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16日,阿里巴巴集团宣布升级“大淘宝”战略至“大阿里”战略,将淘宝公司分拆为三个独立公司——淘宝网(沿袭原C2C业务,主要服务小客)、淘宝商城(平台型B2C电子商务服务商,主要服务品牌商)、一淘网(一站式购物搜索引擎,服务所有商家、产业链和消费者)。
一、淘宝网
1.淘宝网如何崛起
阿里巴巴2003年推出淘宝网基于四点考虑:1)阿里B2B业务开始盈利,有实力围绕核心业务进行多元化拓展,寻求新增长点;2)电子商务不存在边界,B2B、B2C、C2C均可共享同一种模式的电商平台,进入C2C对于阿里并没有特别难度;3)eBay高调进入中国,为阿里巴巴带来C2C领域竞争的紧迫性,马云决定“通过进攻来防御”;4)雅虎日本击败eBay日本,树立本土化公司成功先例。以上四点整理自马云口述,前三点基于战略及现实考虑,第四点为直接催化剂,为阿里带来C2C作战信心。以下有必要简单说下雅虎日本与eBay之战,因为淘宝几乎重复此过程。
1.1雅虎日本与eBay日本之战
eBay日本2000年3月起在日本国内开始提供拍卖服务,根据拍卖品的价格向拍卖品展示者收取每件30日元至7500日元的手续费。eBay日本推出时,雅虎日本从事线上拍卖业务仅5个月,但雅虎日本采取免费策略。双方差距很快拉开,雅虎日本不管从用户数还是物品数上,增速均超过均eBay日本。
1.2淘宝C2C与eBay易趣之战
从2003年到2005年,淘宝只有一个竞争对手—eBay易趣,淘宝崛起的过程与eBay易趣衰落过程同步。在《淘宝网:倒立者赢》一书中,沈威风对于淘宝如何击败eBay有着详尽的叙述。以下根据上述著作及各方资料做几点简要整理:
·拍卖模式与集市模式。eBay易趣承袭美国eBay车库拍卖流程化交易方式,而淘宝采取类似中国传统集市交易方式,即SmallB2C路线。后来证明淘宝的路线是正确的,因为中国经济环境中并没有大量稀缺货品和质量难以预期的二手货,也没有二手商品买卖传统,拥有的是巨大的、参差百态的购物需求,淘宝通过聚集海量卖家打造的“大而全”的集市模式显然更适合国内消费者;
·存量市场与增量市场。2002年eBay3000万美元投资易趣(占股33%),2003年eBay出资1.5亿美元实现对易趣的完全控制,2003年eBay易趣的C2C市场份额高达90%左右。从数据看,90%属绝对性领先,但在当时存量市场规模并不大,90%市场份额也仅为500万用户;而淘宝着眼于增量市场,进行大规模市场推广(主要为中小网站),吸引新卖家的进入。换句话说,eBay易趣在新增用户的拓展方面远输于淘宝;
·职业团队与本土团队。eBay从一开始就计划用职业化团队主导中国市场发展:2002年任职曾在eBay美国工作的郑锡贵出任易趣CFO,2003年派出eBay德国二把手史奈生出任易趣的COO,2004年创始人邵亦波被免CEO,2005年台湾人吴世雄担任CEO。与频发的高层轮换相伴随的是易趣决策效率低下,最广为引用的例子是“在30个员工的座位问题上,易趣需要召开全球高管视频会议来解决”。相比较,淘宝则拥有一支执行力超强的团队,采取诸多灵活本土化举措;
·支付工具与沟通工具。eBay易趣依靠转账与汇款,未解决支付中信任与安全问题;淘宝推出支付宝,担保交易模式彻底打消网购用户的担忧,让购物变得简单高效。eBay易趣禁止买卖双方成交前私下沟通,确保交易佣金不会流失;而淘宝用旺旺建立了买卖双方的沟通机制,加强双方交流,部分解决网上销售体验缺乏的问题。例如服装,旺旺让买家卖家能就样式、尺码、颜色等进行充分沟通;
据淘宝网官方数据显示:2003年淘宝交易额3400万元,日均PV300万,商品数达到80万件,注册会员超23万人;2005年交易额30.3亿元,商品数突破1663万件,注册会员超1390万人;2010年,交易额达4000亿元,在线商品数达到8亿,注册用户达到3.7亿,单日交易额峰值达到19.5亿元。以下为根据淘宝网官方新闻整理出的淘宝网注册用户增长曲线图:
从市场份额来看(据易观国际数字):2005年底淘宝C2C市场份额57.74%,eBay易趣31.46%,拍拍网3.76%;2008年底淘宝C2C市场份额86%,拍拍网7.2%,eBay易趣6.6%。
从交易额增长来看,2003年淘宝全年交易额3400万元,2005年一季度为10亿元,2006年全年交易额169亿元,2007年433亿元,2008年突破千亿元,2009年超2000亿元,2010年4000亿元。
2.淘宝网盈利模式
2.1淘宝网为什么不收费
从马云在淘宝内部讲话来看,淘宝从一开始就以“不赚钱为目的”,此后在不同的场合马云继续强调“淘宝网在五年之内不挣一分钱”、“淘宝盈利超指标,高管将受罚”,在这一切背后是马云对于中国网络购物市场的宏观预判——中国网络购物正处于爆发增长期,而只有市场培育者才可能成为最大赢家。从2003年-2005年,中国网络购物规模从10亿年交易额提升到100亿;从2005年-2008年,这一规模扩大至1000亿;而未来几年则将迅速扩大至万亿。如果将中国网络市场规模增速与淘宝交易额坐下对比,你会发现一个有趣的事实:作为中国网购市场的培育者,淘宝收获了绝大部分新增市场份额,收获了加入中国网络大潮的绝对主力人群。当拥有海量的买家、卖家,买家卖家又产生海量用户数据,拥有海量的商品数量,拥有最强的电商品牌与最具人气的平台,淘宝真的不需要担心盈利问题。
以上为易观智库公布的2010Q1-2011Q1中国主要电子商务网站注册用户增长情况,从中可见淘宝网注册用户增长仍处于压倒性优势。
2.2淘宝网的盈利模式
3)淘宝网增值服务。除了通过CPC、CPM模式盈利,淘宝网还给卖家提供很多增值服务,比如店铺管理、交易管理、卖家工具等。例如淘宝旺铺就是帮助卖家进行铺面装修专门服务,据淘宝卖家服务(wangpu.taobao.com)官网显示,旺铺标准版30元/月、拓展版(营销型)98元/月、旺铺旗舰版2400元/年。