆并购。

运用收购横向或纵向扩张,实现资源整合协同,是龙头企业的首选方式。随着美国各成熟子行业发展逐步稳定,并购已逐步成为龙头企业实现横向或纵向扩张的首要方式,既可以降低品牌运营风险,也可以缩短品类培育周期。美国资本市场发达,信息披露程度高,价格能更好地反映企业价值,同时由于管理体系更加成熟,职业经理人跨行业经营能力较强,因此通过收购实现协同的成功率也相对较高。代表性的如宠物食品、饮料等行业,龙头公司对于细分品牌的不断收购,行业公司集中度高而品牌集中度明显更低。

以百事为例,公司在前期也曾培育能量饮料品牌,而此后效果表,在2020年百事以38.5亿美元收购能量饮料制造商Rockstar,2022年股权投资燃力士,通过资本运作的方式继续享受赛道及公司发展红利,并利用自身在零售、餐饮、校园以及全球化等渠道优势助力品牌发展,实现渠道协同与双赢。

六、风险提示

1)需求不及预期:消费需求受影响,需求增速放缓影响公司业绩。

2)成本持续上涨:包材、运费等原成本持续上涨。

3)行业竞争恶化:若行业参与者越来越多,造成不良竞争或严峻价格战,可能会影响公司的盈利水平。

4)海外扩张不及预期;海外地区受政策、竞争、地缘政治影响,收入不及预期。

THE END
1.抓住“宠物经济”风口,亚马逊VC账号助力宠物产品走向全球亚马逊VC平台是重要的B2B出海渠道。随着疫情缓解,世界经济复苏,宠物经济前景看好。要抓住机遇,推广宠物产品至全球市场,可考虑使用亚马逊VC账号。亚马逊是全球最大的在线零售商,拥有强大品牌。其VC账号是重量级B2B供应系统,能降低风险并提供全程辅助,帮助商家最大化利益,成为众多商家的首选。 http://www.wayli2000.com/h-nd-1323.html
2.亚马逊宠物用具市场如何?跨境电商宠物用具市场分析宠物电器市场做为亚马逊的一个重要类型,近些年逐步形成最热门的购物选择之一。随着宠物护理意识的增强和宠物市场的提高,宠物电器市场呈现出迅速发展的方向。 一、市场规模分析 市场概况: 宠物用具市场包含宠物饲料、玩具、服饰、保健品、医用品等类别,包含宠物生活的点点滴滴。 https://www.ipaylinks.com/information_details.php?id=11048
3.小密圈干货合集几近脱销的日本办公产品,在美亚和日亚冰火两重天! https://articles.zsxq.com/id_7z7vwsutvwaj.html 亚马逊卖家一直在 “捡芝麻”,美国宠物医疗市场大有可为 https://articles.zsxq.com/id_qhzg1ocqqqun.html 分享一个完全可以复制的,小而美亚马逊卖家案例! https://amz520.com/articles/38182.html
4.亚马逊日本站:洞察消费文化很重要!邦阅网最近几年爆火的亚马逊日本站吸引了许多卖家,经常耳闻有不间断的销量爆发,虽然消费单量相对美国站欧洲站稍低一些,操作空间也稍微低一点,但好的一面是,亚马逊日本站相对于其他站点更容易上手。今天数魔跨境给大家介绍一些亚马逊日本站选品的思路与启发。 一. 日本消费群体分析: ...http://yue.52wmb.com/article/35452/
5.人民币或将升值10%/亚马逊又发重要新规/8月十大宠物用品流行趋势...市场/平台 新动向报道 亚马逊日本站无线耳机合规通知 近期,亚马逊日本站发布重要合规通知。针对在日本站销售 “无线耳机” 的卖家,需及时关注个人邮箱以接收提醒邮件。截止日期为 2024 年 9 月 19 日,在此之前卖家必须完成合规文件提交,否则产品将面临下架风险。亚马逊要求所有无线耳机均经过检测并符合法规要求,若无...https://www.chwang.com/daily/20240829
6.源飞宠物:国外宠物市场回暖国内宠物市场发展迅速源飞宠物11月20日在机构调研时表示,从公司前三季度的发展态势,结合目前在手订单及业务端人员的反馈来看,国外宠物市场回暖,国内宠物市场发展迅速,公司的研发能力、产品质量及服务水平均受到客户的高度认可,公司的经营情况也将保持向好趋势。https://m.ennews.com/news-86735.html
7.依依股份:公司通过不断调研宠物市场情况,设计和开发出符合市场...线上渠道主要有三类,第一类,综合电商平台的宠物用品类的销售,例如亚马逊,第二类,垂直电商的宠物专门店,例如Chewy;第三类,线下大型商超的线上商店,例如沃尔玛的 jet.com 等。除上述渠道商外,还有宠物用品品牌批发商,例如:日本 JAPELL、日本 ITO,这些宠物品牌批发商亦有自己品牌的宠物用品,其所批发的宠物用品均通过...https://finance.sina.cn/2023-09-22/detail-imznqthc2406853.d.html
1.日本跨境电商猫咪降意识是新潮流?猫界目前正经历着新饲养数量的减少和平均寿命的延长,可以说正发生着与日本少子高龄化相似的动向。 日本电商平台的猫咪市场 了解了猫咪市场情况后,来探究一下日本三大电商平台中宠物市场中的猫咪相关市场。 图3:日本三大电商平台猫咪市场销售额与销售数量趋势 ...https://www.nint.com/case/nint20240620ribencat
2.市场规模迅速扩张,盘点日亚值得关注的高增品类魔镜oversea系统数据显示,过去一年日本亚马逊平台食品饮料占据最大市场规模,远远超过其他类目;美妆与宠物产品增长迅速,同比增长超过20%。本次魔镜oversea我们将聚焦日本亚马逊站点,发掘高增类目中潜在的市场机遇。 01食品饮料:低度酒市场持续火爆 在日本亚马逊平台,食品饮料近一个滚动年中销售规模达5000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5...https://maimai.cn/article/detail?fid=1835371105&efid=xqWy8lxnpPn8MOUgHbtVuQ
3.小密圈干货合集几近脱销的日本办公产品,在美亚和日亚冰火两重天! https://articles.zsxq.com/id_7z7vwsutvwaj.html 亚马逊卖家一直在 “捡芝麻”,美国宠物医疗市场大有可为 https://articles.zsxq.com/id_qhzg1ocqqqun.html 分享一个完全可以复制的,小而美亚马逊卖家案例! https://www.shangyexinzhi.com/article/8571140.html
4.龙哥风向标2023070420230711GPT拆解在网站和亚马逊上售卖生成的图画书。 所需软件: ChatGPT插件:用于生成故事和插图。 亚马逊:用于售卖图画书。 网站:用于售卖图画书。 AI 写爆款标题,实现拉降本增效 盈利点:利用AI写爆款标题的能力,可以实现拉降本增效,提高写作效率,同时可以提供批量公众号自动化发送文章服务,为公众号运营者节省时间和人力成本。 https://blog.csdn.net/wizardforcel/article/details/135918727
5.跨境电商周报Shopify年GMV增长96%SHEIN拓展宠物用品据悉,极米科技从2016年7月开始布局海外市场,在跨境电商领域,主要布局的平台包括亚马逊、阿里速卖通、海外官方商城及其他B2C平台。境外线上B2C模式的销售额不算高,但是占比已从2018年的0.7%提升至1.07%。截至目前,极米科技已经在布局日本、欧洲、美国等发达国家市场。 https://www.ebrun.com/20210221/422702.shtml
6.亚马逊日本站官网简介:亚马逊日本的本地化战略 亚马逊日本,由跨国电商巨头亚马逊在日本的子公司亚马逊日本合同会社运营,自2000年11月1日成立以来,已经深耕日本市场超过两十年。其总部位于东京,且在日本全国设有多个配送中心,确保了高效的物流服务。 网页商品种类:多元化的产品线 ...https://www.10100.com/encyclopedia/explain/61505
7.不懂外国人喜欢什么?这3个亚马逊宠物选品法通通用上数据显示,在美国,从总统到普通公民有62%的家庭养有宠物狗,日本也有50%家庭饲养至少一只宠物。 现在宠物已经成为许多人生活的一部分,而宠物市场的规模也在逐年增长。 都说国外每10只宠物里面,就有1只是被“亚马逊”喂大的。 很多人自己省吃俭用,为了宠物在亚马逊上消费却能“一掷千金”,由宠物消费带来的“它经济...http://www.kuajingyan.com/article/18478
8.出海品牌Furbulous完成天使轮融资,专注海外智能宠物用品市场Furbulous 成立于 2021 年底,总部位于上海,研发中心及制造工厂位于苏州。公司核心产品线为智能宠物用品,目前研发计划包括智能猫厕所、饮水机、喂食器、定位器等产品,目标市场为欧美、日本等宠物经济发达的地区及国家。 宠物作为人类的情感寄托,已成为发达国家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以 2019 年统计数据为例,美国拥有宠...https://www.easemob.com/news/9066
9.禁止交易!印尼计划禁止社媒电商;联合处罚!TikTokShop制定该行为...此前,权威的移动数据分析平台Data.ai公布了6月份的西班牙电商应用排行榜,数据显示,在活跃用户规模上,亚马逊依然位列西班牙电商第一。再往前追溯,市场调研机构TandemUp发布了一份西班牙最受欢迎的电商平台排行榜,数据显示,亚马逊在西班牙市场的受欢迎程度最高,流量高达89%。 https://www.qlinyun.com/news/detail?id=81860&articleCategory=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